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1)
2023(471)
2022(432)
2021(412)
2020(336)
2019(773)
2018(774)
2017(1169)
2016(795)
2015(844)
2014(893)
2013(807)
2012(849)
2011(742)
2010(721)
2009(715)
2008(746)
2007(597)
2006(495)
2005(451)
作者
(3947)
(3391)
(3222)
(3008)
(2166)
(1648)
(1483)
(1349)
(1276)
(1227)
(1217)
(1141)
(1139)
(1111)
(1083)
(1075)
(1030)
(1019)
(1006)
(943)
(926)
(853)
(851)
(826)
(813)
(796)
(765)
(762)
(738)
(737)
学科
(2106)
(1876)
(1661)
(1552)
经济(1550)
虫害(1426)
管理(1389)
(1312)
(1201)
企业(1201)
(1151)
(1115)
防治(1115)
病虫(1107)
病虫害(1107)
及其(1079)
方法(997)
数学(812)
数学方法(797)
(629)
(573)
各种(462)
(452)
(448)
(440)
家畜(435)
(430)
动物(429)
水产(409)
病害(388)
机构
大学(12378)
学院(12231)
(6526)
研究(6300)
科学(5846)
农业(5422)
(4570)
业大(4533)
研究所(4341)
中国(3864)
(3575)
农业大学(3502)
实验(3440)
实验室(3362)
重点(3166)
(3075)
(3051)
管理(3020)
(3000)
理学(2653)
理学院(2597)
(2594)
科学院(2555)
经济(2518)
管理学(2486)
管理学院(2474)
技术(2467)
中心(2329)
(2243)
(2104)
基金
项目(10298)
(7843)
国家(7799)
科学(7553)
基金(7535)
科学基金(6086)
自然(5221)
自然科(5130)
自然科学(5130)
自然科学基金(5042)
研究(4692)
(4488)
(3908)
基金项目(3893)
科技(3364)
计划(3233)
资助(3193)
专项(2714)
重点(2471)
科研(2423)
(2369)
(2316)
社会(2198)
(2161)
(2099)
创新(2082)
社会科(2071)
社会科学(2070)
技术(1974)
教育(1963)
期刊
学报(6577)
(6069)
科学(4573)
大学(4314)
学学(4282)
农业(4194)
中国(2649)
业大(2533)
农业大学(2228)
(2099)
经济(2099)
(2066)
研究(2012)
林业(1608)
中国农业(1555)
(1459)
自然(1357)
自然科(1298)
自然科学(1298)
科技(1077)
管理(1052)
农林(1029)
(1029)
农业科学(988)
(899)
(873)
科技大(837)
科技大学(837)
水产(832)
农学(774)
共检索到167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吴云峰  
蚜虫与病毒间的分子识别及传毒专化性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吴云峰蚜传病毒是植物病毒中的一大类群,几乎危害绝大多数作物。因此,长期以来,蚜虫传毒现象引起病毒学家与昆虫学家的极大关注。据统计,全世界有193种蚜虫可以传播164种病毒,涉及5个病毒组,其中非持久...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永清  曹孟籍  王雪峰  李中安  唐科志  周常勇  
【目的】探寻一种快速、简便、灵敏而可靠的检测植物组织和单头蚜虫中柑橘衰退病毒的方法。【方法】运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反转录巢式多聚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nested-PCR)、印记捕获反转录巢式多聚酶链式反应(print capture reverse transcription 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T-nested-PCR...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田兆丰  刘伟成  罗晨  于嘉林  
