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54)
- 2023(10133)
- 2022(9033)
- 2021(8663)
- 2020(7295)
- 2019(16822)
- 2018(16770)
- 2017(31696)
- 2016(17530)
- 2015(19740)
- 2014(19580)
- 2013(19479)
- 2012(17691)
- 2011(15933)
- 2010(15703)
- 2009(14234)
- 2008(13651)
- 2007(11647)
- 2006(9996)
- 2005(8527)
- 学科
- 济(65297)
- 经济(65231)
- 管理(47983)
- 业(43495)
- 企(36305)
- 企业(36305)
- 方法(30997)
- 数学(26496)
- 数学方法(26187)
- 学(21226)
- 农(17472)
- 中国(16109)
- 财(14741)
- 业经(14292)
- 环境(14079)
- 地方(13655)
- 理论(12340)
- 和(12088)
- 农业(11809)
- 贸(10356)
- 贸易(10351)
- 技术(10339)
- 划(10282)
- 易(10019)
- 教育(9950)
- 制(9731)
- 务(9508)
- 财务(9451)
- 财务管理(9436)
- 企业财务(8942)
- 机构
- 大学(248409)
- 学院(245410)
- 管理(97191)
- 济(88531)
- 经济(86435)
- 理学(85106)
- 理学院(84091)
- 研究(83133)
- 管理学(82495)
- 管理学院(82076)
- 中国(57980)
- 科学(57511)
- 京(53343)
- 农(45102)
- 所(42631)
- 业大(42394)
- 研究所(39746)
- 财(38477)
- 中心(36794)
- 农业(35773)
- 江(34381)
- 范(33582)
- 北京(33438)
- 师范(33155)
- 财经(31828)
- 院(30310)
- 经(28953)
- 州(28341)
- 技术(27608)
- 师范大学(26995)
- 基金
- 项目(178457)
- 科学(137970)
- 基金(127724)
- 研究(126475)
- 家(113400)
- 国家(112481)
- 科学基金(94810)
- 社会(76326)
- 社会科(72082)
- 社会科学(72059)
- 省(70783)
- 基金项目(68964)
- 自然(64407)
- 自然科(62752)
- 自然科学(62734)
- 自然科学基金(61570)
- 划(60299)
- 教育(57562)
- 资助(52190)
- 编号(51506)
- 成果(41482)
- 重点(40312)
- 部(37988)
- 发(37980)
- 创(36960)
- 课题(35355)
- 科研(34734)
- 创新(34448)
- 计划(34436)
- 大学(32725)
共检索到3394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田泽君 颜永碧 夏定久 李治国
本文首次报道了在青麸杨(Rhuspotaninimaxim)叶上致瘿成倒卵壮肚形倍的蛋肚倍蚜(KaburagiaovatirhustcolaXiang)春迁蚜(具翅性母)的形态特征、生活周期、冬寄主藓类植物、自然分布地理环境、人工培育的产品质量水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薛东 雷朝亮 荣秀兰 邓建华 鲁汉平
在早春青麸杨腋芽萌动初期,利用其叶片、果实的95%乙醇浸提液涂刷在青麸杨主干上,能在倍林中有效的诱导肚倍蚜春迁蚜的回迁上树,使其单株平均上树量分别增加4.3倍、2.5倍;平均单株肚倍鲜重相应增加7.6倍、2.7倍。经SSR测验表明,上述处理的诱蚜上树效果与青麸杨叶片、果实、其他浸提液处理及叶柄、枝干各浸提液处理的诱蚜效果存在着显著差异。
关键词:
肚倍蚜 春迁蚜 青麸杨 诱导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赖永祺 张燕平 李正洪 方英 陈宝珊
肚倍蚜的生活史很复杂,经历干母、无翅干雌、有翅干雌、无翅侨蚜、有翅性母和雌、雄性蚜等虫型,在两类寄生上交替寄生,再回复到干母,完成生活周期。有的发生4代侨蚜,一年完成生活周期,有的至少有8代侨蚜,两年完成生活周期,也许还有三年或三年以上才完成生活周期者。寄居夏寄主期间短,侨居冬寄主期间长。除性蚜外,交错世代多,重迭时间长。有翅虫型出现的时节较固定,但并非出自某一固定的世代。终年生长发育,无滞育或休眠。
关键词:
肚倍蚜 五倍子 生活周期 瘿蚜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赖永祺 方英 焦懿 李正洪 张燕平 陈宝珊
