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23)
- 2023(11721)
- 2022(10359)
- 2021(9724)
- 2020(8182)
- 2019(18925)
- 2018(18745)
- 2017(36221)
- 2016(20049)
- 2015(22160)
- 2014(22117)
- 2013(22041)
- 2012(20236)
- 2011(18161)
- 2010(17913)
- 2009(16187)
- 2008(15614)
- 2007(13595)
- 2006(11625)
- 2005(10079)
- 学科
- 济(73819)
- 经济(73729)
- 管理(54506)
- 业(52218)
- 企(43842)
- 企业(43842)
- 方法(36325)
- 数学(31363)
- 数学方法(30972)
- 学(20355)
- 农(19029)
- 财(18817)
- 中国(18614)
- 业经(16166)
- 地方(14593)
- 理论(13214)
- 制(13004)
- 贸(12941)
- 贸易(12936)
- 农业(12855)
- 易(12565)
- 和(12429)
- 技术(12369)
- 务(12306)
- 财务(12246)
- 财务管理(12223)
- 企业财务(11663)
- 环境(11467)
- 银(10914)
- 银行(10836)
- 机构
- 大学(282156)
- 学院(278408)
- 管理(108573)
- 济(102906)
- 经济(100529)
- 研究(97927)
- 理学(94894)
- 理学院(93775)
- 管理学(91849)
- 管理学院(91386)
- 中国(69142)
- 科学(66300)
- 京(61175)
- 农(54315)
- 所(51326)
- 业大(48785)
- 研究所(47559)
- 财(46150)
- 农业(43323)
- 中心(43187)
- 江(39750)
- 北京(38355)
- 财经(37638)
- 范(36407)
- 师范(35905)
- 院(35886)
- 经(34406)
- 州(32526)
- 技术(31328)
- 经济学(30041)
- 基金
- 项目(201404)
- 科学(155813)
- 基金(145388)
- 研究(139555)
- 家(130533)
- 国家(129506)
- 科学基金(108895)
- 社会(84782)
- 社会科(80141)
- 社会科学(80116)
- 省(79219)
- 基金项目(77646)
- 自然(75155)
- 自然科(73386)
- 自然科学(73360)
- 自然科学基金(72045)
- 划(67962)
- 教育(63492)
- 资助(60717)
- 编号(55356)
- 重点(45576)
- 成果(44628)
- 部(43255)
- 发(42359)
- 创(41640)
- 计划(39935)
- 科研(39707)
- 创新(38876)
- 课题(38718)
- 大学(36604)
共检索到3944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宏波 周莉花 郝日明
以蜡梅属3种(蜡梅、柳叶蜡梅、浙江蜡梅)为材料,进行种间杂交实验,通过荧光镜检技术观察种间杂交授粉后花粉在柱头上的附着与花粉管萌发情况,探讨蜡梅属种间杂交亲和性。结果表明:各个种间杂交组合处理所授花粉均可在母本的柱头上附着并萌发花粉管;蜡梅属不同种间杂交组合之间花粉管的生长特性较为一致:在6h左右父本花粉在母本柱头上黏附,在12h左右萌发出花粉管而后在花柱内生长,到第4d,花粉管进入胚囊完成受精作用。荧光镜检结果说明:蜡梅属种间杂交具有一定的亲和性,但是最终没有获得杂种种子,可能是在受精卵或幼胚的后期发育过程中代谢紊乱而败育。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玉琪 杨丽媛 王艺光 肖政 周莉花 赵宏波
