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61)
2023(3381)
2022(3107)
2021(2849)
2020(2607)
2019(5890)
2018(5858)
2017(11268)
2016(6464)
2015(7056)
2014(6965)
2013(6952)
2012(6735)
2011(5918)
2010(5633)
2009(5229)
2008(5170)
2007(4518)
2006(3908)
2005(3380)
作者
(20936)
(17930)
(17901)
(16749)
(11307)
(8924)
(7931)
(7266)
(6808)
(6486)
(6383)
(6134)
(6052)
(5896)
(5643)
(5594)
(5271)
(5253)
(5216)
(5123)
(4769)
(4465)
(4456)
(4120)
(4008)
(4002)
(3933)
(3925)
(3767)
(3759)
学科
(26410)
经济(26384)
(15878)
管理(14226)
方法(12542)
(11468)
企业(11468)
数学(11360)
数学方法(11289)
(8662)
(8481)
地方(7980)
农业(6221)
(5984)
中国(5270)
土地(5035)
业经(4662)
环境(4294)
(4197)
贸易(4195)
(4020)
地方经济(3702)
(3679)
财务(3674)
财务管理(3671)
资源(3667)
企业财务(3524)
(3510)
关系(3334)
(3273)
机构
学院(89042)
大学(88795)
研究(36045)
(33049)
经济(32266)
管理(30516)
(27469)
理学(26733)
科学(26589)
理学院(26344)
管理学(25595)
管理学院(25480)
中国(25031)
农业(21978)
(21039)
业大(21013)
研究所(19561)
(18950)
(16192)
中心(16033)
(14895)
农业大学(14800)
(13748)
(13094)
科学院(12100)
(11979)
师范(11772)
(11681)
(11382)
北京(11163)
基金
项目(66336)
科学(50470)
基金(47389)
(44393)
国家(44037)
研究(41496)
科学基金(35825)
(29562)
自然(26162)
基金项目(25774)
自然科(25523)
自然科学(25509)
社会(25506)
自然科学基金(25045)
社会科(23989)
社会科学(23982)
(23222)
资助(19793)
教育(18414)
重点(15579)
计划(15161)
编号(15140)
(14861)
科技(14628)
(14009)
科研(13345)
(13307)
(13169)
创新(12483)
(12436)
期刊
(35944)
经济(35944)
(25075)
学报(23889)
研究(21335)
科学(19836)
中国(19767)
农业(17259)
大学(16762)
学学(16386)
(10391)
(9297)
管理(9251)
业大(7962)
林业(6677)
农业大学(6622)
资源(6484)
(6189)
(6179)
金融(6179)
业经(6073)
技术(5984)
教育(5675)
经济研究(5061)
中国农业(5039)
科技(5009)
财经(4916)
问题(4714)
自然(4473)
(4243)
共检索到1300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龙  石旺鹏  严毓骅  林伯能  吴曼峰  叶水妹  李德清  
在海南省儋州市的东亚飞蝗 ( L 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发生区 ,采用蝗虫微孢子虫 ( N osemalocustae)分别以 4 9.5× 10 9孢子 .hm-2 (小区 1)、99× 10 9孢子 .hm-2 (小区 2 )和 150× 10 9孢子 .hm-2 (小区 3)剂量处理 ,处理时间为 1999- 0 7- 10— 0 7- 2 2。自处理后第 3周开始 ,上述 3个处理区中的飞蝗虫口密度均显著下降 ,极显著低于处理的对照区 ,处理区中的平均虫口密度均在处理指标以下。特别是在处理后第 10周时 ,不处理对照区中的平均飞蝗虫口密度高达 7.7...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振平  塔娜  严毓骅  石旺鹏  
对施用蝗虫微孢子虫后1-10年的草场中5种主要蝗虫种群中微孢子虫病的流行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蝗虫微孢子虫病能在蝗群中长期传播,蝗虫种群的感病率和感染指数呈波动趋势,随着施用后年限的增加,波幅变动范围趋于稳定。感染率波幅范围为20%-80%,感染指数为10%-41%;鼓翅皱膝蝗、白边痂蝗和毛足棒角蝗种群对微孢子虫病的感染指数,不同年份波动较大,短期内难以形成一个稳定的流行群体;而在小车蝗和宽须蚁蝗种群中引入微孢子虫4年后,感染指数下降,但能够形成比较稳定的感染群体。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林军  刘省段  杨晓野  王瑞  李莹莹  李军燕  罗晓平  
