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03)
- 2023(12477)
- 2022(9900)
- 2021(8914)
- 2020(7209)
- 2019(16083)
- 2018(15651)
- 2017(29227)
- 2016(15081)
- 2015(17295)
- 2014(17082)
- 2013(16936)
- 2012(15819)
- 2011(14606)
- 2010(14593)
- 2009(14134)
- 2008(13016)
- 2007(11272)
- 2006(10512)
- 2005(10131)
- 学科
- 济(89234)
- 经济(89167)
- 管理(40045)
- 业(38863)
- 中国(31824)
- 企(29967)
- 企业(29967)
- 方法(28489)
- 融(27501)
- 金融(27501)
- 数学(25570)
- 数学方法(25464)
- 银(24788)
- 银行(24782)
- 行(24117)
- 地方(22717)
- 农(19606)
- 业经(18242)
- 制(16957)
- 财(16937)
- 贸(16137)
- 贸易(16121)
- 易(15710)
- 学(13968)
- 农业(13568)
- 地方经济(13382)
- 体(12326)
- 发(12315)
- 产业(11745)
- 中国金融(11537)
- 机构
- 大学(222184)
- 学院(220121)
- 济(114825)
- 经济(113052)
- 研究(86169)
- 管理(79168)
- 中国(73969)
- 理学(66921)
- 理学院(66147)
- 管理学(65247)
- 管理学院(64830)
- 财(50627)
- 京(47208)
- 科学(44750)
- 所(42388)
- 财经(40075)
- 中心(39794)
- 经济学(39425)
- 研究所(38052)
- 经(36654)
- 经济学院(35431)
- 江(31350)
- 北京(31047)
- 农(30672)
- 院(30450)
- 财经大学(29878)
- 范(27935)
- 师范(27739)
- 融(25971)
- 科学院(25925)
- 基金
- 项目(138608)
- 科学(111312)
- 基金(104885)
- 研究(104711)
- 家(90421)
- 国家(89738)
- 科学基金(76966)
- 社会(73085)
- 社会科(69616)
- 社会科学(69603)
- 基金项目(53586)
- 省(49486)
- 教育(45904)
- 自然(44541)
- 自然科(43557)
- 自然科学(43549)
- 自然科学基金(42848)
- 资助(42724)
- 划(42071)
- 编号(39457)
- 国家社会(32828)
- 成果(32606)
- 发(32596)
- 部(32375)
- 重点(31834)
- 中国(30040)
- 创(28789)
- 教育部(28732)
- 发展(27893)
- 课题(27725)
- 期刊
- 济(131978)
- 经济(131978)
- 研究(77971)
- 中国(46784)
- 融(38447)
- 金融(38447)
- 财(37428)
- 管理(32620)
- 农(29545)
- 科学(29214)
- 学报(28592)
- 经济研究(23683)
- 大学(23109)
- 财经(21647)
- 学学(21614)
- 农业(19542)
- 经(18897)
- 教育(18284)
- 技术(18074)
- 问题(17377)
- 业经(17242)
- 贸(16838)
- 国际(16595)
- 世界(15667)
- 技术经济(12443)
- 统计(11375)
- 业(11206)
- 经济问题(10579)
- 理论(10311)
- 现代(10200)
共检索到3626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王新奎
中国"入世"以后,全球价值链处于大规模展开和深化的过程。WTO多边体制面临重大挑战,全球贸易投资规则正在重构,区域性的超级区域贸易协定正在产生,反映了占据全球价值链增加值层级高端位置的发达经济体的利益诉求。在这15年中,中国也正式开启了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征程,实施以加快知识资本投入为主要手段的全球价值链提升战略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中国将来对外开放总体战略的基调。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四清
2017年,全球经济在全球化变局中迎来新转机。中国高举开放合作大旗,先后成功举办"一带一路"高峰论坛、金砖国家峰会,同时积极通过世界经济论坛、G20峰会、APEC峰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等平台,提倡合作发展、互利共赢,坚定不移地推进全球化进程与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在欧洲,德、法、荷等国家选举过程中所充斥的民粹主义、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最终败下阵来,全球化仍是世界范围内的主流民意与基本
关键词:
全球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邱晓华
2002年是中国入世后的第一年,各方面都很关心中国经济的表现。事实表明,过去的一年,在世界经济不很景气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依然增长强劲,国民经济整体表现良好,多数经济指标明显好于预期,全年经济增长率达到8%,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人均接近1000美元,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展望新的一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经展现出美好的前景。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马建堂 吕秀丽
