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34)
- 2023(11005)
- 2022(9711)
- 2021(9230)
- 2020(7665)
- 2019(17866)
- 2018(18064)
- 2017(34051)
- 2016(19157)
- 2015(21748)
- 2014(22045)
- 2013(21240)
- 2012(19361)
- 2011(17367)
- 2010(17292)
- 2009(15517)
- 2008(14829)
- 2007(12823)
- 2006(11052)
- 2005(9392)
- 学科
- 济(67173)
- 经济(67088)
- 管理(51818)
- 业(47313)
- 企(39662)
- 企业(39662)
- 方法(31853)
- 数学(27229)
- 数学方法(26853)
- 农(18681)
- 中国(18298)
- 学(17587)
- 财(16668)
- 理论(15420)
- 业经(15157)
- 地方(14401)
- 制(13146)
- 教育(12600)
- 农业(12133)
- 和(11858)
- 技术(11338)
- 贸(11322)
- 贸易(11318)
- 易(10962)
- 环境(10756)
- 务(10495)
- 财务(10425)
- 财务管理(10405)
- 银(10301)
- 银行(10248)
- 机构
- 大学(261703)
- 学院(261343)
- 管理(102504)
- 济(93009)
- 经济(90623)
- 理学(89088)
- 理学院(88037)
- 研究(87041)
- 管理学(86287)
- 管理学院(85833)
- 中国(62076)
- 科学(57802)
- 京(56644)
- 农(45871)
- 所(44347)
- 业大(42822)
- 财(42311)
- 研究所(40897)
- 中心(38985)
- 江(38309)
- 范(36362)
- 农业(36157)
- 师范(35938)
- 北京(35686)
- 财经(34166)
- 技术(32216)
- 院(32181)
- 州(31266)
- 经(31031)
- 师范大学(28779)
- 基金
- 项目(185148)
- 科学(143129)
- 研究(135550)
- 基金(130271)
- 家(114352)
- 国家(113368)
- 科学基金(96193)
- 社会(80252)
- 社会科(75727)
- 社会科学(75705)
- 省(74504)
- 基金项目(70040)
- 自然(64297)
- 教育(63972)
- 划(62764)
- 自然科(62763)
- 自然科学(62749)
- 自然科学基金(61567)
- 编号(57211)
- 资助(53869)
- 成果(46774)
- 重点(41574)
- 课题(40264)
- 部(39786)
- 发(38743)
- 创(38528)
- 创新(35768)
- 科研(35455)
- 项目编号(35103)
- 大学(34511)
共检索到3748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谭艾娟 梁宗琦 刘爱英
以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培养条件,接种量5%(V/V),pH=6.5,120 r/min,28℃,120 h,对蝉拟青霉菌Paecilomyces cicadae进行液体培养。通过对生长的菌丝体干重的测定及分析,得到该菌生长最适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0 g/L,酵母膏:5 g/L,K2HPO4:1 g/L,并证明碳源为其生长的最重要营养因素。
关键词:
蝉拟青霉 培养基 正交试验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军辉 王欢 王志春 丛斌
为寻找一种廉价的夜蛾斯氏线虫液体培养基,应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对一种新的夜蛾斯氏线虫液体培养基的组分配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培养基6个组分的最佳水平编码值分别为:0,2,0,-2,-1,2,即6种培养基的组分分别为:1.0g,95:5,0.9g,0.2mL,0.2mL和40mL。应用筛选出的培养基对夜蛾斯氏线虫进行液体发酵培养,20d后夜蛾斯氏线虫的产量达到最大值51.33×103 IJs.mL-1,比在同样条件下用生化培养基培养的夜蛾斯氏线虫的产量(29.33×103 IJs.mL-1)高出42.86%。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叶晶晶 曹宁宁 刘刚 吴建梅 殷浩 胡祚忠 张剑飞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1株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 DY-1菌株进行液体发酵配方优化,以期得到适合蛹虫草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以菌丝体干质量浓度为指标,首先采用单次单因子方法筛选出培养基中的最优碳源、氮源及无机盐和正交试验方法得出最佳的碳氮比(C/N);然后采用Plackett-Burman(BP)设计筛选出影响菌丝体干质量浓度的关键因素,通过中心组合和响应面法确定关键因素的最佳浓度,从而得到出菌株DY-1的液体发酵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6.40 g·L-1,酵母浸膏粉5.00 g·L-1,硝酸钾1.00 g·L-1,硫酸镁0.20 g·L-1,磷酸二氢钾1.80 g·L-1...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军德 鲁婷婷 温立丽 魏雅冬 佟德利
