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36)
- 2023(10020)
- 2022(8891)
- 2021(8457)
- 2020(7072)
- 2019(16405)
- 2018(16616)
- 2017(31796)
- 2016(17350)
- 2015(19600)
- 2014(19634)
- 2013(19390)
- 2012(17688)
- 2011(15722)
- 2010(15540)
- 2009(13884)
- 2008(13500)
- 2007(11680)
- 2006(9979)
- 2005(8579)
- 学科
- 济(67073)
- 经济(67007)
- 管理(52307)
- 业(51218)
- 企(42746)
- 企业(42746)
- 方法(34125)
- 数学(29544)
- 数学方法(29133)
- 农(17919)
- 技术(16606)
- 财(16049)
- 中国(16046)
- 学(15718)
- 业经(14793)
- 地方(13017)
- 农业(12666)
- 理论(12505)
- 贸(11609)
- 贸易(11605)
- 和(11314)
- 易(11273)
- 环境(10795)
- 务(10446)
- 财务(10379)
- 财务管理(10362)
- 制(10208)
- 企业财务(9764)
- 划(9719)
- 教育(9417)
- 机构
- 大学(245148)
- 学院(244056)
- 管理(101509)
- 济(91431)
- 经济(89282)
- 理学(88906)
- 理学院(87955)
- 管理学(86345)
- 管理学院(85913)
- 研究(78355)
- 中国(55617)
- 京(52688)
- 科学(51358)
- 所(39427)
- 农(39402)
- 业大(39232)
- 财(39179)
- 研究所(36359)
- 中心(35300)
- 江(33894)
- 北京(33127)
- 财经(32315)
- 范(31993)
- 师范(31702)
- 农业(31021)
- 经(29418)
- 院(28636)
- 州(28363)
- 技术(28259)
- 经济学(26018)
- 基金
- 项目(174371)
- 科学(136319)
- 研究(126860)
- 基金(125383)
- 家(109330)
- 国家(108439)
- 科学基金(93380)
- 社会(77198)
- 社会科(73166)
- 社会科学(73145)
- 省(69042)
- 基金项目(67582)
- 自然(62448)
- 自然科(60985)
- 自然科学(60974)
- 自然科学基金(59855)
- 教育(58226)
- 划(57645)
- 编号(52421)
- 资助(51823)
- 成果(41520)
- 重点(38461)
- 部(37736)
- 创(36736)
- 发(36375)
- 课题(35482)
- 创新(34218)
- 科研(33491)
- 项目编号(32619)
- 大学(32272)
共检索到3398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波 吴小波 廖春华 何旭江 颜伟玉 曾志将
【目的】在养蜂生产中,养蜂者进行蜂王浆生产和人工培育蜂王时,都需要人工移虫。人工移虫对养蜂者视力和熟练程度有较高要求,特别是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养蜂者老龄化,人工移虫是养蜂生产亟需解决的一个技术瓶颈。在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连续十年资助下,笔者团队一直在从事蜜蜂免移虫技术研究工作,旨在解决人工移虫问题,为蜜蜂科学饲养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根据蜜蜂生物学特性和仿生学原理,设计一种食品级塑料空心工蜂巢础,在空心巢房位置设计有与其对接的托虫器(或单个托虫器)。当空心巢础造好巢脾后,让蜂王在巢脾上产卵,取出托虫器(或单个托虫器)并安装在底座带孔的王台上,即可进行蜂王浆生产(或育王)。利用改进设计后的第10代免移虫蜂王产卵器,以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为试验材料,检验第10代蜜蜂免移虫技术在蜂王浆生产和人工培育蜂王中的可行性。首先利用有分蜂热蜂群紧缩巢脾,让工蜂造好10—12张人工塑料空心巢础脾,再进行免移虫产浆和免移虫育王试验。免移虫产浆试验主要测定单王群、双王群、多王群(4只蜂王)的产卵率,以及产浆时王台接受率;免移虫育王试验采用单王群产卵6 h,同时以人工移虫育王为对照,比较免移虫以卵育王和人工移虫育王两种方法培育的蜂王初生重和卵巢管数差异。【结果】工蜂能在人工塑料空心工蜂巢础上造好完整的巢脾,同时蜂王可在造好的巢脾上产卵。