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27)
2023(8348)
2022(7580)
2021(7247)
2020(6038)
2019(14192)
2018(14298)
2017(27875)
2016(15178)
2015(17136)
2014(17136)
2013(17020)
2012(15385)
2011(13715)
2010(13475)
2009(12053)
2008(11480)
2007(9715)
2006(8290)
2005(6974)
作者
(43137)
(35555)
(35248)
(33510)
(22668)
(17041)
(16036)
(14168)
(13522)
(12580)
(12343)
(11751)
(11101)
(11063)
(10928)
(10751)
(10619)
(10616)
(10058)
(9934)
(8859)
(8546)
(8450)
(8029)
(7938)
(7893)
(7852)
(7756)
(7090)
(7077)
学科
(58082)
经济(58018)
管理(43402)
(40910)
(34740)
企业(34740)
方法(29413)
数学(25439)
数学方法(25158)
(14822)
中国(13956)
(13758)
(13370)
业经(12914)
地方(12037)
理论(10428)
(10193)
(9983)
贸易(9979)
农业(9972)
(9670)
技术(9619)
环境(9531)
(9190)
财务(9133)
财务管理(9119)
(8974)
企业财务(8640)
教育(8614)
(8384)
机构
大学(211423)
学院(209300)
管理(88947)
(78563)
理学(78209)
理学院(77376)
经济(76745)
管理学(76089)
管理学院(75726)
研究(66575)
中国(47318)
(45081)
科学(43239)
(34111)
(32715)
业大(32680)
(31675)
研究所(30223)
中心(29922)
北京(28420)
财经(28353)
(28204)
(27887)
师范(27659)
(25835)
农业(24888)
(24500)
(23674)
师范大学(22544)
商学(22407)
基金
项目(151641)
科学(118791)
研究(111400)
基金(109590)
(94849)
国家(94057)
科学基金(81289)
社会(68059)
社会科(64404)
社会科学(64385)
基金项目(59555)
(59300)
自然(54216)
自然科(52919)
自然科学(52909)
自然科学基金(51935)
教育(50678)
(49918)
编号(46361)
资助(44983)
成果(36911)
重点(33165)
(33043)
(31580)
(31566)
课题(31003)
创新(29300)
科研(29096)
项目编号(28935)
大学(28327)
期刊
(81667)
经济(81667)
研究(59351)
中国(34211)
学报(33452)
管理(31026)
科学(30776)
(28160)
大学(25074)
(23873)
教育(23826)
学学(23472)
农业(20414)
技术(17984)
(13947)
金融(13947)
业经(13855)
图书(13110)
财经(12647)
经济研究(12449)
理论(11639)
科技(11127)
实践(11030)
(11030)
问题(10601)
(10526)
情报(10300)
技术经济(10020)
(9911)
现代(9656)
共检索到2870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玮  李庆卫  李萌  
对1992—2008年蜡梅类植物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种质资源、形态分类、繁殖栽培、新品种选育、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研究以及蜡梅的园林用途、切花保鲜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对今后一段时期研究的重点提出了建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鲁涤非  陈龙清  
该文综合了蜡梅科植物1985~1995年10a期间的研究成果,从种质资源、形态分类、微观形态及细胞学、化学成分研究以及蜡梅的园林用途、繁殖、切花保鲜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对今后一段时期研究的重点提出了建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洁  李庆卫  
蜡梅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名花,栽培广泛,应用价值极高。本文综述了蜡梅切花产业的发展前景和诸多研究者对蜡梅切花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及进展,并对蜡梅切花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明军  明刘斌  
该文综述了蜡梅科植物的植物分类学、种质资源、生物学特性、生物化学、繁殖、切花保鲜以及植物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情况。并就蜡梅科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展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纪凯婷  芦建国  郭聪聪  
