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08)
- 2023(9387)
- 2022(7282)
- 2021(6469)
- 2020(5323)
- 2019(11413)
- 2018(11199)
- 2017(20946)
- 2016(11762)
- 2015(12786)
- 2014(12634)
- 2013(12020)
- 2012(10575)
- 2011(9218)
- 2010(8926)
- 2009(8211)
- 2008(8217)
- 2007(7139)
- 2006(6189)
- 2005(5475)
- 学科
- 济(44941)
- 经济(44893)
- 管理(36004)
- 业(35368)
- 企(28604)
- 企业(28604)
- 方法(18737)
- 数学(16453)
- 数学方法(16317)
- 财(14362)
- 农(14162)
- 中国(13612)
- 业经(11810)
- 学(10930)
- 务(10061)
- 财务(10042)
- 财务管理(10025)
- 农业(9733)
- 企业财务(9586)
- 贸(8998)
- 贸易(8994)
- 制(8991)
- 易(8769)
- 地方(8264)
- 技术(7594)
- 银(7403)
- 银行(7362)
- 产业(7220)
- 环境(7027)
- 融(6907)
- 机构
- 大学(165063)
- 学院(164700)
- 济(64454)
- 经济(63275)
- 管理(60693)
- 研究(57952)
- 理学(53573)
- 理学院(52908)
- 管理学(51833)
- 管理学院(51590)
- 中国(42683)
- 农(40845)
- 科学(40224)
- 京(34414)
- 业大(32927)
- 农业(32722)
- 所(31088)
- 财(28997)
- 研究所(28827)
- 中心(25964)
- 江(24207)
- 财经(23482)
- 农业大学(22078)
- 经(21559)
- 院(20872)
- 北京(20572)
- 经济学(19917)
- 省(19708)
- 范(19211)
- 州(18890)
- 基金
- 项目(120887)
- 科学(94412)
- 基金(89507)
- 家(82412)
- 国家(81747)
- 研究(77775)
- 科学基金(69049)
- 社会(51371)
- 社会科(48746)
- 社会科学(48731)
- 基金项目(48255)
- 省(48072)
- 自然(48009)
- 自然科(46996)
- 自然科学(46971)
- 自然科学基金(46144)
- 划(40523)
- 教育(35219)
- 资助(35156)
- 编号(28287)
- 重点(27989)
- 创(25594)
- 发(25585)
- 部(25546)
- 计划(25339)
- 科研(24135)
- 创新(24041)
- 业(23175)
- 科技(22642)
- 国家社会(22191)
共检索到2320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奕来 王江宏 张静 朱丹妮 毛嘉俊 周湘
通过观察蚜科Aphididae专化菌暗孢耳霉Conidiobolus obscurus在3个温度和光周期处理(2028℃,光照1215 h)下对竹纵斑蚜Takecallis arundinariae,竹梢凸唇斑蚜Takecallis taiwanus,竹后粗腿蚜Metamacropodaphis bambusisucta和竹色蚜Melanaphis bambusae等4种竹蚜的种群动态的影响,来探究控蚜作用。暗孢耳霉对竹蚜种群在不同温光处理和竹蚜种类间都表现出抑制作用。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接菌组竹蚜种群动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大伟 马良进 周湘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蚜科专化菌暗孢耳霉对竹梢凸唇斑蚜的侵染特征。孢子附着在蚜虫体表后可迅速萌发直接侵入虫体,24 h后即有蚜虫感病死亡。在寄主死亡6 h内,假囊状体先突破体壁,分生孢子梗随后出现,后者可通过产孢启动新一轮的侵染循环。毒力生物测定结果显示,暗孢耳霉对竹梢凸唇斑蚜具有高毒力。在高剂量接种浓度(192.6±20.3)个孢子·mm-2时,92.8%的接种蚜虫5天内死亡。经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第5天的半致死浓度低至51.6个孢子·mm-2,半致死时间在接种浓度100个孢子·mm-2时仅为2.3天。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徐华潮 施祖华 吴鸿
研究了3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REBb01,B12和Bxs对竹梢凸唇斑蚜Takecallis taiwanus生殖力的影响。感染的成蚜在死亡前能正常产仔。竹梢凸唇斑蚜在接种球孢白僵菌后,就群体而言,由于部分感菌成蚜的死亡导致在观察时限内平均产仔量明显下降,但就单个蚜虫个体而言,感菌与否对其死亡前的产仔量并没有太大影响。竹梢凸唇斑蚜在接种不同浓度的球孢白僵菌后其内禀增长力虽比对照要小,但下降不是很明显。图1表2参7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向东 张元臣
