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30)
2023(8014)
2022(6763)
2021(5971)
2020(4879)
2019(11001)
2018(10698)
2017(19630)
2016(10801)
2015(11932)
2014(11879)
2013(11991)
2012(11864)
2011(11093)
2010(11267)
2009(10255)
2008(10094)
2007(9294)
2006(8557)
2005(8166)
作者
(38734)
(32287)
(32215)
(30261)
(20664)
(15826)
(14466)
(12707)
(12485)
(11794)
(11336)
(10945)
(10768)
(10708)
(10633)
(9951)
(9847)
(9773)
(9424)
(9361)
(8544)
(8268)
(8112)
(7450)
(7424)
(7378)
(7359)
(7065)
(7026)
(6648)
学科
(47498)
经济(47445)
(24361)
管理(24203)
地方(17329)
(17320)
企业(17320)
中国(16940)
(14594)
(14461)
方法(12549)
业经(11895)
数学(10281)
农业(10139)
数学方法(10113)
(10016)
地方经济(9919)
(9609)
(9517)
贸易(9506)
(9129)
(9040)
金融(9039)
(8741)
银行(8670)
(8542)
环境(8249)
(7944)
技术(7582)
(7281)
机构
学院(161444)
大学(160251)
研究(71067)
(60250)
经济(58606)
中国(51665)
管理(50761)
科学(49708)
(43772)
理学(41857)
理学院(41142)
(40767)
管理学(40018)
管理学院(39744)
(38294)
研究所(37285)
农业(34693)
业大(32150)
中心(30429)
(28156)
(27565)
(26860)
(26118)
北京(25070)
科学院(22956)
(22664)
师范(22252)
(22243)
技术(21755)
农业大学(21375)
基金
项目(107413)
科学(81049)
基金(74134)
(69916)
研究(69803)
国家(69322)
科学基金(55447)
(44842)
社会(40874)
自然(38908)
社会科(38550)
社会科学(38543)
(38379)
基金项目(38361)
自然科(37953)
自然科学(37932)
自然科学基金(37240)
资助(31321)
教育(30882)
(29978)
编号(26200)
重点(25840)
计划(24255)
科技(23341)
发展(22498)
(22084)
(21907)
成果(21871)
课题(21553)
(21305)
期刊
(80013)
经济(80013)
研究(49653)
中国(44367)
(41918)
学报(39941)
科学(32951)
农业(28512)
大学(28369)
学学(27139)
管理(21497)
教育(19358)
(18522)
(17039)
金融(17039)
(15293)
业经(14018)
技术(13515)
经济研究(12613)
业大(12223)
林业(10503)
科技(9941)
农业大学(9813)
(9803)
财经(9673)
问题(9612)
(8398)
世界(8092)
(7597)
图书(7434)
共检索到2686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强  孟巧巧  何胜利  马丹炜  王煜  张红  王亚男  
【目的】研究在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和巨桉(E.grandis)2种桉树的挥发油及其共有成分α-蒎烯和桉油精作用下,蚕豆(Vicia faba L.)根边缘细胞和叶保卫细胞的生理变化及保卫细胞内信号调节,探讨2种桉树的化感作用机制。【方法】运用显微技术、细胞化学技术和qRT-PCR技术,测定不同挥发油及其共有成分α-蒎烯和桉油精浓度(2、4、6、8和10μL)处理下蚕豆根边缘细胞和叶保卫细胞的活性以及气孔开度的变化及其保卫细胞内信号分子ROS、NO和Ca~(2+)含量变化。【结果】随着2种桉叶挥发油、α-蒎烯和桉油精处理剂量增加,蚕豆根边缘细胞和叶保卫细胞的活性逐渐降低。叶片NADPH氧化酶基因上调,叶保卫细胞内ROS、NO、Ca~(2+)等信号分子水平升高,细胞核出现多种类型的畸变,TUNEL检测表明叶保卫细胞发生凋亡,当挥发物分别与泛Caspase抑制剂Z-VAD-FMK、Ca~(2+)通道阻断剂(LaCl_3)、活性氧清除剂抗坏血酸(AsA)和硝酸还原酶抑制剂(NaN_3)共同作用于叶保卫细胞时,挥发物引起叶保卫细胞死亡率下降。