液体发酵樟芝是目前樟芝多糖开发的有效途径。以樟芝的生物量和多糖为指标,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樟芝产糖的最优培养基配方为:3.5%的葡萄糖,0.35%的豆饼粉提取液,0.1%的磷酸二氢钾,0.05%的硫酸镁,0.01%VB1。在此培养条件下,获得菌丝体生物量为5.15g·L-1,总多糖为2.06g·L-1。
关键词:
樟芝 多糖 培养基 筛选 优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伟 冯欢 欧江 张收霞 蒙盼盼 王春燕
[目的]筛选生长迅速、性状优良的蜜环菌菌株,对所选优良菌株的液体培养基进行碳氮源筛选和优化,为蜜环菌深层发酵技术的研究提供基础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以生物量(菌丝体干质量)为指标,以工业发酵和生产中常用的菌株A9为对照,从本实验室分离与收集的20个蜜环菌菌株中筛选优良菌株,并设置不同的供试碳源、氮源、碳氮源组合、碳氮源含量,对其液体培养基的碳氮源进行筛选和优化。[结果]供试的20个蜜环菌中,菌株M41和M57生长迅速,生物量显著(P<0.05)。[结论]筛选出的优良菌株M41可用于后续生产,优化液体培养基显著提高了蜜环菌菌株M41和A9的菌丝体产量。
关键词:
蜜环菌 液体培养基 发酵技术 碳源 氮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柴新义 王四宝 樊美珍
探索了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对杨树菇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杨树菇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优组合为:40g/L蚕蛹粉、20g/L可溶性淀粉、2g/LKH2PO4和1g/LMgSO4·7H2O;最优培养条件为:装液量320mL/L,接种量100mL/L,pH6.5,摇床转速180r/min,在(25±0.5)℃条件下恒温振荡培养8d,菌丝体生物量可达0.03g/mL。
关键词:
杨树菇 液体发酵 培养条件 菌丝体生物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国元 李伟伟 吴元欣 户业丽 周俊初
对不同菌株、不同培养基和培养时间对金针菇菌丝体产量和金针菇多糖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对金针菇胞外多糖进行了紫外和红外分析。结果表明,金针菇12号菌株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10~11 d时金针菇菌丝多糖含量和金针菇菌丝体产量最高,金针菇胞外多糖产量较高。紫外和红外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分离的金针菇胞外多糖为一种含β型吡喃糖苷键的纯多糖。采用不同的培养基对金针菇胞外多糖的主体结构影响不明显,均有相似的多糖特征峰和β型吡喃糖苷键吸收峰。但采用玉米、黄豆等配制的培养基更有利于工业化生产金针菇多糖。
关键词:
金针菇 多糖 液体培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晓亮 张军云 张钟 董春富 杨世先 王文智 张建康 张翠萍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快繁技术可以解决食用玫瑰传统种苗繁育所存在的瓶颈,但长期以来瓶内生根困难是包括食用玫瑰在内的大多数木本植物组织培养面临的最大技术障碍。为此,采用"L_(16)(45)正交试验和追加试验"的方法,开展了52组滇红食用玫瑰瓶内生根试验,研究基础培养基、6-BA等6种因素对生根的影响,分析筛选出适宜生根的培养基。结果表明,不同试验处理间滇红食用玫瑰分化生长和生根的差异较大;玫瑰茎段成株率和植株生根率主要受到激素的控制,植株的根发生主要有4种方式;生根的适宜培养基是1/2MS+6-BA 0.5 m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振祥
采用4种不同方法进行蛹虫草液体菌种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蛹虫草菌丝体在21~22℃时较27℃生长更好。观察了蛹虫草菌在8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下对家蚕蛹的感染情况,推测高温条件可能破坏蛹体表皮的几丁质,使蛹虫草菌丝体更易于感染家蚕蛹。
关键词:
蛹虫草菌 液体菌种 家蚕蛹 感染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任丹 辜运富 张小平 田鸿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在液体培养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发酵条件对1株野生紫芝菌丝体产量的影响。建立了装液量、初始pH、转速、培养温度和接种量5个因素的正交回归模型:Y=2.85701+0.17458X1-0.19802X12-0.20552X22-0.19302X32-0.15802X42-0.12302X52。从模型推知,装液量90 mL,pH6.0,转速140 r/m,培养温度27℃,接种量10.5%时,紫芝菌丝达到最大生物量3.15 g,验证实验结果与模型值相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金平 宋志红 向发云 曾祥国 吴润玲 冯小明 顾玉成
以魔芋颗粒状愈伤组织为试材,进行了液体培养及植株再生诱导的探讨。结果表明,MS+BA 1.0 mg/L+2,4-D 0.2 mg/L+蔗糖30 g/L+琼脂6.0 g/L培养基适合从芽鞘诱导颗粒状愈伤组织。获得的愈伤组织切割成0.3cm左右在MS+BA 0.05 mg/L+NAA 0.1 mg/L+蔗糖30 g/L+PVP 1.0 g/L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建立液体培养体系。液体培养材料的生长曲线呈上升的半抛物线型,从第6天到第12天期间增重占整个培养周期增重的80%以上,随着液体培养材料的生长,培养液pH值上升。将液体培养12 d的材料转到1/2MS+BA 0.6 mg/L+NAA 0.1...