采用北京地区发生的5种主要蚜虫桃蚜、棉蚜、萝卜蚜、豆蚜、修尾蚜,对黄瓜花叶病毒亚组Ⅰ、Ⅱ的两个分离物YQ和ZL进行了室内蚜虫传毒效率比较研究。同时,在田间露地栽培条件下,混合投放了5种蚜虫,研究了它们对亚组Ⅰ、Ⅱ病毒传播效率的差别。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蚜虫对亚组Ⅰ、Ⅱ病毒YQ和ZL的室内传毒效率有不同的偏向,而多种蚜虫混合投放于田间时,这些蚜虫对CMV亚组Ⅱ病毒ZL的田间综合传播效率显著高于对亚组Ⅰ病毒YQ的传播效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爱芝  李世功  王雪芬  
在烟草栽培区,利用黄皿和绿皿共诱集传毒介体有翅蚜32种,其中桃蚜Myzumpersicae(Sulzer)棉蚜AphisgosypiGlover分别占诱集蚜量的47%和23%。烟田类型不同病毒病发生程度不同,单作田和临菜田烟草病毒病发生严重,麦烟套种田较轻;5月迁入烟田的有翅蚜量与病毒病发生关系密切;提出防治烟草病毒病应通过早期防治病源地有翅蚜和麦烟套种等配套的措施,建立新的烟田农业生态体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贾慧  郑洁  孟庆江  曹志艳  
蚜虫作为病毒的传播介体为害植物造成的经济损失远远超过蚜虫本身,因此急需建立快速、准确、灵敏的蚜虫带毒检测方法。根据百合无症病毒(LS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外壳蛋白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与探针,制备基因芯片;用Cy3标记下游引物,提取饲毒(LSV和TMV)棉蚜、桃蚜总RNA,RT-PCR扩增产物与芯片杂交,荧光扫描仪检测并分析信号。结果表明,该芯片可以同时检测上述2种蚜虫的带毒情况,此方法有较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能快速、准确地对介体蚜虫的带毒情况进行检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永科  和淑琪  肖关丽  杜广祖  肖肖  陈斌  
采用孢子浴法测定了新蚜虫疠霉(Pandora neoaphidis)KM0107菌株在RH85%、光周期L:D=12:12、不同温度(15、18、21、25、28℃)条件下的产孢量及其对桃蚜(Myzus persicae)、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Kaltenbach)]、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豌豆长管蚜(Macrosiphum pisi)和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Fitch)]的毒力。结果表明,在28℃条件下菌株KM0107的产孢量最高,培养30 min时产孢量为99.60±4.04孢子。该菌株对桃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苗洪芹  杨彦杰  李双月  邸垫平  路银贵  
1996~ 1999年连续 4年 ,在玉米粗缩病的常发重病区河北省辛集市夏玉米区 ,对灰飞虱虫口数量、不同播期和玉米粗缩病发生程度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 :在灰飞虱大发生年和常发生年 ,6月 15日以后为河北省夏玉米区的安全播期 ;在灰飞虱的极轻发生年 ,不同播期对病情无明显影响。因此 ,播期是影响玉米粗缩病发生的关键因素 ;灰飞虱虫量是玉米粗缩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预测灰飞虱的发生情况 ,适期播种 ,可有效地防治玉米粗缩病 ,达到高产稳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柴海燕   潘艺元   白雪   孟玲敏   张伟   吴宏斌   王义生   高月波   贾娇   苏前富  
