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20)
- 2023(6579)
- 2022(5500)
- 2021(4979)
- 2020(4242)
- 2019(9319)
- 2018(9034)
- 2017(17042)
- 2016(9537)
- 2015(9963)
- 2014(9367)
- 2013(9046)
- 2012(8382)
- 2011(7304)
- 2010(7130)
- 2009(6493)
- 2008(6177)
- 2007(5441)
- 2006(4608)
- 2005(3986)
- 学科
- 济(35695)
- 经济(35660)
- 业(25912)
- 管理(24372)
- 企(20461)
- 企业(20461)
- 方法(16770)
- 数学(15202)
- 数学方法(15091)
- 学(10538)
- 财(10094)
- 农(9925)
- 中国(9109)
- 贸(8358)
- 贸易(8355)
- 易(8142)
- 业经(7885)
- 制(7167)
- 产业(7062)
- 农业(6743)
- 地方(6626)
- 务(6377)
- 财务(6375)
- 财务管理(6367)
- 企业财务(6118)
- 结构(6013)
- 技术(5801)
- 银(5578)
- 环境(5549)
- 银行(5535)
- 机构
- 大学(133925)
- 学院(132731)
- 济(53440)
- 经济(52621)
- 研究(48779)
- 管理(47531)
- 理学(42760)
- 理学院(42160)
- 管理学(41268)
- 管理学院(41049)
- 农(37338)
- 科学(35387)
- 中国(34351)
- 农业(30265)
- 业大(29231)
- 京(27379)
- 所(26843)
- 研究所(25270)
- 财(22305)
- 中心(21227)
- 农业大学(20304)
- 江(19070)
- 财经(18559)
- 院(17488)
- 经济学(17169)
- 省(17062)
- 经(17037)
- 室(16889)
- 北京(16156)
- 业(16027)
- 基金
- 项目(101188)
- 科学(78605)
- 基金(75671)
- 家(70886)
- 国家(70350)
- 研究(61517)
- 科学基金(58790)
- 自然(41926)
- 基金项目(41177)
- 自然科(41042)
- 自然科学(41015)
- 社会(40942)
- 自然科学基金(40346)
- 省(40309)
- 社会科(39007)
- 社会科学(38998)
- 划(34512)
- 资助(30041)
- 教育(27506)
- 重点(23628)
- 计划(22964)
- 发(21688)
- 创(21577)
- 部(21380)
- 编号(21023)
- 科技(20998)
- 科研(20699)
- 创新(20374)
- 业(20221)
- 国家社会(17938)
共检索到1792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韦新葵 雷朝亮
研究了蝇蛆几丁低聚糖对花生白绢病菌菌丝形态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蝇蛆几丁低聚糖对花生白绢病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质量浓度7.0mg/mL时抑菌效果达到了100%;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蝇蛆几丁低聚糖处理引起菌丝顶端膨大,生长扭曲,菌丝内原生质体分布不均匀,部分细胞甚至开始解体;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蝇蛆几丁低聚糖处理导致菌丝内原生质体液泡化,出现电子致密物质,原生质膜部分收缩,液泡内有电子致密物质沉积,液泡逐渐融合成大型液泡,细胞受到严重破坏,甚至解体等一系列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关键词:
蝇蛆 几丁低聚糖 花生白绢病 超微结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毕庆文 陈晓敏 王豹祥 汪健 雷朝亮 王海明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蝇蛆低聚几丁糖对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毒力。结果表明,蝇蛆低聚几丁糖对烟草赤星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1~16 mg/mL)内,随着浓度的提高,蝇蛆低聚几丁糖抑制率随之升高。观察发现,受抑制的菌丝均有不同程度的缩短、变粗及扭曲等症状,且产生的畸形分生孢子数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加。
关键词:
家蝇 低聚几丁糖 烟草 赤星病菌 毒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安良 冯美杰 冯俊涛 何军 张兴
目的杀菌剂对病菌菌丝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是进行杀菌剂作用机理研究的基础。方法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丙烷脒对灰霉病菌菌丝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药剂处理1 d后,菌丝局部不规则膨胀,菌丝隔膜间距变短;药剂处理3 d,菌丝局部严重膨大,且膨胀部位失水畸形。透射电镜观察表明,药剂处理1 d后,菌丝细胞线粒体体积增大、数目增多,细胞核的结构已不明显,细胞内出现囊泡;3 d后,各细胞器结构紊乱,并含有大量的无膜透明内含物,有较大的空腔形成,细胞壁外围沉积大量的外渗物,菌丝组织坏死。结论丙烷脒对灰霉病菌菌丝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不同于常用杀菌剂品种,预示丙烷脒的作用机理独特。对丙烷脒作用机理进行...