单王群产卵、双王群产卵、多王群(4只蜂王)产卵的产卵率分别为91.24%、92.45%和91.29%,产浆时王台接受率分别为91.12%、92.63%和90.19%,三者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免移虫以卵育王和人工移虫育王两种方法培育的蜂王初生重分别为(256.31±3.75)mg和(243.43±2.05)mg,单侧卵巢管数分别为(163.87±9.40)条和(154.77±6.74)条,两者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改进设计的第10代免移虫蜂王产卵器,可以进行免移虫蜂王浆生产和免移虫以卵育王,值得在养蜂生产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蜜蜂 免移虫 蜂王浆生产 蜂王培育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虞龙涛 杨何妍 苏宇晨 颜伟玉 吴小波
【目的】氟氯苯氰菊酯(flumethrin)属于第二代拟除虫菊酯类杀虫、杀螨剂,应用于蜂群除螨。由于杀螨剂具有一定的毒性,在杀死螨虫的同时也会威胁到蜜蜂的健康。本研究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检测氟氯苯氰菊酯处理后的西方蜜蜂工蜂幼虫代谢物,筛选差异代谢物,并分析涉及到的代谢通路,研究氟氯苯氰菊酯对蜜蜂的毒理作用,为蜜蜂饲养提供参考。【方法】控制蜂王在空的工蜂巢脾上产卵12 h,并将产卵区域分为4组,从第5天开始分别给各组小幼虫饲喂含氟氯苯氰菊酯的糖水(0、0.5、5、50 mg·kg~(-1)),剂量从第5天至第8天逐日递增(1.5、2、2.5、3μL),第9天采集幼虫的淋巴液。运用代谢组学中的LC-MS技术分析蜜蜂幼虫的代谢物,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筛选差异显著的代谢物,并对氟氯苯氰菊酯处理组和对照组间共同差异代谢物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0.5mg·kg~(-1)组与对照组相比,共有差异代谢物190种,共鉴定87种;5 mg·kg~(-1)组与对照组相比,共有差异代谢物275种,共鉴定97种;50 mg·kg~(-1)组与对照组相比,共有差异代谢物275种,共鉴定131种。从鉴定的差异代谢物中筛选到29种氟氯苯氰菊酯处理组共同差异代谢物,其中16种代谢物上调,12种代谢物下调,1种代谢物在0.5和50 mg·kg~(-1)组中下调,在5 mg·kg~(-1)组中上调。这些差异代谢物包括核糖、嘌呤及其衍生物、脂肪酸及其偶联物等。经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差异显著(P<0.05)的代谢通路包括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药物代谢-其他酶类、α-亚麻酸代谢等途径。【结论】LC-MS技术能够有效地分析氟氯苯氰菊酯影响下蜜蜂幼虫代谢物的变化,氟氯苯氰菊酯会引起蜜蜂幼虫体内尿苷二磷酸-N-乙酰葡糖胺、硫唑嘌呤、愈伤酸、9-羟基壬酸、氢过氧化亚油酸等物质含量异常,这些差异代谢物的变化证实了氟氯苯氰菊酯引起蜜蜂体内各种物质代谢紊乱,对这些代谢过程分析可进一步阐释蜜蜂代谢有毒化合物的机制,并为杀螨剂及其他有毒化合物对蜜蜂的胁迫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谢宪兵 苏松坤 郑云林 吴小波 曾志将
【目的】研究不同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群内的工蜂繁殖现象,探讨蜂群的工蜂监督效果。【方法】以中华蜜蜂为试验材料,对处女蜂王分别进行单雄和双雄人工授精,并以蜂王自然交尾的蜂群作为对照。蜂王成功繁殖后7周,利用蜜蜂微卫星DNA技术检测蜂群内的雄蜂是由蜂王产的未受精卵发育而成,还是由工蜂产的未受精卵发育而成。【结果】所有蜂群中的雄蜂都是由蜂王产的未受精卵发育而成。【结论】在人工授精和自然交尾蜂群中都明显存在工蜂监督行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邹垂彬 周林斌 胡景华 席芳贵 袁芳 颜伟玉
【目的】比较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免移虫育王和人工移虫育王培育的蜂王质量,明确幼虫信息素中的甲基棕榈酸酯(methyl pAlmitAte,mp)和甲基亚油酸酯(methyl linoleAte,ml)在育王过程中能否提高蜂王质量。【方法】以中华蜜蜂为试验材料,选择蜂群群势、蜂王年龄、子脾面积等基本一致的健康蜂群3群作为哺育群,群势均为5框,采用郎氏标准蜂箱饲养。另选择一群健康、蜂王产卵性能好的蜂群作为母群。免移虫育王和人工育王的比较过程中,每个哺育群中每种育王方式至少育王3次。幼虫信息素试验过程中,每个哺育群每种信息素至少采用人工育王法育王3次。试验期间,对蜂群进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谢宪兵 彭文君 曾志将
