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1)
2023(909)
2022(737)
2021(720)
2020(678)
2019(1436)
2018(1326)
2017(2131)
2016(1319)
2015(1414)
2014(1391)
2013(1466)
2012(1400)
2011(1347)
2010(1364)
2009(1358)
2008(1346)
2007(1215)
2006(1065)
2005(999)
作者
(5518)
(4738)
(4723)
(4480)
(3031)
(2408)
(2060)
(1990)
(1919)
(1774)
(1653)
(1634)
(1592)
(1573)
(1555)
(1507)
(1487)
(1469)
(1467)
(1414)
(1390)
(1366)
(1216)
(1197)
(1126)
(1122)
(1086)
(1064)
(1063)
(1061)
学科
(7246)
(4209)
经济(4208)
经济学(2147)
理论(1635)
生物(1387)
教育(1364)
管理(1097)
(1005)
图书(985)
水产(972)
书馆(970)
图书馆(970)
方法(956)
中国(876)
生物学(863)
(854)
图书馆学(846)
其他(840)
(785)
企业(785)
教学(783)
(774)
动物(771)
(763)
土壤(761)
及其(706)
(684)
动物学(678)
情报(665)
机构
大学(23118)
学院(21153)
研究(10182)
科学(8893)
(8484)
农业(6993)
(6327)
业大(6061)
研究所(6033)
中国(6020)
(5498)
经济(5347)
(5183)
农业大学(4606)
(4544)
管理(4389)
实验(4367)
实验室(4183)
中心(4080)
(4004)
重点(3973)
(3793)
(3675)
技术(3551)
(3474)
理学(3441)
(3428)
科学院(3395)
理学院(3345)
师范(3311)
基金
项目(14747)
(10050)
国家(9986)
科学(9804)
基金(9483)
研究(7666)
科学基金(6935)
(6210)
(5584)
自然(5566)
自然科(5397)
自然科学(5392)
自然科学基金(5290)
基金项目(4712)
科技(4693)
计划(4334)
资助(4058)
重点(4029)
教育(3774)
专项(3619)
社会(3515)
(3492)
科研(3211)
社会科(3176)
社会科学(3173)
(3161)
(2981)
(2923)
成果(2870)
技术(2833)
期刊
学报(9829)
(7564)
(6615)
经济(6615)
大学(6437)
科学(6256)
学学(6081)
农业(5195)
研究(5118)
中国(4197)
业大(3158)
教育(3089)
(2861)
农业大学(2526)
林业(2496)
图书(2403)
(2167)
(1871)
书馆(1769)
图书馆(1769)
自然(1658)
中国农业(1599)
自然科(1550)
自然科学(1550)
科技(1518)
经济学(1415)
管理(1360)
(1322)
农林(1280)
(1280)
共检索到320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建云  肖铁光  王文艺  肖芬  
以大蜡螟低龄幼虫为繁殖寄主,对蜡螟绒茧蜂的有关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蜂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1.79℃和338.5日度.22,25,30和32.5℃恒温下的平均世代历期分别为29.36,21.41,16.88和19.94 d.蜡螟绒茧蜂在35℃条件下不能完成发育,全世代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5~3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后平  严静君  
毒蛾绒茧蜂为聚寄生,自然寄生率高,在我国北方每年发生四代,前二代寄生舞毒蛾,后二代寄生松毛虫,以幼虫在松毛虫越冬幼虫中越冬。各虫态历期分别为:卵和幼虫期25~35d,茧蛹期6~8d,成虫寿命8~14d,5~10d。成虫羽化率高,最喜欢产卵寄生2龄舞毒蛾幼虫。每头雌蜂繁殖后代数量平均为636±176头,最多953头。温度影响各虫态发育历期,对成虫羽化亦有明显影响。在4~5℃下对茧进行冷藏,40d内对茧内蛹无不良影响,但冷藏预蛹期的茧则会影响成虫羽化。经冷藏后,成虫寿命有缩短趋势。饲养密度及饲料是影响成虫寿命的重要因子。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连喜  陈家骅  黄居昌  陈乾锦  
在福州地区对南美斑潜蝇的主要寄生性天敌——潜蝇茧蜂进行了初步研究 ,田间调查表明 :潜蝇茧蜂是南美斑潜蝇的主要寄生性天敌 ,寄生率达 7% -66% ;在 (2 5± 1 )℃、相对湿度 70 %的条件下 ,该蜂完成 1个世代需 1 4.3 d,成虫开始羽化后的第 3天为羽化高峰期 ;该蜂可行两性生殖 ,其子代雌雄性比为 1 .2 3∶ 1 .0 0 ,也可营孤雌产雄生殖 ;寄生过程搜索时间较长 ,为 4-1 0 min,而产卵时间较短 ,为 2 0 -40 s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曾爱平  游兰韶  周志成  刘新桃  陈绍鹄  
