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64)
- 2023(13665)
- 2022(11882)
- 2021(11273)
- 2020(9126)
- 2019(21099)
- 2018(21018)
- 2017(39257)
- 2016(22069)
- 2015(24924)
- 2014(25012)
- 2013(23958)
- 2012(21965)
- 2011(19732)
- 2010(19691)
- 2009(17623)
- 2008(16950)
- 2007(14772)
- 2006(12814)
- 2005(11027)
- 学科
- 济(75444)
- 经济(75342)
- 管理(57443)
- 业(53675)
- 企(44220)
- 企业(44220)
- 方法(33627)
- 数学(28509)
- 数学方法(28096)
- 农(23023)
- 中国(21822)
- 学(21817)
- 财(18557)
- 业经(17763)
- 理论(16477)
- 地方(15955)
- 农业(15102)
- 制(15082)
- 教育(14037)
- 和(13332)
- 环境(13269)
- 贸(12901)
- 贸易(12895)
- 技术(12648)
- 易(12507)
- 银(11983)
- 银行(11922)
- 融(11679)
- 金融(11671)
- 划(11649)
- 机构
- 学院(301849)
- 大学(301602)
- 管理(113519)
- 济(106446)
- 研究(105208)
- 经济(103742)
- 理学(98342)
- 理学院(97115)
- 管理学(95109)
- 管理学院(94589)
- 中国(73996)
- 科学(71238)
- 京(65436)
- 农(58943)
- 所(54994)
- 业大(51876)
- 研究所(50822)
- 财(48642)
- 中心(46574)
- 农业(46537)
- 江(44988)
- 范(42055)
- 师范(41516)
- 北京(41155)
- 财经(39069)
- 院(38782)
- 技术(38110)
- 州(36468)
- 经(35485)
- 师范大学(33155)
- 基金
- 项目(214705)
- 科学(165095)
- 研究(154878)
- 基金(150578)
- 家(134377)
- 国家(132931)
- 科学基金(111165)
- 社会(91803)
- 省(87051)
- 社会科(86527)
- 社会科学(86499)
- 基金项目(80203)
- 自然(74332)
- 划(73416)
- 教育(72517)
- 自然科(72493)
- 自然科学(72466)
- 自然科学基金(71110)
- 编号(64471)
- 资助(61853)
- 成果(53264)
- 重点(48820)
- 课题(46177)
- 发(45856)
- 部(45555)
- 创(44907)
- 创新(41792)
- 科研(41456)
- 计划(40988)
- 项目编号(39502)
- 期刊
- 济(117544)
- 经济(117544)
- 研究(84806)
- 中国(61966)
- 学报(59457)
- 农(54399)
- 科学(50835)
- 教育(44251)
- 大学(43665)
- 管理(41229)
- 学学(41177)
- 农业(38081)
- 财(35514)
- 技术(27114)
- 融(21193)
- 金融(21193)
- 业经(20290)
- 业(19671)
- 财经(17979)
- 经济研究(17929)
- 图书(17370)
- 业大(17063)
- 版(16645)
- 科技(16311)
- 经(15259)
- 问题(14938)
- 林业(14193)
- 理论(13922)
- 农业大学(13732)
- 实践(12958)
共检索到4379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振祥
采用4种不同方法进行蛹虫草液体菌种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蛹虫草菌丝体在21~22℃时较27℃生长更好。观察了蛹虫草菌在8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下对家蚕蛹的感染情况,推测高温条件可能破坏蛹体表皮的几丁质,使蛹虫草菌丝体更易于感染家蚕蛹。
关键词:
