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65)
2023(6947)
2022(5805)
2021(5172)
2020(4317)
2019(9543)
2018(9147)
2017(16822)
2016(9408)
2015(10087)
2014(9485)
2013(9452)
2012(8790)
2011(8046)
2010(7857)
2009(7156)
2008(6898)
2007(6071)
2006(5303)
2005(4636)
作者
(33154)
(27671)
(27498)
(25700)
(17620)
(13732)
(12207)
(11043)
(10710)
(9598)
(9587)
(9253)
(9053)
(8968)
(8918)
(8769)
(8474)
(8194)
(8088)
(7978)
(7401)
(6879)
(6558)
(6386)
(6277)
(6146)
(6051)
(5994)
(5735)
(5726)
学科
(35310)
经济(35262)
管理(24606)
(24162)
(18347)
企业(18347)
方法(16275)
数学(14640)
数学方法(14516)
(11045)
(10616)
(9105)
(9098)
贸易(9096)
(8902)
中国(8584)
业经(7524)
农业(7260)
环境(6303)
(5975)
技术(5880)
地方(5681)
(5440)
财务(5437)
财务管理(5425)
企业财务(5174)
(4928)
(4903)
金融(4902)
银行(4880)
机构
大学(138925)
学院(136735)
研究(54647)
(53375)
经济(52400)
管理(47516)
(42516)
理学(42190)
理学院(41556)
管理学(40608)
管理学院(40417)
科学(40296)
中国(38405)
农业(34815)
业大(32193)
(31321)
(30369)
研究所(29366)
中心(23384)
农业大学(23200)
(21464)
(20107)
(19605)
(19514)
科学院(19015)
(18921)
(18597)
北京(18368)
财经(17721)
实验(17578)
基金
项目(103745)
科学(79390)
基金(76705)
(73514)
国家(72969)
研究(61625)
科学基金(59575)
自然(43659)
自然科(42677)
自然科学(42653)
自然科学基金(41927)
基金项目(41077)
(40605)
社会(39355)
社会科(37365)
社会科学(37353)
(35912)
资助(30744)
教育(27085)
计划(24627)
重点(24298)
科技(22931)
(22043)
(21942)
(21799)
科研(21342)
编号(21216)
(20900)
创新(20709)
(19274)
期刊
(51902)
经济(51902)
学报(39367)
(37493)
研究(33427)
科学(30941)
大学(26943)
中国(26240)
学学(26174)
农业(25746)
管理(16052)
(15177)
(14309)
业大(12474)
农业大学(10896)
经济研究(9598)
(9528)
(9490)
金融(9490)
业经(8505)
财经(8468)
科技(8238)
技术(7962)
中国农业(7940)
资源(7566)
教育(7479)
林业(7448)
问题(7442)
自然(7394)
国际(7338)
共检索到1923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淑敏  李隆  
本研究以植酸钠为有机磷源,利用根系不同分隔方式的盆栽实验研究了蚕豆/玉米间作体系中,接种根瘤菌、AM真菌(Glomus mosseae)和双接种对间作体系利用有机磷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使蚕豆和玉米的根际磷酸酶活性增加,显著提高了蚕豆/玉米间作体系对有机磷的吸收,双接种处理蚕豆和玉米总吸磷量平均比单接AM真菌和根瘤菌平均分别增加了11.7%和90.8%;相对于其它处理,在双接种条件下蚕豆对玉米吸收有机磷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不分隔和尼龙网分隔处理玉米的吸磷量比完全分隔处理分别提高43.4%(5.29mg)和17.9%(2.18 mg);在间作体系中同时接种AM真菌和根瘤菌能提高玉米的菌根侵...