【目的】探究捕食线虫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冻干制剂厚壁孢子的批量培养方法及其对线虫幼虫的毒杀剂量。【方法】通过玉米粒或大麦粒培养基的单步培养法,以及先在含有0.05%琼脂粉的沙氏葡萄糖肉汤培养基中培养7d后继而转接到玉米粒或大麦粒培养基的双步培养法,以培养35周后洗脱的每克固体培养基中的厚壁孢子数为依据,对D.flagrans的最优培养方法进行筛选;然后使用最优培养法培养D.flagrans厚壁孢子并将其冻干后用于体外杀线虫幼虫试验,研究D.flagrans冻干制剂的杀线虫幼虫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扈鸿霞  马宇轩  王艳红  林峻  李占武  季荣  
【目的】建立一种灵敏、快捷的检测蝗虫微孢子虫(Paranosema locustae)的套式Pcr方法,为运用微孢子虫防治蝗虫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GenBank数据库中公布的保守性高的微孢子虫小核糖体亚单位rna为目的基因,采用Primerselect软件设计两对特异的套式Pcr引物P.l.-F1/P.l.-r1和P.l.-F2/P.l.-r2,将微孢子虫液用0.2 mol·l~(-1) koH处理后得到的发芽液作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建立以P.l.-F1/P.l.-r1为外侧引物、P.l.-F2/P.l.-r2为内侧引物的套式Pcr,扩增产为分别为298和242 BP。对引物浓度、退火温...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贵强  严毓骅  彭景楩  张龙  周海鹰  
通过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综合分析了昆虫生长调节剂卡死克对东亚飞蝗表皮与脑的显微及亚显微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后的若虫表皮由于真皮细胞结构被破坏导致内表皮变薄、板层结构消失,而且真皮细胞层与内表皮层分离,细胞质内小泡变大而分布不均,核染色质凝结成为小颗粒且分布不匀。脑神经分泌细胞受药物影响数量明显减少,结构松散,胞间空泡变大,引起轴突变形。经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发现,脑神经分泌细胞的轴突与胞体分离并膨大变形。线粒体结构发生改变,膜与内嵴消失。另外,轴浆运输中的神经分泌颗粒明显减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黄伟  罗远航  卢勇辉  
本文通过设定三亚市不同目标下的假设条件,对农户农地流转量进行了预测。根据推算,在最低生活保障阶段的耕地流转比例为29.85%,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阶段的耕地流转比例为66.66%,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劳动力市场完善阶段的耕地流转比例为82.47%,说明如果做好相关保障措施,土地流转供需都会有较大的突破。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尹彦强  黄旭雄  李伟微  施兆鸿  华雪铭  杨志刚  
以小新月菱形藻强化效果为对照,研究了3种油脂型强化剂(墨鱼油、精制鱼油、混合鱼油)在不同剂量(0.25 g/L、0.35 g/L和0.45 g/L)下强化12 h后褶皱臂尾轮虫的脂肪酸组成和成活率。结果表明,不同强化剂和强化剂量下褶皱臂尾轮虫的成活率存在显著差异。用小新月菱形藻强化轮虫的成活率最高(96.82%),随着油脂型强化剂剂量的增大,轮虫的成活率显著下降。当强化剂量为0.45 g/L时,墨鱼油型强化剂强化过程中轮虫的成活率仅为72.54%。不同强化剂强化后轮虫的脂肪酸组成有显著差异,强化前轮虫的EPA、ARA和DHA的量分别为2.56%、0.95%和7.73%,PUFA含量仅为16.6...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文  杨志荣  刘世贵  侯若彤  
采用石蜡组织切片和电镜超薄切片技术,对苏云金杆菌亚种B.t.7侵染蝗虫后,在宿主中肠组织的病理变化和细胞病理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株苏云金杆菌感染蝗虫18小时后,宿主中肠组织开始出现病变,48小时以后中肠上皮细胞开始溃烂。宿主中肠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和细胞核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其中以线粒体病变最为严重,中肠细胞表面的微绒毛也有的呈现空泡状突起、脱落等病症表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松  鲍海波  张建华  张懿熙  刘泽文  
