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24)
2023(13755)
2022(11517)
2021(10691)
2020(9306)
2019(21271)
2018(20828)
2017(41069)
2016(21187)
2015(23849)
2014(23430)
2013(23308)
2012(21477)
2011(19216)
2010(19312)
2009(18371)
2008(17355)
2007(15187)
2006(13380)
2005(11975)
作者
(60049)
(49759)
(49699)
(47257)
(31898)
(23934)
(22817)
(19272)
(19190)
(17734)
(17055)
(16834)
(15852)
(15609)
(15578)
(15496)
(14804)
(14635)
(14555)
(14341)
(12236)
(12211)
(12074)
(11478)
(11378)
(11318)
(11078)
(10760)
(10244)
(9706)
学科
(90923)
经济(90817)
管理(65430)
(65331)
(54103)
企业(54103)
方法(47900)
数学(44013)
数学方法(43595)
中国(29719)
(29706)
金融(29705)
(28588)
(27810)
银行(27785)
(26788)
(23167)
(22122)
(19458)
财务(19409)
财务管理(19369)
企业财务(18621)
业经(18591)
(17942)
贸易(17926)
(17489)
地方(16011)
农业(15353)
(14532)
(14286)
机构
大学(306242)
学院(304000)
(134565)
经济(132087)
管理(121928)
理学(105181)
理学院(104245)
管理学(102603)
管理学院(102079)
研究(96004)
中国(82923)
(66866)
(62455)
财经(53788)
科学(53537)
(49031)
中心(47745)
(46267)
(45647)
经济学(43560)
(43367)
业大(41833)
研究所(41334)
财经大学(40677)
经济学院(39701)
北京(39400)
农业(36008)
(35126)
(34816)
(34245)
基金
项目(201527)
科学(160302)
基金(150780)
研究(146046)
(130458)
国家(129456)
科学基金(112822)
社会(95597)
社会科(91096)
社会科学(91070)
基金项目(79031)
(76569)
自然(73232)
自然科(71483)
自然科学(71457)
自然科学基金(70242)
教育(68157)
(64817)
资助(63409)
编号(57174)
(46530)
成果(45506)
重点(45140)
(42632)
(42459)
教育部(40860)
国家社会(40623)
创新(40026)
科研(39404)
人文(39341)
期刊
(136478)
经济(136478)
研究(90379)
中国(53797)
(52792)
(47338)
金融(47338)
管理(47149)
学报(42985)
科学(40321)
(39066)
大学(34074)
学学(32477)
财经(27912)
技术(27274)
农业(25551)
教育(23852)
(23745)
经济研究(23294)
业经(21639)
问题(18726)
理论(17170)
(16454)
统计(15941)
实践(15365)
(15365)
技术经济(15006)
商业(14489)
国际(14192)
(14133)
共检索到4507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朱光伟  蒋佳融  芦东  
本文从融券约束的视角出发,研究我国股票市场融券机制对标的股票价格发现效率的影响。相比于融券交易量,融券约束可以更好地识别融券机制的作用。因为它可以从交易渠道、信息渠道、外部监管渠道对股价产生影响。笔者利用转融通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识别出了融券约束放松后标的股票价格发现效率的变化。实证结果显示融券约束放松后:(1)在市场下跌的情况下股价的共同趋势增强,意味着此时股价中包含的个股特质性信息含量降低,而市场上涨时则不存在这种效应;(2)股价对市场信息的反应速度增快;(3)股价更加接近随机游走,即股价的可预测性降低。本文的政策启示是,适当降低融券约束、扩大机构投资者比例、保持较高的融券交易准入门槛以及加强投资者教育可以促进融券机制发挥积极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唐逸舟  
文章将转融通视为对现有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外生改善,以自然实验的方式研究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A股数据,发现转融通的实施能够显著降低资产收益率对于过去市场信息的依赖程度,提高了定价效率和市场有效性。进一步分析发现,转融通的实施同时促进了融资和融券的交易;但转融通制度是通过改善卖空限制,特别是融券余额占比较低的个股,来提高定价效率的。额外的证据显示,信息中介和外部治理是卖空机制的作用渠道。研究的结论对于认识转融通的实施效果以及进一步完善融资融券交易制度提供了参考。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佟孟华  梅光松  张国建  
本文采用Hou和Moskowitz(2005)、Bris等(2007)衡量定价效率的指标方法,在控制了影响股票定价效率的变量后,运用非平衡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融资融券交易对股票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整个样本期内,融资融券交易促进了股票的定价效率;基于股市不同态势的视角,发现平稳时期融资融券交易能够显著提高股票定价效率,而在大牛市、大熊市期间对股票定价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从纵向角度讨论融资融券交易对定价效率的影响,得出股票进入融资融券标的池确实有助于股票定价效率的提高。最后通过双重差分模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佟孟华  梅光松  张国建  