斯氏蜜蜂茧蜂是寄生中蜂的寄生蜂.用中蜂为寄主,采用人工接蜂、定期解剖的方法,在室内进行了斯氏蜜蜂茧蜂的生物学特性观察.结果表明,斯氏蜜蜂茧蜂在贵州仁怀1年3代,以蛹茧越冬,第1代卵至老熟幼虫历期36~39 d,在人工接蜂条件下寄生率平均为23.33%,羽化率高达1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金耀  屈振刚  
对管侧沟茧蜂的寄生行为、寄主范围、寄主大小的选择及生殖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管侧沟茧蜂主要寄生夜蛾科的甜菜夜蛾、粘虫和斜纹夜蛾等害虫的1~2龄幼虫,对粘虫1~3龄幼虫的选择系数分别为0.42,0.54,0.05,3龄以上幼虫很少寄生。管侧沟茧蜂羽化后当天就能交配寄生,雌成蜂6日龄前的寄生数量占90%,在19~25℃单雌平均产茧30个,单雌最多产茧89个,雌蜂平均寿命,最长13 d,该蜂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和控制目标害虫的能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曾爱平  王奎武  蒋杰贤  季香云  游兰韶  
为人工繁殖淡足侧沟茧蜂以控制甜菜夜蛾的发生为害,在室内恒温27℃条件下,以专用人工饲料饲喂甜菜夜蛾接种淡足侧沟茧蜂,研究了淡足侧沟茧蜂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1)淡足侧沟茧蜂羽化多在白天,以8:00至16:00时最多,雄蜂早于雌蜂.出蜂时间6~7 d,以1~3 d最多,占90%以上.雌雄一生均可交配多次.未交配雌蜂其子代全为雄蜂.雌蜂产卵高蜂多在羽化交配后1~3 d,卵多产于幼虫腹部第5腹节与臀节之间;绝大多数寄主体内只产1粒卵.2)在一天中,侧沟茧蜂的寄生率以14:00至22:00时间段最高.雌蜂以第2天的寄生率最高.单雌一生平均寄生虫数可达101.6头.淡足侧沟茧蜂对甜菜夜蛾1~4龄幼虫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从俭  邵良玉  尹万珍  
楸螟在河南一年发生两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中越冬。第二代成虫羽化盛期及第一代幼虫孵化盛期(5月),是进行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在此期间喷洒20%杀灭菊酯乳油1万倍液3次或2.5%溴氰菊酯乳油5000倍液4次(间隔5—10天),防治效果达100%;根埋3%呋喃丹颗粒剂防治1—2年生幼林,每株用量25g,防治效果为97.87—98.1%。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邹吉福  
黑脉厚须螟是樟树的新害虫。该虫在福建 1a发生 3代 ,以老熟幼虫入土结茧化蛹越冬。翌年 4月中下旬成虫羽化 ,4月下旬到 5月上旬第 1代幼虫孵出 ,6月中下旬老熟幼虫陆续入土化蛹 ,6月下旬至 7月上旬第 2代成虫羽化并产卵 ,7月中旬第 2代幼虫孵出 ,8月中旬开始入土化蛹 ,8月下旬成虫羽化 ,9月中旬第 3代幼虫孵出 ,1 0月下旬老熟幼虫入土化蛹越冬。在幼虫盛发期 ,喷洒 2 0 %溴氰菊酯 30 0 0倍液 ,80 %敌敌畏或 50 %甲胺磷 1 0 0 0倍液 ,均有良好防治效果。图 1表 2参 3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雷琼  李孟楼  杨忠歧  
20 0 0 - 0 3从陕西武功采集花绒坚甲成虫 36 0头 ,每 5头 1组放入用杨树木块凿制的人工虫道内 ,在实验室中饲养 ,观测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 ,花绒坚甲成虫寿命 3年以上 ,3年内可连续发生 6代及 2 1对姊妹代 ,世代重叠。成虫 10月上旬开始在虫道内越冬 ,翌年 3月下旬开始活动 ,越冬成虫 1年产卵 2次 ,卵期平均 12 .7d,幼虫期平均 8.4 d,茧蛹期平均 2 5 .6 d。第 1次和第 2次产卵发育的成虫分别为第 1姊妹代和第 2姊妹代成虫。第 1姊妹代成虫部分于 8月上旬开始产卵 ,9月中旬产卵结束 ,9月下旬第 2代成虫羽化 ;第 2姊妹代成虫当年不产...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余德才  邹力骏  吴美芳  汪国华  翁素红  沈健旗  
竹广肩小蜂和竹瘿长尾小蜂是竹瘿小蜂的优势种。研究表明竹广肩小蜂每年 1代 ,以蛹在虫瘿内越冬 ;成虫在 3月下旬至 4月下旬出瘿 ;幼虫 5龄 ,发生期在 4月上旬至 9月中旬。竹长尾小蜂每年 1代 ,以幼虫在虫瘿内越冬 ;成虫于 4月中旬至 5月上旬羽化出瘿 ,产卵于已被竹广肩小蜂产卵的芽中 ;幼虫孵化后占据竹广肩小蜂的虫瘿 ,幼龄时可食竹广肩小蜂幼虫尸体 ;幼虫 5龄 ,发生期有 5月上旬至次年 3月下旬 ,9月后渐入老熟越冬。对这 2种小蜂的卵形态和各虫态生活习性也作了观察研究。表 1参 3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晓琴  卢杰  李照青  臧建成  付彩青  
