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55)
- 2023(11359)
- 2022(9206)
- 2021(8322)
- 2020(6430)
- 2019(14349)
- 2018(13551)
- 2017(25724)
- 2016(13579)
- 2015(15085)
- 2014(15185)
- 2013(14927)
- 2012(14304)
- 2011(13129)
- 2010(13613)
- 2009(12820)
- 2008(12070)
- 2007(11148)
- 2006(10385)
- 2005(9818)
- 学科
- 济(62426)
- 经济(62381)
- 银(33753)
- 银行(33608)
- 管理(33288)
- 业(32503)
- 行(32089)
- 融(29973)
- 金融(29972)
- 中国(28671)
- 地方(25485)
- 企(24275)
- 企业(24275)
- 制(20415)
- 农(18487)
- 业经(16243)
- 方法(16159)
- 数学(13643)
- 数学方法(13559)
- 地方经济(13328)
- 农业(13226)
- 财(13113)
- 度(12658)
- 制度(12654)
- 业务(12170)
- 发(11899)
- 中国金融(11838)
- 环境(10550)
- 银行制(10532)
- 学(10212)
- 机构
- 学院(188027)
- 大学(184391)
- 济(80038)
- 经济(78062)
- 研究(71190)
- 中国(66650)
- 管理(65327)
- 理学(52938)
- 理学院(52235)
- 管理学(51478)
- 管理学院(51112)
- 京(41033)
- 科学(40608)
- 财(39402)
- 所(35694)
- 中心(35411)
- 银(32462)
- 江(31899)
- 研究所(31821)
- 农(31725)
- 银行(31183)
- 财经(29479)
- 行(29129)
- 范(27319)
- 州(27231)
- 师范(27050)
- 北京(26797)
- 经(26599)
- 院(25886)
- 经济学(25460)
- 基金
- 项目(116442)
- 研究(91384)
- 科学(91378)
- 基金(80629)
- 家(68842)
- 国家(68147)
- 科学基金(58095)
- 社会(57932)
- 社会科(54984)
- 社会科学(54975)
- 省(47873)
- 基金项目(41604)
- 教育(40730)
- 划(39239)
- 编号(38330)
- 自然(33272)
- 发(32684)
- 自然科(32414)
- 自然科学(32410)
- 资助(32107)
- 成果(32027)
- 自然科学基金(31789)
- 课题(28301)
- 重点(27242)
- 发展(27113)
- 展(26644)
- 创(24971)
- 部(24543)
- 国家社会(23929)
- 年(23605)
共检索到3293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厉毅
学分银行有效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教育变革。在区域一体化受到重视和关注的当下,学分银行应当成为融入区域发展的实践者和先行者。面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定位和学习型社会建设诉求,学分银行融入区域发展存在就业、教育、治理三个层面的需求逻辑,以及标准统一、行政壁垒、竞合博弈三个方面的现实难点。可以从三个维度形成反应链,以资历框架建设为突破点,以制度体系建设为着力点,以机构创新整合为关键点,探索区域学分银行共建新模式,实现趋同、协同、平衡和充分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谢冰蕾 吴琳华
立足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区域创新试验,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和新工科教育融合发展是探索国际工程教育中国范式的重要途径。从产业转型、教育内涵式发展、治理一体化为代表的产业革命、教育革命、治理革命等时代特征构建起了区域高质量融合发展的逻辑理路。围绕高等教育融合发展中的区域机制障碍、主体博弈障碍以及产教合作障碍,提出三个层面的实践路径:从宏观上以制度设计为突破点,依托区域一体化的制度优势加快推进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从中观上以组织联合为关键点,激活社会基层要素活力,壮大区域新工科教育联盟等组织体系;从微观上以模式创新为着力点,探索面向产教融合的新工科教育新范式。
关键词:
长三角区域 新工科 融合发展 实践路径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杨柳 罗生全
高校教材建设是中国教育现代性发展的重要议题,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对高校教材建设治理现代化的持续关注,符合高校教材领域深化改革的现实需求,契合高校发展深层次治理诉求,也能够回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整体安全要求。新时代语境下的高校教材建设,需要实现从确定性管理思维到协同式治理思维的认知逻辑的转变、从静态管理体制机制到动态治理体系的生成逻辑的转变、从一般管理倾向到公共治理取向的发展逻辑的转变。通过构建以人民满意的教材体系为公共价值取向的跨界共同体话语分配机制和协同治理机制、把善治目标作为高校教材建设治理的核心并进行经验管理、将高校教材建设质量作为中心导向并建立相应的治理评估体系等路向,全面推动高校教材建设治理格局的现代性要义生成。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余闯 施星君 杨晓珍 吕信恩 毛海舟