肚倍是一种重要的五倍子。肚倍蚜各世代都行卵胎生,两性生殖出现在春季。迁移蚜体内各卵和胚胎发育整齐,生殖期短;除雌蚜只生殖1头无生殖历期外,其余各无翅虫型体内各卵和胚胎渐次发育、渐次成熟、渐次产出,生殖期长。瘿内世代生殖量大;瘿外世代生殖量小,无翅侨蚜更小。除干雌未观察外,其他各虫型的个体初产出时均有一层软膜包被,脱膜后才能正常活动。迁移蚜生殖特性的利用于肚倍生产的关系极为重要。
关键词:
肚倍蚜 蚜虫生殖 五倍子 瘿蚜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丽 袁明龙
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是许多豆科作物及牧草的重要害虫,不但直接取食寄主植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传播多种植物病毒。豌豆蚜作为生态学研究的模式昆虫,具有复杂的生活周期、多样的生殖方式、表型可塑性以及与细菌复杂的共生关系等诸多特点,已成为众多科学家感兴趣的研究对象。本文全面总结了豌豆蚜生物生态学特性的研究成果,重点综述了豌豆蚜的多型现象和内共生菌研究的最新进展,提出研究豌豆蚜在全球气候和作物种植结构变化下生物生态学特性演变规律的必要性,加强其生态适应性及多型现象等遗传机制研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赖永祺 张燕平 方英 焦懿 李正洪 陈宝珊
本文报道肚倍蚜各虫型及同虫型各世代的发生数量及瘿内、瘿外时期的数量变动。据1990~1992年的研究结果,该蚜近3个月的瘿内时期,数量增长3000多倍,而瘿外时期又激剧下降。倍子体积的增长与瘿内蚜量成正相关。同批倍蚜跨年度完成生活史,有的一年,有的两年甚至更长。头年至翌年春,侨蚜的存活率为0.3%~1.5%;其中,性母约占40%,羽化后完成生活史,使虫口数量增长40~180倍。第二年至第三年春在冬寄主上的侨蚜仅存活0.01%,羽化的性母比例更低,于种群增长无意义,在生产上应利用一年完成生活史的虫群。
关键词:
肚倍蚜 五倍子 种群数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荣秀兰 雷朝亮 薛东 杨艳红 牛长缨
肚倍是提取单宁酸、没食子酸的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湖北省每年肚倍的产量均占全国肚倍总产量的一半以上,故称湖北为肚倍之乡。但是,在湖北省肚倍生产多集中于竹山、竹溪、房县等县市的山区内。根据产地倍农的经验及科研人员长期研究的结果表明,发展肚倍生产除营造倍林、扩...
关键词:
肚倍蚜 冬寄主 移植 生长特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永和 谢开立 曹葵光 罗长维 甘云浩
华山松球蚜 (PineusarmandicolaZhang)是华山松 (PinusarmandiFranch)的重要食叶性害虫。本文以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 2 2 2林场为研究试验点 ,对华山松球蚜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观察研究 ,首次发现了华山松球蚜的第一寄主丽江云杉 (Picealikiangensis (Franch .)E .Pritz .)和其有性世代。华山松球蚜有完整的生活周期即有有性世代 (以前研究者所观察到的华山松球蚜仅有无性世代 ) ,它在两种寄主华山松和丽江云杉上完成一个完整的生活周期。在有丽江云杉的情况下 ,华山松球蚜以伪干母产的一部份卵孵化的具翅性母飞到丽江云杉上 ,产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伟伟 安广池 郭淑霞 赵洋民 周成刚 李吉全 殷灿
【目的】对青檀绵叶蚜的有效积温、温度对体型大小的影响、种群动态和趋性等生态学特性进行研究,为该害虫的综合防治奠定基础。【方法】有效积温:设置5个处理温度,将若干头无翅孤雌成蚜放入置好青檀叶的培养皿内,采用改进的树叶圆片法饲养,观察并记录不同温度处理下的发育历期,通过回归直线法计算出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温度对体型大小的影响: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将若干头无翅孤雌成蚜放入置好青檀叶的培养皿内,采用改进的树叶圆片法饲养,观察、测量并记录每头成蚜的体长和体宽,所得数据用SPSS软件分析不同温度间蚜虫体型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种群动态:定期观察青檀绵叶蚜从越冬卵的孵化至叶片完全脱落的种群动态,然后绘制青檀...
