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31)
2023(10066)
2022(9125)
2021(8528)
2020(7170)
2019(16722)
2018(16703)
2017(32310)
2016(17682)
2015(19891)
2014(19793)
2013(19703)
2012(17846)
2011(15994)
2010(15734)
2009(14120)
2008(13454)
2007(11555)
2006(9876)
2005(8405)
作者
(51582)
(42675)
(42440)
(40200)
(27182)
(20448)
(19180)
(17035)
(16195)
(15065)
(14734)
(14224)
(13366)
(13233)
(13190)
(13058)
(12865)
(12711)
(12063)
(12036)
(10693)
(10233)
(10190)
(9612)
(9548)
(9477)
(9375)
(9255)
(8620)
(8492)
学科
(68862)
经济(68791)
管理(50391)
(47949)
(40369)
企业(40369)
方法(35502)
数学(31077)
数学方法(30730)
(17971)
(16126)
中国(16109)
(15980)
业经(15194)
地方(13989)
农业(12143)
理论(11869)
(11710)
贸易(11706)
技术(11397)
(11352)
(11338)
环境(11273)
(10514)
财务(10456)
财务管理(10441)
(10412)
(10197)
企业财务(9908)
教育(9738)
机构
大学(249709)
学院(247222)
管理(102752)
(93992)
经济(91889)
理学(90559)
理学院(89547)
管理学(87976)
管理学院(87548)
研究(79824)
中国(56553)
(52916)
科学(52800)
(41993)
业大(41169)
(40367)
(39868)
研究所(36982)
中心(35935)
(34006)
财经(33592)
农业(33228)
北京(32914)
(32756)
师范(32427)
(30674)
(29039)
(27819)
经济学(26995)
经济管理(26404)
基金
项目(179685)
科学(141118)
基金(130561)
研究(128873)
(114355)
国家(113419)
科学基金(97673)
社会(79641)
社会科(75499)
社会科学(75476)
(70894)
基金项目(70843)
自然(65814)
自然科(64265)
自然科学(64252)
自然科学基金(63081)
(59714)
教育(59138)
资助(53609)
编号(52509)
成果(41485)
重点(39825)
(39079)
(37561)
(37455)
课题(35549)
创新(34843)
科研(34789)
教育部(33286)
大学(33254)
期刊
(95959)
经济(95959)
研究(68416)
学报(42747)
中国(41711)
科学(38512)
(36971)
管理(35592)
大学(31850)
学学(30011)
(28497)
教育(27161)
农业(26410)
技术(21030)
(16147)
金融(16147)
业经(16085)
财经(15274)
经济研究(14884)
图书(14362)
(13345)
科技(13247)
(12867)
理论(12583)
问题(12505)
技术经济(12147)
实践(11810)
(11810)
业大(11634)
(11462)
共检索到3390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盛爱武  郭维明  孙智华  
GC及ETP处理证实,蜡梅内源乙烯匮乏,且对外源乙烯不敏感,是非乙烯跃变及乙烯不敏感切花.衰老期间IAA及ABA显著增加,是主要促衰因子.iPA呈单峰曲线,绽开期最高.SOD及MDA的动态表明了与衰老过程的规律性反相关.经鉴定,具邻二酚羟基的黄酮醇———槲皮素为蜡梅花瓣主要色素之一,并测定了其动态.结合蜡梅的衰老表现类型讨论了内源激素对蜡梅衰老的调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维明  盛爱武  
瓶插实验、GC及ELISA检测证实,STS及6BA可有效抑制梅花脱落及乙烯释放,间接表明梅花脱落与乙烯有关.动态测定还表明,乙烯及IAA是调节梅花脱落衰老的重要因子.在离体及连体梅花中,ABA分别在开放期前后参与了衰老调节.CTK匮乏导致梅花衰老,其外源应用可抑制乙烯生成及梅花脱落,因此CTK是梅花延衰的主要因子.GA仅有利于促进梅花绽开率,而并非为其延衰因子.根据上述结果,制定了切花梅科学的保鲜对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春江  康书江  王纪华  郭晓维  李鸿祥  
对小麦灌浆期不同叶位叶片的 5大类激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 ,正在衰老叶片的乙烯和脱落酸 (ABA)含量明显增加 ,前期和中期的功能期叶片细胞分裂素 (玉米素和玉米素核苷 ,Z +ZR)和赤霉素 (GA3)含量较高 ,生长素 (IAA)在功能期和后期衰老的叶片中含量较高。因此可以将这 4种激素分为 2大类 ,即乙烯和ABA诱发和促进叶片衰老 ,另一类的Z +ZR和GA3则维持叶片功能 ,抑制衰老。但IAA表现了具有前期保持叶片生长发育和后期促进衰老的双重作用。在不同叶片中 ,春 6叶 (旗叶 )则比较复杂。旗叶与其他叶片相比表现了特殊性 ,这可能与其特殊的功能有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支槐  