新时代推动高职教育与民营经济高质量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高职教育与民营经济利益相关、需求相向、要素相通、文化相融,融合发展具有客观优势,但在价值诉求,资源配置,动力机制等方面仍存在博弈点或薄弱点。建构高职教育与民营经济融合发展的良性生态,一要在理念层面探寻利益结合点和思想共识,二要促进人才、技术、资金、文化等关键要素的有机流动和优化配置,三要遵循互动、合作、协同、融通四阶递进的演进规律,四要在行动领域实现共建共享。推动两者高质量融合发展既要充分发挥政府推动“教育端”和“产业端”有机耦合的主导作用,同时还需高职院校的适应性求变和主动服务,以及民营企业的战略眼光和担当作为。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民营经济 融合发展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吴庆跃 范修霖
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与金融业的深度融合,使得传统银行业的经营模式面临从"引进来"向"走出去",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重构的转变,这对中小银行特别是资产规模和经营特色均不占优势的城商行提出了巨大挑战,同时也提供了重大机遇。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杨开忠 刘威 董亚宁 刘安国
人、物运输成本相对重要性的上升使得集聚经济的基础发生了深刻变化。本文基于新空间经济理论率先建立了纳入旅行成本的新空间经济核心-边缘模型,探寻旅行成本、空间品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机理。研究发现:空间品质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影响,改善一个区域的空间品质将促进经济活动向该区域集聚发展,该区域更易成为核心区;旅行成本上升致使区域间空间品质差距扩大,这进一步强化了空间品质较高区域的经济发展优势;品质溢价效应推动空间品质较高区域的价格指数相对上升,一定程度上对冲了经济活动向空间品质较高地区的集聚。本结论研究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空间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景红 李国权
职业教育与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共同逻辑基点,职业教育依托技能人才培养、科教融汇发展、公共服务供给、教化育人实践和开放合作办学等赋能县域城乡要素流动、产业融合、社会公平、文化交融与治理协同。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下,发挥职业教育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中的赋能作用,需要聚焦当前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文化传播、开放合作领域的现实梗阻,以育人体系完善、科教融汇深化、资源配置优化、文化场域构建、开放格局打造为路向,推动县域城乡人才、产业、服务、文化和治理的多维融合。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唐智彬 王池名
消除贫困、促进人类共同繁荣是世界银行的核心组织目标,发展职业教育是全球贫困治理的重要方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世界银行逐步明确面向全球贫困治理的职业教育路径,形成了以需求为导向、扩大教育机会、重视投入效益、关注特殊群体和个体全面发展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基本思路。具体路径上,通过强化与业务国家的紧密合作,世界银行推出系列援助项目与合作计划,强调职业教育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重视非正式职业教育与企业培训,提升职业教育消减贫困的整体能力。从运作逻辑上看,世界银行形成了"金融支持—教育发展"互动的全球贫困治理体系,突出以高水平知识服务奠定其作为国际组织的权威性,并在实践反思与政策创新中不断改进全球贫困治理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径。
关键词:
世界银行 全球贫困治理 职业教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家明 李寒梅
职普融通既是我国教育结构优化和教育体系完善的关键内容,也是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运用历史制度主义分析范式,以职普融通政策文本为基础,分析发现:职普融通政策经历前期渗透、探索推进、体系构建和深化发展四个时期;制度环境、社会需求和文化观念等构成职普融通政策变迁的深层结构;受退出成本、学习效应、协调效应和适应性预期影响,职普融通政策变迁体现出强劲的路径依赖特征,同时存在以重大事件为表现形式的“关键节点”。故政策制定者在推进职普融通政策创新时,需要完善配套政策体系,提升政策治理能力;健全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形成协同推进动力;优化政策实施环境,强化政策执行效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龚玉池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吴茂光 雷家骕 冯涛 沈悦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金融高质量发展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金融问题的重要创新成果。