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8)
2023(903)
2022(812)
2021(787)
2020(679)
2019(1563)
2018(1541)
2017(2373)
2016(1617)
2015(1831)
2014(1815)
2013(1896)
2012(1810)
2011(1689)
2010(1731)
2009(1735)
2008(1638)
2007(1521)
2006(1301)
2005(1257)
作者
(7498)
(6217)
(6173)
(5912)
(4256)
(3267)
(2811)
(2562)
(2501)
(2328)
(2240)
(2238)
(2225)
(2211)
(2209)
(2135)
(2033)
(1939)
(1821)
(1807)
(1796)
(1706)
(1700)
(1579)
(1451)
(1444)
(1431)
(1429)
(1427)
(1419)
学科
(4757)
经济(4755)
(3554)
(2962)
(2652)
企业(2652)
管理(2649)
方法(2116)
(2096)
(1866)
虫害(1654)
(1631)
贸易(1627)
(1598)
数学(1553)
生物(1549)
数学方法(1544)
病虫(1534)
病虫害(1534)
(1417)
及其(1416)
防治(1367)
(1363)
地方(1345)
业经(1333)
(1260)
中国(1233)
(1131)
环境(1012)
(1011)
机构
学院(26036)
大学(25811)
(12560)
研究(12378)
科学(11165)
农业(10283)
业大(8412)
(8262)
中国(7880)
研究所(7851)
(6873)
经济(6704)
农业大学(6668)
管理(6353)
(6137)
实验(5882)
(5869)
(5844)
实验室(5717)
(5712)
理学(5588)
理学院(5418)
重点(5376)
管理学(5182)
管理学院(5155)
科学院(4947)
中心(4844)
技术(4667)
(4477)
(4357)
基金
项目(20091)
科学(14202)
(13902)
国家(13809)
基金(13652)
科学基金(10524)
研究(9742)
(9183)
自然(8655)
自然科(8456)
自然科学(8443)
自然科学基金(8294)
(7731)
基金项目(7149)
科技(6382)
计划(6069)
资助(5924)
重点(4991)
社会(4813)
专项(4768)
(4742)
(4660)
社会科(4510)
社会科学(4510)
(4440)
教育(4304)
科研(4263)
(4081)
创新(3862)
农业(3694)
期刊
学报(12272)
(11630)
科学(8316)
大学(8170)
学学(8075)
农业(8043)
(7415)
经济(7415)
中国(5804)
研究(4966)
业大(4509)
(4321)
农业大学(4027)
(3050)
管理(2842)
自然(2814)
自然科(2583)
自然科学(2583)
中国农业(2419)
林业(2384)
科技(2278)
农林(2025)
(2025)
(1796)
科技大(1723)
科技大学(1723)
(1543)
教育(1538)
西南(1524)
农业科学(1514)
共检索到377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袁盛勇  孔琼  薛春丽  张宏瑞  田学军  肖春  
利用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不同孢子浓度对棕榈蓟马成虫和若虫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用供试菌株3.0×104、3.0×105、3.0×106、3.0×107、3.0×108个/mL5个浓度处理后8d,成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5.85%、51.67%、71.49%、76.93%和84.66%,处理5d、6d、7d和8d后的LC50分别是(2.999±0.017)×107、(2.869±0.041)×106、(3.569±0.053)×105、(8.724±0.094)×104个/mL;在3.0×105~3.0×108个/mL4个浓度下,成虫的LT50值分别为(7.73±0.11)、(5...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余德亿  黄鹏  姚锦爱  张艳璇  
【目的】比较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对榕管蓟马及斯氏钝绥螨的毒力差异,为利用天敌昆虫和虫生真菌协同控制榕管蓟马等害虫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室内测定榕管蓟马成虫和斯氏钝绥螨雌成螨受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侵染后的死亡趋势,构建时间-剂量-死亡率(TDM)模型,比较供试菌株对榕管蓟马成虫及斯氏钝绥螨雌成螨的LC50和LT50。【结果】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侵染后,榕管蓟马和斯氏钝绥螨的死亡趋势均随菌剂浓度的升高及侵染时间的延长而上升,但榕管蓟马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及死亡趋势的变幅均明显高于斯氏钝绥螨,其中1.00×107和1.00×108 mL-1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侵染10d,斯氏钝绥螨雌成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袁盛勇  张宏瑞  孔琼  王平  孙士卿  李正跃  肖春  