鉴于30年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社会主义制度活力与效率的损伤,中国人民毅然决然地于1979年走向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作用的改革之路。经过15年的艰苦甚而痛苦的探索,一方面党和政府正式确认,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另一方面,一个基本靠市场来配置资源的经济体系已初见框架。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谷源洋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田国立
2016年,全球经济与金融形势依然波诡云谲。实体经济一如既往地疲软,货币政策分化加剧,政经领域"黑天鹅"事件频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不确定性"被纳入这一年的重要关键词,"人心思变"对主要发达国家带来巨大冲击波,"中国故事"则构成世界发展大潮的独特风景线。全球经济再度低迷增长。年初时我们一度期待全年有更好的表现,然而形势发展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田国立
2016年,全球经济与金融形势依然波诡云谲。实体经济一如既往地疲软,货币政策分化加剧,政经领域"黑天鹅"事件频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不确定性"被纳入这一年的重要关键词,"人心思变"对主要发达国家带来巨大冲击波,"中国故事"则构成世界发展大潮的独特风景线。全球经济再度低迷增长。年初时我们一度期待全年有更好的表现,然而形势发展
关键词:
实体 经济 格局 金融 财政金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薛荣久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世贸组织强化了多边贸易体制,进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中国入世加速了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而同时又有助于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中国 入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凌 方艳 周语盼
本文通过MS-VAR模型分析上海融入经济全球化对其经济和开放红利的影响,发现在上海融入全球化程度提升的阶段,实际产出稳定增长,最终消费和进出口贸易额占GDP比值下降后趋于稳定,金融市场发展和通胀变化不大。结合纽约、伦敦和东京开放红利获得的历史,我们认为未来上海在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可能获得的开放红利包括:实际产出稳定增长、全球FDI支持实体经济、全球消费集聚、经济结构成功转型、制度质量提升、金融部门发展、跨国业务枢纽形成和国际人才汇集。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开放红利 上海经济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仲君
李斯特从欧美主要国家本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出发 ,针对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主流经济学 ,围绕着经济全球化与本土化问题展开了尖锐的论争 ;争论的焦点是 ,一国如何加速促进财富增长以增强国力 ,使本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获取更大的利益和在国际社会中确保应有的地位。这一争论 ,不仅在当时 ,而且于今对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融入新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过程中 ,立足于经济本土化 ,吸纳国外优秀文化和经济成果 ,实现国家富强 ,具有借鉴历史和展望未来的意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礼辉
2011年是充满动荡的一年。日本特大地震、中东北非政治风波、欧洲债务危机,来自自然和社会、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冲击重重叠叠。世界各国疲于应对,宏观政策频繁调整,国际协调难度加大。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2010年,全球经济总体保持了2009年下半年以来的复苏势头。一季度,各主要经济体普遍经历了一轮快速增长,但二季度以来增速明显放缓,全年呈现出"前高后低"的态势。尽管各主要经济体私人消费和投资有所恢复,但新的增长点尚未形成,全球总需求增长明显乏力,经济内生动力不足。希腊和爱尔兰等欧洲国家先后爆发债务危机,对全球金融稳定造成一定冲击。主要发达经济体政府救助和刺激政策空间缩小,政策手段及效果的局限性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邹新 辛华 海苑苑
2011年,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蔓延的影响,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缓慢并呈现逐步分化趋势,新兴市场国家作为全球经济复苏主引擎的作用仍然突出,但也面临着经济增长趋缓的困扰。2012年,由于欧债危机隐患未除、全球金融系统依然脆弱以及发达国家自身结构性问题远未解决,全球经济方向将面临较大不确定性。未来新兴市场经济体有望继续充当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但增速将趋于放缓。发达经济体将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将迫于财政赤字压力采取财政紧缩措施,而新兴经济体预计将实施相对稳健的货币政策与较为宽松的财政政策,以应对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速趋缓的双重压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