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01)
- 2023(14334)
- 2022(11478)
- 2021(10435)
- 2020(8753)
- 2019(19331)
- 2018(18986)
- 2017(35175)
- 2016(19136)
- 2015(21311)
- 2014(20752)
- 2013(19655)
- 2012(17788)
- 2011(16036)
- 2010(16533)
- 2009(15668)
- 2008(14796)
- 2007(13571)
- 2006(12366)
- 2005(11745)
- 学科
- 济(69368)
- 经济(69279)
- 管理(52370)
- 业(50619)
- 企(42277)
- 企业(42277)
- 中国(30201)
- 融(27386)
- 金融(27378)
- 银(26328)
- 银行(26305)
- 行(25531)
- 农(22684)
- 地方(20899)
- 方法(20711)
- 制(20006)
- 业经(19693)
- 财(19388)
- 数学(16388)
- 数学方法(16057)
- 学(15951)
- 农业(15341)
- 理论(14386)
- 体(13928)
- 贸(13546)
- 贸易(13525)
- 易(13063)
- 务(12048)
- 财务(11992)
- 财务管理(11966)
- 机构
- 学院(253793)
- 大学(250754)
- 济(98370)
- 经济(95920)
- 研究(90888)
- 管理(90019)
- 中国(75687)
- 理学(74913)
- 理学院(73993)
- 管理学(72369)
- 管理学院(71896)
- 京(57147)
- 科学(54412)
- 财(49004)
- 所(45591)
- 中心(43544)
- 农(43062)
- 江(42365)
- 研究所(40986)
- 财经(37200)
- 北京(36680)
- 范(35844)
- 业大(35767)
- 师范(35444)
- 州(34259)
- 院(33564)
- 经(33467)
- 农业(33234)
- 技术(29644)
- 经济学(29569)
- 基金
- 项目(163120)
- 科学(127481)
- 研究(123220)
- 基金(114909)
- 家(99999)
- 国家(99098)
- 科学基金(84393)
- 社会(76559)
- 社会科(72415)
- 社会科学(72398)
- 省(65208)
- 基金项目(59023)
- 教育(56465)
- 划(54941)
- 自然(52488)
- 编号(51849)
- 自然科(51269)
- 自然科学(51251)
- 自然科学基金(50279)
- 资助(46157)
- 成果(43809)
- 课题(37752)
- 重点(37632)
- 发(37013)
- 创(34448)
- 部(33730)
- 创新(32151)
- 年(31802)
- 项目编号(31570)
- 性(31534)
共检索到4163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郭友良 杨廉 袁奇峰 李郇
2000年以后南京市提出建设江北副中心的规划构想,目标是建设江北地区为辐射苏北与安徽、疏解主城压力的副中心。随着区域高快速交通网络的建设,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南京城市发展方向的选择应该置于这一背景下考虑。凭借南京南站和禄口国际机场,江宁成为南京融入长三角核心区的战略性"机会空间",南京应该沿走廊向南拓展。
关键词:
跨江发展 区域一体化 南京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爱军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论述,深入推进重点领域一体化建设,奋力书写精彩的"安徽答卷"。以大视野认识大战略从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到审议出台《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安徽正式成为长三角重要组成部分。这为安徽带来重大机遇,成为安徽高质量发展的前进方向。
关键词:
长三角 长江三角洲区域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作为我国深化金融开放、推进金融创新的重要区域,长三角地区不仅金融总量庞大、金融业态丰富、金融生态优越,而且还拥有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这一龙头以及各类区域金融改革试点,金融体制机制创新十分活跃,这些因素都为长三角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金融基础。然而,与长三角一体化加快推进的大趋势相比,金融领域的一体化建设总体还处于酝酿和规划阶段,有待实质性破题。其中,一个基础性的问题在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背景下,金融业的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需要怎样的金融营商环境。本文借鉴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下营商环境的定义,对金融营商环境的内涵进行准确界定,给出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金融营商环境评估的分析框架和评估结果,并针对性地提出优化金融营商环境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长三角一体化 金融营商环境 量化评估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陆岷峰 窦博闻
长三角一体化作为国家发展战略,自实施以来已取得可喜的成绩。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体化战略目标不断提高,同时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特别是体制与机制障碍依然是主要瓶颈。文章认为,在全面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大背景下,不断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层次,必须重塑促进其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即通过深化改革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保障。本文具体分析了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成就、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及其影响,提出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改革路径和措施,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借鉴价值。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智敏 甄峰
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三甲医院作为区域性医院,研究其空间配置的均衡性,有助于从区域层面统筹好优质医疗资源,为推动区域医疗服务一体化建设提供思路。研究以区县为单元,运用重力型两步移动搜索法量化分析了不同服务半径和距离衰减参数β对三甲医院可达性的影响,并对可达性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各区县三甲医院供需协调发展水平。结果发现:(1)通过缩小服务半径以及增大距离衰减参数,能够提升三甲医院供给的平均水平,但是各区县间差距将会增大,盲目扩大服务半径则会降低供给的平均水平,并且在距离衰减参数较高的情况下,各区县间差距也会显著提升。关键在于不断优化三甲医院的空间布局使其服务半径相对合理,同时引导居民在一定范围内有序就医。(2)三甲医院可达性的两极化特征较为明显,高铁的发展能够促进交通优势地区形成可达性高值的连绵地区,以上海都市圈、杭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以及南京都市圈为代表,但是也会加剧交通劣势地区居民就医困难的问题,以皖西、浙西以及苏东地区为代表。因此,需要持续推进区域三甲医院与交通基础设施的同步建设。(3)当下各区县三甲医院整体供需关系较为协调,但是协调等级相对较低。供需失调地区集中分布在安徽、苏北与浙南地区,浙北与苏南地区则形成了连绵成片的供需均衡地带。供给高于需求区县主要分布在安徽省和江苏省,是提升三甲医院利用效率的重点地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俊梁 史欢欢 林影 毛丹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确立的统领三农发展的国家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则肩负着打造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战略使命。因此,检视长三角区域内部乡村振兴实施成效、制定一体化背景下各地的差异化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结合乡村振兴的内涵和长三角地区乡村发展的实践,构建了包含5个维度、20个指标在内的乡村振兴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和TOPSIS法测算了2018年沪苏浙皖乡村发展水平并进行排名,在此基础上对各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差异化策略。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沈佳枫
