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10)
- 2023(4900)
- 2022(3951)
- 2021(3643)
- 2020(3150)
- 2019(7208)
- 2018(6461)
- 2017(12257)
- 2016(6025)
- 2015(6607)
- 2014(6139)
- 2013(6343)
- 2012(5923)
- 2011(5322)
- 2010(5938)
- 2009(5987)
- 2008(4789)
- 2007(4323)
- 2006(4043)
- 2005(4033)
- 学科
- 融(24549)
- 金融(24549)
- 济(22382)
- 经济(22361)
- 银(21274)
- 银行(21261)
- 行(20765)
- 中国(16129)
- 业(15656)
- 管理(14497)
- 企(13554)
- 企业(13554)
- 中国金融(10888)
- 制(10020)
- 财(8448)
- 地方(7373)
- 方法(7154)
- 教育(6389)
- 数学(6142)
- 务(6055)
- 数学方法(6041)
- 财务(6032)
- 财务管理(6025)
- 企业财务(5839)
- 农(5726)
- 度(5726)
- 业经(5725)
- 制度(5722)
- 理论(5454)
- 体(5109)
- 机构
- 大学(80939)
- 学院(77778)
- 济(34176)
- 经济(33174)
- 研究(30717)
- 中国(29727)
- 管理(26560)
- 理学(21845)
- 理学院(21577)
- 管理学(21107)
- 管理学院(20953)
- 财(18250)
- 京(17676)
- 科学(15893)
- 中心(15746)
- 银(15039)
- 银行(14541)
- 所(14523)
- 融(14368)
- 金融(14104)
- 财经(13810)
- 行(13631)
- 研究所(12916)
- 江(12738)
- 经(12520)
- 人民(12283)
- 农(11817)
- 北京(11728)
- 经济学(11696)
- 院(11486)
- 基金
- 项目(48562)
- 研究(38325)
- 科学(38096)
- 基金(34722)
- 家(29605)
- 国家(29335)
- 科学基金(25060)
- 社会(24113)
- 社会科(23042)
- 社会科学(23037)
- 省(19130)
- 教育(17995)
- 基金项目(17463)
- 编号(15813)
- 划(15691)
- 资助(14548)
- 自然(14530)
- 自然科(14230)
- 自然科学(14226)
- 成果(14033)
- 自然科学基金(13975)
- 课题(11728)
- 重点(11450)
- 发(11171)
- 创(10888)
- 部(10499)
- 融(10415)
- 性(10405)
- 国家社会(10262)
- 创新(10126)
共检索到1409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远清
杨叔子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杨叔子是一位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教育专家、教育思想家。他对人非常谦和,对事非常认真,对事业非常执著,对学问非常严谨,是一位很值得尊重的老者、长者。综观《杨叔子教育雏论选》,回顾杨叔子同志过去从事过的事业,感到:一、杨叔子同志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国定
杨叔子继承萨顿的新人文主义思想,从中华文化这一特定的人文与历史视角出发,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科学观。杨叔子的人文科学观从整体观、变化观与本质观这三个方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哲理和人文精神,既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人文主义 中华文化 科学观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许锋华 陈俊源 张斌
杨叔子在培养研究生方面成绩斐然,这主要源于他对人才成长规律的体悟以及对我国传统教育精粹的弘扬。杨叔子强调,培养研究生,一要打下宽广的知识基础,不仅包括一般文化基础与专业文化基础,还包括科学文化基础与人文文化基础;二要树立学科交叉意识,养成跨学科问题求解能力;三要"做学合一",既"在做中学",也"在学中做",以学习、思考与实践的融合来寻求创新;四要以德立身,将爱国情怀与学术道德作为自我发展的重要向导;此外,导师应怀仁爱之心,给予学生人文关怀。
关键词:
杨叔子 研究生指导 学科交叉 立德树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汪青松
《杨叔子院士文化素质教育演讲录》从科学人文艺术相融合、知识能力素质相协调、学习思考实践相推动三个层面上,对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进行科学定位,揭示了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发展道路;在杨叔子院士文化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安庆师范学院提出和实施"通识为基、能力为本、人文为魂、服务为重"的人才培养新方案,全力推进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程。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余东升
《杨叔子教育雏论选》表明,杨叔子已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结构严谨、主题鲜明的教育思想体系:"育人"是其主题,文化育人是主题的基本内涵。"育人"是正题,它的反题就是"制器"。文化育人体现在,只有强调文化的整体性才能培养整体的人。文化的民族性决定了文化育人既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化的养分,更要突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教育。"育人"的途径在于:学习知识是基础,思考可以激活知识、活跃思维、掌握方法和原则,最终,文化源于人类实践,又必须回到实践。大学的"育人"必须建立在"治学"的基础上,建立在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
关键词:
杨叔子 育人 教育思想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邵军
安庆师范学院选编、出版了《杨叔子院士文化素质教育演讲录》,对大学生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也为研究杨叔子先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思想提供了宝贵材料。杨叔子院士文化素质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绿色教育"。安庆师范学院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实践是杨叔子院士"绿色教育"思想指导作用的有力说明和佐证。
关键词:
杨叔子 文化素质 绿色教育 核心 实践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明刚
邓小平同志根据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新特点,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这一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重大发展,它以其创造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理论造诣而颇具特色,对于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重大的意义。(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首要特色是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同志用“第一生产力”来说明现代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肖真
科学学的奠基人之一J·D贝尔纳说过:“要想把科研效率提高一点点儿,就必须用一种全然不同的新学问来指导。这就是建立在科学学基础上的科研战略学”。读了冯之浚、赵红州、蒋国华三位学者鼎力合著的新作《计划未来》(广西人民出版社),我感觉到,贝尔纳的这句话说得是很中肯而又深刻的,而在某种意义上说,贯穿《计划未来》一书的主线也正是贝尔纳这句话的精神。自去年以来,举国上下都在贯彻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和十四大精神。江泽民总书记在十四大报告中重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科技”,要“坚定地推进科技进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位置确定了,“首先要振兴科技”的任务也提出来了。接着的问题是如何解放这“第一生产力”?如何使作为“第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崔冠杰
在古希腊美丽的传说中,是无私无畏的普罗米修斯给人类送来了火种,照亮和温暖了整个世界,为人类带来了希望和光明。在20世纪80年代,新技术革命以意想不到的力量和速度一下子在全球范围的蓬勃兴起,给人类送来了新的火种,为人类社会走向更加现代化、更加美好、更加理想、更加文明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春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一个富有时代感的科学命题。它是基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之间关系的最新发展趋势而做出的一种科学判断。这种判断包括:科学与技术已经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生产力形态;它们在现代生产力要素及其组合质变中充当着决定性的角色;它们是现代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源泉,而且正在成为推动现代文明发展的革命性力量。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中,这一命题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思想和理论基础。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夏承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著名论断。本文试图对这一论断的伟大意义、理论依据并就如何充分发挥其巨大作用,进行初步探讨。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意义邓小平同志在1988年的一次讲话中指出:“依我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原则,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为此就必须开放。否则,坚持社会主义是假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论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第一次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林福长 郭连声
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曾指出: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怍用的、革命的力量"。"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熟练程度,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可见,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的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作用。生产力同其他事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胡世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四川省社科院科学学所所长、研究员胡世禄邓小平同志作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学说和生产力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理论基础。现在再来回顾这一论断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出小平...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黄鸣
有一个问题苦恼了我很久,分到企业的大学毕业生,有很多很难融合到企业中来,即便有的融合到企业中,企业也是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消耗了相当长的时间对他们进行重新"回炉"。为此,近两年我一直跟一些大学校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