蜡梅科为第三纪孑遗物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从蜡梅科植物的种质资源、有性繁殖技术、无性繁殖方法等方面归纳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建议对蜡梅科植物繁殖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尤其是对研究较少的蜡梅科物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庆卫  
该文重点对 2 0 0 3— 2 0 0 4年的梅研究从种质资源、育种、繁殖栽培技术与生理、分子生物学、梅文化、梅花应用、果梅及其加工等 7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并对以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青林  陈俊愉  
梅(Prunus mume Sieb.et Zucc.)既是传统名花,又是用途广泛的果树.对于这样一种花果兼用的重要园艺植物,国内外对梅及梅果加工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无论赏花,还是采果,对梅的种质资源、品种选育、繁殖栽培、植物保护,及其植物学和植物生理学基础的研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秦英  陈俊愉  
该文在前人对梅综述的基础上,对2000年以来及1995~2000年的部分国内外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从梅花品种分类及登录、梅的生长发育、良种繁殖及区域试验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梅的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茂春  
1 蜡梅属研究的进展自1819年蜡梅属(Chimonanthus Lindl.)成立至1965年柳叶蜡梅的发表,经历了近一个半世纪,在此期间该属记载了3个种.1965年 K.A.Nilely 的蜡梅科专著(A monographic study of the Calycanthaceae)问世后,对该属深入研究尤其在微观研究上揭开了序幕,改变了蜡梅属自1819年以来,以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涛  何平  陈晓林  谢吉容  
本文对梅花种质资源、繁育、化学成分、梅文化及其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红梅  周耘峰  
在对栽培蜡梅品种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对蜡梅品种资源进行了初步分类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的结果,分析了蜡梅品种的主要形态特征和分类依据。遵循《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与品种演化规律,同时考虑到实际应用,确定蜡梅品种分类的依据,制定蜡梅品种分类的三级标准。按照花色将蜡梅品种分为3个品种群:蜡梅品种群、白花蜡梅品种群和绿花蜡梅品种群。认为花色、内被片颜色、花型、花径大小及花期是蜡梅品种分类的主要依据,而叶片特征、果实形状、株型及枝条特征仅作为辅助依据。同时提出,进行蜡梅品种识别应抓住典型的、较为稳定的性状以及某些品种特有的个性,而非典型、不稳定的性状不应该作为品种区分的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昶灵  郭维明  陈俊愉  
该文综述了中国对梅花花色的研究。中国古代文献对梅花花色的直观记载提供了梅花花色进化的线索。中国近代在梅花品种分类和从观赏角度研究梅花时对梅花花色进行了详细记载。现在 ,红色花色已首先作为梅花花色研究的重点 ,已经鉴定‘南京红须’、‘南京红’花色色素花色苷的分子结构。梅花红色花色的产生可能是长期低温诱导自然选择的结果 ,而梅花红色花色除了吸引传粉者外 ,更重要的是强化梅花凌寒而开的能力。梅花花色色素的开发利用将创造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亚会  李庆卫  陈俊愉  
从梅的种质资源、品种选育、繁殖栽培、分子生物学、内含物质、梅花文化及产业化等方面主要对2009年以后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永春  包满珠  
该文回顾了梅树品种分类方面的研究,重点介绍了30年来的成果,将品种分类历程划分为4个阶段,即传统园艺分类阶段、品种收集整理阶段、形态系统分类阶段和综合系统分类阶段.概述了梅的起源、品种演化等方面的重要进展.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徐耀良  张若蕙  周骋  
夏蜡梅是我国特有的第三纪残遗植物,自然分布区域十分狭窄,濒临绝灭,被列为国家二级珍稀濒危植物。通过对夏蜡梅群落的分布、区系、外貌、结构及动态等特征的分析表明,夏蜡梅群落可划分为青冈-夏蜡梅群落及夏蜡梅灌丛2个类型。前者属亚热带地带性常绿阔叶林,群落较为稳定;后者是在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后形成的一种次生群落类型,具有不稳定性,最终会逐渐演替成青冈-夏蜡梅群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