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房增国  赵秀芬  孙建好  张福锁  李隆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下蚕豆接种根瘤菌GS374对蚕豆/玉米间作系统氮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氮肥的蚕豆/玉米间作系统中,与不接种相比,蚕豆接种根瘤菌GS374显著提高了系统中蚕豆、玉米的生物学产量和籽粒产量,但在N225水平下则差异不显著。在本试验的N0水平上接种根瘤菌与不接种只施用N 225kg/hm2所获得的系统总产量相当。无论施氮与否,在蚕豆/玉米间作系统中,与蚕豆不接种相比,蚕豆接种根瘤菌对蚕豆、玉米地上部植株含氮量均无显著影响,但对整个系统的植株地上部吸氮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换句话说,在不施氮的间作系统中,蚕豆接种处理的系统吸氮量比不接种处理提高了19.5%,在施N ...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肖焱波  李隆  张福锁  
本文通过在不同根系分隔方式中对间作蚕豆接种不同根瘤菌株的盆栽试验,研究了间作蚕豆和小麦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在根系完全分隔中接种根瘤对蚕豆的生长都好于不接种;3种菌株中以接种NM353菌株的效果最好,在根系不分隔中蚕豆和小麦生长同时得到改善,其生物量、吸氮量都高于其它两种菌株和不接种处理;虽然根系完全分隔中接种LN566改善了蚕豆生长,但在根系不分隔中蚕豆的生长被抑制,其生物量和含氮量最低。因此,不同根瘤菌菌株在间作中的表现不同。间作中通过选择合适的菌株进行接种,可以充分发挥生物固氮作用,改善作物氮素营养。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蒙程  陆妮  柴琦  
本研究设定4个pH梯度(4.43,5.06,6.43和7.16),设置了接种AMF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dicae)、同时接种AMF和根瘤菌以及不接菌处理分析温室不同pH处理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和根瘤菌(rhizobia)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酸胁迫抑制了紫花苜蓿的生长,使其株高降低了1.27%10.13%,地上生物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淑敏  李隆  张福锁  
以有机磷为磷源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接种根瘤菌、AM真菌和双接种对蚕豆 (ViciafabaL .)吸收磷和氮的影响。双接种和单接AM真菌蚕豆株高、叶绿素含量、根瘤数和根瘤质量显著增加 ,生物量比对照增加 2 1 5 %和 2 0 7% ;双接种比单接AM真菌蚕豆菌根侵染率提高 12 0 % ;相对于对照 ,双接种使根际土壤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由 0 6 9和 0 39增加到 1 30和 0 5 4 μmol·g-1·h-1,磷和氮吸收速率提高 5 0 9%和 2 2 0 % ,吸收有机磷和氮分别增加 6 3 9%和 4 4 8% ,高于单接AM真菌。菌根真菌和固氮微生物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黎武元   黄诗宸   林会  
为探索丛枝菌根真菌(a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 AMF)和大豆根瘤菌单双接种效果及其与不同品系大豆的匹配性,采用蛭石混土作为基质进行在光照培养室(26℃,16 h光照/8 h暗期,相对湿度75%)进行盆栽试验,探究根瘤菌与AMF单接种和双接种对我国大部分区域种植的10种不同品系大豆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USDA110和菌根真菌Rhizophagus irregularis均能侵染10种品系大豆植株,形成共生结构。单接种根瘤菌和菌根真菌均能显著提高大豆地上部鲜质量,其中单接种根瘤菌能使品系大豆119、851、921植株地上部鲜质量增加102%~429%,单接种菌根真菌也能使大部分品系大豆地上部鲜质量增加39%~255%。根瘤菌和菌根真菌双接种条件下,菌根真菌的侵染共生表现出共生定殖延迟的现象;菌根真菌存在时,品系大豆985、851、115根系的单个根瘤体积增大,固氮酶活性增强。因此,相同接种方式对不同品系大豆影响不同,相同品系大豆经过不同接种方式处理,长势存在差异;985、115品系大豆采用双接种方式最佳,167、509、921、187品系大豆采用单接种根瘤菌方式效果最佳,119、909、045则可采用单接种根瘤菌或菌根真菌来提升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晓丽  王敏  岳爱琴  郭数进  王鹏  王利祥  杨婷婷  张海生  张永坡  高春艳  张武霞  牛景萍  杜维俊  赵晋忠  
