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8)
2023(912)
2022(795)
2021(738)
2020(627)
2019(1367)
2018(1255)
2017(1937)
2016(1286)
2015(1444)
2014(1370)
2013(1485)
2012(1467)
2011(1299)
2010(1431)
2009(1318)
2008(1333)
2007(1156)
2006(1014)
2005(972)
作者
(5116)
(4314)
(4268)
(3980)
(2852)
(2252)
(1865)
(1769)
(1691)
(1572)
(1539)
(1493)
(1492)
(1489)
(1417)
(1334)
(1322)
(1308)
(1299)
(1194)
(1180)
(1150)
(1133)
(1002)
(999)
(983)
(957)
(943)
(935)
(934)
学科
教育(4237)
(3919)
研究(3690)
研究生(3490)
(2722)
经济(2715)
(2391)
(2093)
制度(2088)
(2080)
医疗(2079)
服务(1926)
管理(1612)
(1567)
(1391)
中国(1209)
(1148)
方法(970)
(958)
企业(958)
理论(933)
(866)
地方(855)
数学(811)
数学方法(796)
教学(778)
(767)
(747)
(729)
及其(699)
机构
大学(21083)
学院(18309)
研究(10678)
(6223)
科学(6158)
(5662)
中国(5488)
(5457)
(5225)
研究所(5149)
经济(5079)
农业(4901)
管理(4599)
业大(4595)
(4371)
(4370)
(4022)
(3862)
教育(3783)
中心(3670)
理学(3665)
理学院(3590)
北京(3468)
管理学(3432)
管理学院(3394)
农业大学(3366)
(3117)
(3106)
师范(3057)
研究院(2767)
基金
项目(12940)
科学(9129)
研究(8813)
基金(8404)
(8188)
国家(8123)
科学基金(6053)
(5347)
教育(4911)
(4695)
社会(4428)
自然(4226)
社会科(4137)
社会科学(4137)
自然科(4122)
自然科学(4118)
自然科学基金(4046)
基金项目(4028)
资助(3658)
编号(3539)
课题(3354)
重点(3247)
成果(3224)
计划(2927)
科技(2866)
(2803)
(2682)
(2638)
科研(2611)
(2565)
期刊
研究(8502)
中国(8069)
(7913)
经济(7913)
教育(6980)
学报(6296)
(6269)
(5580)
大学(4863)
学学(4513)
科学(4299)
农业(3985)
(3151)
卫生(3151)
研究生(3118)
学位(3099)
业大(2589)
农业大学(2193)
(1814)
(1801)
(1745)
林业(1736)
管理(1315)
技术(1153)
自然(1087)
(1037)
金融(1037)
自然科(1017)
自然科学(1017)
中国农业(1012)
共检索到327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岑定浩  来燕学  
蚧轮枝霉[Verticillium lecanri (Ximm)Viegas]对红蜡蚧有相当强的致病力。田间自然寄生率最高达96.5%.室内用2.0×10~6个/ml孢子悬浮液作杀虫试验,到30d,蚧虫寄生率达到89.7%,寄生致死率为1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谷祖敏  戈婉儿  纪明山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比较蜡蚧轮枝菌不同菌株VL17和VL18菌株菌丝和分生孢子耐热性的差异,喷雾接菌法测定两菌株高温胁迫下的杀蚜毒力,qPCR法研究高温胁迫后热激蛋白sHsp和Hsp70基因的表达量,初步探索热激蛋白抗高温胁迫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VL18菌株菌丝和分生孢子对高温的耐受性显著好于VL17菌株,34℃时VL18菌株的菌落直径比VL17大63.16%,37℃时VL18分生孢子萌发率比VL17高103%;温度高于31℃时两者的杀蚜活性差异显著,37℃时VL18对蚜虫的校正死亡率比VL17高166.67%;42℃时胁迫相同时间,VL18的sHsp和Hsp70基因表达量均高于VL17,胁迫120min时VL18的Hsp70和sHsp基因表达量分别是VL17的16.97倍和63.74倍。两菌株sHsp基因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Hsp70基因。通过比较分析认为小分子热激蛋白sHsp对蜡蚧轮枝菌抗高温胁迫起重要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忠岐  克热曼·赛米  曹亮明  岳朝阳  
