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22)
2023(2070)
2022(1627)
2021(1484)
2020(1240)
2019(2542)
2018(2506)
2017(3977)
2016(2190)
2015(2612)
2014(2695)
2013(2567)
2012(2436)
2011(2148)
2010(2225)
2009(1955)
2008(1951)
2007(1899)
2006(1637)
2005(1505)
作者
(8467)
(7120)
(7063)
(6756)
(4625)
(3419)
(3077)
(2895)
(2653)
(2592)
(2484)
(2480)
(2456)
(2391)
(2377)
(2303)
(2241)
(2202)
(2097)
(2096)
(1941)
(1908)
(1807)
(1684)
(1626)
(1603)
(1534)
(1533)
(1516)
(1503)
学科
(11319)
技术(10168)
管理(9736)
(9636)
企业(9636)
(9163)
经济(9161)
技术管理(5613)
方法(4154)
数学(3550)
数学方法(3524)
(3323)
(2641)
新技术(2548)
高新(2543)
高新技术(2543)
中国(2528)
业经(2243)
农业(2089)
理论(1783)
产业(1781)
教育(1781)
教学(1718)
(1659)
贸易(1659)
(1638)
信息(1580)
(1575)
环境(1408)
总论(1400)
机构
学院(36919)
大学(36460)
研究(14380)
(14091)
经济(13771)
管理(13529)
理学(11475)
理学院(11357)
管理学(11177)
管理学院(11103)
科学(10210)
中国(9669)
(8655)
(8195)
(8186)
研究所(7626)
业大(7581)
技术(7264)
农业(6894)
(6209)
中心(6123)
(5518)
(5254)
北京(5197)
(4740)
(4718)
师范(4626)
(4556)
研究院(4552)
科技(4544)
基金
项目(26576)
科学(20299)
研究(18229)
基金(18118)
(17205)
国家(17083)
科学基金(13751)
(11268)
社会(10693)
社会科(10203)
社会科学(10200)
(9550)
基金项目(9452)
自然(9218)
自然科(9025)
自然科学(9023)
自然科学基金(8846)
教育(8236)
资助(7319)
编号(6792)
(6621)
重点(6518)
技术(6406)
创新(6302)
科技(6200)
(6136)
计划(5921)
(5531)
(5509)
课题(5164)
期刊
(14954)
经济(14954)
中国(9886)
研究(9653)
学报(8551)
科学(7885)
(7145)
技术(7031)
大学(6164)
学学(5933)
管理(5890)
教育(5701)
农业(5185)
科技(4511)
技术经济(4090)
(3563)
(3071)
(3044)
论坛(3044)
林业(2718)
业大(2658)
职业(2514)
经济研究(2210)
业经(2114)
财经(2050)
农业大学(1967)
技术教育(1927)
职业技术(1927)
职业技术教育(1927)
(1900)
共检索到567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孙伯庆  陆锡惠  费国平  
蚌的人工繁育暨育珠技术操作规程孙伯庆,陆锡惠,费国平(常州市多种经营管理局213001)(常州市洛阳镇珍珠研究会213104)本规程适用于三角帆蚌[Hyriopsiscumiugi]的人工繁殖采苗、培育和育珠生产,包括亲蚌选育、来苗、稚幼蚌培育、嫁接...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焦思权  丁玉芳  
三角帆蚌人工繁育技术简介焦思权,丁玉芳(徐州市水产局)(徐州市水科所)三角帆蚌是培育淡水珍珠的最理想的优质蚌种。近两年,本地发展珍珠生产所需的三角帆蚌几乎全部从南方调运。外调蚌种对发展本地珍珠生产存在着数量不足,影响产量效益;蚌源受限,只能调多少养多...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斌  王士莉  杨爱国  陈超  李迪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模拟自然环境对野生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进行驯养使其达到性成熟、配对、产卵。