关键词:
丙烷脒 灰霉病菌 超微结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雷朝亮 钟昌珍 宗良炳 姜勇 牛长缨 宋春满
以化学方法制备的蝇蛆脱乙酰几丁糖,按不同剂量喂饲试验动物雄性大鼠,检测其对试验动物的降血脂作用,结果表明:蝇蛆几丁糖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以蝇蛆几丁糖不同剂量喂饲昆明小鼠,检测其对小鼠抗突变和促进小肠运动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蝇蛆几丁糖可明显降低致突变物环磷酰胺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发生率和丝裂霉素C对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发生率,对TA98的抗突变试验结果为阳性;同时,对小鼠小肠推进百分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蝇蛆几丁糖具有抗突变作用和促进小肠运动作用。
关键词:
蝇蛆 几丁糖 保健功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赖凡 雷朝亮 钟昌珍
观察了由蝇蛆壳制备而成的几丁糖(壳聚糖),在pH5.6、1mg/ml时16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抑制作用,以及几丁糖含量分别在0.75、1.5、3.0、6.0mg/ml时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情况,发现几丁糖具有广谱的抑菌特性,而且随几丁糖浓度的提高,其抑制率也相应提高,但当几丁糖浓度达到3.0mg/ml以后,抑制率又保持相对稳定;从抑菌效果来看,几丁糖对丝核菌的抑制效果高,而对棉炭疽病及茄枯萎病菌则基本无抑制效果。
关键词:
几丁糖 真菌 抑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仇宗胜 钱仁东 罗巧华 赵建华 徐奇友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低聚糖对生物絮团形成及生物絮团菌群结构特征的影响。以葡萄糖(GLU)为对照,采用低聚木糖(XOS)、低聚果糖(FOS)、甘露寡糖(MOS)、大豆低聚糖(SBOS)、低聚麦芽糖(MTOS)作为碳源构建生物絮团,氯化铵为氮源,C∶N为15。结果显示,SBOS组与其他各组相比显著提高水中悬浮颗粒物含量及生物絮团体积,其他低聚糖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氨氮逐渐下降然后趋于稳定,SBOS组与对照组和其他实验组相比,显著降低了氨氮水平,其中除FOS组外,其他实验组降低氨氮能力均高于对照组。亚硝态氮降解作用均没有显著差异。硝态氮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除XOS组外均可降低硝态氮的积累,其中SBOS组与MTOS组显著降低硝态氮的积累。XOS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生物絮团菌群的丰度与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从门水平上分析,变形菌门在各实验组中均丰度最大,各低聚糖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对于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FOS组显著提高变形菌门与拟杆菌门的丰度。从属水平上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降低蛭弧菌比例,其中FOS组与对照组及其他实验组相比,显著提高unclassified_f__Rhodobacteraceae丰度,显著降低norank_f__Microscillaceae与norank_f__Enterobacteriaceae丰度。研究表明,低聚糖作为碳源构建生物絮团,可改善水质,优化菌群结构,提高有益菌数量,降低有害菌数量。本研究为低聚糖作为碳源应用于生物絮团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低聚糖 生物絮团 碳源 菌群结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乃松 魏涛涛 廖奕招
设计了5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D1~D5)以评定添加蝇蛆粉和β-葡聚糖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免疫力的影响。以实用饲料D1作为对照组,D2和D3是在D1的基础上,分别以5%和3%的蝇蛆粉替代鱼粉,D4和D5是在D1的基础上,分别以0.5%和1%的β-葡聚糖产品(含β-1,3-葡聚糖25%)替代面粉。用上述5种饲料进行了一个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每种饲料处理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了体长为1.5 cm的幼虾60尾。每个重复被置于一个大小为33 cm×80 cm×100 cm的网箱中养殖,网箱被放置于一个12 m~3水体的室内循环水池中随机编组。试验期间每天投喂饲料4次,为表观饱食投喂。养殖试验结束后...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雷朝亮 钟昌珍 宗良炳 赖凡 牛长缨
以化学方法制备的蝇蛆几丁糖,按不同剂量喂饲实验动物小鼠,检测其对小鼠免疫器官、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吞噬功能及NK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蝇蛆几丁糖0.10、0.20ml/10g体重剂量组对小鼠胸腺/脏体比、脾脏/脏体比有显著增高作用,能使细胞免疫(DTH)、体液免疫(HC50)、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及NK细胞活性增强
关键词:
蝇蛆 几丁糖 免疫调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萍 梁宗锁 陈德育 张跃进 邱鹏程
为了选择猪苓的最佳菌株及其采收的最佳发育阶段,研究了猪苓3个菌株菌丝体的形态结构、多糖含量,并对不同发育阶段菌核的显微结构和多糖累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猪苓3个菌株在孢子形态和数量、菌索形成和草酸钙方晶上存在明显差异;菌株X2的菌丝生长快、长势旺,菌丝体浓密洁白,易形成菌索,菌丝体及发酵液的多糖含量最高,分别为30.4 mg/g和0.111 mg/mL,菌丝体生长速度最快,为0.2458 cm/d;人工白苓与野生白苓在形态和显微结构上相似;野生黑苓菌核的多糖含量最高,达56.41 mg/g,人工白苓最低,为15.95 mg/g。说明在3个菌株中,X2合成猪苓多糖的能力较强,药用价值高,质量最...