ROS、NO和Ca~(2+)原位观察显示,与挥发油处理组相比,挥发物与AsA共处理组的NO和Ca~(2+)水平较低,NaN_3共处理组ROS和Ca~(2+)水平较低,LaCl_3共处理组ROS和NO水平差异不明显。表明ROS与NO串扰,导致叶保卫细胞内Ca~(2+)浓度升高,从而触发叶保卫细胞出现Ca~(2+)依赖性和Caspase依赖性细胞凋亡;此外,蚕豆叶气孔开度随桉叶挥发物处理剂量增加而降低,在微丝聚合抑制剂细胞松弛素B(CB)。NADPH氧化酶抑制剂二联苯碘(DPI)、活性氧清除剂抗坏血酸(AsA)与挥发物共处理时,桉叶挥发物引起的气孔开度减小现象得到缓解,表明叶保卫细胞内ROS爆发,诱发微丝聚合引起气孔关闭。【结论】蓝桉和巨桉通过挥发途径释放化感物质诱发氧化损伤,破坏了根系保护屏障——根边缘细胞结构和功能,以及叶保卫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干扰植物吸收作用和光合作用过程,导致受体植物生长受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健  栾威  黄雪婷  瞿欢欢  马丹炜  张红  
为了探讨入侵植物辣子草(GalinsoGa parviflora Cav.)的化感作用机制,以蚕豆叶下表皮为材料,采用表皮条活性分析法研究了辣子草水浸提液诱导气孔保卫细胞凋亡及其信号调节机制。结果表明:在辣子草水浸提液作用下,蚕豆叶保卫细胞活性降低,细胞核出现了畸形以及固缩、降解或拉长等典型的凋亡特征,且随着水浸提液浓度增加。当处理浓度为0.05 G/m l时,保卫细胞的死亡率和核异常率分别为90.53%和87.77%;在0.05 mmol/l Caspase抑制剂Z-vaD-fmK、0.1 mmol/l质膜钙离子通道抑制剂la Cl3、0.1 mmol/l硝酸还原酶抑制剂na n3和0.5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中新  孙绪艮  刘学辉  
The selectivity of Tetranychus urticae and Tetranychus viennensis to Ginkgo biloba leaves was determined by means of method of petri dish, and elucidated the resistance of G.biloba against spider mites, and then the influence of volatiles from G.bioloba leaves on selection behavior of spider mites w...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汐婕  肖云星  谢雨思  马丹炜  
【目的】探讨农作物青稞(HordeumvulgareL.,H.vulgare)根边缘细胞(Rootbordercells,RBCs)对挥发油的防御响应机制,为青藏高原农田生态系统农作物的保产增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纯琼脂悬空气培养法,在研究青稞RBCs发育特性基础上,探讨青稞RBCs从细胞活性、粘胶层厚度、胞内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水平变化以及细胞死亡类型等方面对不同浓度密花香薷(ElsholtziadensaBenth.,E.densa)挥发油的响应。【结果】青稞RBCs围绕根尖形成保护层,细胞形态呈圆形、弧形以及杆形,细胞长30~150μm,宽10~30μm;在5~40mm根长范围内,青稞RBCs数量与根长呈正相关,在根长40mm时达到峰值(1263个),此时RBCs数量为根长5mm时的2.37倍;不同根长的RBCs存活率均维持在90%以上。经过密花香薷挥发油处理的青稞RBCs出现浅橘红色荧光,细胞核呈现橘红色荧光亮斑,RBCs活性丧失。随着挥发油处理浓度增加,青稞RBCs粘胶层厚度与细胞活性呈浓度依赖性变化;与对照相比,在最高浓度0.1μL/μL作用下,青稞RBCs粘胶层厚度增加1.64倍,细胞活性下降59.83%;同时,细胞内ROS水平呈上升趋势,在T3(0.06μL/μL)浓度处理下ROS相对荧光值达到最高(2.23);当挥发油和泛Caspase抑制剂Z-VAD-FMK共同作用时,由挥发油引起的细胞活性降低现象得以缓解,与未使用Z-VAD-FMK相比,细胞活性升高17.3%。【结论】青稞RBCs受到密花香薷挥发油胁迫后,通过增厚粘胶层抵御外界胁迫侵害,并产生ROS诱导细胞凋亡,从而缓解化感毒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引利  佘小平  闫阅  