【目的】大蜂螨是中国饲养的西方蜜蜂最重要病虫害之一,多年来药物防治蜂螨,一方面蜜蜂对药物产生了很强的抗药性,另一方面治螨药物在一定程度上会污染蜂产品。本研究通过蜜蜂营养杂交,探讨培育抗螨蜂种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中华蜜蜂的蜂王浆饲喂意大利蜜蜂工蜂小幼虫,然后测定营养杂交后代工蜂形态指标、苹果酸脱氢酶Ⅱ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蜂群遗传相似系数以及抗螨力。【结果】营养杂交子后代工蜂的吻长、右前翅面积、腹部第3+4背板总长、第4背板突间距、第6腹节面积、蜡镜面积6个指标与亲本工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肘脉指数、跗节指数和翅钩数与亲本差异不显著;营养杂交子后代工蜂的苹果酸脱氢酶Ⅱ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存在...
关键词:
蜜蜂 大蜂螨 营养杂交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颜伟玉 Yves LE CONTE Dominique BESLAY 曾志将
【目的】分析鉴定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幼虫是否含有与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幼虫相同的幼虫利它素和信息素及其在不同日龄阶段幼虫的分布情况。【方法】以中华蜜蜂为试验材料,取2日龄、6日龄(即将封盖)和7日龄(封盖后)的工蜂幼虫及2日龄、7日龄(即将封盖)和8日龄(封盖后)的雄蜂幼虫,经过正己烷浸泡碾碎,取上清液并进行层析过柱分离,应用气相色谱来研究中华蜜蜂幼虫利它素和信息素。【结果】本研究首次发现中华蜜蜂幼虫信息素含有甲基棕榈酸酯(MP)、甲基油酸酯((MO)、甲基硬脂酸酯(MS)、甲基亚油酸酯(ML)、甲基亚麻酸酯(MN)、乙基棕榈酸酯(EP)、乙基油...
关键词:
中华蜜蜂 幼虫信息素 气相色谱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付中民 陈华枝 刘思亚 祝智威 范小雪 范元婵 万洁琦 张璐 熊翠玲 徐国钧 陈大福 郭睿
【目的】通过对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简称意蜂)工蜂中肠响应东方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ceranae)胁迫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及免疫通路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揭示宿主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为关键免疫应答基因的筛选及功能研究打下基础。【方法】基于前期获得的正常及东方蜜蜂微孢子虫胁迫的意蜂7日龄和10日龄工蜂中肠(Am7CK、Am7T、Am10CK、Am10T)转录组数据,按照FDR≤1,P≤0.05和|log2 fold change|≥1的标准筛选出各组的DEG,利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对DEG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Venn分析、GO分类和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进而对免疫通路富集基因进行统计和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 PCR)验证转录组数据的可靠性。【结果】差异分析结果显示,Am7CK vs Am7T比较组包含472个上调基因和385个下调基因;Am10CK vs Am10T比较组包含611个上调基因和360个下调基因。Venn分析结果显示,两个比较组特有的DEG分别为739和853个,共有的DEG为118个。GO分类结果显示,Am7CK vs Am7T比较组中上调和下调基因分别涉及23和29个功能条目,其中富集上调基因数最多的前5位分别为结合、催化活性、代谢进程、细胞进程和单组织进程;富集下调基因数最多的前5位分别为代谢进程、单组织进程、催化活性、细胞进程和结合。Am10CK vs Am10T比较组中上调和下调基因分别涉及36和26个功能条目,其中富集上调基因数最多的前5位分别为单组织进程、结合、细胞进程、催化活性和代谢活性;富集下调基因数最多的前5位分别为结合、细胞进程、催化活性、代谢进程和单组织进程。