【目的】对夏蜡梅Sinicalycanthus chinensis、光叶红蜡梅Calycanthus floridus var. glaucus及两者杂交后代的花色变化进行比较和分析,明确导致花色差异的代谢物质基础。【方法】利用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对夏蜡梅、光叶红蜡梅及两者杂交后代花瓣中相关代谢产物进行测定,筛选差异代谢物,并对差异代谢物参与的代谢通路进行分析,解析花瓣呈现不同颜色的代谢物质基础。【结果】(1)花色表型测量显示:夏蜡梅内外轮花瓣明度(L~*)、黄度(b~*)、色相角(h)显著高于光叶红蜡梅(P<0.05),夏蜡梅外轮花瓣红度(a~*)显著低于光叶红蜡梅,夏蜡梅内轮花瓣彩度(C~*)显著高于光叶红蜡梅(P<0.05)。杂交后代花瓣L~*显著低于夏蜡梅内外轮花瓣,也显著高于光叶红蜡梅,a~*显著高于双亲,b~*显著低于夏蜡梅内外轮花瓣,C~*显著低于夏蜡梅内轮花瓣,也显著高于夏蜡梅外轮花瓣和光叶红蜡梅,h显著低于双亲(P<0.05);黄酮醇与L~*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花青素与h呈显著负相关(P<0.05);查尔酮与L~*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夏蜡梅、光叶红蜡梅及其杂交后代花瓣花色表型与代谢物质存在明显差异,3种植物之间主要以类黄酮为主的差异代谢物。图4表5参2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赵宏波 周莉花 郝日明
对蜡梅科Calycanthaceae夏蜡梅属Sinocalycanthus夏蜡梅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和美国蜡梅属Calycanthus光叶红蜡梅Calycanthus floridusvar.oblongifolius的花发育进程进行了观察,同时利用活体花粉萌发法对其柱头可授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夏蜡梅和光叶红蜡梅花发育进程均可以分为:紧蕾期、大蕾期、松蕾期、花开放而花药未裂和花开放花药开裂等5个时期,各个时期间隔1~2d,晴朗、高温天气将加速花的发育;雄蕊和退化雄蕊的发育进程从紧蕾期到花开放散粉阶段为直立到平展再到合拢状,这种花部动态变化特征有利于异交;两者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宏波 陈发棣 郭维明 汤访评 房伟民
以菊属植物为母本,通过荧光镜检观察亚菊属、菊蒿属、木茼蒿属、匹菊属、茼蒿属、太行菊属、芙蓉菊属、紊蒿属、滨菊属等近缘属植物花粉在其柱头上的附着与萌发情况,探讨属间杂交亲和性。结果表明,亚菊属、菊蒿属、太行菊属、木茼蒿属、茼蒿属和匹菊属植物花粉可在菊属植物柱头上附着与萌发,属间有一定杂交亲和性,通过常规杂交或结合幼胚拯救方法可能获得远缘杂种;芙蓉菊属、紊蒿属、滨菊属植物与菊属植物杂交不亲和,相互间亲缘关系可能相对较远。
关键词:
菊属 春黄菊族 属间 杂交亲和性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盛宁 姚青菊 任全进 熊豫宁 孙小芳
从花形态、结实性、光合和水分利用效率等3个方面,比较了属间杂种与母本夏蜡梅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父本美国蜡梅Calycanthus floridus之间的差异;另外,对濒危园模拟生境条件下生长的夏蜡梅和苗圃自然光照条件下的夏蜡梅植株的光合作用和水分利用的生态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花外形、颜色和气味,花被片形态,外、内花被片(数量、大小、颜色、形状和质地),雄蕊(可育雄蕊、不育雄蕊和食物体),雌蕊(花柱和柱头)等方面,属间杂种均表现出双亲的中间性状,结合了双亲优异之处,具有很高观赏价值;②夏蜡梅在南京地区结实正常,美国蜡梅在南京地区的结实能力差,而属间杂种...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徐耀良 张若蕙 周骋
夏蜡梅是我国特有的第三纪残遗植物,自然分布区域十分狭窄,濒临绝灭,被列为国家二级珍稀濒危植物。通过对夏蜡梅群落的分布、区系、外貌、结构及动态等特征的分析表明,夏蜡梅群落可划分为青冈-夏蜡梅群落及夏蜡梅灌丛2个类型。前者属亚热带地带性常绿阔叶林,群落较为稳定;后者是在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后形成的一种次生群落类型,具有不稳定性,最终会逐渐演替成青冈-夏蜡梅群落。
关键词:
夏蜡梅 群落 特有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玮 李庆卫 李萌
对1992—2008年蜡梅类植物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种质资源、形态分类、繁殖栽培、新品种选育、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研究以及蜡梅的园林用途、切花保鲜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对今后一段时期研究的重点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木本花卉 蜡梅 种质资源 品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红梅 周耘峰