利用不同分生孢子液浓度的球孢白僵菌MZ041016菌株对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MZ041016菌株对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具有较强的毒力。供试菌株在孢子浓度为3.6×108个/mL时,西花蓟马成虫的死亡率为82.31%,致死中时间为(5.39±0.107)d,第8天的致死中浓度是(4.204±0.042)×106个/mL;在孢子浓度为3.6×108个/mL时,若虫死亡率为87.21%,致死中时间为(5.09±0.075)d,第8天的致死中浓度是(2.744±0.089)×106个/mL。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闫鹏飞  孙跃先  邓裕亮  袁盛勇  吴国星  张宏瑞  
采用点滴法,在室内测定了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Zimm)KMZW-1菌株3.0×104、3.0×105、3.0×106、3.0×107、3.0×108个/mL 5个浓度的分生孢子液对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若虫和雌成虫的毒力。结果表明:蜡蚧轮枝菌KMZW-1菌株对扶桑绵粉蚧具有较高的毒力,在雌成虫初期接种的最高累计校正死亡率大于其他虫态;随着浓度的增加,校正死亡率逐渐增加,在3.0×108个/mL时达到最大;随着时间和浓度的增加,1龄、2龄、3龄若虫和雌成虫初期接种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1.486 8×105、3.66...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鹏  余德亿  姚锦爱  黄梦雪  
【目的】探讨蜡蚧轮枝菌生物学特性与菌株对榕母管蓟马毒力的相关性,为榕母管蓟马优质高效生防菌株的初步筛选提供参考。【方法】室内观察蜡蚧轮枝菌V07、V16063、V3450和Vp28 4株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测定其对榕母管蓟马成虫的毒力,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4株蜡蚧轮枝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存在异同,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均很高,但V3450菌株生长速度最快,孢子GT50最短;V16063和Vp28菌株生长速度较快,孢子GT50较短;V07菌株生长速度最慢,孢子GT50最长。榕母管蓟马成虫受供试菌株侵染后的死亡趋势均随菌剂浓度升高和侵染时间延长而上升,但不同菌剂中的变幅则明显不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袁盛勇  孔琼  马艳粉  李正跃  肖春  普金霞  
以桔小实蝇成虫、幼虫和蛹为目标昆虫,利用不同分生孢子浓度的球孢白僵菌MZ041016菌株对其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在室内对桔小实蝇成虫、幼虫和蛹具有较强的毒力。菌株分生孢子浓度为3.6×105个/mL时,可造成桔小实蝇各虫态大量死亡,在3.6×108个/mL孢子浓度下成虫死亡率达95.45%,致死中时间(LT50)为3.562d,第8天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2.14×105个/mL;在3.6×108个/mL孢子浓度下幼虫死亡率达95.94%,LT50为4.926d,第8天的LC50为3.03×105个/mL;3.6×108个/mL孢子浓度下蛹死亡率达78.15%,LT50为5...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袁盛勇  张宏瑞  孔琼  李正跃  骆弟乾  王学丽  董丽玲  
【目的】明确球孢白僵菌MZ060812菌株对西花蓟马的致病性,为该菌株在农业害虫防治中的开发应用及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浸渍法,测定球孢白僵菌MZ060812菌株不同孢子浓度对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的致病性。【结果】在3.0×105~3.0×108mL-1浓度下,球孢白僵菌MZ060812菌株对西花蓟马成虫的致死中时间(LT50)值分别为9.61,6.63,5.57和4.49d;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3.307×108、1.528×107、4.030×106和5.839×105mL-1。对若虫的LT50值分别为8.51,6.81,5.00和4.02d;LC50分别为2.352×107...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国霞  严毓骅  王丽英  
