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94)
- 2023(12938)
- 2022(11282)
- 2021(10523)
- 2020(8615)
- 2019(19841)
- 2018(19891)
- 2017(37703)
- 2016(20726)
- 2015(23289)
- 2014(23391)
- 2013(23318)
- 2012(21704)
- 2011(19702)
- 2010(19711)
- 2009(17843)
- 2008(17217)
- 2007(15060)
- 2006(13396)
- 2005(11947)
- 学科
- 济(85955)
- 经济(85871)
- 管理(56365)
- 业(54815)
- 企(44198)
- 企业(44198)
- 方法(34515)
- 数学(29324)
- 数学方法(28999)
- 中国(25699)
- 农(23750)
- 地方(23732)
- 业经(20109)
- 学(19454)
- 财(18444)
- 农业(16226)
- 制(14699)
- 贸(14668)
- 贸易(14651)
- 易(14113)
- 环境(14098)
- 和(14029)
- 技术(13945)
- 银(13888)
- 理论(13850)
- 银行(13843)
- 行(13327)
- 融(13256)
- 金融(13254)
- 地方经济(12936)
- 机构
- 大学(292721)
- 学院(292418)
- 管理(114344)
- 济(111913)
- 经济(109285)
- 研究(103330)
- 理学(98384)
- 理学院(97174)
- 管理学(95494)
- 管理学院(94984)
- 中国(76205)
- 科学(66863)
- 京(64094)
- 所(53281)
- 农(52551)
- 财(50272)
- 研究所(48665)
- 中心(46485)
- 业大(46290)
- 江(43647)
- 农业(41057)
- 北京(40979)
- 范(40581)
- 师范(40142)
- 财经(39751)
- 院(37478)
- 州(36080)
- 经(36070)
- 技术(33051)
- 师范大学(32369)
- 基金
- 项目(200944)
- 科学(156444)
- 研究(146250)
- 基金(142871)
- 家(125151)
- 国家(124042)
- 科学基金(105469)
- 社会(89178)
- 社会科(84338)
- 社会科学(84315)
- 省(80386)
- 基金项目(76474)
- 自然(69571)
- 自然科(67898)
- 自然科学(67877)
- 划(67506)
- 教育(66650)
- 自然科学基金(66625)
- 编号(60422)
- 资助(58704)
- 成果(49181)
- 发(46853)
- 重点(45088)
- 部(43058)
- 课题(42409)
- 创(41925)
- 创新(39058)
- 科研(38221)
- 项目编号(36931)
- 发展(36929)
- 期刊
- 济(128985)
- 经济(128985)
- 研究(87946)
- 中国(59884)
- 学报(49977)
- 农(49195)
- 科学(45361)
- 管理(42809)
- 大学(37103)
- 教育(36616)
- 财(35733)
- 学学(34833)
- 农业(34707)
- 融(26376)
- 金融(26376)
- 技术(25771)
- 业经(22618)
- 经济研究(19841)
- 财经(18476)
- 业(17395)
- 图书(17294)
- 问题(16585)
- 经(15635)
- 科技(15420)
- 理论(14712)
- 技术经济(13883)
- 版(13817)
- 实践(13642)
- 践(13642)
- 现代(13463)
共检索到4383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立恒 王征 谢达平
为探寻蜜环菌深层发酵的最佳条件 ,提高其产多糖的能力 ,改变蜜环菌生长的理化因素 (包括碳氮源种类及浓度、刺激物种类及浓度、p H值、接种量、通气量、搅拌、消泡剂、发酵时间 ) ,分别发酵 ,测定菌丝含量和多糖含量.结果表明 ,蜜环菌产多糖的最佳发酵条件为红薯粉 3% ,蛋白胨 1% ,葡萄糖 1% ,KH2 PO4 0 .15 % ,Mg SO4 0 .0 75 % ,乙醇 1% ,酵母膏 0 .1% ,p H6 .0 ,接种量 10 % ,装料量 6 0 % ,发酵时间 6 d
关键词:
蜜环菌 深层发酵 多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立恒 王征 谢达平
为探明蜜环菌深层发酵液中多糖的成分,从多糖的提取、SephadexG-200凝胶柱层析等方面进行了多糖的纯化,从多糖水解液的纸层析、多糖的质谱、多糖的红外光谱等方面研究了多糖的结构.结果表明蜜环菌深层发酵液中多糖是由-D-吡喃葡萄糖和β-D-吡喃葡萄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由于其中具有与天麻相似的β-D-吡喃葡萄糖苷,因而具有与天麻相类似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谭智杰 张巧毅 赵柔 王常贵 林元山
以不同碳源、氮源、pH、温度、接种量、转速、时间为单一变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试验从7个因素中筛选显著性因素,对筛选出的显著性因素进行最陡爬坡试验,采用Box–Behnken试验探究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接种量、p H、葡萄糖质量分数和酵母膏质量分数是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显著性因素;在接种量9%、pH 5.7、葡萄糖质量分数4%、酵母膏质量分数1%、时间7 d、温度28℃、转速170 r/min的条件下,茯苓胞内多糖的含量为(5.82±0.18) g/L,生物量为(14.63±0.21) g/L,分别为未优化前的1.6倍和2.0倍。与常规栽培相比,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时间大大缩短,减少了松材消耗,且茯苓菌液体发酵培养基成本低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谭智杰 张巧毅 赵柔 王常贵 林元山