【目的】明确玉米蚜虫危害与玉米穗腐病发生及籽粒中真菌毒素污染水平的关系,为建立完善的玉米穗腐病综合防治体系及探寻主要镰孢菌毒素的有效控制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组织分离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2021年在吉林省46个市(县)采集的105份蚜虫危害的玉米果穗上的蚜虫、苞叶和籽粒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统计蚜虫、苞叶和籽粒分离获得镰孢菌的种类和数量,分别计算不同镰孢菌在每种样品上的分离频率,以及不同样品组合分离相同镰孢菌数量在蚜虫危害样品中的占比,分析病原菌在吉林省不同区域的分布情况及蚜虫、苞叶和籽粒携带镰孢菌种类的相关性;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检测无蚜虫危害籽粒和蚜虫危害籽粒中镰孢菌毒素的种类和含量,统计伏马毒素(fumonisin,FB)、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超标样品的检出率,分析蚜虫危害对病原菌在籽粒中分泌毒素的影响。【结果】对105个蚜虫危害果穗进行镰孢菌检测,发现蚜虫带菌率为57.14%,苞叶和籽粒带菌率分别为81.90%和82.86%。经过单孢分离纯化共获得1 394株镰孢菌,共16个致病镰孢种,其中在蚜虫、苞叶和籽粒上分离到镰孢种数量分别为8、13和12个。蚜虫、苞叶和籽粒上分离到的优势镰孢均为拟轮枝镰孢(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和层出镰孢(F. proliferatum)。新知镰孢(F. andiyazi)、变红镰孢(F. incarnatum)和温带镰孢(F.temperatum)在吉林省玉米籽粒上首次检出。蚜虫危害玉米果穗的毒素检出率均高于无蚜虫危害玉米果穗,出现毒素含量超标的玉米样品均为有蚜虫聚集危害的果穗。在检出毒素的果穗上绝大多数能检测到产生相应毒素的菌株。【结论】蚜虫、苞叶和籽粒上分离到的优势镰孢菌均为拟轮枝镰孢和层出镰孢;同一果穗上蚜虫、苞叶和籽粒分离到的主要镰孢菌种类一致;蚜虫危害显著增加了玉米籽粒毒素的积累,且毒素类型与检出镰孢菌种类高度相关。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章松柏  宋国威  杨靓  吴祖建  谢联辉  
分别建立了水稻锯齿叶矮缩病毒(RRSV)病株的dsRNA基因组检测法和单头介体褐飞虱带毒的RT-PCR法,并结合生物学接种试验,对介体传毒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dsRNA基因组鉴定法可以从0.5 g病株样品中快速检测到RRSV,RT-PCR法可以灵敏地应用于褐飞虱带毒、传毒情况的检测;饲毒后褐飞虱成虫、若虫的带毒率分别为75.0%、68.2%,传毒率分别为50.0%、32.5%,说明褐飞虱种群传播RRSV的能力很强,是高度亲和的群体.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会杰  秦碧霞  陈红运  彭斌  蔡建和  古勤生  
【目的】加强种子带毒检测,防止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通过种子传播而导致该病害的扩散和流行。【方法】以感染CGMMV的西瓜、甜瓜病株收获的种子为材料,应用DAS-ELISA检测感染CGMMV的种子带毒率和传毒率。【结果】250粒西瓜种子全部为阳性,带毒率达100%;623株西瓜幼苗14株为阳性,传毒率为2.25%。130粒甜瓜种子122粒为阳性,带毒率达93.85%;2 050株甜瓜幼苗58株为阳性,传毒率为2.83%。灵敏度检测种子带毒量在感染种子研磨样体积与健康种子研磨样体积为1/1 000时仍检测是阳性;叶片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朴君  靳道然  朴敬爱  季英华  孙枫  李硕  
为探究蚜虫体内携带的病毒种类,采集江苏地区豆蚜田间种群,鉴定种类后,提取豆蚜总RNA,以片段化的mRNA为模板构建测序文库,利用宏病毒组测序技术检测分析豆蚜体内的病毒种类,并对获得的2个新病毒进行检测鉴定。结果显示,测序数据经拼接、比对和分类注释,最终共得到病毒序列177条,与24种病毒序列一致或同源性较高,包括5种植物病毒(属于5个病毒科)和19种昆虫病毒(涉及9个科和6种暂未分类病毒);对植物病毒中测序丰度最高的种类进行基因检测,获得序列经Blast比对,与其同源性较高的病毒均来自细胞质弹状病毒属,并且它们具有相同的保守区,确定该病毒为一种新的细胞质弹状病毒,暂命名为Aphis craccivoraassociated rhabdovirus(AcARV);基于病毒L蛋白系统进化分析显示,AcARV与水稻条纹花叶病毒(RSMV)构成最小分支,说明这2种病毒在进化上最为近缘;鉴定的多数昆虫病毒种类在蚜虫中鲜有报道;通过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在豆蚜体内均检测出昆虫病毒(HiPV)衣壳蛋白VP1,证实了HiPV对豆蚜的感染,这是首次在蚜虫体内发现HiPV,HiPV豆蚜分离物VP1基因与日本、江苏灰飞虱分离物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5.5%,99.0%。