蜡梅花内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随中蕾的发育逐渐增加,花盛开时蛋白质含量开始降低,而氨基酸含量却继续增加;花开始萎蔫时,氨基酸含量开始逐渐降低,但仍保持较高水平.IAA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随中蕾的发育而降低,花盛开时达最低;当花萎蔫时,酶活增高.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数及活性的变化与不同发育时期花内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的规律相同.SOD活性随中蕾的发育逐渐增高,花开放时达最高,然后迅速降低,萎蔫时达最低.在开花和衰老过程中,SOD同工酶谱带数没有变化,仅酶带活性发生变化.花衰老时其相对透性值迅速升高,为中蕾的4.73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美俊  白亚青  高鹏  申洁  董淑琦  原向阳  郭平毅  
【目的】研究除草剂二甲四氯对谷子叶片衰老特性以及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探讨谷子幼苗对二甲四氯胁迫的生理反应,为谷子抗除草剂胁迫机制及除草剂的安全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方法,选用晋谷21号和张杂10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二甲四氯剂量分别为0.75、1.50、3.00和6.00 kg·hm~(-2) 4个水平。处理后5和15 d,测定谷子幼苗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并分析了二甲四氯处理下谷子叶片中内源激素含量与光合特性参数、抗氧化酶活性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相比,喷施不同剂量二甲四氯均抑制了谷子的株高和光合作用,谷子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和电子传递速率(ETR)均出现不同程度降低;而非光化学猝灭(NPQ)的变化呈相反趋势。此外,二甲四氯对谷子植株光合特性的影响效应随着施药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弱,表现为喷施除草剂15 d后,多数指标可恢复至对照水平。同时,不同剂量二甲四氯处理后均提高了谷子叶片SOD、POD、CAT活性及MDA含量,且随着施药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二甲四氯胁迫提高了谷子叶片中脱落酸(ABA)和生长素(IAA)含量,降低了谷子叶片中赤霉素(GA)和玉米素(Zt)含量。ABA含量与叶绿素含量、P_n、F_o和ETR均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与G_s显著负相关;除NPQ外,Zt含量与叶绿素含量和ETR均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与F_o显著正相关。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叶片内源激素ABA含量与SOD、POD活性呈显著相关;IAA含量与CAT呈显著正相关;GA含量与POD活性呈显著相关。【结论】二甲四氯处理后,谷子通过提高内源激素Zt含量来降低ABA含量,一方面影响光合速率及光合电子传递等其他光合生理过程;另一方面通过调节内源激素IAA、GA和ABA含量,进而调控SOD、POD和CAT活性,增强对除草剂胁迫的耐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维明  曾武清  陈发棣  
经GC检测,切花菊‘黄天寿’衰老期仅有极微量乙烯(ETH)产生,但乙烯前体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及乙烯利(ETP)均可诱导其花、叶释放乙烯,并缩短瓶插寿命。瓶插期动态测定表明,ETP可促进叶绿素、可溶性糖及蛋白质的降解,并可被硫代硫酸银(STS)拮抗,STS单独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结果间接证实,切花菊为ACC欠缺导致乙烯生成障碍的乙烯不敏感类型,但也对外源乙烯产生响应。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洁  李庆卫  
蜡梅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名花,栽培广泛,应用价值极高。本文综述了蜡梅切花产业的发展前景和诸多研究者对蜡梅切花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及进展,并对蜡梅切花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冯枫  杨际双  
【目的】研究短日处理下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花芽分化与内源激素的关系。【方法】以切花秋菊‘神马’为试材,通过对短日处理下花芽的形态解剖观察及顶芽和叶片中内源激素的测定,研究花芽分化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花芽分化过程中顶芽中GA3含量下降且大多时期保持在较低水平,叶片中GA3变化与之相反;顶芽中IAA含量先下降,在小花原基分化初期达到最小值,到花冠形成中期达到最大,叶片内源IAA含量在总苞鳞片分化初期前呈上升趋势,随后逐渐下降,到花冠形成期趋于平稳;内源CTK含量大幅增加,均高于未分化期;顶芽中ABA含量先下降,后期呈现上升趋势,叶片中ABA含量变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闻文  陈瑞修  董丽  刘爱青  王莲英  