以不同碳源、氮源、pH、温度、接种量、转速、时间为单一变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试验从7个因素中筛选显著性因素,对筛选出的显著性因素进行最陡爬坡试验,采用Box–Behnken试验探究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接种量、p H、葡萄糖质量分数和酵母膏质量分数是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显著性因素;在接种量9%、pH 5.7、葡萄糖质量分数4%、酵母膏质量分数1%、时间7 d、温度28℃、转速170 r/min的条件下,茯苓胞内多糖的含量为(5.82±0.18) g/L,生物量为(14.63±0.21) g/L,分别为未优化前的1.6倍和2.0倍。与常规栽培相比,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时间大大缩短,减少了松材消耗,且茯苓菌液体发酵培养基成本低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文化 钟秋平 陈文学
为探明以甘蔗糖蜜为原料发酵合成茁霉多糖(Pullulan)的过程,采用Logisticequation模型和Luedeking-piret方程对Pullulan发酵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建立出芽短梗霉MM生长、Pullulan合成和底物(糖蜜)消耗相关的动力学模型参数,阐述Pullulan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出芽短梗霉MM发酵进程中前期菌体生长速度较快,72h后生长趋于稳定期,其茁霉多糖的合成随菌体的生长不断上升,到132h时多糖达到最高,为4.078g/L.基于Logisticequation方程和Luedeking-piret方程,得到了描述发酵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和模型参数.该模型反...
关键词:
甘蔗糖蜜 茁霉多糖 数学模型 发酵动力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元 梁宗锁
【目的】优化猪苓发酵菌丝胞内多糖的提取工艺,以提高猪苓胞内多糖浸提的得率。【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对比试验确定猪苓发酵菌丝胞内多糖的浸提方法、辅助浸提方法和除蛋白方法。【结果】与水浸提相比,弱碱性溶剂浸提猪苓菌丝胞内多糖的效果更好,具体工艺参数为:按料液比1∶40添加40倍体积pH=11的NaOH,90℃浸提4次,每次60 min;酶解辅助法和超声波辅助法可有效提高猪苓发酵菌丝胞内多糖的浸提得率,其中酶解辅助浸提的效果更好,其最佳工艺参数为:复合酶配比为m(纤维素酶)∶m(果胶酶)=1∶1,复合酶用量为10 mg/g,酶解80 min;蛋白酶和Sevag配合的除蛋白方法,是去除猪苓胞...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连玉 朱莉莉 邓旭武 姜蓉
为科学开发黄蘑菇资源,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黄蘑菇的深层发酵条件.结果表明,黄蘑菇发酵的适宜碳源为蔗糖,适宜氮源为牛肉浸膏;黄蘑菇深层发酵的最适培养基为4%蔗糖、0.1%牛肉浸膏、0.10%KH2PO4、0.10%MgSO4;适宜接种的种龄为4d,接种量(移入液体菌种的体积与接种后培养液体积的比)为15%,发酵时间为8d,在此条件下,黄蘑菇菌丝体生物量(每1mL发酵液中收集的菌丝体干重)达1.137mg/mL.
关键词:
黄蘑菇 发酵条件 菌丝体生物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贾丰 郭玉蓉 刘冬 杨曦 邓红 孟永宏
【目的】中国苹果年均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其中约有20%用于工业化深加工。因此,每年将产生数以万吨的苹果渣,这些苹果渣一般作为廉价饲料出售或作为废料丢弃,造成资源极大浪费。比较苹果渣发酵前后多糖的物理特性、流变特性、黏均分子量及基本结构等加工特性,为苹果渣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方法】以苹果原渣多糖(apple pomace polysaccharides,ap)、苹果酒渣多糖(wine fermented apple pomace polysaccharides,wfp)、苹果醋渣多糖(vinegar fermented apple pomace polysacchari...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梅申 沈爱光 熊晓辉 沈昌
以植酸钙作为唯一的磷源,从无花果中分离到一株产植酸酶的菌株,利用液体发酵对该菌株的发酵工艺进行研究, 获得最适发酵培养基即淀粉8 % , 葡萄糖2 % , NaNO3 1 .0 % , KH2PO40 .01 % ,KCl0 .05 % ,MgSO4 0 .05 % ,FeSO4 0 .01 % ,pH 值为5-0 ,采用10 % 的接种量,10 % 的装液量,经30 ℃,150 r/min 摇瓶培养8 d,发酵液酶活达870-87 pu/mL;采用该酶处理豆粕粉30 ℃下反应90 min,植酸( 盐) 降解率达75 % ,处理液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由0-167 mg/mL增加到12-1 mg/...