蚜虫体内感染共生菌的现象较为普遍。共生菌在蚜虫种群的存活、繁衍和应对外界压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蚜虫种群感染共生菌的种类和组成模式多样,这有利于蚜虫种群应对多变的环境。共生菌生活于宿主昆虫体内。宿主感染共生菌的种类和数量动态受宿主的遗传背景和生态适应力、外界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共生菌具有为宿主提供营养、消化植物组织和降解植物毒素等功能,从而影响宿主昆虫的寄主利用范围。原生和次级共生菌可引起宿主蚜虫寄主范围的改变,赋予蚜虫利用新寄主的能力,从而促进种群的分化。蚜虫体内通常有多种共生菌共存,共生菌种间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华潮 施祖华 吴鸿
测试来自不同虫源的5个球孢白僵菌菌株对竹梢凸唇斑蚜的毒力。结果表明:5个菌株对竹梢凸唇斑蚜都表现出一定的致病力。根据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考查不同菌株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的指标值lg(LC50)和LT50,菌株B12,Bxs,REBb01,Zhe-B和F-263在接种后第9天的lg(LC50)值分别为4·0549,4·4620,4·6261,4·9290和5·1580;在1×106个孢子·mL-1浓度下LT50分别为3·63,3·70,4·31,4·34和5·20d。根据该蚜虫累积死亡率随时间和剂量变化的三维曲面图综合评价,5个菌株的毒力从强到弱依次为B12,Bxs,REBb01,Zhe-B...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桂富荣 李正跃 陈斌 严乃胜 胡垒
在不同的温度与光照组合条件下对新蚜虫疠霉(Pandora neoaphidis Humber) 产孢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0~25℃下新蚜虫疠霉均可产孢,但以15℃最适,不仅产孢量大,而且不受光照的影响;在25℃下虽然产孢,但产孢量大幅减少,30℃下则不产孢,25℃可能是新蚜虫疠霉产孢的高温极限;适温范围内新蚜虫疠霉的产孢高峰及最大产孢速率的出现随温度的上升而提前;全光照各温度处理的产孢量总是比全黑暗相应温度处理的产孢量高;在10℃和全光照的组合中,累积产孢量最高,而相同温度与全黑暗处理的产孢量却只有光照下的10%左右。
关键词:
新蚜虫疠霉 产孢 温度 光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邓顺 彭观地 舒金平 王浩杰
以孝顺竹第1年生受害新竹为观察对象,对居竹伪角蚜的种群动态及主要天敌、气候等生态因子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竹蚜5月中下旬始发生于2008年新笋基部,随着若蚜的迁移扩散至整个竹丛,其种群密度在2008年的8—9月达到最高峰,随后下降,2009年3月初种群密度开始上升,直至新竹第1年生长发育结束。1~4龄若蚜全年同时发生,种群中2个龄期段密度的比例(3~4龄:1~2龄)从2008年的10月初至2009年3月中旬的平均值为0.912,而其余月份的平均值在0.5左右。竹蚜3种主要天敌的发生时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中食蚜蝇发生高峰期在2008年的3—5月,赤星瓢虫发生高峰期为2008年的8—9月,蚜灰蝶在...
关键词:
居竹伪角蚜 种群密度 天敌 降雨量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兆良 袁忠林 杨国锋 罗兰
苜蓿蚜虫是苜蓿(Medicago sativa)田的重要害虫之一。为了明确苜蓿蚜虫在青岛地区苜蓿田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种群动态规律,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2013年对青岛地区苜蓿蚜虫混合种群进行了田间系统调查,运用聚集指标法分析了蚜虫在不同时期的空间分布型,利用最优分割法对蚜虫种群田间动态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青岛苜蓿田蚜虫在田间发生有两个高峰期,分别在5月下旬和10月下旬;在种群密度较高时均为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随蚜虫密度的上升而下降;采用最优分割法将苜蓿蚜虫种群动态划分为7个阶段,即发生初期(4月6日之前)
关键词:
苜蓿蚜虫 种群动态 空间格局 最优分割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丁玉洲 许明修 刘小林 苏远达 邹运鼎 张龙娃
在我国,竹类是一类广为栽植的经济林和用材林树种,同时也发展成为城市园林重要的观赏植物,而竹蚜是竹林的一类重要害虫,常造成竹林生长衰退,进而引发的竹林霉污病可进一步加剧竹林残败,并降低城市园林竹类的观赏价值。据安徽皖东竹林