在对栽培蜡梅品种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对蜡梅品种资源进行了初步分类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的结果,分析了蜡梅品种的主要形态特征和分类依据。遵循《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与品种演化规律,同时考虑到实际应用,确定蜡梅品种分类的依据,制定蜡梅品种分类的三级标准。按照花色将蜡梅品种分为3个品种群:蜡梅品种群、白花蜡梅品种群和绿花蜡梅品种群。认为花色、内被片颜色、花型、花径大小及花期是蜡梅品种分类的主要依据,而叶片特征、果实形状、株型及枝条特征仅作为辅助依据。同时提出,进行蜡梅品种识别应抓住典型的、较为稳定的性状以及某些品种特有的个性,而非典型、不稳定的性状不应该作为品种区分的依据。
关键词:
蜡梅 品种资源 分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丹维 赵凯歌 陈龙清
以2株花部观赏形态差别较大的蜡梅‘素心’单株H4和‘红心’H29作为亲本,杂交获得64个子代个体。利用AFLP和ISSR技术对F1代群体的分离方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2对AFLP引物组合和9条ISSR引物扩增获得的838条谱带在F1代呈3种分离方式:孟德尔分离、偏孟德尔分离和异常分离,分别为634(75.66%)、144(17.18%)、85(10.14%)条;在符合孟德尔分离的标记中,可用于图谱构建的分离比符合1:1和3:1的条带共有166条。研究结果表明,"双假测交模型"适用于蜡梅这种木本观花灌木,此F1代群体可用于蜡梅遗传图谱的构建。
关键词:
双假测交 遗传图谱 分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付彦荣 孙振元 赵梁军 韩益
将地锦和五叶地锦杂交,未能获得杂交种。对人工辅助自交和杂交后,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情况进行了荧光显微观测。观察发现:人工辅助自交后,花粉粒可在各自柱头表面正常萌发,花粉管可伸入花柱内。将地锦和五叶地锦杂交时,多数花粉粒不能在柱头表面萌发,或者花粉管呈卷曲、先端膨大、破裂等异常现象。授粉后2~48h的花柱中,未观察到花粉管。由此推断,地锦和五叶地锦之间的不亲和发生在柱头表面。
关键词:
地锦 五叶地锦 种间杂交 不亲和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颜景惠 李斌
原始珍稀植物——中国夏蜡梅,被列为我国二级保护植物。为保护夏蜡梅,本文介绍了用蜡梅作砧木,采用夏蜡梅为接穗,以"嫩枝腹接"的方法,成功嫁接成活夏蜡梅,并用文字及图解的方法,讲述了"嫩枝腹接"的方法及步骤。
关键词:
嫩枝腹接 夏蜡梅 蜡梅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丹菲 赵珺 雷家军
用6种不同的授粉方法对百合野生种渥丹、毛百合、细叶百合、兰州百合、垂花百合及亚洲百合杂交系品种布鲁拉诺的种间杂交亲和性进行了研究,杂交亲和性较好的杂交组合有布鲁拉诺×渥丹、毛百合×细叶百合,有胚率分别为3.05%和6.50%;杂交亲和性很差的杂交组合有兰州百合×卷丹,有胚率为0。对于花柱较长且粗的百合种(如布鲁拉诺、毛百合)切割花柱授粉方法大多能提高蒴果的膨大程度,在切割花柱基础上再重复授粉或提前授粉,更有利于种间杂交的结实;而对于花柱长且细的百合种(如兰州百合),切割花柱的授粉方法反而降低其蒴果膨大程度;对于花柱较短的百合种(如渥丹),切割花柱与否对其蒴果的膨大程度没有明显影响。
关键词:
百合 种间杂交 亲和性 授粉方法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黄坚钦 何小春 金水虎 朱向东 吴正晃
夏蜡梅传粉后, 花粉管8 d 到达胚囊, 10 ~13 d 实现双受精, 为珠孔受精。胚乳为核型胚乳。初生胚乳核经短暂休眠进行核分裂, 18 d 胚乳完全细胞化, 呈单列细胞, 随后细胞分裂成多列, 并不断消耗珠心组织及珠被。合子经过近1 周的休眠后开始分裂, 为柳叶菜型。39 d 子叶形成后, 以一个方向包绕胚乳, 与胚体接触的周边胚乳和其中部胚乳存在形态上的差异, 表现出为胚输送养料的一种结构, 并保留至种子成熟。胚乳发育存在特殊性, 具营养和吸器的功能。图2 参6
关键词:
夏蜡梅 双受精 胚 胚乳 种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