【目的】了解植物鞘氨醇-1-磷酸(Phyto-S1P)在暗诱导蚕豆气孔关闭中的作用及信号转导过程,为进一步阐明暗调控植物气孔运动的信号转导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蚕豆(Vicia faba)为材料,借助药理学试验,基于一氧化氮(NO)特异荧光探针(DAF-2DA)和pH特异荧光探针(BCECF-AM)的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通过测定气孔开度和保卫细胞NO和pH水平的变化,确定Phyto-S1P在暗诱导蚕豆气孔关闭中的作用机制。【结果】暗处理能显著诱导蚕豆气孔关闭且可引起NO水平升高,这种效应可被长链碱基激酶抑制剂DL-threo-二氢鞘氨醇(DL-threoDHS)和N,N-二甲基鞘氨醇(DMS...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蜀秋  
研究了蚕豆离休叶片失水10%后,叶片与其气孔保卫细胞脱落酸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叶龄的关系。未受胁迫叶片脱落酸含量在成熟叶片中高于幼嫩叶片,保卫细胞中脱落酸含量均在很低的水平。在叶片自然失水10%的10min内,叶片的脱落酸含量几乎无变化,但保卫细胞的脱落酸含量增加5倍以上。4h后,叶片脱落酸含量也显著增加,从最幼嫩叶片到成熟叶片分别达到处理前的25,26,17,10和6倍。因是离休叶片,排除了脱落酸的其他来源,说明叶片在失去膨压时合成并积累脱落酸;所有保卫细胞脱落酸含量都增加30倍以上,以第2,3片完全展开叶片的保卫细胞最为敏感,其脱落酸含量增加40倍以上。失水处理后保持湿润恢复膨压的叶片和其保卫...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煜  肖杨  熊正伟  唐雪  唐小燕  胡莉  
【目的】本文研究了入侵植物加拿大蓬(Erigeron canadensis)挥发油通过模拟挥发和淋溶2种途径对豌豆保卫细胞的遗传毒害和致死效应,探讨毒性效应的作用机理,为加拿大蓬的有效防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豌豆(Pisum sativum)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为受体材料,用不同剂量加拿大蓬挥发油经不同途径处理后检测细胞死亡率和核畸变率的变化,并以泛Caspase抑制剂Z-VAD-FMK和6种干扰剂分别预处理后检测挥发油胁迫下保卫细胞的死亡率。【结果】加拿大蓬挥发油经2种途径均可导致保卫细胞死亡率和核畸变率显著上升(P<0.05),细胞死亡率与挥发油处理剂量间存在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P<0.01);处理剂量相同时淋溶途径的细胞死亡率和核畸变率总体高于挥发途径(P<0.05);Z-VAD-FMK和6种干扰剂均可有效缓解挥发油诱导的保卫细胞死亡(P<0.05)。【结论】加拿大蓬挥发油经2种途径均可诱导豌豆保卫细胞发生核畸变并大量死亡,且淋溶途径的致畸致死效应较强。这种现象属于Caspase依赖性的细胞凋亡,ROS、NO和Ca~(2+)参与了这一过程的信号转导调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家友  喻敏  刘丽屏  萧洪东  
以中豌5号豌豆为试验材料,采用雾培法,研究了加硼条件下豌豆根边缘细胞和根细胞壁多糖组分总糖、糖醛酸以及果胶硼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加硼后,边缘细胞和根段果胶含量明显增加,且10~20 mm根段加硼后果胶含量增加达到显著水平,根段的半纤维素总糖含量显著降低;边缘细胞果胶糖醛酸含量高于根段,0~10 mm和10~20 mm根段细胞壁果胶1(螯合态果胶)糖醛酸含量分别是果胶2的糖醛酸的2.6和2.0倍;边缘细胞果胶硼含量显著高于根段,且边缘细胞和根段果胶1硼含量分别是果胶2硼含量的7.7、6.4和6.2倍。结果显示,豌豆根边缘细胞和根段细胞壁果胶含量与硼含量呈正相关,表明果胶含量高的边缘细胞比根尖更...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家友  喻敏  刘丽屏  萧洪东  
【目的】明确根边缘细胞与根对铝敏感性差异及其与细胞壁多糖组分含量的关系。【方法】以中豌五号为材料,采用雾培法,研究铝胁迫下豌豆根边缘细胞和根细胞壁多糖组分含量的变化。【结果】在4.0mmol·L-1AlCl3处理24h后,边缘细胞活性显著降低,细胞活性抑制率达到了19.2%,根系相对伸长的抑制率为10.1%。无铝条件下,边缘细胞的细胞壁果胶、纤维素糖醛酸和总糖含量显著高于根段细胞壁。4.0mmol·L-1A1C13处理后,豌豆0~10mm和10~20mm根段细胞壁果胶糖醛酸含量提高,边缘细胞提高幅度尤为明显;边缘细胞果胶总糖含量显著提高,半纤维素和纤维素总糖显著降低,而2个根段细胞壁果胶、半纤...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凌  闫大琦  毛云玲  祁荣频  胡光辉  闫争亮  