关键词:
猪苓 显微结构 猪苓多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周航先 陶明伟 魏杰 赵建华 徐奇友
本研究通过用不同浓度的大豆低聚糖(SBOS)替代葡萄糖(GLU)作为生物絮团的碳源,以此筛选出对生物絮团系统水质及菌群结构有积极作用的适宜浓度。对照组碳源为葡萄糖,实验组分别设置2.5%、5.0%、7.5%和10.0% SBOS替代葡萄糖为碳源。氯化铵为氮源,C/N 为 15,并添加枯草芽孢杆菌促进生物絮团系统形成。结果显示,各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有效降低水中氨氮、亚硝态氮、硝态氮、总氮的浓度,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基于16S rRNA高通量测序,在门水平下,14 d时各实验组及对照组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28 d时,变形菌门与拟杆菌门的比例相近。属水平下,14 d时,SBOS-2.5组与SBOS-10.0组均显著提高芽孢杆菌属的丰度,显著降低气单胞菌科的丰度,28 d时,SBOS-2.5组与对照组和SBOS-10.0组相比显著提高黄杆菌属的丰度,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金黄杆菌属的丰度。将菌群组成与环境因子关联分析,发现部分菌群对氮的硝化与反硝化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2.5%和10.0%的SBOS替代葡萄糖作为生物絮团的碳源均可有效提高有益菌丰度,降低有害菌丰度,有利于维持水体中细菌群落的稳定性。综合实验结果与生产应用成本,SBOS替代葡萄糖的推荐比例为2.5%。本研究为SBOS作为碳源应用于生物絮团系统提供基础,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菌群结构 大豆低聚糖 碳源 生物絮团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仕光 朱玮 岳红艳
病理解剖和超微结构研究发现,溃疡病菌是在胞间隙和被分解了的细胞壁中穿行的;其对寄主组织最直接的危害是分解并利用细胞壁,破坏寄主组织细胞结构;抗病的毛白杨在被病菌侵害后,细胞内形成高电子密度的羽形结晶状沉积物,细胞壁膨胀而不疏散,而感病的北京杨和中抗的陕林4号杨在被病菌侵害后,细胞内并不形成类似毛白杨的沉积物,它们的细胞壁因侵染而变得膨胀且松散,毛白杨与北京杨、陕林4号杨在细胞壁结构上的不同,可能是毛白杨产生抗病性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杨树溃疡病菌 杨树 组织病理 超微结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仕光 朱玮 岳红艳
用2种浓度的杨树溃疡病病菌毒素处理具有不同抗性的杨树愈伤组织,引起了显著的超微结构变化。其变化包括:细胞壁变形消解,中胶层分解;质壁分离,质膜破裂,线粒体局部破裂、分解成颗粒甚至空胞化;细胞核在处理的后期核膜破裂,核仁亦部分分解。损害发生得最早、最严重的是细胞膜。杨树未处理的愈伤组织具有健康组织细胞所具有的完整结构。经过毒素处理,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膜系列受害轻,对细胞损伤高浓度毒素处理比低浓度的要大。
关键词:
杨树溃疡病菌,毒素,愈伤组织,超微结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宝琴 徐泽平 杨传伦
【目的】探讨高纯度碱提灰树花菌株GF-932发酵菌丝体β-葡聚糖的免疫活性,以期为灰树花菌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碱提、酶解的方法,从灰树花菌株GF-932发酵菌丝体中提取β-葡聚糖,经过超滤和QSepharose FF凝胶柱层析纯化冻干得高纯度β-葡聚糖,采用分子排阻法测定该β-葡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质量分布宽度,以HPLC法测定其β-葡聚糖含量;根据人体口服推荐剂量每kg体质量2.5 mg/d,分别设低剂量组(12.5mg/d)、中剂量组(25.0 mg/d)、高剂量组(75.0 mg/d),对SPF小鼠连续经口灌胃纯化的β-葡聚糖30 d,以灌胃灭菌蒸馏水作对照,通过迟发型变态...
关键词:
灰树花 菌丝体 β-葡聚糖 免疫活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韩素芬 甘习华 黄金生
接种根瘤菌后刺槐根表皮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变化韩素芬甘习华黄金生(南京林业大学南京210037关键词根瘤菌,刺槐,根表皮,传递细胞自Bergersen等(1958)首先用电镜观察根瘤的超微结构,许多人对三叶草属(Trifolium)、豌豆属(Pisu...
关键词:
根瘤菌,刺槐,根表皮,传递细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