本文采用Hou和Moskowitz(2005)、Bris等(2007)衡量定价效率的指标方法,在控制了影响股票定价效率的变量后,运用非平衡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融资融券交易对股票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整个样本期内,融资融券交易促进了股票的定价效率;基于股市不同态势的视角,发现平稳时期融资融券交易能够显著提高股票定价效率,而在大牛市、大熊市期间对股票定价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从纵向角度讨论融资融券交易对定价效率的影响,得出股票进入融资融券标的池确实有助于股票定价效率的提高。最后通过双重差分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发现融资融券交易实施后期得到的结果与平稳时期一致。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志生  陈晨  林秉旋  
我国沪深两市于2010年3月31日推出的融资融券业务为研究卖空机制对资产定价效率的影响提供了难得的自然实验环境。本文利用2009年4月至2013年12月中国A股市场的数据,通过比较融资融券标的股票和非融资融券标的股票,以及股票加入和剔出融资融券标的前后的定价效率,发现融资融券交易的推出有效改善了中国股票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的定价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本文还发现,融券卖空量与定价效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融券卖空量越大,股票的定价效率越高。进一步研究显示,融资融券交易通过提高股票流动性、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和增加持股宽度,从而提高定价效率。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彤彤  
以往文献大多研究股指期货交易对股票市场定价效率的促进作用。本文以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限制股指期货交易为自然实验,研究限制股指期货交易对股票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可与以往研究成果形成对照和相互印证,为研究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相互影响提供新的经验证据。研究结果表明:在限制股指期货交易期间,所有股票的信息反应速度和信息含量均出现了显著下降,并且股指期货交易品种所对应的成份股的定价效率下降得更为明显。为此,建议在放松股指期货交易限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股指期货市场发展,充分发挥其价格发现功能,从而提高整个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彤彤  
以往文献大多研究股指期货交易对股票市场定价效率的促进作用。本文以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限制股指期货交易为自然实验,研究限制股指期货交易对股票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可与以往研究成果形成对照和相互印证,为研究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相互影响提供新的经验证据。研究结果表明:在限制股指期货交易期间,所有股票的信息反应速度和信息含量均出现了显著下降,并且股指期货交易品种所对应的成份股的定价效率下降得更为明显。为此,建议在放松股指期货交易限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股指期货市场发展,充分发挥其价格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运森  黄健峤  
资本市场的持续对外开放是党的十九大强调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沪港通开通这一准自然实验,检验了股票市场开放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沪港通的开启促进了标的公司投资效率的提高,这一影响主要体现在信息环境不透明、治理水平低的公司;机制分析发现,沪港通开启后,公司信息质量的提高和分析师预测准确度的增加是股票市场开放影响标的公司投资效率的重要渠道;最终标的公司在沪港通开通后经营业绩也得到提升。本文结论表明,股票市场开放改善了公司的投资效率,提高了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这对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深化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系列改革有重要启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飞  杜建华  Chao Bian  
本文检验中国资本市场融资融券制度所施加的股票卖空压力对企业高管在职消费的影响。以2007-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为样本,基于自然实验框架的双重差分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允许卖空的上市公司,其高管在职消费水平与不能卖空的上市公司相比显著降低;进一步的研究则发现,股票卖空压力是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程度和减少委托代理问题来抑制高管的在职消费。本文实证结果说明股票卖空对高管在职消费来说是一种潜在的外部治理机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杨晓兰  金雪军  
本文利用自然实验的思路,以2016年1月4日和7日为熔断组,以2015年沪深300指数跌幅超过7%的3个交易日为控制组,检验熔断机制对股票市场产生的效应。结果显示,在指数下跌至熔断临界值之前,熔断机制会加剧卖单的大量涌现,导致市场订单流不平衡性提高,存在显著的磁力效应。在指数下跌5%之前,熔断机制对已经跌停的股票并不产生影响;在指数下跌5%-7%之间,熔断机制和涨跌停板制度存在叠加效应,订单流不平衡性进一步恶化。在股指下跌的过程中,熔断机制的磁力效应存在从沪深300成分股向非成分股的溢出。此外,股指期货交易、融资融券、沪港通净流入都会对熔断机制的磁力效应产生影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杨晓兰  金雪军  
本文利用自然实验的思路,以2016年1月4日和7日为熔断组,以2015年沪深300指数跌幅超过7%的3个交易日为控制组,检验熔断机制对股票市场产生的效应。结果显示,在指数下跌至熔断临界值之前,熔断机制会加剧卖单的大量涌现,导致市场订单流不平衡性提高,存在显著的磁力效应。在指数下跌5%之前,熔断机制对已经跌停的股票并不产生影响;在指数下跌5%-7%之间,熔断机制和涨跌停板制度存在叠加效应,订单流不平衡性进一步恶化。在股指下跌的过程中,熔断机制的磁力效应存在从沪深300成分股向非成分股的溢出。此外,股指期货交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洪辉  平帆  章琳一  
