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87)
2023(15634)
2022(12839)
2021(11680)
2020(9676)
2019(21802)
2018(21105)
2017(40116)
2016(21126)
2015(23950)
2014(23589)
2013(22966)
2012(21189)
2011(19359)
2010(20120)
2009(18554)
2008(17078)
2007(15360)
2006(13782)
2005(12571)
作者
(60432)
(50011)
(49678)
(47463)
(31851)
(23791)
(22455)
(19243)
(19231)
(18002)
(17131)
(16910)
(16059)
(16024)
(15890)
(15639)
(14921)
(14566)
(14205)
(14039)
(12720)
(12325)
(12238)
(11630)
(11378)
(11306)
(11062)
(10876)
(10113)
(9954)
学科
(107011)
经济(106933)
管理(63895)
(60550)
(52093)
企业(52093)
方法(39236)
数学(34602)
数学方法(34020)
中国(31418)
(28243)
金融(28241)
地方(27768)
(26395)
银行(26368)
(25556)
业经(23139)
(22002)
技术(20792)
(19869)
(19685)
(18758)
理论(17418)
地方经济(16758)
产业(15755)
农业(15046)
(14425)
贸易(14407)
(14097)
(13877)
机构
学院(302352)
大学(293488)
(133645)
经济(131056)
管理(113083)
研究(103413)
理学(96493)
理学院(95467)
管理学(93665)
管理学院(93127)
中国(83673)
(61764)
科学(60443)
(58045)
(51520)
中心(47964)
(47091)
研究所(46503)
财经(45745)
(43566)
经济学(42621)
(41380)
业大(39817)
北京(39192)
(38148)
经济学院(38068)
(37624)
(37242)
师范(36789)
技术(36526)
基金
项目(197532)
科学(157223)
研究(147362)
基金(141334)
(122464)
国家(121491)
科学基金(105432)
社会(94410)
社会科(89871)
社会科学(89849)
(81495)
基金项目(72885)
教育(69528)
(66691)
自然(66152)
自然科(64708)
自然科学(64691)
自然科学基金(63564)
编号(59276)
资助(58597)
成果(46816)
(46029)
重点(45799)
(45658)
课题(43735)
(42423)
创新(42282)
国家社会(39228)
发展(37281)
教育部(36960)
期刊
(152171)
经济(152171)
研究(92596)
中国(66906)
管理(47868)
(43711)
学报(40917)
(40765)
金融(40765)
科学(40308)
(39448)
教育(38854)
技术(34037)
大学(32069)
学学(30363)
经济研究(26313)
农业(26276)
财经(23575)
业经(23098)
(20642)
问题(18386)
技术经济(17761)
统计(16907)
(16275)
职业(15484)
科技(14820)
(14767)
(14635)
论坛(14635)
商业(14275)
共检索到4691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蕴启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准确定位、科学发展,主动把航空产业链和区域经济圈的需求作为自身创新发展的原动力,从顶层设计着手,成立产教联盟,自顶向下地系统深化与优质企业的合作,形成教育与产业对接的常态化运行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积极探索并创新形式多样的校企共育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办学模式,取得显著成效,办学实力和服务社会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劲文  
协同创新是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最佳形式和途径,建立健全跨区域产业协同创新的网络体系必将对首都经济圈创新驱动发展发挥核心支撑作用。文章详细分析了首都经济圈产业协同创新的基础条件及创新协作开展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以此为基础,结合首都经济圈各区域产业发展方向以及创新资源布局特点等,确定首都经济圈创新协作的重点产业领域。针对重点产业领域,从三个不同层面构建起大区域联动的技术创新链条与产业协作链条,实现创新要素最大限度整合和区域比较优势最充分发挥。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冯滨鲁  吴明  王滨芳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地方本科院校的重要使命是培养各行各业的专门人才。这里的"专门人才",区别于研究型大学培养的"拔尖创新人才"和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确切来讲,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创新精神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关琦  
新升格高等职业院校是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重要支撑力量。文章阐述了新升格高职院校内涵及特征,并从区域经济互动型高职办学模式的法律环境问题和制度体系问题、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的实体性融合机制缺位等角度揭示了当前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互动过程中的若干障碍,提出支持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互动型办学模式的法律环境建设、健全其制度环境、创新区域经济互动型高职教育的实体融合式办学模式等可行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万梦君  
文章首先论述了民办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然后指出了民办高职院校现有办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过分强调特色,办学定位模糊,办学理念的非规范化,人才培养偏离社会需求,办学效益堪忧。文章进一步提出了民办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的创新路径:民办高职院校需要加强自身的积累和提炼办学特色;民办高职院校需要深入研究办学理论,找准办学定位;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注重市场需求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大国家财政力度的支持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民办高职院校办学效益;转变人才招聘观念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漆婉霞  林雁  李梦韩  
成渝经济圈是我国区域经济圈建设的重要环节。文章基于成渝经济圈构建的制度背景,以2006—2020年成渝地区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成渝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是否能够促进成渝地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研究发现,成渝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能够促进当地制造业企业创新,具体表现为创新投入和创新绩效的双重增长;区分产权性质后发现,该效应在民营企业中更为显著。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促进产业集聚、缓解融资约束是成渝经济圈一体化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机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洪崎  