以 5个牡丹切花品种为材料通过瓶插观察 ,测定失水量与吸水量的差异 ,研究了牡丹切花品种的采后衰老特征、瓶插寿命与水分平衡的关系。结果表明‘百花丛笑’、‘朱红绝伦’及‘雪莲’不仅开放进程快 ,而且可达到最大开放程度 ,瓶插寿命为 5~ 6d ;‘玉面桃花’与‘天香湛露’瓶插寿命长达 8d ,但由于开放进程慢 ,并没有表现最长的观赏期。水分平衡值品种间存在差异 ,但变化趋势仍表现为上述两组 ,前 3个品种的水分平衡值前期较高 ,之后下降 ;而后两者则前期较低。水分平衡值与瓶插寿命未见直接的关系 ,但其变化趋势与花朵的开放进程关系密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坚钦  刘力  章滨森  裘丽珍  
通过酶联免疫法测定了雷竹 (Phyllostachyspraecox)地下鞭侧芽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在 1a生鞭中生长促进激素 (IAA ,ZT ,iPA)具相似的月波动规律 ,而与ABA变化规律相反 ;未覆盖 1a生鞭梢部侧芽的生长促进激素 3月份快速增长 ,比其基部侧芽早 1个月形成高峰值 ;覆盖后 1a生鞭基部侧芽同样比对照基部早 1个月形成生长促进激素。 7月份 ,ZT、iPA在 1a生鞭侧芽内含量较低 ,IAA则相对较高 ,ABA在鞭基部侧芽具较高的含量 ,而在鞭梢部具较低的含量。因此 ,生长素 脱落酸与芽的萌动有关 ,产鞭与产笋则与细胞分裂素 脱落酸有关。并探讨了覆盖提早出笋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薇玉  程勤贤  张伟  杜永芹  陈龙清  
通过对蜡梅枝条生长的观察,比较不同修剪方式对蜡梅生长的影响,了解蜡梅枝条的生长习性。结果表明:不同修剪方法对蜡梅的新稍生长量,长、中、短花枝着生数量和长度、花芽数量,节间长度等均有影响,隔年重截的修剪方式可以在不断复壮植株的同时,促进2年生商品花枝的形成,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花后修剪方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蔚辉  林燕旋  
为探明稀土元素钐(Sm)、钇(Y)、钕(Nd)对月季切花保鲜的机理,研究了浓度为5×10-4 mol/L的Sm3+,Y 3+,Nd 3+溶液对月季切花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Sm3+和Y 3+能改善月季切花体内的水分平衡,增加切花鲜重和维持花径大小,减少花瓣溶质外渗,维持细胞膜结构的稳定性,降低呼吸速率,使切花瓶插寿命延长2~3 d;Nd 3+对月季切花衰老没有明显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刁家连  何钟佩  
以冬小麦为材料,研究了小麦茎秆各节间伸长形成过程中内源激素系统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茎秆伸长启动期 IAA 含量与节间长度和节位相关密切。节间长度与伸长启动期的 IAA 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353~(**));CTKs 在1,5节间含量较低;2,3,4节间含量较高;伸长过程中,随节间序位的上升,GAs 含量增加百分比大幅度提高;ABA 在整个茎秆伸长过程中含量极低。可见,IAA 与 GAs 互作,共同调控节间的伸长,其中 IAA 可能是决定节间长度的基础,与基因型有关;GAs 在调控节间长度上起主要作用。随节间的伸长和充实,IAA 含量与最大节间单位长度干重成极显著正相关(r=0.9...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春喜  王绍中  代西梅  尚玉磊  姜丽娜  
1997~ 1999年在大田条件下用ELISA方法研究了具有不同分蘖特性的小麦品种分蘖发生与分蘖节内源吲哚乙酸 (IAA)及细胞分裂素类物质—玉米素核苷 (ZR)和玉米素 (Z)的关系。结果表明 :不同分蘖特性的小麦品种在分蘖发生过程中其IAA和ZR +Z的动态变化明显不同 ;不同品种的分蘖特性与IAA/ (ZR +Z)比值有密切的相关关系 ;春性小麦分蘖初期较高的IAA/ (ZR +Z)比值利于小麦分蘖发生 ,冬性小麦分蘖初期较低的IAA/ (ZR +Z)比值利于小麦分蘖的发生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泽文  孙伟红  刘涛  翟毓秀  邢丽红  苗钧魁  冷凯良  
以荣福海带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检测不同时期和不同部位海带中内源植物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海带生长的幼嫩期、厚成期和成熟期,吲哚乙酸(IAA)和脱落酸(ABA)呈递增的趋势;玉米素(ZT)在海带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厚成期含量最少;吲哚丁酸(IBA)在厚成期达到最大值,幼嫩期含量最少。同一生长阶段的海带体内植物激素纵向分布规律为:海带尖部的IAA含量较高,中带部的ZT含量明显较高,而基部的IBA和ABA的含量较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