显微镜下观察其胚胎发育的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眼斑双锯鱼的胚胎发育同大多数硬骨鱼类基本相似,属端黄卵盘状卵裂;在水温27.0±0.5℃条件下,经192~216h完成孵化;仔鱼在孵出的第2天开食轮虫,4~5d变态为稚鱼,开始投喂卤虫无节幼体,18~20d进入幼鱼期,45~50d开始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及碎虾肉。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正凯  吴遵林  刘海洋  章龙珍  庄平  张涛  蓝泽桥  王洪亮  雷晓中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伟  尹家胜  姜作发  李永发  曹顶臣  王丙乾  
1997年于乌苏里江段采捕17尾2+~4+龄(体重0.5~2kg)野生哲罗鱼(Huchotaimen),在池塘环境下人工培育。2001年3月挑选3尾7+龄以上、体重超过5kg的雌性个体,用虹鳟脑垂体对其进行催熟。当水温在8℃以上时,胸腔注射人工合成催产药物进行繁殖试验。结果表明,在人工池塘养殖条件下,哲罗鱼性腺可发育至性成熟;催产药物HCG、S GnRH A和DOM的合剂可促使成熟的亲鱼排卵,效应时间11d,产卵量约在1100粒/kg,体重8.7kg和7.4kg雌鱼受精卵分别为56.3%和70.3%,孵化率分别为47.1%和66.7%。从卵受精到仔鱼孵出积温需要281.12TU,到仔鱼全部上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柴雪良  方军  张炯明  肖国强  仇建标  林志华  李昌达  周志明  
2003-2005年,进行了宽壳全海笋繁殖的初步观察和人工育苗技术研究。通过观察,揭示了宽壳全海笋繁殖和胚胎发育的整个过程。利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筛选出了受精卵孵化、幼虫生长和采苗的适宜环境条件。在浙南沿海,宽壳全海笋的自然繁殖时间是每年的4-6月份,水温为18~22℃。壳长6 cm以上的雌性成熟个体1次产卵可超过2 000万颗,成熟卵的卵径约50μm。受精卵发育最适宜的温度是22~26℃,盐度21~26,在适宜条件下经过18 h左右发育至D形幼虫。幼虫生长发育的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2~26℃,而盐度范围为16~26;幼虫前期培育的最适宜饵料为球等鞭金藻;经26~50 d培育幼虫进入变态附着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行先  冯耀权  余霞奎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跃环  肖述  李军  马海涛  向志明  张扬  喻子牛  
基于2015年的预备性试验,于2016年3—6月在三亚开展了鳞砗磲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五羟色胺催产剂可以有效促使鳞砗磲排放配子,精卵比例为50∶1~100∶1时受精率、孵化率较高,孵化密度控制在15~20个/m L较适宜,经过36 h孵化,获得初孵D形幼虫;优选的D形幼虫经过5 D的微充气培养,即发育至足面盘幼虫,进入附着变态期。利用净水采苗法促使幼虫完成变态,经过7~10 D,幼虫出现鳃、次生壳,并建立完善的虫黄藻系统,即完成变态、形成稚贝。利用一定浓度虫黄藻浸泡足面盘幼虫2 h以内,可以有效地提高变态率。采用微流水+微充气模式和2000~3000 Lx光照(白天)进行稚贝培养,...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林育敏  石教友  方刚  宗良国  
本文介绍了大口鲶 (Silurusmeridionalis)网箱养殖技术的操作规程。根据湖北省各地水库养殖大口鲶的情况 ,结合其他网箱养殖对象的饲养技术 ,制定了网箱的设置标准、水源水质要求 ,鱼种放养规格数量与网箱标准 ,投饲驯化、日常管理与鱼病防治等技术 ,为各地网箱规模化养殖大口鲶提供了一套操作规程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孙云超  羊玉梅  刘春胜  杨毅  王爱民  顾志峰  
本研究以野生橘色海菊蛤(Spondylus aurantius)为材料,观察了橘色海菊蛤的亲体催熟、胚胎及稚贝的发育过程,比较了不同温度条件下胚胎发育速度及不同材质和采苗深度对海菊蛤附着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野生橘色海菊蛤在养殖池经自然催熟后性腺饱满,发育成熟;采用“晾干+流水+高温”刺激获得了橘色海菊蛤优质精卵,并成功完成了受精;受精卵通过不均等卵裂,依次发育为多细胞卵裂期、囊胚、担轮幼虫、D形幼虫、壳顶幼虫、匍匐幼虫和稚贝,累计耗时25~27 d。受精卵在温度为28℃和32℃时均可发育至稚贝,且在水温为32℃时,胚胎各个阶段发育速度均快于28℃。室内不同水层采苗结果显示,底层采苗器附着密度要显著高于上层(P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詹冬梅  李美真  丁刚  宋爱环  于波  黄礼娟  