蛹虫草菌 液体菌种 家蚕蛹 感染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叶晶晶 曹宁宁 刘刚 吴建梅 殷浩 胡祚忠 张剑飞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1株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 DY-1菌株进行液体发酵配方优化,以期得到适合蛹虫草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以菌丝体干质量浓度为指标,首先采用单次单因子方法筛选出培养基中的最优碳源、氮源及无机盐和正交试验方法得出最佳的碳氮比(C/N);然后采用Plackett-Burman(BP)设计筛选出影响菌丝体干质量浓度的关键因素,通过中心组合和响应面法确定关键因素的最佳浓度,从而得到出菌株DY-1的液体发酵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6.40 g·L-1,酵母浸膏粉5.00 g·L-1,硝酸钾1.00 g·L-1,硫酸镁0.20 g·L-1,磷酸二氢钾1.80 g·L-1...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荆留萍 杜双田 金凌云 马璐
【目的】研究不同前体物及营养物对蛹虫草液体发酵中虫草素和虫草多糖含量的影响,筛选提高虫草素及虫草多糖的最适添加物及其添加质量浓度。【方法】将不同质量浓度的腺苷、核糖、次黄嘌呤、谷氨酰胺、甘氨酸、核黄素、苯丙氨酸及甲硫氨酸8种物质添加到蛹虫草液体发酵培养基中,提取菌丝体中的虫草素与多糖,分别用HPLC法、硫酸-苯酚法对其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在8种添加物中,腺苷、核糖、谷氨酰胺、甘氨酸均能明显提高虫草素及虫草多糖的含量,其最适添加量分别为4.0,2.0~3.0,0.5~1.0,0.5mg/mL;苯丙氨酸、甲硫氨酸、次黄嘌呤对蛹虫草液体发酵中虫草素和多糖含量的促进作用不明显;核黄素对虫草素与多糖合...
关键词:
蛹虫草 前提物 虫草素 虫草多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柴建萍 谢道燕 田学军 冉瑞法
为探明家蚕对入侵虫草菌防御反应,用从云南野生蛹虫草中分离的M05菌株,以菌液涂抹方式侵染云蚕7家蚕品种5龄第2天幼虫,对菌株入侵家蚕体壁部位显微观察,对家蚕体液免疫因子血淋巴酚氧化酶、血淋巴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家蚕气门是M05菌株入侵并发生体壁防御反应的主要部位;菌株侵入体腔,酚氧化酶防御因子被启动,酶活力增强且最大值达0.77 U;家蚕启动防御反应,血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增加,当菌株侵入后消耗或破坏了血淋巴中部分蛋白质,血淋巴中蛋白质含量降低。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耿丽娟 何莉莉 鄂玉洋 刘狄 王淑杰 佟贤 韩成玲
研究了蛹虫草菌种在不同条件下保藏对其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寻求适宜的菌种保藏条件。采用10℃/5℃(昼/夜)和15℃/10℃两种变温条件、散射光和黑暗两种光照条件,分别保藏菌种30d和60d的时间,以冰箱(4℃)保藏为对照。结果表明:10℃/5℃保藏时,蛹虫草的菌丝生长和子实体产量优于15℃/10℃及对照保藏;散射光保藏菌落颜色和菌丝气生性及子实体产量好于黑暗保藏;在10℃/5℃温度下,保藏时间对菌丝生长和子实体产量影响不大,可以继续延长保藏时间,在15℃/10℃温度下,不宜超过60d的保藏时间。因此,较适宜的保藏条件是10℃/5℃、散射光、保藏30d,菌株表现为菌落边缘整齐,菌丝气生性中等...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莉莉 徐佳 张昊 韩成玲 刘狄 范文丽
研究维生素对蛹虫草继代培养中菌落类型及子实体产量的影响,旨在探讨优型菌落子实体产量最高,延缓退化的维生素配方。采用正交试验,将蛹虫草优良菌株J8在不同维生素培养基上进行10次继代培养。结果表明:菌落在不同维生素培养基中继代培养后形成5种菌落类型,有子实体形成能力的菌落为Ⅰ、Ⅱ、Ⅲ型,其中Ⅰ型菌落产量最高,Ⅲ型居中,Ⅱ型最低;Ⅳ、Ⅴ型无子实体形成能力。子实体产量最高,且最稳定的Ⅰ型为优型菌落。有利于优型菌落子实体高产的维生素配方为(VB1)2(VB2)3(VBC)4(VB6)2(VPP)3,并且5种维生素均有利于提高优型菌落子实体产量,但只有VB2对其子实体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优型菌落形态特征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秦鹏 王龙 路等学 赵玉卉 韩融冰