【目的】研究赤松梢斑螟(Dioryctria sylvestrella(Ratzeburg))在藏东南高山松上的生物学特性,为监测和防治该害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藏东南选择4块有代表性的高山松林进行野外观察,每7 d从观察林地采集5个有虫球果于室内解剖,测量其中的赤松梢斑螟幼虫形态指标;然后将赤松梢斑螟幼虫饲养在室外水培枝高山松球果中,观察其取食、结茧、羽化、交配、产卵、孵化、越冬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赤松梢斑螟成虫雌雄同型,体长13~17 mm,翅展23~28 mm;老熟幼虫体长约12 mm,头宽约2.5 mm,头部黑褐色、有光泽;初龄幼虫乳白色,后渐变为淡红色,腹足趾钩单序环式,臀足趾钩双序缺环式;卵呈卵圆形,黄白色;蛹体长约13 mm,宽约3.5 mm,尾部有6根臀棘。赤松梢斑螟在藏东南高山松上1年发生1代,以幼虫危害高山松当年生球果并以幼虫越冬,幼虫期约300 d、5龄,蛹期约40 d,成虫期约8 d,卵期约10 d。赤松梢斑螟成虫多数白天上午羽化,次日傍晚交尾,交尾时间长达6~9 h,幼虫一果一虫,无转移危害现象;被害球果畸形,结实不良。【结论】赤松梢斑螟危害高山松球果,成虫和卵阶段在球果外,幼虫和蛹阶段在球果内,有较强隐蔽性。每年6-7月是防治赤松梢斑螟的关键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林庆源  蔡国贵  林际朗  戴沿海  
黑翅小斑螟是危害黑荆树最严重的食叶害虫之一。该虫在福建省华安一年发生6代,林间世代重叠,以幼虫在黑荆树或地被物上吐丝结薄茧越冬,翌年3月下旬越冬幼虫陆续化蛹。幼虫5龄,吐丝缀叶结巢危害,幼虫历期16~24d,越冬幼虫历期117~148d。蛹期8~15d。成虫具趋光性,卵产于黑荆树嫩枝叶或旧虫巢上,每雌平均产卵103粒。大发生时用甲胺磷、氧化乐果800~1000倍液,氰戊菊酯2000倍液,溴氰菊酯4000倍液喷洒3~5龄幼虫或结合抚育人工摘除虫巢集中烧毁,防治效果均可达90%以上。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唐晓琴  任毅华  臧建成  张艺超  
[目的]确定冷杉梢斑螟在林芝地区林芝云杉上的生物学特性,为以后科学防控该害虫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通过野外定点观察、室内解剖与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冷杉梢斑螟的年生活史、各虫态形态特征、习性。[结果]表明:冷杉梢斑螟在林芝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危害林芝云杉球果果轴、种鳞和种子,且以幼虫在球果内越冬,有滞育现象,无转移危害现象,翌年6月中旬开始羽化为成虫,一直持续到8月上旬,成虫期5~8 d,卵期9~14 d,幼虫期近10.5个月,蛹期25~36 d。[结论]冷杉梢斑螟危害林芝云杉球果,影响林芝云杉林的天然更新,建议每年12月、1月对落地球果和挂在树上的畸形球果进行清理并深埋,以减少冷杉梢斑螟的种群数量和对来年林芝云杉球果的危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铁光  周社文  王文艺  何建云  成进  周检军  唐红健  
为了解黄花菜检疫性害虫V脊菱蜡蝉(OliarusvicariousWalker)的生物学特点及发生规律,于2003-2004年进行了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结果表明,V脊菱蜡蝉在湖南一年发生1代,以若虫越冬,一年中在6月下旬出现一次明显的成虫高峰.若虫在(25±1)℃条件下,完成一个世代的历期为153d,卵期22d,若虫期125d,成虫期6d.V脊菱蜡蝉在人工气候条件下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7.42℃和422.14日度,若虫各龄(1至5龄)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6.24,13.30,8.19,5.80,13.60℃和1056,464.85,264.57,466.58,238....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佘德松  冯福娟  
室内饲养和野外观察表明:苹黑痣小卷蛾在丽水1年发生8代,以卵在叶片上越冬。3月上旬第1代幼虫孵化,成虫发生盛期分别为4月上旬、5月中旬、6月上旬、7月上旬、8月中旬、9月中旬、10月中旬、11月下旬,越冬代卵12月上旬出现。幼虫危害小蜡嫩梢,严重时梢头被害率达70%,连续为害可造成小蜡枝条枯死。卵散产于叶片上。初孵幼虫仅取食叶肉,后缀嫩叶为害梢头,老熟幼虫在叶片上或枯枝落叶中织薄茧化蛹。成虫有补充水分的习性。在丽水苹黑痣小卷蛾有多种天敌昆虫,主要有苹黑痣小卷蛾横纹茧蜂、广黑点瘤姬蜂、角马蜂、黄腰壁泥蜂科氏亚种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