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51)
2023(2530)
2022(2151)
2021(2000)
2020(1786)
2019(3947)
2018(3758)
2017(6648)
2016(3867)
2015(4344)
2014(4221)
2013(4390)
2012(4283)
2011(4030)
2010(4066)
2009(3820)
2008(3761)
2007(3469)
2006(3155)
2005(2951)
作者
(15705)
(13221)
(13156)
(12307)
(8488)
(6553)
(5752)
(5291)
(5270)
(4720)
(4677)
(4519)
(4506)
(4442)
(4312)
(4234)
(4045)
(4030)
(3987)
(3975)
(3660)
(3425)
(3417)
(3200)
(3117)
(3104)
(2986)
(2978)
(2879)
(2851)
学科
(13795)
经济(13775)
(10663)
管理(7401)
(6744)
(5441)
企业(5441)
方法(5228)
数学(4180)
数学方法(4097)
中国(3682)
理论(3237)
(3207)
经济学(2921)
(2843)
教育(2667)
(2450)
业经(2428)
(2350)
水产(2292)
农业(2160)
(2047)
贸易(2045)
及其(2027)
(1988)
金融(1986)
(1975)
动物(1908)
(1862)
地方(1814)
机构
大学(63153)
学院(59833)
研究(29097)
科学(22566)
(21666)
(19718)
中国(19239)
经济(19229)
农业(17880)
(17699)
研究所(16531)
管理(15930)
业大(15196)
(15178)
理学(13154)
理学院(12899)
管理学(12398)
管理学院(12310)
中心(11893)
农业大学(11248)
(11171)
(11067)
(10321)
(10281)
(10211)
实验(10196)
科学院(9824)
实验室(9794)
北京(9661)
重点(9360)
基金
项目(41975)
科学(29929)
(29521)
国家(29300)
基金(28853)
研究(23199)
科学基金(21748)
自然(17054)
(16872)
自然科(16610)
自然科学(16597)
自然科学基金(16306)
(15515)
基金项目(14447)
资助(12964)
社会(12353)
计划(11476)
科技(11452)
社会科(11446)
社会科学(11437)
教育(10838)
重点(10740)
(9175)
专项(9037)
(8883)
科研(8880)
(8560)
(8508)
(8415)
创新(7995)
期刊
(22819)
经济(22819)
学报(22743)
(19615)
研究(16885)
科学(15773)
大学(15178)
学学(14436)
中国(14358)
农业(13482)
(7618)
业大(7482)
教育(7183)
管理(6679)
(6499)
农业大学(5963)
林业(5239)
(4940)
图书(4101)
中国农业(4050)
经济研究(3987)
(3909)
金融(3909)
自然(3796)
技术(3794)
财经(3734)
科技(3700)
自然科(3431)
自然科学(3431)
(3279)
共检索到954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建忠  
本文报道了作者对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 (L.) Link]生长和开花习性、花的冻害、实生后代花朵变异和新品种选育的观察、试验结果,发表了蜡梅新品种‘金蓓’(cv.Jinbei)和‘红霞’(cv.Hongxia).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永铨  张海明  陈远生  
为获得罗非鱼新品种和创建尼罗型WY♀-YY♂繁育体系,采用不断回交的技术路线进行选育种。试验中罗非鱼新品种由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a)与尼罗(Oreochromis Niloticus)超雄鱼杂交和回交选育而来。它由尼罗鱼的常染色体(N)、性染色体(Y)和奥利亚罗非鱼的性染色体(W)构成遗传基础,并形成NNWY♀-NNYY♂繁育体系。本实验主要介绍新品种的选育过程,同时对新品种鱼进行生物学研究,以期得到其一系列相关特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守边  王燕频  刘小祥  张艳芳  陶胜祥  
梅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为了发展这一名花,中国梅花研究中心自1981年开始进行杂交育种,已从自然杂交实生苗中选育新品种共35个.其中‘小红长须’、‘磨山宫粉’、‘江砂宫粉’、‘菱红台阁’、‘荷花玉蝶’、‘单轮朱砂’、‘单红垂枝’、‘粉皮垂枝’、‘汉粉垂枝’、‘跳雪垂枝’、‘汉雪垂枝’、‘磨山垂枝’等12个品种,在1993年11月12日鉴定会上,被认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冉馨  李彦  王佳  程堂仁  张启翔  吕英民  
通过对云南、湖北、江苏、广东、山东、北京等地大型梅花品种资源圃以及果梅种植基地的梅花种质资源进行实地调查,选出花色、花径、花瓣数量、果实质量、可溶性固形物、总酸量、果实可食率7个性状作为花果兼用梅新品种选育的选择标准。根据花果兼用梅新品种的选择标准,在云南丽江和山东青岛通过实生选育以及杂交育种等方式开展了花果兼用梅新品种的选育研究。在云南丽江通过实生选育方式在所选的果梅优株中选育出‘江边7号’、‘拉市优4’、‘七河4号’、‘七河14号’、‘七河21号’5个花果兼用梅新品种,在山东青岛梅园通过芽变选种选育出‘黄绿萼’、‘彦文丰后’、‘舞丰后’、‘明晓丰后’4个抗寒花果兼用梅新品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彦  李冉馨  王佳  程堂仁  张启翔  吕英民  