【目的】开展吐伦球坚蚧生物防治技术研究,调查该害虫的寄生性天敌昆虫。【方法】采集■■树带有吐伦球坚蚧若虫、成虫的枝条,带回室内,置于试管中饲养,以获得天敌。【结果】调查发现一种寄生该害虫的金小蜂新种——吐伦球坚蚧蚧盾金小蜂Eunotus turanicusi Yang et Kereman,详细描述该寄生蜂新种的形态特征,提供清晰的形态特征彩色照片;并记述其生物学、分布等基础信息;列出区分新种与相近种——强壮蚧盾金小蜂E.strenus Xiao et Huang的检索表。【结论】本研究为生物防治吐伦球坚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闫鹏飞  孙跃先  邓裕亮  袁盛勇  吴国星  张宏瑞  
采用点滴法,在室内测定了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Zimm)KMZW-1菌株3.0×104、3.0×105、3.0×106、3.0×107、3.0×108个/mL 5个浓度的分生孢子液对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若虫和雌成虫的毒力。结果表明:蜡蚧轮枝菌KMZW-1菌株对扶桑绵粉蚧具有较高的毒力,在雌成虫初期接种的最高累计校正死亡率大于其他虫态;随着浓度的增加,校正死亡率逐渐增加,在3.0×108个/mL时达到最大;随着时间和浓度的增加,1龄、2龄、3龄若虫和雌成虫初期接种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1.486 8×105、3.66...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袁盛勇  孔琼  薛春丽  张宏瑞  田学军  肖春  
利用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不同孢子浓度对棕榈蓟马成虫和若虫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用供试菌株3.0×104、3.0×105、3.0×106、3.0×107、3.0×108个/mL5个浓度处理后8d,成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5.85%、51.67%、71.49%、76.93%和84.66%,处理5d、6d、7d和8d后的LC50分别是(2.999±0.017)×107、(2.869±0.041)×106、(3.569±0.053)×105、(8.724±0.094)×104个/mL;在3.0×105~3.0×108个/mL4个浓度下,成虫的LT50值分别为(7.73±0.11)、(5...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秦小萍  张亚平  杨美林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谷祖敏  陈思  韩金栋  李修伟  周飞  
采用孢子萌发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考察高温、紫外线、农用化学品和盐胁迫因子对杀虫真菌蜡蚧轮枝菌VL18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对蜡蚧轮枝菌的孢子萌发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32℃对孢子萌发几乎无影响,48℃胁迫60 min,抑制率达86.6%。紫外线照射抑制了孢子萌发,波长为254nm的紫外线抑制作用强于365nm。供试的农用化学品中,杀菌剂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是杀虫剂,叶面肥几乎无作用。盐胁迫对VL18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抑制作用,且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大于菌丝生长,在NaCl浓度为0.25mol·L-1时菌丝生长抑制率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35.09%和59.82%。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谷祖敏  韩金栋  谢阳  刘周成  冯俊义  颜克成  
比较了不同培养条件下蜡蚧轮枝菌VL17分生孢子耐热力及其孢壁疏水蛋白(FAE)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葡萄糖为碳源,酵母浸膏为氮源时孢子表现出较强的耐热力,残存指数(Is)分别为0.72和0.69;而麦芽糖为碳源,酵母浸膏为氮源时,FAE蛋白含量高达28.7μg·mg-1和24.7μg·mg-1;培养基中添加50μg·mL-1Mn2+时所产孢子的耐热力最强,Is为0.68,而Zn2+浓度50μg·mL-1的培养基所产孢子FAE蛋白的含量最高,为19.9μg·mg-1;培养基pH值在6~7时所产孢子的耐热力及FEA蛋白含量都处于较高水平,Is值为0.51,FAE含量为24.3μg·mg-1;3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国霞  严毓骅  王丽英  