本文通过对北京地区蜡蚧轮枝菌11个单孢分离菌株的菌落生长、产孢量、分生孢子萌发率以及对温室白粉虱2龄若虫致病性研究比较,结果表明:上述性状特别是产孢量,在11个菌株中均表现有显著差异,但孢子萌发率都较高,达94.01%~9897%(12h)。在同一菌株中这些性状有的表现出一致性,有的则不同。综合比较几种性状,筛选出B3/S1-SUb2和4号两个优良菌株,它们首先具有致病性高(对2龄粉虱若虫的致死率>95.76%,12d)、其次孢子萌发率高(94.24%和98.42%)、产孢量大(5.06和4.38×109抱子/皿)以及菌落生长速率快(3.13和3.00mm/d)的特性,具有实用价值,可为今后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亚波  叶碧欢  刘振勇  张炜  舒金平  
竹林金针虫是南方竹林笋期最为重要的害虫之一,筛胸梳爪叩甲幼虫是竹林金针虫的优势种群,应用绿僵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测定了3株绿僵菌对筛胸梳爪叩甲幼虫的毒力,并比较了毒土法和毒饵法两种施菌方式对绿僵菌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平沙绿僵菌WP08菌株和金龟子绿僵菌30104菌株对筛胸梳爪叩甲幼虫具有明显的致病效果,在30 d的试验期内,校正累计死亡率分别为90.0%和66.3%,半数致死时间(LT50)分别为15.8 d和25.8 d;毒土法的校正累计死亡率略高于毒饵法,分别为60.1%和52.0%,LT50分别为22.6 d和28.0 d。金龟子绿僵菌LRC112菌株对金针虫无致病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谷祖敏  戈婉儿  纪明山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比较蜡蚧轮枝菌不同菌株VL17和VL18菌株菌丝和分生孢子耐热性的差异,喷雾接菌法测定两菌株高温胁迫下的杀蚜毒力,qPCR法研究高温胁迫后热激蛋白sHsp和Hsp70基因的表达量,初步探索热激蛋白抗高温胁迫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VL18菌株菌丝和分生孢子对高温的耐受性显著好于VL17菌株,34℃时VL18菌株的菌落直径比VL17大63.16%,37℃时VL18分生孢子萌发率比VL17高103%;温度高于31℃时两者的杀蚜活性差异显著,37℃时VL18对蚜虫的校正死亡率比VL17高166.67%;42℃时胁迫相同时间,VL18的sHsp和Hsp70基因表达量均高于VL17,胁迫120min时VL18的Hsp70和sHsp基因表达量分别是VL17的16.97倍和63.74倍。两菌株sHsp基因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Hsp70基因。通过比较分析认为小分子热激蛋白sHsp对蜡蚧轮枝菌抗高温胁迫起重要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而勋  王克荣  陆家云  
研究栗疫病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弱毒力现象的最终目的是利用弱毒力菌株防治栗疫病,为此必须更多地了解弱毒力菌株的生物学性状、生理生化性状以及环境因素对弱毒力菌株扩散的影响等。研究表明,栗疫病菌的弱毒力菌株与毒力菌株在许多生物学性状上均存在差异,如菌落形态、菌落颜色、生长速率和产孢量等。目前,两类菌株在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作者试图通过研究毒力和弱毒力菌株对高温和紫外线的耐受力以及对化学试剂的敏感性,了解其抵御不良环境的能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晓晨  吴圣勇  雷仲仁  王海鸿  
【目的】通过比较两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侵染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的生长动力学及其毒力,探讨球孢白僵菌菌体增殖和杀虫毒力的关系,为提高球孢白僵菌对西花蓟马的杀虫效率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首先,在20、25和30℃3个温度条件下,连续记录第1—8天西花蓟马被两株球孢白僵菌菌株(SCWJ-2和GZGY-1-3)侵染后的死亡率,并以未被真菌感染的西花蓟马为对照,计算其累积校正死亡率,选择第3天的数据(对照死亡率为2%—5%)比较两个菌株的杀虫效率。其次,在20、25和30℃3个温度条件下,连续记录第1—8天内平板培养的上述两个菌株的菌落直径,选取第3天两个菌株的菌落生长直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提取20、25和30℃温度下,西花蓟马分别被两株球孢白僵菌侵染第1、2和3天的混合D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定量球孢白僵菌在每个宿主样品体内的拷贝数,选取第3天两个菌株的基因拷贝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生物测定结果显示,在检测温度(20—30℃)范围内,球孢白僵菌菌株GZGY-1-3和SCWJ-2对西花蓟马成虫均具有较高致病性,无论任何温度和何种菌株,西花蓟马从处理后第2天开始有死亡个体出现,第8天时,SCWJ-2和GZGY-1-3造成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3%—91%和79%—90%。