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20)
2023(10796)
2022(8953)
2021(8107)
2020(6814)
2019(15095)
2018(14464)
2017(28755)
2016(14832)
2015(16557)
2014(16005)
2013(15513)
2012(14103)
2011(12517)
2010(12830)
2009(12707)
2008(12034)
2007(10993)
2006(10008)
2005(9428)
作者
(39561)
(33244)
(32753)
(31267)
(21041)
(15658)
(14970)
(12631)
(12344)
(11953)
(11110)
(11067)
(10547)
(10394)
(10387)
(10187)
(9714)
(9709)
(9664)
(9328)
(8182)
(7918)
(7788)
(7587)
(7491)
(7468)
(7364)
(7127)
(6539)
(6369)
学科
管理(59690)
(56355)
经济(56233)
(55479)
(50427)
企业(50427)
(28132)
(27740)
金融(27738)
(25392)
银行(25386)
方法(24674)
(24420)
(21533)
数学(21148)
数学方法(21004)
中国(20962)
(20838)
财务(20801)
财务管理(20766)
企业财务(20044)
业经(16255)
(14498)
(14453)
体制(12669)
中国金融(11190)
地方(10138)
理论(9990)
农业(9680)
技术(9677)
机构
大学(210910)
学院(209287)
(91644)
经济(89862)
管理(86295)
理学(73928)
理学院(73337)
管理学(72565)
管理学院(72168)
研究(62431)
中国(58027)
(52285)
(41662)
财经(40871)
(37129)
中心(32614)
(31052)
科学(31015)
财经大学(30880)
经济学(30040)
(28624)
经济学院(27292)
(25979)
北京(25696)
(25590)
商学(25499)
金融(25496)
(25311)
商学院(25262)
研究所(24885)
基金
项目(134619)
科学(109301)
基金(103149)
研究(102235)
(87155)
国家(86459)
科学基金(77417)
社会(70280)
社会科(66915)
社会科学(66902)
基金项目(54310)
(49947)
自然(47478)
自然科(46482)
自然科学(46473)
教育(46369)
自然科学基金(45745)
(41328)
资助(41084)
编号(41045)
成果(34618)
(32981)
(31513)
国家社会(30557)
重点(29458)
(29041)
教育部(28696)
人文(28243)
(27439)
项目编号(27334)
期刊
(97956)
经济(97956)
研究(64881)
(45685)
中国(41371)
(40446)
金融(40446)
管理(32920)
学报(26636)
科学(24588)
(23413)
财经(21886)
大学(21618)
学学(20437)
(18547)
经济研究(16134)
教育(15731)
技术(15076)
业经(14546)
农业(14125)
财会(13300)
理论(12450)
会计(12174)
问题(12149)
实践(11135)
(11135)
(10309)
图书(10142)
国际(9586)
现代(9259)
共检索到3244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杨慧辉  刘伟  
利用2010年我国A股资本市场引入融券卖空机制这一准自然试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和检验了融券机制在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预见性和抑制性方面的治理效应。结果发现,融券的卖空机制可以从微观层面对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产生影响,融券卖空者具备发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能力,其可以合理预见公司的信息披露违规行为。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司产生威慑力,降低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概率,提升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融券卖空机制的抑制公司信息披露违规、提高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治理效应在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度高、管理层持股比例高的公司中发挥得更为显著,其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终极控股股东和管理层两类上市公司内部权力主体在信息披露违规方面的机会主义行为。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薛有志  周杰  
中国股票市场对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是否进行了有效治理,上市公司投资者是否对上市公司发生的违规行为给予了惩罚。研究结果表明。股票市场并未对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进行惩罚,通过股票市场产生的外部治理机制失效。因此.除了以更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等事前契约来规范主体行为外,客观上还必须要有更具指导性的行为准则——公司治理的伦理道德体系。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许金花  商丽霞  袁雪莹  
本文从非财务信息披露视角系统分析并检验社会责任披露的微观治理功能。实证研究发现,社会责任披露对信息违规尤其是信息披露违规具有明显的治理效果。进一步分析发现:第一,企业披露详细的社会责任信息可以降低信息不透明度以及提高企业声誉,从而减少信息披露违规,表明社会责任披露具有信息沟通效应和声誉监督效应;第二,在非国有企业和外部制度环境较好的企业中,社会责任披露的违规治理效应更强。本文明确了企业社会责任这一非财务信息披露在治理上市公司信息违规方面的重要作用,并为监管机构治理和防范上市公司信息违规提供了思路。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吴虹雁  顾慧  刘强  
文章选取我国2001—2012年披露商誉减值准备的上市公司作为主要研究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对比上市公司在披露商誉减值信息前后公司股价的异常回报率及其变化,探究投资者对商誉减值信息的短期市场反应,并进一步研究有违规行为的上市公司公布商誉减值信息的短期市场反应。研究结果显示,异常收益率的均值和极小值在事件窗内会呈现出"V"字型变化趋势,商誉减值信息的披露在短期内导致市场显著的负面回应,且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加剧了市场对商誉减值信息的负面回应。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勇  