关键词:
植酸酶 植酸钙培养基 液体深层发酵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军德 温立丽 鲁婷婷 徐琼 佟德利 魏雅冬
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桑黄液体发酵菌丝体多糖提取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热水提取法提取桑黄菌丝体多糖的最适料水比为1∶50,提取温度为70℃,浸提时间为2h,乙醇终浓度为80%,多糖得率为3.48%。
关键词:
桑黄 液体发酵 多糖提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贺应龙 胡秋龙 苏小军 熊兴耀
为获得高效利用木糖生产乙醇的菌株,以木糖为唯一碳源,从腐败的落叶层土壤采样进行分离筛选,获得1株可发酵木糖生产乙醇的细菌,初步鉴定其为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并对该菌株发酵木糖生产乙醇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微氧、发酵温度35℃、接种量6%、初始pH值6.5的条件下,用该菌株发酵20 g/L木糖48 h的乙醇产量可达4.95 g/L,乙醇得率为其理论值的53.8%;将10 g/L木糖和10 g/L葡萄糖混合发酵48 h的乙醇产量达到4.41 g/L,乙醇得率为其理论值的45.5%,表明该菌株具有较强的同时发酵木糖和葡萄糖的能力。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木糖 发酵 乙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冬华 刘红 汪彬 张爱群 李咏梅
以姬松茸深层发酵菌丝体中的主要活性物质粗多糖的产量为评价指标,对姬松茸液体深层发酵培养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碳源、氮源、碳源配比、氮源配比、微量元素、装液量、培养温度、pH值、培养时间对姬松茸液体深层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消前pH自然、500 mL锥形瓶装液量80 mL、培养温度25℃、转速200 r/min的条件下培养10 d,姬松茸的发酵培养效果最佳,胞内多糖产量可达7.028 mg/mL.
关键词:
姬松茸 菌丝体 生物量 多糖 胞内多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熊晓辉 沈昌 高巍 沈爱光
研究了以玉米为主要原料的红曲色素深层发酵最适培养基及其相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按所选培养基配方,以8%~10%(V/V)的接种量,32℃经72~96h摇瓶培养,发酵液色价基本稳定在120U/ml,湿菌体收率达12g/100ml,色价为800~1000U/g。以上结果已通过500L中试
关键词:
红曲霉 色素 液态发酵 玉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姚庆智 王飞 渠志臻 闫伟
采用蒙古口蘑液体深层发酵菌丝体为研究对象,对影响真菌菌丝体凝集素提取的主要因素(浸泡溶液、浸泡时间及不同的硫酸铵分级沉淀浓度)做多因素交叉实验。提取的凝集素生物活性的大小采用凝集素的血凝效价来表示,即能引起血凝现象的凝集素的最高稀释倍数2″表示。结果表明:浸泡溶液、浸泡时间及不同的硫酸铵分级沉淀浓度都显著影响提取的凝集素相对含量。并获得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泡溶液0.01 mol/L PBS(pH 值7.4),浸泡时间48h 和分级沉淀浓度20%~75%。
关键词:
蒙古口蘑 凝集素 凝血活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佘秋生 郭蔼光 王建林 邵建宁 晁开 刘海森
以炭黑曲霉(Aspergilluscarbonarius)AS3.396的高产果胶酶突变株G5512为生产菌,在500L发酵罐中进行深层液体发酵中试。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分别进行补料和调节pH,能大幅度提高酶活性;同时进行补料和调节pH,以高酯果胶为底物时发酵液最高酶活性可达1248.17U/mL,以低酯果胶为底物时达2235.75U/mL,分别较出发菌株提高了约2倍和11倍。通过试验,还确定了从发酵液中分离提取果胶酶的最佳工艺流程:发酵酶液→超滤→酒精沉淀→真空干燥,其酶活性回收率在以高酯果胶为底物时达到89.3%,以低酯果胶为底物时为80.3%。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