通过对梅花种质资源以及梅花育种研究的总结,对梅花品种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得到270个梅花品种的详细性状信息;结合对花梅和果梅的性状研究分级,选出7个性状作为花果兼用梅新品种的选择标准。根据花果兼用梅新品种的选择标准,在山东青岛通过实生选育以及杂交育种等方式培育,并且通过芽变选种选出4个抗寒花果兼用梅新品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傅友  董文成  赵永波  
昌红为红富士早熟芽变,具有成熟早(9月25日)、适采期长(40d)、果实着色度好(着色率85%以上)、着色适宜的温度范围广(比红富士宽10℃)、品质优(含糖量17 5%)、耐贮运、经济效益高等突出优点,已经列入河北省苹果品种结构调整的主要发展品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俭  S.H Lee  C.W Choi  李海粟  吴明根  
以亚麻荠新品种延世一号为试材,通过调查其不同温度(5、10、15、20、25℃)下的发芽率,不同播种期(春播、秋播)下的生育期,测定不同株行距(30 cm×10 cm、30 cm×20 cm、45 cm×10 cm、45 cm×20 cm、60 cm×10cm、60 cm×20 cm)和不同穴密度(2、4、6株/穴)下的产量,不同施肥水平(不施肥、低肥(50 kg/hm2尿素+30 kg/hm2磷酸二铵)、高肥(80 kg/hm2尿素+50 kg/hm2磷酸二铵))下的产量以及品质(出油率、粗蛋白、粗脂肪、脂肪酸含量)等,对其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延世一号种子在5~2...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守边  刘小祥  张艳芳  
在简述该中心成立缘起后,扼要介绍了其梅花品种资源圃之创建、新品种之选育等主要科研成果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铁华  张加延  李锋  唐士勇  刘宁  张艳波  刘威生  张玉萍  郁香荷  
在辽宁省营口市熊岳镇,对酷似梅花的类梅花杏资源进行了多年的实生选种和杂交育种,初步筛选出一批观赏价值较高的优良品系,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王白坡  钱银才  潘文贤  姚建祥  顾志康  沈湘林  
研究始于1987年,基地设在浙江省最大的实生梅栽培区——长兴县。选出的4个株系,平均单果质量14~22g,生态适应性强,具有早果高产性能,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品种,果实可作为多种梅加工品的原料。用梅砧嫁接苗造林,适当密植,加强园地土壤管理和树形管理,防治疮痂病等,为配套栽培技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诗珊  张思平  王保根  郭立春  
南京历代先人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培育了梅花多姿多彩的观赏品种。20世纪后叶南京梅花栽培规模与技术均有迅猛发展,梅花新品种也在大增,陈俊愉先生曾不辞辛苦来南京调查和记载了50之多的优良品种。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南京人在陈先生的工作基础上及指导下,以及在褚孟嫄先生、林文棣先生的指导下,不断从梅园中发掘新品种并采用芽变选种及实生选种手段,选育了已通过国际登录的优良新品种30个以上。该文还叙述了部分国际登录梅新品种的主要观赏特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晏晓兰  程汉武  易明翾  
从实生苗的变异植株中选育优良新品种是目前培育梅花新品种的主要方法,但存在周期长、效率低的弊端。拟通过多年育种实践,探索实生选育梅花新品种更为快捷、有效的技术,为今后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彦  李冉馨  王佳  张启翔  吕英民  
通过对云南丽江地区梅花种质资源性状的观察及评价,采用实生选育以及杂交育种两种方式开展了花果兼用梅新品种的选育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制定的花果兼用梅新品种的选择标准,在云南丽江果梅优株中通过实生选育方式选育出了5个花果兼用梅新品种,即‘七河4号’、‘七河14号’、‘七河21号’、‘拉市优4号’、‘江边7号’;通过杂交育种的方式得到了优株‘七河11号’与‘乌羽玉’的杂交后代。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明华  沈俊宝  白庆利  徐伟  
从1979年开始,用了约15年时间,采用杂交和雌核发育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地将黑龙江野鲤的耐低温、荷包红鲤耐高密度养殖和镜鲤生长快等优良性状综合到三杂交种中,建立了Ⅰ、Ⅱ两个选育系,再用它们与野鲤和镜鲤回交,从6个回交种中选出2个与Ⅰ、Ⅱ两个雌核发育系组合成合成系并系统选育到F7,育成了抗寒力达97.6%(H1IF6),生长速度比当地养殖鲤快近一倍的高寒鲤。研究中发现黑龙江野鲤的抗寒因子可以转移给杂种,并稳定地遗传给后代;与野鲤回交可同时加强抗寒能力和提高生长速度,以及采用雌核发育技术与常规结合,可加速选育速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舜庆  
1960~1982年,经过育种材料的搜集、整理、亲本选择、遗传规律观察等工作,通过种内和种间的有性杂交,选出了高产型、观赏型、高产观赏兼用型、对锈病高抗型和免疫型的玫瑰。1989~1992年,选取5个不同类型,进行小区对比试验,两年对鲜花产量分析,均高于对照,最高较对照增产195.4%,出油率不低于对照,香气符合玫瑰香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