内部人寻租一直以来是理论与实务界关心的重点,如何有效抑制内部人寻租行为是资本市场的重大课题。本文以内部人交易度量内部人寻租,分析了融券制度对内部人寻租的影响。研究发现:(1)融券制度对内部人寻租有显著抑制作用,并且融券规模越大,内部人寻租越少。(2)相比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当中融券制度对内部人寻租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本文还将内部人交易分方向进行回归,结果显示融券制度对内部人寻租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卖出方向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融券制度影响内部人寻租的路径,发现"竞争效应"和"信息效应"是融券制度影响内部人寻租的两条重要路径。本文考虑了竞争性解释——分析师关注的作用,发现分析师关注并不能影响本文结论的正确性;本文还利用反面事实推断、倾向得分匹配、反向因果检验等方法,确保实证结论的稳健性。本文的研究结果,丰富了内部人寻租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有利于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内部人寻租行为的控制;扩充了有关融券制度的文献,为卖空制度的推行及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黎文飞   陈熹   周凯航  
当前,我国正着力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沪深港通交易制度作为中国股票市场开放的重要创新制度,其运行效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文章基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研究股票市场开放与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关系。研究发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显著提高了标的公司的劳动投资效率,具体表现为缓解雇佣不足和抑制雇佣过度。基于劳动力调整成本的分组检验发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改善作用在劳动密集度越高、研发人员比例越多和融资约束越严重的企业中更加显著。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股票市场开放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提高作用主要体现在代理问题较严重、外部监督较弱以及信息不对称较高的企业。文章丰富了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经济后果的研究,拓展了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研究视角,还为进一步加大资本市场有序开放力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借鉴意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黄俊威  龚光明  
本文基于我国融资融券分步扩容这一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融资融券制度对公司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效应,同时探讨了当资本结构低于或高于目标水平时,卖空机制的引入对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影响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发现,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显著加快了公司资本结构调整的速度,其动力来源于融券机制发挥的"卖空压力"效应。在进一步区分调整方向后,发现当资本结构高于目标水平,即向下调整资本结构时,卖空压力对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促进作用会更大。渠道检验发现,卖空压力对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提升作用在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或代理成本较高的情况下更为显著。本文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视角考察了融资融券制度的价值效应,同时基于企业杠杆率与资本结构的密切关系,从"卖空压力"这一新的视角为解读我国金融创新改革促进微观企业去杠杆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我国金融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供了新的证据支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春涛  刘贝贝  周鹏  
本文利用2006-2015年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卖空机制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在控制了一系列可能的影响因素,并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安慰剂检验和多个双重差分缓解了内生性问题以后,本文发现引入卖空机制显著提高了标的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本文进一步使用融券余额作为卖空势力的测度指标并将ETF基金持股比例作为其工具变量来控制内生性后,以上结果依然稳健。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中介市场发育程度较高和法制环境较好的地区,做空对信息披露质量的改善作用更明显。最后,本文探究了做空提升信息披露质量的途径,证明卖空可以通过增加对管理层的激励和降低信息不对称来约束经理人的自利行为,进而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因此,继续放开融券,并完善其相关制度,可以充分发挥卖空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的公司治理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