关键词:
魔芋 液体培养 植株再生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冬华 刘红 汪彬 张爱群 李咏梅
以姬松茸深层发酵菌丝体中的主要活性物质粗多糖的产量为评价指标,对姬松茸液体深层发酵培养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碳源、氮源、碳源配比、氮源配比、微量元素、装液量、培养温度、pH值、培养时间对姬松茸液体深层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消前pH自然、500 mL锥形瓶装液量80 mL、培养温度25℃、转速200 r/min的条件下培养10 d,姬松茸的发酵培养效果最佳,胞内多糖产量可达7.028 mg/mL.
关键词:
姬松茸 菌丝体 生物量 多糖 胞内多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宋漳
strains of Metarhizium were cultivated in submerged cultur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ubmerged conidia could be produced by means of microcyclic sporogenesis for some strains of Metarhizium, but perhaps , the occurrence of microcyclic sporogenesis depended on the nature of strains. Su...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洁云 吴艳艳 牟海飞 温放 田青兰 韦毅刚 张英俊 符龙飞 彭嘉宇 黄伟华
【目的】分析不同配方培养基及贮藏条件对大果型黄百香果花粉离体萌发效果的影响,为大果型黄百香果花粉活力鉴定、人工辅助授粉及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花瓣刚好完全展开大果型黄百香果花朵的花粉,采用L_(25)(5~4)正交试验设计,筛选适宜其离体培养的蔗糖、硼酸、硝酸钙浓度及pH;利用最适宜花粉离体培养基,开展花朵不同采样时间、花粉离体贮藏湿度和温度对花粉活力影响试验,确定适宜大果型黄百香果花粉的离体贮藏条件。【结果】正交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大果型黄百香果花粉萌发率的因素排序为硝酸钙>蔗糖>硼酸>pH,确定花粉离体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为100.00 g/L蔗糖+0.02 g/L硼酸+0.40 g/L硝酸钙,培养基pH 5.0。在最适培养基中,大果型黄百香果花粉的萌发率为85.55%;于11:30—17:30采集大果型黄百香果花粉的萌发率均在80.00%以上,其中,开花后3 h(16:30)花粉的活力最强,显著高于除13:30和15:30外的其他时间采集花粉的萌发率(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殷陈陈 张捷 孟景祥 魏永成 常芳琳 张勇
[目的]筛选适宜风铃木花粉离体萌发的培养基成分及其质量浓度,并探究花粉的最佳贮藏条件。[方法]以紫花风铃木(Handroanthus im petiginosus)和黄花风铃木(H.chrysantha)的花粉为研究对象,先使用单因素试验初筛花粉离体萌发培养基中蔗糖、H_3BO_3、CaCl_2的适宜质量浓度和培养温度范围,再利用正交试验检验各成分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花粉萌发的影响,筛选出花粉离体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使用离体萌发法探究干燥处理对贮藏花粉活力的影响,以及干燥与新鲜花粉在不同温度(25 (室温),4,-20℃)下贮藏0~30 d花粉活力的变化趋势。[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紫花风铃木花粉萌发的培养基中蔗糖质量浓度为50~150 g/L,H_3BO_3质量浓度为50~200 mg/L,最适萌发温度为25℃;适宜黄花风铃木花粉萌发的培养基中蔗糖质量浓度为50~200 g/L,H_3BO_3质量浓度为100~200 mg/L,最适萌发温度为27℃;2种风铃木花粉在不添加CaCl_2的培养基中萌发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表明Ca~(2+)或Cl~-对花粉萌发起抑制作用。正交试验中紫花风铃木在蔗糖100 g/L+H_3BO_3 100 mg/L+CaCl_2 200 mg/L的培养基中萌发率为48.3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但显著低于单因素试验中同质量浓度蔗糖和H_3BO_3下CaCl_2为0 mg/L的萌发率(75.23%);黄花风铃木在蔗糖150 g/L+H_3BO_3 200 mg/L+CaCl_20mg/L的培养基中萌发率为62.69%,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相同贮藏温度下,干燥处理能减缓花粉活力的下降速度;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同处理下的花粉活力均逐渐降低;新鲜或干燥花粉活力在-20℃贮藏条件下的下降速度均明显低于25和4℃贮藏条件,表明贮藏时间相同时,一定温度范围内贮藏温度越低,越有利于花粉活力的保持。[结论]紫花风铃木花粉离体萌发最适培养基为蔗糖100 g/L+H_3BO_3 100 mg/L,培养温度25℃;而黄花风铃木花粉离体萌发最适培养基为蔗糖150 g/L+H_3BO_3 200 mg/L,培养温度27℃;干燥处理后再进行低温贮藏能更好地保持风铃木花粉活力。
关键词:
风铃木 花粉离体萌发 花粉贮藏 花粉活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