本文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相关精神,考察了供应链客户稳定度能否对处于资本市场核心位置的上市公司违规行为产生治理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客户稳定度越高,公司违规的概率和程度越低。机制检验表明,较高的客户稳定度能够从业绩效应、信息效应以及监督效应三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进而抑制公司违规行为。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内部、外部监督治理机制不同的情况下,客户稳定度对公司违规行为的治理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内部监督治理机制方面,客户稳定度对公司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在内部控制质量低、监事会经济独立性弱的公司中更强;外部监督治理机制方面,客户稳定度对公司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在分析师关注度低、所处地区法制环境差的公司中更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柏  
本文从经济理论角度详细剖析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动因,发现导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主要利益主体是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层、会计师事务所和证券监管部门,投资者作为披露信息的被动接收者,只能对信息披露施以有限的影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过程是相关利益集团追求自身利益效用最大化的博弈过程,并给出了防范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策略。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张程睿  蹇静  
上市公司违反监管强制披露基本要求进行的违规信息披露加剧了市场信息不对称,是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严重阻碍。本文从财务状况、控制人动机、公司治理结构、环境与制度等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影响上市公司违规信息披露的主要因素,并以被监管者查处的违规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在一定的环境和制度下,财务状况和控制人动机是影响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违规信息披露的主要方面,但公司治理结构时违规披露的约束和影响力较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政  张文修  
本文以深沪767家上市公司为建模样本,以116家上市公司为检验样本,利用改进的变精度粗糙集构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预警模型。结果显示,在建模样本中,粗糙集模型以97.8%的精度正确识别正常上市公司,以66%的精度正确识别违规上市公司。在检验样本中,粗糙集模型以98.1%的精度正确识别正常上市公司,以68%的精度正确识别违规上市公司。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屈文洲  蔡志岳  
本文以2001—2005年间因为信息披露违规行为被监管层处罚的188家A股上市公司及其188家配对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动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股东掏空程度、内幕交易程度以及盈余管理程度与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显著正相关。本文丰富了信息披露研究的内容,为监管层加强监管、引导和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汤立斌  
The paper firstly gives the hypothe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the activities of disobeying information disseminating regulation,and then tests it by using the data of listed companies of China.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程晶晶  
文章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和统计学分析法,以2006—2010年因信息披露违规受到证监会、财政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查处的177家公司的246次违规事件为研究对象,对信息披露违规处罚的内容、手段及其威慑力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加强我国的信息披露监管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整体质量在逐步改善,但是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水平并不稳定;信息披露违规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不及时披露或遗漏重大事件和信息披露虚假或误导性陈述;现阶段,监管机构对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在加大,但是监管效果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没有起到足够的威慑作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胡延平  陈超  
本文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处罚进行实际效果研究,检验我国证券市场违规行为和处罚的实际效 果。本文研究表明,很多上市公司受到不止一次处罚;处罚手段主要以内部通报批评和公开谴责为主;市场的反 应程度与处罚的公开性和力度正相关;市场的反应程度有随时间增加的趋势。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蓝文永  
证券立法的首要目标是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证,信息披露制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制度基础,也是证券市场监管制度的基石。在资本市场中,公司信息披露不仅对降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是保护投资者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所在。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是通过公司的信息披露,投资者可以了解到被投资公司的经营状况,保障他们合法地获得上市公司、政府证券监管部门及其他市场主体可能影响证券价格变化的各种信息的权利。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还存在许多问题:诸如虚假信息披露、隐瞒信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陈震  
最近,关于草原兴发的报道不断出现在各大财经媒体上。2006年5月24日,《南方都市报》刊登文章《草原兴发承认做假账》。6月8日,草原兴发接到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的调查书。7月5日,《证券时报》刊登了《草原兴发被深圳交易所强制复牌》的消息。7月12日,《上海证券报》刊登了《关于对内蒙古草原兴发股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