本文阐释了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并构建了测度指标体系,使用2011—2021年的省级数据以熵值TOPSIS法测度了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采用Dagum基尼系数、σ收敛、β收敛、障碍度诊断模型等方法对金融高质量发展状况进行探究。研究表明:金融高质量发展是以市场化为导向、以服务实体经济为落脚点、以金融结构优化为体现、以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与公平不断提升为手段、以金融安全为保障的,金融功能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金融可持续发展。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在动态提升。金融高质量发展总体基尼系数主要由区域间基尼系数贡献。金融高质量发展总体上存在较弱的σ收敛,存在β收敛,整体差距在逐步收敛。金融高质量发展受到金融公平维度因子掣肘较多,金融资源配置应当更加注重公平。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德全 杨磊
教学论作为研究教学现象、解析教学问题、明晰教学经验、揭示教学规律的学科,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实践性与规范性的基础作用。新中国成立70年来,教学论发展经历了"在学苏中模仿"、"在恢复中重建"、"在开放中繁荣"、"在创生中自信"四种实践样态。经过不懈探索,具有中国气派与特色的教学论初步形成。在本体论研究上,教学本质、教学主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问题的研究得到了实质性的发展。在方法论研究上,由对方法的冷漠忽视到方法的多元规范;由对方法的崇拜迷恋到方法论意识的自觉树立,并实现研究范式的跨越式发展。在认识论研究上,教学论学科体系不断完善与分化,最终形成教学论学科群;学科性质由二元对立走向综合取向;研究对象逐渐澄明,理论与实践共生。教学论未来研究要坚持专业化发展道路:回归课堂教学本身,注重原创性研究;发扬方法论的自觉意识,完善学科方法论体系;强化协同创新研究,提升学术交流的有效性;重视教学论史的研究,增强传统"教学文化"融入感。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菡
市域产教联合体是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新模式、新路径、新探索。以市域产教联合体赋能产教融合,需要明确其运行逻辑,以政府为主导、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多元主体参与为重点、以实体化运行为动力。但通过剖析发现,市域产教联合体赋能产教融合存在多元参与主体的权责划分不科学、实体化运行中产权界定不清晰、组织内部信任关系未建立、现代化治理结构架设不完善等现实难点。因此,市域产教联合体赋能产教融合应加快完善制度设计,明晰主体权责关系;加强产权界定和保护,明确利益分配;构建新型组织关系,实现信任合作;强化协同共治,构建现代化治理新结构;创新发展生态,促进联合体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林木西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这是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最新概括,为我们提出了新理念和新要求。这里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思索: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和新布局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把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放在前面?我认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顺序问题,而是包含了一个深
[期刊] 改革
[作者]
安树伟 肖金成
区域发展新空间是对全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和发展,可以有效地推进国家的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键区域,具有战略性、带动性、梯次性、层次性和多维性五个特征。保证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客观上要求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区域经济空间接力规律的客观存在与我国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变化,为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提供了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拓展我国区域发展新空间的基本构想是,轴带引领,构建"三纵-四横-一沿边"的空间格局;城市群支撑,形成区域发展新空间的主体形态;陆海统筹,全方位拓展潜在发展新空间;梯次推进,形成"第一代空间-发展新空间-潜在发展新空间"的接力机制。为此,必须培育经济集聚、产业转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