目前,我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但长三角区域僵尸企业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已成为一体化进程中的顽疾。文章基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分别从政府、制度机构、企业自身三个方面讲述了长三角地区僵尸企业的成因,并根据僵尸企业的产业集中、产能过剩等特点对其危害进行解读和分析,通过僵尸企业的成因给出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僵尸企业的解决策略。通过对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僵尸企业的理论研究有助于促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从而使我国能够充分发挥区域一体化战略的优势,促使我国尽早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罗获发
本文从增长状态、规模状态、经济贡献、市场联系和市场开放五个角度,构建了长三角区域流通业协同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09-2018年江浙沪皖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长三角区域流通业协同发展水平及变化趋势。从总体来看,长三角区域流通业的协同发展综合水平呈现出下滑状态,相互协同效应尚未有效显现,流通业一体化格局还没有全面形成。从分项看,流通业在规模状态、经济贡献、市场联系紧密性方面的协同发展水平都表现出强化提升趋势,但在增长状态、区级市场开放的协同性处于下降趋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学军 张伟 田方
人口问题是制约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核心区,长三角地区经济和人口快速集聚,近年来出现了中心城市人口过度膨胀、生态环境敏感区受到挤占、后发地区人口集聚动力不足等问题。从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要求出发,合理布局该区域的人口,已经成为该地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利用统计数据和GIS空间分析方法,采用多种模型对本区人口规模与增长、人口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在人口预测与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优化和调控长三角地区的人口布局,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优化增长区、快速增长区、较快增长区、限制增长区等人口增长类型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门宇 刘胜林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该地区产业结构体系完整,城市密度高,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一体化趋势。技术转移和风险投资为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进程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持和资本支持,本文以2010-2019年十年间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经济发展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空间计量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技术转移效率解释变量和风险投资总额解释变量,与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综合评价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通过技术转移和风投资本引入,可以进一步推动该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禚金吉 魏守华 刘小静
本文首先通过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区位商等方法研究了1999~2009年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相似程度及其演变,分析了产业同构对两省一市主导产业发展的影响。然后在理论解释的基础上,分析了产业同构与长三角产业一体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产业同构背景下,长三角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长三角 产业同构 产业一体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树华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推动产业一体化发展是长三角一体化的核心内容。运用产业梯度系数对长三角四省市产业梯度系数进行测度,据此分析长三角区域内制造业转移的行业选择问题。在此基础上,从产业引导、园区配套、技术支撑等角度提出推动长三角产业转移的路径与对策。
关键词: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制造业 产业梯度系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永明 张明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为江苏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注入了强劲动力和活力。通过对一市三省的比较研究与数据分析发现,江苏制造业地位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较大,研发机构、研发投入、创新成果等方面居长三角地区领先地位,数字经济整体水平处于全国第一方阵。因此,江苏要充分集成制造业优势,加强与沪、浙、皖战略协同,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助推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江苏制造业 长三角一体化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本刊记者
本刊讯安徽省望江县位于长江下游北岸,皖赣交界处,素有"白云之乡"美誉,是全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县、优质棉生产出口基地县,安徽纺织第一县,最高年份植棉面积42.3万亩、皮棉总产3.9万吨,纺织产业工人超过10万人,2021年规模纺织服装企业产值占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的78%。按照"智能、时尚、绿色"产业定位,该县正朝着构建从头到脚、从里到外、从老到少、从夏到春的全行业全品类全覆盖发展格局迈进,打造千亿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建设全国纺织服装名城。
关键词:
长三角一体化 安徽省 纺织服装 望江县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郑晓静 张化 徐颖奇
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契机,区域内各个城市均在积极推进区域金融中心城市建设,着力打造金融聚集区、金融商务区试点,提升金融资源的集聚能力,完善金融服务功能和创新能力,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金融产业集群。2019年8月,中共合肥市委、合肥市人民政府正式印发了《合肥市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推进方案》,其中明文提到要"加快金融一体化",依托滨湖金融小镇等一批金融产业项目,积极引进长三角银行、保险、基金、期货、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在合肥设立区域分中心,为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升级、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支持。立足合肥的科创及人才优势,安徽省级特色小镇——合肥滨湖金融小镇从设立之初,就确立了"金融+科技"的特色产业定位,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及共词分析研究,梳理出滨湖金融小镇应重点推进"确立人才优先的产业集聚核心逻辑""实现科创中心与金融中心良性互动""释放金融基础设施项目,助推金融科技落地""监管科技与金融科技齐头并进""构建产业生态圈与金融品牌"等五大特色产业培育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