为探讨8种微量添加物(维生素B1、核黄素、烟酰胺、腺嘌呤、D-泛酸钙、叶酸、钴胺素以及甘氨酸与腺嘌呤混合物)对蛹虫草菌发酵液虫草素产量的影响,筛选提高虫草素产量的最佳方法,将不同质量浓度的微量添加物单独加入蛹虫草液体发酵培养基中,以HPLC法测定发酵液的虫草素产量。结果表明:甘氨酸和腺嘌呤的混合物、腺嘌呤、核黄素、D-泛酸钙均能显著促进虫草素的生物合成,适宜添加质量浓度为:甘氨酸14g/L和腺嘌呤2g/L的混合物、腺嘌呤2g/L、核黄素1g/L、D-泛酸钙2g/L;维生素B1和钴胺素均能促进虫草素的生物合
关键词:
蛹虫草 微量添加物 液体发酵 虫草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孟胜楠 杜双田 简利茹 徐鸿雁 张园园 张疏雨
【目的】优化蛹虫草子座培养剩余基质中虫草素的提取工艺。【方法】以蛹虫草子座培养剩余基质为材料,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及提取液pH对虫草素提取得率的影响,建立虫草素提取得率与4个因素间的关系模型,分析其单因子和交互影响效应,通过参数优化得到虫草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4个因素对虫草素提取得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液pH>提取时间。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即提取温度为63.3℃、提取时间为4.8h、液料比为36.8、提取液pH为6.7时,虫草素得率可达1.32‰。【结论】获得了从蛹虫草子座培养剩余基质中高效提取虫草素的优化工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金凌云 杜双田 马璐 荆留萍 李惠君
【目的】对蛹虫草人工栽培的栽培基质进行优化。【方法】以蛹虫草菌株CDM-003为供试材料,采用400mL玻璃罐头瓶为栽培容器,研究了蚕蛹粉、基质含水率、葡萄糖、蛋白胨和微量元素添加剂对蛹虫草子座生物学效率的影响。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确定蛹虫草人工栽培中上述几种常用基本基质用量与子座生物学效率之间的函数关系。【结果】确定了基质中各主要成分的最佳用量为:蚕蛹粉0.156g/g,葡萄糖12.19g/L,蛋白胨10g/L,基质含水率66.75%,微量元素添加剂25g/L。【结论】蚕蛹粉用量、基质含水率及栽培营养液中葡萄糖、蛋白胨、微量元素添加剂的含量对蛹虫草的生物学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杜双田 周锋利 陈德育
蛹虫草是一种珍贵的药、食同源大型真菌,其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为了实现蛹虫草的工厂化生产,采用正交多项式回归分析法构建数学模型,揭示了温度对蛹虫草菌丝生长速率、菌丝长势、菌丝转色、子座分化、子座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蛹虫草菌丝生长速率最大时的环境温度为22.7℃,转色的最佳温度为20.2℃,子座分化的最佳温度为18.1℃;在人工栽培时,适宜的发菌温度为15~18℃,子座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4~17℃。该研究结果为蛹虫草规模化生产的环境控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蛹虫草 生长规律 数学模型 培养温度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亦农 韩梅 赵春燕
采用大米培养基、小米培养基和大米猪血混合培养基培育蛹虫草,探索营养成分对蛹虫草子实体中的甘露醇、虫草多糖和矿物质元素的含量影响。结果表明:大米培养基培育的子实体中D-甘露醇含量最多,为13.9mg·g-1;猪血大米混合培养基培育的子实体中虫草多糖含量最高,为13.9mg·g-1;小米培养基培育的子实体所含的矿物质元素Cu、Zn、Mg、Na的含量最高,分别为13.65mg·kg-1、107.05mg·kg-1、31.95mg·kg-1和398.85mg·kg-1;而大米猪血混合培养基培育的子实体中Fe、Mn、K的含量最高,分别为75.20mg·kg-1、3.80mg·kg-1和12.28g·kg...