关键词:
青檀 青檀绵叶蚜 新害虫 生态学特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雷朝亮 邓建华 薛东 荣秀兰 宗良炳
通过调查、采集、鉴定,发现竹山青麸杨上有纺锤形、长枣形、小枣形及佛手形4种倍子和肚倍蚜、红小铁枣蚜及佛手倍蚜3种倍蚜,其中纺锤形与长枣形倍子是主要类型,且均由肚倍蚜致瘿成倍,但2种倍子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比例是不同的。小枣形倍子内的致瘿蚜虫经鉴定为红小铁枣蚜。佛手形倍子是由一倍蚜新种(学名待定)致瘿形成的
关键词:
青麸杨 肚倍 倍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昌俊 王绍柏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的方法,观察了天麻蚜蝇Azpeytia shirakii Hurkmans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习性。结果表明:天麻蚜蝇在湖北省宜昌地区1年发生2代,以蛹越冬,翌年4月下旬开始羽化,6月下旬至8月中旬化蛹越夏,10月下旬开始化蛹越冬;第1代产卵高峰期在5月;第1代幼虫高峰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第2代产卵高峰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第2代幼虫高峰期在9月上旬至10月上旬。天麻蚜蝇属白昼活动型,成虫交尾时间主要集中在10:00-17:00,产卵多选择在阴暗潮湿、有腐殖质的地方;土壤中的越冬蛹在天气晴朗时可自行掘洞爬出土壤表面,遇冷则退缩回洞中。
关键词:
天麻蚜蝇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胡国良 俞彩珠 楼君芳 吴继来 蔡晓虹 徐炳潮
Metamacropodaphis sp.was a new species belonging to Callaphididae of Homoptera.It was found for the first time in Lin'an of Zhejiang Province. Metamacropodaphis damaged the bamboo species for shoot production such as Phyllostachys praecox and P.prominens and caused severe effect on shoot bam...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伟伟 安广池 乔格侠 姜立云 周成刚 赵洋民
【目的】研究青檀绵叶蚜的分布与为害、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等,为进一步研究其生态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方法奠定基础。【方法】对山东和安徽青檀自然分布区内的青檀绵叶蚜分布和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在青檀绵叶蚜生活周期的不同阶段,从野外及实验室饲养的蚜虫种群中采集所有虫态,用光学显微镜、解剖镜、数码体视显微镜等观察、测量并记录各虫态形态特征。从3月越冬卵开始孵化到11月受精卵产生,每周定期进行林间和室内饲养观察,记录青檀绵叶蚜的为害特点、生活史和生活习性。【结果】青檀绵叶蚜在山东、安徽等地均有分布,若蚜及成蚜以口针刺入叶片及嫩枝等韧皮部,吸取汁液,导致叶片褪绿变黄、卷曲甚至脱落,造成种子无法发育,严重影响青檀结...
关键词:
青檀 青檀绵叶蚜 生物学特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赖永祺 张燕平 李正洪 陈宝珊 方英
角倍约占五倍子总量的70%~80%,单产很低。角倍生产的绝大部分工作是培养角倍蚜。把角倍蚜的生物学特性和角倍生产技术结合起来研究,发现角倍产量低的主要原因是角倍蚜瘿外时期生活力弱、生殖量小及倍蚜种群自然增长率低。欲获得角倍高产稳产,必须合理地增加冬寄主藓量和接种到藓上的虫量,并选择和创造适宜角倍蚜越冬和迁飞的环境,以增加致瘿虫型——干母的数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