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Am7CK vs Am7T比较组中上调和下调基因分别富集在38和33条代谢通路,富集上调基因数最多的前5条分别为胆汁分泌、内质网蛋白加工、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PI3K-Akt信号通路和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富集下调基因数最多的前5条分别为胞质DNA传感通路、嘌呤代谢、嘧啶代谢、RNA聚合酶和核糖体;涉及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等3条细胞免疫通路,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等7条体液免疫通路。Am10CK vs Am10T比较组中上调和下调基因分别富集在54和43条代谢通路,富集上调基因数最多的前5条分别为Hippo信号通路、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P450对外源物质的代谢、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和鞘脂类代谢;富集下调基因数最多的前5条分别为m RNA监测、鞘脂类信号通路、果糖和甘露糖代谢、半乳糖代谢和鞘脂类代谢;涉及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等7条细胞免疫通路,以及NF-κB信号通路等2条体液免疫通路。RT-q PCR验证结果显示6个随机挑选的DEG的表达量变化趋势与测序结果一致,证实了本研究中测序数据的可靠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意蜂7日龄和10日龄工蜂中肠的NF-κB信号通路均被东方蜜蜂微孢子虫激活,随即启动了3种抗菌肽apidaecin、defensin-1和hymenoptaecin的合成,体现了它们在宿主抵御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入侵中的重要性。【结论】在转录组水平解析了意蜂工蜂中肠对东方蜜蜂微孢子虫的免疫应答,揭示宿主在胁迫前期同时作出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前者可能在抵御病原入侵方面发挥主要作用;宿主的细胞免疫在胁迫后期持续增强,但体液免疫较大程度地减弱;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通路及富集DEG,NF-κB信号通路及富集DEG,以及抗菌肽编码基因apidaecin、defensin-1和hymenoptaecin可能在意蜂工蜂对东方蜜蜂微孢子虫的免疫应答中起到关键作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艾芮 尹令虹 柯俐 代平礼 刘永军
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关于新烟碱类杀虫剂对非靶标蜜蜂的神经毒性研究进展。首先详细阐述了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的暴露途径,然后探讨了其对蜜蜂学习和记忆行为的影响机制。最后提出了需要进一步探讨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深入研究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神经毒性的作用机制,以及新农药的研发提供参考。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梦 李志国 和静芳 苏松坤
在过去的30年间,世界上农药种类的发展已经从有机磷酸酯类和氨基甲酸酯类转变成能够与昆虫乙酰胆碱受体结合的新烟碱类.新烟碱类杀虫剂通过作用于昆虫的乙酰胆碱受体,释放乙酰胆碱受体抑制剂,阻碍昆虫神经传导,影响昆虫正常生理行为,最终导致昆虫麻痹死亡.蜜蜂作为重要的授粉昆虫,在采集过程中,会经常接触到这类农药,不仅会对蜜蜂个体造成影响,蜜蜂采集归巢后,杀虫剂还会污染整个蜂群,这无疑给世界养蜂业带来了很大威胁.本文从蜜蜂的行为与生理方面进行综述,总结近年来有关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健康影响的报道,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凤奎 胥保华 王红芳
【目的】研究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工蜂幼虫饲料中适宜色氨酸水平,为探明意大利蜜蜂工蜂幼虫发育阶段的色氨酸营养需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1日龄工蜂幼虫1 008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8只幼虫,分别饲喂色氨酸水平为7.84、8.84、9.84、10.84、11.84、12.84和13.84 mg·g-1的7种日粮。取5日龄工蜂幼虫虫体测定色氨酸羟化酶(tryptophan hydroxylase,TPH)基因与5羟色胺受体(5-hydroxytryptamine receptors,5-HTR)1、2α、2β、7基因表达量;取6日龄工蜂幼虫虫体测定总蛋白...