以第3天的校正死亡率为指标(对照死亡率为2%—5%),30℃下菌株SCWJ-2毒力显著高于GZGY-1-3(P0.05)。平板培养试验表明,在检测温度(20—30℃)范围内,两个菌株菌落直径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加,第8天时,菌株SCWJ-2和GZGY-1-3的菌落直径分别为31—36、28—32 mm。选取第3天菌落生长直径数据进行比较,菌株SCWJ-2在3个温度下的菌落直径均显著大于菌株GZGY-1-3(P0.05)。【结论】真菌在被侵染虫体内的基因拷贝数受到菌株和温度的影响,这与生物测定结果相一致。与菌株GZGY-1-3相比,SCWJ-2更适合高温条件下对西花蓟马的防治。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欢  丛斌  董辉  钱海涛  
以亚洲玉米螟作为供试昆虫,利用生物测定的方法筛选高毒力菌株并对其抗逆性进行了研究。筛选获得2株对亚洲玉米螟具有高胃毒活性的共生菌菌株-X.sp.5-5B和24-6R,对其抗逆性的研究结果表明,50℃处理10min及18W紫外灯照射60min对高毒力菌株的杀虫活性无明显影响。利用生物测定对28个线虫品系的152株共生菌进行了评价,其中共生菌品系5的杀虫活性最高,而且高毒力共生菌菌株具有一定的抗逆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曹伟平   丰硕   程佳旭   陈丹   吴青君   宋健  
【目的】基于金龟子类害虫种类繁多、危害严重的现状以及农业对具有生态友好、可持续治理特点的生物防治的迫切需求,研究布氏白僵菌(Beauveria brongniartii)菌株JG-17对我国3种重要金龟子幼虫和成虫的毒力,为金龟子生防制剂的研发提供优良的菌种资源。【方法】采用稀释挑取法和病原菌回接法,在感病金龟子成虫虫尸上分离获得高毒力病原真菌;通过形态学与rDNA-ITS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菌株JG-17的分类地位;采用十字交叉测量法和血球计数板法测定不同温度下菌株JG-17的生长速率和产孢量;采用浸渍法测定菌株JG-17对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和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成虫和幼虫的毒力;通过盆栽试验测定菌株JG-17对暗黑鳃金龟2龄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分离获得一株对3种金龟子成虫和幼虫同时具有较高毒力的白僵菌菌株JG-17,结合形态学和rDNA分子鉴定结果,确定菌株JG-17为布氏白僵菌。25—29℃为JG-17的适宜生长温度,生长速率均在4 mm·d~(-1)以上,27℃下,JG-17的生长速率和产孢量最高。JG-17 1×10~8个孢子/mL处理浓度下,华北大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和暗黑鳃金龟成虫13 d累计死亡率分别为78.0%、100.0%和86.0%,LT50分别为9.458、6.911和8.391 d。相同处理浓度下,JG-17对暗黑鳃金龟幼虫的毒力高于铜绿丽金龟和华北大黑鳃金龟,1×10~8个孢子/mL浓度下,华北大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和暗黑鳃金龟1龄幼虫13 d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76.7%、96.7%和100.0%,2龄幼虫13 d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66.7%、36.7%和100.0%;不同孢子浓度下,对暗黑鳃金龟1龄和2龄幼虫的LT50均明显低于铜绿丽金龟和华北大黑鳃金龟。盆栽试验中,相同施用剂量下,中耕期淋灌处理的暗黑鳃金龟幼虫死亡率与沟施处理的幼虫死亡率差异不显著,播种前撒施方式下取得相近的防治效果需要10倍以上的孢子量。【结论】布氏白僵菌JG-17对华北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和铜绿丽金龟成虫和幼虫均具有较高致死率,对防治金龟子类地下害虫具有较大的开发应用潜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丁家波  王芳  杨宏军  王楠  朱良全  顾进华  张广川  王海光  赵鹏  程君生  毛开荣  冯宇  
【目的】对初步鉴定的牛种布鲁氏菌分离株(B.abortus 343)进行全面的生物学特性检定,为深入研究布鲁氏菌病提供参考菌株。【方法】将B.abortus 343划线培养及梯度稀释,使其形成单个菌落,观察菌落形态。挑取单个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和柯氏染色,观察其染色特点;分别接种1.5×106 CFU到含硫瑾(1﹕25 000)或含碱性复红(1﹕25 000)的TSA平板上,观察其生长状态;将接种有B.abortus 343的TSA平板分别置于普通培养箱和CO2培养箱37℃培养72 h,观察其对CO2的依赖性;通过醋酸铅试纸条测定B.abortus 343代谢过程中是否释放H2S。通过平板凝集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