研究结果表明,豆蚜体内携带多种植物病毒,并含有一种新的弹状病毒AcARV,同时,豆蚜体内昆虫病毒种类非常丰富,HiPV可感染蚜虫。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先锋  韩健  邓子牛  舒广平  Rizza S  Catara A  
【目的】检测湖南地区柑橘所携带的柑橘类病毒类型,并鉴定柑橘类病毒的亚型。【方法】以田间柑橘枝条韧皮部为试材,提取总RNA,反转录成cDNA,再用不同类型类病毒的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鉴定出各个样品所携带的柑橘类病毒类型;通过测序分析各类型的序列,并与国内外报道的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确定所测样品的亚型。【结果】建立了CEVd、CVdII、CVdⅢ等柑橘类病毒的RT-PCR检测方法。在5个供试样品中检测出3种类型的柑橘类病毒,即柑橘裂皮病类病毒(citrus exocortis viroid,CEVd)、柑橘类病毒Ⅱ型(citrus viriodⅡ,CVdⅡ,又名hop stunt viroid...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国辉  李俊光  许东林  沈万宽  邓海华  
【目的】明确甘蔗黄叶病毒(sugarcane yellow leaf virus,SCYLV)在华南地区的发生与危害情况,检验华南地区甘蔗上普遍发生的甘蔗绵蚜的传毒特性。【方法】对华南地区多个甘蔗产区主要甘蔗品种黄叶病发生情况进行田间调查,采用RT-PCR技术扩增病毒CP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建立能够检出单头蚜虫及侵染早期未现症植株体内SCYLV的巢式RT-PCR检测技术,测定甘蔗绵蚜传毒寄主范围及传毒效率。【结果】华南地区果蔗和糖蔗均已受到SCYLV的侵染,大多田块病株零星分布,病株率0.5%~10%,但少数田块病株率超过80%。大多数SCYLV分离物CP基因核苷酸序列与SCYLV巴...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兆良  袁忠林  杨国锋  罗兰  
苜蓿蚜虫是苜蓿(Medicago sativa)田的重要害虫之一。为了明确苜蓿蚜虫在青岛地区苜蓿田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种群动态规律,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2013年对青岛地区苜蓿蚜虫混合种群进行了田间系统调查,运用聚集指标法分析了蚜虫在不同时期的空间分布型,利用最优分割法对蚜虫种群田间动态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青岛苜蓿田蚜虫在田间发生有两个高峰期,分别在5月下旬和10月下旬;在种群密度较高时均为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随蚜虫密度的上升而下降;采用最优分割法将苜蓿蚜虫种群动态划分为7个阶段,即发生初期(4月6日之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建国  郭满库  郭成  魏宏玉  刘永刚  何苏琴  赵桂琴  
【目的】明确燕麦品种对蚜虫和BYDV的抗性水平,筛选和推广一批广谱抗性的品种以确保燕麦生产安全。【方法】用等行距开畦条播方式种植鉴定圃。于灌浆期分别用模糊识别法和目测法调查圃内自然感染蚜虫和人工接种饲毒蚜虫的数量和病叶级数,计算蚜害比值和平均严重度后进行抗蚜性和抗BYDV性评价。【结果】72份燕麦材料中,无免疫蚜虫和BYDV材料。抗蚜性评价结果表明,14份材料抗蚜、58份材料感蚜;抗BYDV性评价结果表明,自然接种后,9份材料抗病,63份材料感病,而人工接种后,6份材料抗病,66份材料感病。【结论】燕麦抗蚜和抗BYDV材料较少,抗蚜性与抗BYDV性之间有一定相关性,人工接种BYDV较自然感染B...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