关键词:
意大利蜜蜂 工蜂 幼虫 色氨酸 适宜水平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封王江 张曌楠 黄景南 苏松坤
舞蹈行为是蜜蜂之间交流食物源信息的重要方式,能够保证蜜蜂个体和蜂群的生存和延续.蜜蜂是否跳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食物源收益性的评估.食物刺激能够引起蜜蜂的反应,包括可见的行为反应和不可见的基因表达变化.行为反应往往伴随脑部神经系统的变化,如神经递质介导的信号传递;行为反应与脑部基因的表达变化也同步.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蜜蜂舞蹈行为的发生与发展机制,本文从行为学、神经生物学和神经组学的层面综述了蜜蜂舞蹈行为的研究进展.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倪红 王海朋 周丁丁 付中民 祝智威 范元婵 张曦 熊翠玲 郑燕珍 陈大福 郭睿
基于前期已获得的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工蜂中肠转录组数据,在全转录组水平上对意大利蜜蜂的可变剪接基因(alternatively spliced gene, ASG)进行鉴定和分析,旨在揭示ASG在宿主响应东方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ceranae)胁迫中的作用.在正常意大利蜜蜂7和10日龄工蜂中肠(Am7CK、Am10CK)和东方蜜蜂微孢子虫胁迫的意大利蜜蜂7和10日龄工蜂中肠(Am7T、Am10T)样品中检测到可变剪接事件数分别为73 383、85 618、79 813和74 693次,对应的基因数分别为9 586、10 063、9 829和9 622个,平均每个ASG上发生的可变剪接事件数分别为7.66、8.50、8.12和7.76次.各样品的可变剪接事件中外显子跨越的数量最多,分别为4 411、5 247、4 993和4 629个.Venn分析结果显示,Am7CK、Am10CK、Am7T和Am10T中的共有ASG数为9 056个,特有ASG数分别为100、153、275和95个.GO分类结果显示,这些共有ASG分布在50个功能条目,特有ASG分别分布于26、30、33和24个功能条目.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上述共有ASG富集在325个代谢通路,包括内质网蛋白加工、核糖体和RNA转运等;特有ASG分别富集在31、104、126和22个代谢通路.研究结果提供了意大利蜜蜂响应东方蜜蜂微孢子虫胁迫过程中的ASG数量和种类信息,揭示宿主ASG在胁迫响应中参与了新陈代谢和细胞免疫,为关键ASG的筛选和功能研究建立了数据基础.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志阳 李江红 梁勤 陈大福
对健康和患病蜜蜂幼虫血淋巴进行SDS-PAGE电泳和蛋白酶、酯酶的活性染色,以研究蜜蜂球囊菌分泌的胞外酶种类及对蜜蜂侵染的作用.结果表明:健康蜜蜂幼虫血淋巴中的蛋白含量丰富,主要由4种高分子质量的蛋白组成,而患病幼虫血淋巴中的蛋白含量很少,主要蛋白组分被降解;在患病幼虫血淋巴中可以检测到健康幼虫所没有的多种蛋白酶和酯酶的活性.可见,蜜蜂球囊菌在侵染蜜蜂幼虫的过程中涉及到胞外酶的作用,这些胞外酶参与降解蜜蜂的组织,为蜜蜂球囊菌的生长提供营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熊翠玲 王海朋 郑燕珍 付中民 徐国钧 童新宇 赵红霞 陈大福 郭睿
利用前期获得的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幼虫肠道转录组数据对东方蜜蜂(Apis cerana)基因组的已注释基因进行结构优化、对未注释的新基因进行预测、分析和鉴定:利用Cufflink软件对reads进行转录本重构,通过与参考转录本序列进行比较,共对3 366个东方蜜蜂的基因结构进行了优化;利用Cuffcompare软件将重构转录本与参考基因组进行比对,共预测出527个东方蜜蜂的新基因,其中234个新基因在Nr数据库中存在注释信息;随机选取12个新基因进行PCR鉴定,有11个能够扩增出符合预期的目的片段,表明多数预测出的新基因真实存在;GO分类和KEG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显示上述新基因可能在东方蜜蜂的生长发育、物质代谢、遗传信息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本研究结果丰富和完善了东方蜜蜂基因组的基因结构与功能注释信息,也为新基因的功能研究打下基础。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夏晓翠 周冰峰 魏太云
应用Gateway重组技术构建CSBV非结构蛋白,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的原核表达载体,将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经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sopropylβ-D-1-Thiogalactopyranoside,IPTG)诱导获得RdRp基因原核表达蛋白.以重组蛋白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兔制备相应的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检测表明,该抗体能与RdRp重组蛋白和感病中华蜜蜂幼虫蛋白特异性结合,说明获得的抗体特异性高.利用制备的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标记,发现其能特异地定位在感病中华蜜蜂血淋巴细胞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