为研究不同氮素水平下接种大豆根瘤菌对大豆生长和结瘤固氮的影响,以大豆品种Williams 82为试验材料,采用蛭石法种植,设置无氮、低氮和高氮3种浓度的硝酸盐处理,接种USDA110大豆根瘤菌,研究不同氮素水平对大豆结瘤及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对根瘤数目、根瘤干质量和根干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施加高氮营养液会抑制大豆结瘤,而无氮处理则促进了大豆结瘤;根干质量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无氮处理的根干质量最小,高氮处理的根干质量最大。不同施氮水平下,大豆不同器官氮含量在接菌和不接菌间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高氮处理下的氮素含量显著高于低氮、无氮处理,不同器官氮含量整体表现出叶>根>茎的现象;不同氮水平条件下,不同叶位叶绿素值(SPAD值)在接菌与不接菌间无明显差异。叶形态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高氮处理下叶面积、叶周长、叶长和叶宽均显著高于无氮处理;无氮接菌后叶面积和叶周长显著大于无氮不接菌处理,表明接菌不仅促进了根生长,还刺激了叶片增大。由此可知,不同氮素水平下,接种根瘤菌对大豆幼苗的结瘤固氮和生长发育的变化规律不同,适当增施氮素营养、配合根瘤菌剂的使用可促进大豆生长发育及氮素利用吸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相娟  梁宇  沈世华  荆玉祥  
目的研究光合和氮素互作对大豆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方法以大豆黑农37为供试材料,采用接种根瘤菌和遮光相结合的手段,测定了接根瘤菌大豆在非遮光、遮光和复光条件下的生长及光合指标。结果非遮光条件下,接种根瘤菌显著提高了大豆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和光合能力;遮光条件下,根瘤菌发挥不出其优越性,受气孔导度和非气孔因素的影响,接菌大豆的光合速率比不接菌的对照低;恢复光照后,接种根瘤菌大豆的光合作用恢复程度也不如不接菌对照。结论大豆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需要在合适光照条件下才能发挥其促进生长和促进光合作用的正效应。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郭丽琢  马剑  黄高宝  
通过根箱模拟试验,利用分室法及多隔层法研究了接种根瘤菌ACCC16101和ACCC16103对豌豆籽粒产量和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CCC16103对根际细菌、真菌数量的影响程度大于ACCC16101,对放线菌数量的影响程度小于ACCC16101;ACCC16103接种显著提高了生殖生长阶段根际细菌的数量,降低了该阶段放线菌的数量;接种ACCC16101和ACCC16103利于土壤向细菌型转变,ACCC16103对细菌/真菌比值提高的程度更大;接种ACCC16103显著提高了豌豆籽粒的产量;籽粒的产量与盛花期的细菌数量显著正相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玉英  孙建好  李春杰  李隆  程序  张福锁  
【目的】旨在探明施氮对蚕豆/玉米间作体系蚕豆农艺性状和结瘤特性的影响,为河西走廊灌区豆科/禾本科间作体系氮素管理和高产高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6-2007年在甘肃省农科院白云试验站分别采用裂区设计和原位根系行分隔法设计了蚕豆/玉米间作体系的氮梯度试验和根系分隔微区试验,研究不同氮水平下蚕豆/玉米种间互作对蚕豆农艺性状和结瘤特性的影响。【结果】施氮对蚕豆地上部生长和产量性状均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地抑制了蚕豆结瘤,产生了"氮阻遏"效应,且随着施氮量增加和蚕豆生长,"氮阻遏"效应愈加明显。随着蚕豆与玉米两种作物生长发育,作物根系相互促进作用逐渐增强,显著地促进了根瘤发育,且产生了"减缓效应"...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潘幸来  Sherwin Lopez  Dacid C.Coleman  