关键词:
蛹虫草 甘露醇 虫草多糖 矿质元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龙 冯颖 何钊 马涛 张欣
以多糖含量为指标,以碱液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实验因素和水平,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蚕蛹多糖进行了碱液提取研究。结果表明,碱液提取蚕蛹多糖的最佳实验条件是碱液浓度0.02 mol.L-1、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3 h。在此最佳实验条件下所得的蚕蛹多糖粗品中总糖含量为27.9%,氨基酸总量为35.85%,蛋白含量为38.1%。免疫活性实验显示,该多糖可以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和吞噬百分率、淋巴细胞转化率及血清溶血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表明蚕蛹碱提粗多糖可以明显增强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关键词:
蚕蛹 多糖 正交实验 免疫功能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军德 房琳琳 王颖 宋思丹 白立红
收集不同的虫草菌株,对5个虫草菌株进行了分离纯化、形态学观察、人工栽培和分子鉴定等试验,研究了正常菌株和退化变异菌株间的差异,并从中筛选出最适合开发利用的优良菌种。结果表明:蛹虫草不同菌株间生物学特性的差别属于种类差异。在人工栽培试验中,K17菌株的子实体长,颜色橘黄,出草整齐,子囊壳丰富,产量高,每瓶干重达4.67g。K17菌株是5个供试菌株中最适宜人工栽培和开发利用的菌种。5个虫草菌株的ITS序列长度为545~566bp,GC含量为56.11%~57.06%。经核酸序列数据库GenBank同源性检索比对,均与蛹虫草有高度同源性,且5个菌株亲缘关系很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马涛 冯颖 吴兴平 张翼鸿 马艳 王自力
对云南省昭通地区发现的蛹虫草进行了初步调查,其寄主昆虫为鹰翅桦尺蛾,1年1代,以蛹越冬,幼虫取食华山松叶,为当地华山松纯林的主要害虫,危害高峰期为9月中旬至10月上旬。蛹虫草主要发生于海拔2 200-2 400 m的华山松人工纯林,发生期为气候温和,降水丰沛,空气湿润的夏末秋初季节(7月下旬至9月下旬)。成分分析表明,该虫草营养成分丰富,含有646.0 g.kg-1的蛋白质,37.0 g.kg-1的粗脂肪,54.3 g.kg-1的总糖,35 g.kg-1的灰分,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266.3 g.kg-1,还含有多种人体代谢所必需的无机元素。
关键词:
蛹虫草 鹰翅桦尺蛾 生境 营养成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跃腾 杜双田 丁建 纪晓朋 鲍蕊 李珍
【目的】研究秦巴蛹虫草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的最适条件,建立高效制备和再生原生质体的方法。【方法】以秦巴蛹虫草无性型菌株CM-16为材料,研究细胞壁裂解酶种类、酶解时间、酶解温度、菌丝体菌龄及稳渗剂种类对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效果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结果基础上进行正交优化试验。【结果】(1)以0.6mol/L NaCl为稳渗剂,用混合酶(质量分数1%纤维素酶和质量分数0.5%蜗牛酶按1∶1体积比混合)在(26±1)℃对菌龄6d的菌丝酶解3h,原生质体的产量最高。(2)以0.6mol/L甘露醇为稳渗剂,用混合酶(质量分数1%纤维素酶和质量分数0.5%蜗牛酶按1∶1体积比混合)在(26±1)℃对菌龄5d...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