对鼠尾藻有性繁育规律进行观察、研究。鼠尾藻雌、雄异株,在黄海北部其生殖季节是7月上中旬,高光照和升温可促进精卵成熟,鼠尾藻在海区和室内都可正常完成受精。干露1~2h能促进幼孢子体生长,幼孢子体在实验范围的光照强度(1000~4000lx)下,光照越强生长越快;在试验盐度(21~40)范围内均可正常生长。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鼠尾藻人工苗种繁育技术,并对鼠尾藻有性繁育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分析。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刘鉴毅  章龙珍  庄平  赵峰  张涛  冯广朋  黄晓荣  闫文罡  侯俊利  
2008年4~6月在海南进行了点篮子鱼的人工繁殖试验,共产卵610×104cell,孵化出仔鱼342.4×104ind,经过30 d土池生态培育,培育出体长约2.5 cm幼鱼32.5×104ind,土塘培育苗种成活率达16.1%。点篮子鱼适宜催产的环境条件为:水温25.5~27.7℃,盐度33.0~34.5,pH值7.9~8.5,DO值6.0~8.8 mg/L。A、B、C三种药品配伍进行催产效果最好,获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均最高,分别达到60.0%~80.0%、83.2%~90.5%和71.2%~76.8%,效应时间缩短到15~16 h。点篮子鱼受精卵为半浮性卵,孵化积温为649.25时度。当...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张庆文  孔杰  栾生  刘寿堂  刘龙常  王亚维  
2003年11月18日~2004年6月18日期间,采用人工养殖的日本囊对虾,经过越冬培养和室外培育(性腺促熟、交尾),人工控制光线、饵料、温度和培育密度等手段,亲虾性腺均可发育成熟。在越冬培养中光线为500~800lx之间、温度为9~10℃、饵料为沙蚕及杂色蛤,亲虾培育密度为12~30尾/m2,越冬实验结果,亲虾体重增长率为10.9%,存活率为93.2%。在室外培育中温度为13.6℃、养殖密度为1.3尾/m2,饵料以蜾蠃蜚、藻钩虾和低值贝类为主。实验结果,亲虾体重增长率为5.1%、存活率为90.5%、交尾率为100%。2004年6月24日~7月10日利用人工繁育的日本囊对虾亲虾进行苗种生产实验...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徐伟  耿龙武  贾钟贺  李池陶  尹家胜  张春波  
从镜泊湖采捕野生蒙古鲌(Culter mongolicus mongolicus)32尾进行了人工繁殖试验。结果显示,注射人工合成激素可促使成熟亲鱼自然发情产卵,水温22~25℃时,催产药物的效应时间为10 h,有5尾雌鱼产卵,共获得受精卵1.5×105粒,孵出鱼苗1.25×105尾,其受精率、孵化率和畸形率为83.6%、90.3%和6.7%。镜泊湖蒙古鲌是产黏性卵的鱼类,吸水膨胀后卵径为(1.42±0.04)mm(n=30),水温23~24℃时,从卵授精到开始破膜出苗约38 h。镜泊湖蒙古鲌的鱼苗可采用土池发塘培育,饲养30 d体长达(3.24±0.29)cm,体重达(0.35±0.09)g...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新富  庄志猛  孟振  雷霁霖  杨志  
七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ptemfasciatus)具有经济价值高、生长速度快和低温耐受性强等特点,是东北亚温带海域理想的网箱养殖品种之一,已成为中、日、韩三国海水鱼类繁育研究的热点。由于存在雄鱼性成熟年龄高、人工驯养条件下难以实现自然产卵和初孵仔鱼弱小等难题,其稳定和高效的种苗规模化繁育技术尚未完全建立起来。本文综述了七带石斑鱼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现状,重点总结日本近20年在亲鱼繁殖、仔稚鱼培育和苗种中间培育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就其发展前景进行分析,旨为中国七带石斑鱼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研发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