1989年在佐治亚大学生态所温室用缺速效磷的灭菌河沙土,在328个无菌盆栽中研究了棉花等7种作物接种G.etunicutum等5种VAM真菌孢子混合液后的生长反应情况,每立方厘米无菌土中接入3个混合孢子为+VAM处理, 对照不接,对比法排列,生长期70多d.结果表明,+VAM处理的棉花、玉米、大豆、西红柿的苗干重分别比各自的对照高947%.74.2%,27.8%和124.9%,而西瓜和油菜则无显著反应(t检验);G.macrvcarpum菌种可能有较强的孢子生产能力.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康丽华  李素翠  
根瘤菌接种对黑木相思、灰木相思、银荆和黑荆苗木的生长、结瘤及固氮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接种不同根瘤菌的相思苗木其苗高、总生物量和根瘤生物量分别比不接菌的对照苗木增加35.38%~160.26%、17.85%~238.79%和2.4%~102.61%。接菌的不同相思树种/种源苗木其苗高、总生物量和根瘤生物量分别比各自不接菌的对照苗木增加2.64%~109.82%、1.82%~281.48%和64.7%~211.15%。接菌苗木的氮含量和总氮量比对照高出8.58%~77.55%和11.64%~262.50%。根瘤固定的氮绝大部分运输到植株其它部位,分配到地上部分的氮素多于根部。固氮量与苗木生长量相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戴杰  刘亚林  李春杰  李海港  
为探究不同根系间距下禾本科作物玉米(生长和磷吸收)受相邻作物玉米或蚕豆的影响,本研究以玉米为目标作物,通过圆柱形根箱培养试验,设置单株玉米、单作玉米、玉米‖蚕豆间作并改变相邻作物根系间距,探究低磷条件下,不同根系间距的相邻作物对目标玉米的生长、磷吸收和根际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单株玉米相比,目标作物玉米与相邻作物玉米和蚕豆之间均以竞争为主,当作物根系间距较近时,单作玉米的生物量、磷含量分别下降21%、33%,间作玉米分别下降34%、31%;当作物根系间距较远时,单作玉米的生物量、磷含量分别下降10%、15%,间作玉米分别下降29%、29%。2)当根系间距较近时,蚕豆的根际pH低于玉米,且间作玉米和蚕豆之间的根际pH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根系间距较远的处理中两作物的根际pH无差异;相邻作物根系间距较远时,间作玉米的根际有机酸浓度显著高于单作玉米,间作玉米与单作玉米的根际有机酸浓度在根系间距较近时无差异。3)不同处理中单作和间作玉米的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无差异。综上所述,在低磷条件下,单作玉米的种内竞争强度随根系间距的增大而降低;而在不同根系间距下,间作玉米与蚕豆的种间竞争强度相似且无种间磷吸收促进作用。因此,种间根际互作形成的磷吸收竞争作用或促进作用依赖于适度的土壤磷供应。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段如雁  韦小丽  安常蓉  
为筛选促生效果好的花榈木Ormosia henryi根瘤菌菌株,建立良好的共生固氮体系,从贵州、浙江、安徽、福建、江西等不同地区采集花榈木根瘤并进行分离鉴定,将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及回接验证的20株纯化菌株接种到1年生盆栽无菌花榈木幼苗上,并测定接种后花榈木幼苗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生长指标及结瘤指标。研究结果表明:20个菌株接种后结瘤率均在90%以上,其中7号菌株结瘤率、结瘤数、根瘤质量均最高。接种根瘤菌能显著(P<0.05)提高花榈木幼苗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促进花榈木幼苗的地上地下部分生长及总生物量积累,且接种不同菌株的促生效果差异显著(P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雷昌  汤利  董艳  郑毅  
[目的]探明根系互作对玉米大豆氮、磷吸收利用的影响,为作物高产优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水培试验,来实现根系互作效应,共设3个处理:单作玉米、单作大豆、间作玉米大豆。处理13、31、45、57 d时采样分析植株各部位的氮、磷含量。[结果]根系互作提高了玉米各器官与地上部氮、磷累积量,而大豆各器官及地上部氮、磷累积量则表现出了根系互作劣势。与单作相比,间作玉米地上部氮累积量在处理13和31 d分别提高了224.6%和24.0%(P<0.05)。与单作相比,处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