本文通过对北京地区蜡蚧轮枝菌11个单孢分离菌株的菌落生长、产孢量、分生孢子萌发率以及对温室白粉虱2龄若虫致病性研究比较,结果表明:上述性状特别是产孢量,在11个菌株中均表现有显著差异,但孢子萌发率都较高,达94.01%~9897%(12h)。在同一菌株中这些性状有的表现出一致性,有的则不同。综合比较几种性状,筛选出B3/S1-SUb2和4号两个优良菌株,它们首先具有致病性高(对2龄粉虱若虫的致死率>95.76%,12d)、其次孢子萌发率高(94.24%和98.42%)、产孢量大(5.06和4.38×109抱子/皿)以及菌落生长速率快(3.13和3.00mm/d)的特性,具有实用价值,可为今后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鹏  余德亿  姚锦爱  黄梦雪  
【目的】探讨蜡蚧轮枝菌生物学特性与菌株对榕母管蓟马毒力的相关性,为榕母管蓟马优质高效生防菌株的初步筛选提供参考。【方法】室内观察蜡蚧轮枝菌V07、V16063、V3450和Vp28 4株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测定其对榕母管蓟马成虫的毒力,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4株蜡蚧轮枝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存在异同,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均很高,但V3450菌株生长速度最快,孢子GT50最短;V16063和Vp28菌株生长速度较快,孢子GT50较短;V07菌株生长速度最慢,孢子GT50最长。榕母管蓟马成虫受供试菌株侵染后的死亡趋势均随菌剂浓度升高和侵染时间延长而上升,但不同菌剂中的变幅则明显不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余德亿  黄鹏  姚锦爱  张艳璇  
【目的】比较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对榕管蓟马及斯氏钝绥螨的毒力差异,为利用天敌昆虫和虫生真菌协同控制榕管蓟马等害虫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室内测定榕管蓟马成虫和斯氏钝绥螨雌成螨受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侵染后的死亡趋势,构建时间-剂量-死亡率(TDM)模型,比较供试菌株对榕管蓟马成虫及斯氏钝绥螨雌成螨的LC50和LT50。【结果】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侵染后,榕管蓟马和斯氏钝绥螨的死亡趋势均随菌剂浓度的升高及侵染时间的延长而上升,但榕管蓟马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及死亡趋势的变幅均明显高于斯氏钝绥螨,其中1.00×107和1.00×108 mL-1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侵染10d,斯氏钝绥螨雌成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美  张龙  
分离到了一种对蜡蚧轮枝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细菌,采用生理生化反应方法对该细菌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该细菌为粪产碱杆菌(Alcaligenes faecalis)菌株.在不同温度下对该细菌的生长速度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进行研究,发现在弱酸性条件下,该菌生长最快的温度为30-39℃,对卡那霉素、氯霉素、四环素、链霉素都敏感,对卡那霉素的完全抑制最低浓度为60μg.mL-1.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又清  徐涛  陈晓鸣  李昆  
不同寄主植物"树皮"从外向内皆由周皮、皮层、次生韧皮部构成,但是在每层结构中,不同寄主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大叶千斤拔的周皮最薄,光叶合欢的皮层最薄。在栾树和苏门答腊金合欢的周皮中,局部地方木栓层显著加厚,滇刺枣的木栓层角质化呈点状分布。滇刺枣石细胞纤维层最厚,共有4层,聚果榕、苏门答腊金合欢的皮层中未见连续的石细胞纤维层。苏门答腊金合欢的韧皮部最薄,聚果榕的韧皮部最厚,栾树周皮到次生韧皮部的最小距离最短,苏门答腊金合欢到韧皮部的最大距离最短。苏门答腊金合欢筛管在单位面积的分布密度最大。在筛分子具功能区,大叶千斤拔、栾树、滇刺枣射线为单列,偶有多列;聚果榕、光叶合欢、久树射线单列、双列、多列并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华红霞  邓望喜  沈秀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钱续  娄忠玉  
鲤鱼肠道寄生鲮单极虫病初报钱续,娄忠玉(甘肃省榆中县渔业工作站730100)(甘肃省水产科学研究所730030)鲮单极虫最常见的是寄生在鲤鱼鳞片下面。近年来发现,鲤鱼肠道患鲮单极虫病在北方较为流行,特别是网箱养殖的鲤鱼(15—750克/尾)易得此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