关键词:
蚜灰蝶 竹蚜 天敌 控制效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懿君 赵映书 陈龙 洪波 关晓庆 贺达汉
采用棋盘式五点取样法调查,应用聚集度指标和灰色关联度法,对不同景观结构下麦蚜及僵蚜田间分布型变化和时间动态进行分析与模拟。发现当地蚜茧蜂10种,蚜小蜂1种。麦长管蚜、麦二叉蚜及僵蚜在时空上呈负二项分布,聚集强度随虫口密度增加而增强。麦长管蚜聚集程度受田块景观复杂程度的影响显著,麦二叉蚜则不显著。2种蚜虫空间格局表现为扩散-聚集周期性变化,但周期性变化不尽相同。僵蚜分布与蚜虫分布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但对麦长管蚜跟踪明显高于对麦二叉蚜的跟踪。用Blackith种群聚集指数分析,结果表明蚜虫的聚集原因主要是由环境因素所引起。当麦长管蚜、麦二叉蚜平均密度分别大于5.57、8.26/株时,聚集程度取决于本...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林州 戴鹏 吕兵 臧连生 杜文梅 万方浩
【目的】明确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与丽蚜小蜂(E.formosa)的种间竞争及其对粉虱控制作用的影响。【方法】以番茄为寄主植物,温室白粉虱为寄主昆虫,浅黄恩蚜小蜂与丽蚜小蜂以10:0、8:2、5:5、2:8及0:10进行混合释放,每20 d抽样1次,调查浅黄恩蚜小蜂、丽蚜小蜂及粉虱的种群动态变化。【结果】2种寄生蜂以不同比例混合释放60 d后,丽蚜小蜂在寄生蜂中的百分率始终保持在50%左右;不同比例混合释放或单独释放,均能将粉虱种群数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特别是5 ES﹕5 EF混合释放后,通过寄生和取食杀死粉虱的百分率始终高于83%,对温室白粉虱表现出长期稳定的控制效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毅 曾玲 崔志新 王蕴波 陈文胜
研究了广东主要百合种类对桃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百合种类因所含的营养成分和化学物质不同对桃蚜数量及生长发育产生不同影响。以作用因子组建实验种群生命表,龙牙百合上的桃蚜种群趋势指数最大,为35.765,最有利于种群的增长;其次为宜兴百合、麝香百合,其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28.512和14.533;兰州百合上的种群趋势指数最小,为4.166。
关键词:
百合 桃蚜 生命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红叶 陈斌 李正跃 杨进成 杨坚 单洪芳 阮映伟 郑国良
2009年4~8月,在云南省新平县水塘镇南秀村和德宏州陇川县章凤镇小怕浪村甘蔗种植基地,调查分析了甘蔗玉米间作对甘蔗绵蚜Ceratovacuna lanigera Zehntner及捕食性瓢虫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净种田与间作田绵蚜的虫情指数变化趋势一致,但净种田绵蚜虫情指数显著高于间作田(新平:F=55.43,P<0.01),表明间作田中捕食性瓢虫在甘蔗绵蚜种群控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甘蔗 玉米 间作 绵蚜 瓢虫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金霞 李建成 赵文臣 李智惠 谷兆昱 石少亭 孔祥兰
采用聚类代表无法筛选自变量,根据逐步判别分析和逐步回归原理.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对河北省麦蚜主发生区田间系统调查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组建了麦蚜发生程度4级判别式.应用该式可提前2个月预测穗期蚜量.经对保定、正定的历史数据回判.准确率达100%.对麦蚜种群数量增长研究结果表明,5月份百茎蚜量随时间变化呈“S”型.可用Lgistic曲线方程表述.本研究结果为麦蚜综合防治提供了决策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耿桃兰 刘向东
【目的】阐明南京地区冬寄主木槿上棉蚜种群年生活史的分化。【方法】采用定点、定株、定枝的系统调查及寄主转接建立生命表方法,比较夏季木槿上滞留棉蚜及棉花上棉蚜在主要夏寄主植物上的存活与繁殖能力。【结果】2006年和2007年的整个夏季,棉蚜的冬寄主木槿上均有滞留棉蚜种群存在,并且这些滞留棉蚜均以无翅型为主。木槿上夏季滞留棉蚜不能直接在黄瓜、香瓜、西葫芦、南瓜、四季豆和西红柿等寄主上繁殖后代和建立种群,仅极少部分个体可在棉花和豇豆上发育到成蚜并产仔,但产仔量极低,净增殖率多小于1。但是,滞留棉蚜经棉花寄主饲养多代后,能较好地利用棉花和南瓜寄主,表现出滞留棉蚜仍保持着对一些夏寄主的利用能力。【结论】南...
关键词:
棉蚜 生活史 种群分化 寄主利用 可塑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