[目的]研究亚致死剂量噻虫嗪对日本弓背蚁觅食和亲系识别能力的损害,重点观察通过个体交流传递杀虫剂的影响。[方法]通过模拟觅食情景,观察农药处理对日本弓背蚁觅食能力的影响;通过Y形管试验和EAG(electroantennography)试验,观察农药处理对亲系识别能力的影响;通过攻击行为试验,观察农药处理对异种蚂蚁识别能力的影响。[结果]农药直接处理和通过个体交流获得的间接处理,均导致蚂蚁招募行为的丧失; 2种处理对同巢蚂蚁的识别能力无统计学差异,但显著影响对异巢蚂蚁的识别能力;在对异种蚂蚁的攻击行为和巢穴保护方面,仅直接处理组出现显著影响。[结论]亚致死剂量噻虫嗪可以直接影响日本弓背蚁的觅食和亲系识别能力;而且通过个体间的信息交流,农药对社会行为的影响可以传递给其他未直接接触到药剂的蚂蚁,从而影响日本弓背蚁的种群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羿渠  向兴  贡常委  王学贵  
【目的】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是一种杂食性害虫,在不同环境、药物等选择压力下表现出不同的生长发育特点。氯虫苯甲酰胺是一种新型广谱的鱼尼丁受体杀虫剂,对鳞翅目害虫杀虫活性强。本研究旨在探究氯虫苯甲酰胺亚致死剂量对甜菜夜蛾幼虫3种主要解毒酶——羧酸酯酶(Car 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多功能氧化酶(MFOs)活性以及对种群繁殖的影响。【方法】采用饲料混毒法测定氯虫苯甲酰胺对SE-Lab品系、SE-Sel品系的毒力,SE-Sel品系由SE-Lab品系经亚致死剂量LC25连续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昊  龙海  鄢小宁  徐建华  
对源自海南省3地侵染番石榴的9个根结线虫群体进行了形态观察和同工酶分析,对4个代表性群体在10种常见经济作物15个品种上的繁殖力进行了测试。同工酶鉴定结果表明,病原线虫为象耳豆根结线虫(M eloidogyne enterolo-bii)。生物测试发现或证实:携带M i基因的抗性番茄以及菜豆、豇豆、茄子、黄瓜、西瓜、辣椒、烟草为供试象耳豆根结线虫群体的高度适宜寄主,大豆为低度适宜寄主,棉花为非寄主。寄主范围的测试结果提示,象耳豆根结线虫可潜在地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卓侃  胡茂秀  廖金铃  崔汝强  李迅东  王彬  周健勇  
运用线虫比较形态学、结合同工酶、mtDNA-PCR、rDNA-IGS-PCR技术,对采自中国广东和海南2个省的根结线虫进行鉴定。在海南省定安的木豆(Cajanus cajan)、海南省海口的木豆和番石榴(Psidium guajava)、广东省番禺的辣椒(Capsicum annuum)和南瓜(Cucurbita moschata)及广东省遂溪的豇豆(Vigna sinensis)上发现象有耳豆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nterolobii)。这是首次在海南省外发现象耳豆根结线虫,同时还发现该线虫的2个新寄主,即木豆和南瓜。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文丽萍  高云霞  
昆虫与寄主植物的相互关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文丽萍,高云霞植食性昆虫在取食和产卵之前,首先必须在众多的植物中,找到它的寄主植物,它的取食活动期又必须与植物可供食用的时期相吻合,并且必须选择到植物在特定的发育阶段的组织或器官。那么,昆虫是如何到达和辨认...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林明光  刘福秀  彭正强  李伟东  徐卫  汪兴鉴  
近几年来,作者对海南省香蕉产区的儋州、白沙、昌江、东方、乐东、三亚六个市县代表性蕉园进行了香蕉作物害虫调查,共鉴定出海南省香蕉作物上的害虫21种,分属于7目、12科,其中半翅目1科1种、鳞翅目5科10种、鞘翅目1科2种、同翅目2科5种、缨翅目1科1种、直翅目1科1种、蜱螨目1科1种。调查发现,当前在海南各地蕉园普遍发生、为害较重的主要害虫为香蕉球茎象甲Cosmopolites sorlidus(Germar.)、香蕉假茎象甲Odoiporus longicollis(Olivier)、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香蕉红蜘蛛Tetranychus piercei...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元  房文红  周俊芳  李新苍  刘强  
江苏启东海水养殖脊尾白虾出现肌肉白化症状,虾腹部、头胸甲、步足、尾扇等部位病变明显,通过活体压片镜检发现肌肉中存在大量球形包囊,利用超显微技术对病原的形态和结构进行分析,确定其为微孢子虫,并对脊尾白虾的病变组织进行了病理分析。结果表明:该微孢子虫具包囊结构,包囊大小为(5.40±0.55)μm,一个包囊内含8个孢子,成熟孢子呈椭圆形,孢子长为(2.30±0.25)μm,孢子宽为(1.50±0.19)μm,孢内极丝一般环绕9~10圈。病理分析显示,脊尾白虾的鳃、胃、肠和肌肉内均发现微孢子虫寄生和不同程度的病变。其中,肌肉组织病变最严重:原肌纤维存在的空间被大量的球形包囊占据,肌纤维断裂,空泡数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