测定了楚雄腮扁叶蜂雄蜂、抱卵雌蜂对云南松针叶粗提物、卵和针叶混合粗提物、已产卵雌蜂的趋向反应.结果显示,楚雄腮扁叶蜂抱卵雌蜂对这3种气味均表现出明显的趋向反应;与针叶粗提物相比,抱卵雌蜂对卵和针叶混合粗提物趋向反应更明显.雄蜂对针叶粗提物有明显趋性,但对卵和针叶混合粗提物、已产卵雌蜂均无趋向反应.野外调查表明,楚雄腮扁叶蜂雌蜂在云南松上的产卵数明显高于云南油杉;对松针针叶营养物的测定表明,云南松氨基酸含量比云南油杉多.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严善春  刘英胜  王琪  程红  张健  迟德富  
利用触角电位技术(EAG)测定了落叶松毛虫未交尾雌蛾、已交尾雌蛾、未交尾雄蛾对R型α-蒎烯、S型α-蒎烯、罗勒烯、S型β-蒎烯、水芹烯、莰烯等6种兴安落叶松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结果表明:不同生理状况的落叶松毛虫对6种挥发物的7个浓度的EAG反应中,除对0.1μL.μL-1水芹烯的EAG反应值是未交尾雌虫>已交尾雌虫>未交尾雄虫外,对水芹烯的其它不同浓度以及其它挥发物的EAG反应值均是已交尾雌蛾>未交尾雌蛾>未交尾雄蛾。未交尾雌、雄蛾的EAG反应差异显著(P<0.05),已交尾雌蛾与未交尾雌、雄蛾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已交尾雌蛾对寄主植物气味更为敏感。落叶松毛虫未交尾雌蛾、已交尾...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严善春  杨慧  高璐璐  王志波  毛洪波  
使用7种药剂及筛选出的对雌虫有活性的挥发物成分,喷施到健康落叶松苗上,观察成虫的趋向行为、嗅觉和产卵反应。结果表明:对雌成虫,S-α-蒎烯0.004mol·L-1、S-β-蒎烯0.0004mol·L-1和3-蒈烯0.04mol·L-1有诱引作用(P<0.05);对S-α-蒎烯0.04mol·L-1和月桂烯0.8mol·L-1有显著驱避作用(P<0.01);吡虫啉3000倍液和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2000倍液对鞘蛾有明显驱避作用(P<0.01或P<0.05)。与对照平均每雌产卵量15.79-16.73枚相比,喷施挥发物和7种药剂均能够显著降低鞘蛾在落叶松苗上的产卵量;其中,鞘蛾在喷施水芹...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航  迟德富  陈海一  宇佳  李晓灿  
采用触角电位(EAG)、"Y"型嗅觉仪和风洞的方法研究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对14种植物挥发物的电生理和行为反应,筛选出对双斑长跗萤叶甲有效的植物挥发物,为该害虫的种群监测和防控提供新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稀释102、103倍的薄荷精油和1 mol.L-1的香叶醇能引发双斑长跗萤叶甲强烈的EAG反应(P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喻敏  崔志新  温海祥  萧洪东  张英慧  何丽烂  梁火娣  
边缘细胞是近年来在根尖发现的不同于根系其它组织的一类活细胞群,称之为边缘细胞,以强调其在根际形成一个生物的和物理的界面。边缘细胞来源于根冠分生组织的有丝分裂,其产生和命运受到内源信号严格调控和外界环境信号的调节。边缘细胞程序性释放到根外,起着开辟和限定根际微域环境,选择特异微生物,如吸引孢子、改变根际微域养分离子特征等作用。边缘细胞的研究是一新兴领域,可望解决植物病理、植物营养及细胞学研究中很多悬而未决的难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增辉  沈应柏  王宁宁  王金凤  周艳超  张志毅  
以1年生合作杨扦插苗为试验材料,利用茉莉酸甲酯(MeJA)分别与水杨酸甲酯(MeSA)、顺式己烯醛(cis-hexenal)、反式己烯醛(trans-hexenal)和苯骈噻唑(benzothiazole)混合的4种挥发物熏蒸合作杨叶片,检测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3种防御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经过4种混合挥发物熏蒸后,合作杨叶片中POD,PPO和PAL活性都有明显的升高,并且2种挥发物混合的诱导效果要高于单独一种挥发物,但不仅仅是每一种挥发物诱导效果的相加之和。从诱导酶活增加的效果来看,在这4种混合挥发物中,MeJA+cis-hexenal的诱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