产业链金融本质上是由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组成的金融服务生态圈,其服务对象由单一企业转变为链群企业,服务主体由银行转变为金融服务链产业链金融商业模式的创新方向为了进一步促进产业链金融的发展,克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商业银行应该着力推动产业链金融的"六大创新",即:统筹实施产业组织管理、健全交易信息监控体系、联动批量开发全产业链客户、搭建产业链的大产品平
[期刊] 改革  [作者] 齐晶晶  何自力  
对创新网络的研究多以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型区域为对象。以新制度经济学、社会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以及区域创新网络为理论基础提出了创新型经济圈的概念,它是通过核心城市和腹地之间知识的聚集和扩散、创新主体的网络组织模式和产业结构的整合来构建的。创新型经济圈的实现不仅要求区域内组织学习系统的提升、产学研的合作、政府合理引导,而且区域内地区间及其各部门的协调发展也是其重要实现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薄爱敬  
文章梳理了目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指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与区域经济需求的必然相关性,并提出了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下适合不同专业类别的人才培养模式: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或"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合经济类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适合技术类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和"2+1"人才培养模式适合服务类专业。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针对省属高校地方政府协调难、优质教育资源集聚共享难、产学研协同育人难三大问题,常州科教城建设了融"高教园区、科技园区、孵化园区"三位一体的产学研合作基地和"教学资源、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三大资源开放共享平台,首创高职教育跨界"共建、共管、共享"新机制和"校、所、企"产学研协同育人新路径,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地方特点、时代特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与产业互融的创新之路,形成了具有全国影响的高职教育发展常州模式。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祁春节  王刘坤  曾光  雷泽奎  
本文在梳理中国农业全产业链新型农林人才培养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依据现代农林业对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总结"新农科"背景下对新型农林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在此基础上,对这3类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保障机制进行研究,针对性地提出3种类型人才培养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的建设设想,并对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的若干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结论是:(1)"新农科"背景下,大多农林类院校对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未有明显区别且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农林类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与实践结合不紧密,应针对不同类型人才设计不同的培养模式及配套保障机制;(2)校企联合、产融结合、理论与实践并行是当前新型农林人才培养的主要趋势,应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依托政府、企业等力量创新培养模式,丰富培养内容,改进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提高所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愿;(3)部分农林类高校已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实践,且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新时代背景下农林业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积累了改革经验。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教育、农业部门以及全国农林类高校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庞玉超  
构建培育“互联网+”农业产业链模式有助于打造销售服务平台,促进产销有效衔接,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目前“互联网+”农业产业链创新模式主要有电子商务平台模式、信息化服务创新模式、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等。本文基于“互联网+”农业产业链实践堵点,提出针对性的消解策略,以激发农业全产业链活力,促进乡村振兴。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曾慧琴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创意产业产生的巨大文化经济新驱动力,使得其发展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竞争的核心。本文通探讨创意产业链的模式创新与价值创新现象。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新力  李焯章  李磊  
本文论述了在新一轮国际产业大转移、经济结构大调整中,武汉经济圈面临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要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必须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文中认真分析了武汉经济圈的中心城市—武汉的综合竞争力、创新能力和各单项竞争力的优势和不足,并指出要使武汉经济圈不断发展,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圈内其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创新能力刻不容缓。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焯章  郭新力  李磊  
本文论述了在新一轮国际产业大转移、经济结构大调整中,武汉经济圈面临的难得机遇和严峻的挑战,要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必须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文中认真分析了武汉经济圈的中心城市—武汉的综合竞争力、创新能力和各单项竞争力的优势和不足,并指出要使武汉经济圈不断发展,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圈内其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创新能力刻不容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