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48)
- 2023(11590)
- 2022(9674)
- 2021(8759)
- 2020(7091)
- 2019(15869)
- 2018(15304)
- 2017(28436)
- 2016(15435)
- 2015(16848)
- 2014(16526)
- 2013(16178)
- 2012(15334)
- 2011(14028)
- 2010(14231)
- 2009(12918)
- 2008(12723)
- 2007(11280)
- 2006(10200)
- 2005(9308)
- 学科
- 济(66253)
- 经济(66175)
- 业(42732)
- 管理(40595)
- 企(31774)
- 企业(31774)
- 方法(22143)
- 中国(21594)
- 农(21244)
- 地方(19652)
- 数学(19037)
- 数学方法(18881)
- 业经(16248)
- 农业(14884)
- 学(14763)
- 财(14058)
- 贸(13745)
- 贸易(13732)
- 易(13289)
- 银(11885)
- 银行(11820)
- 融(11782)
- 金融(11781)
- 制(11774)
- 行(11466)
- 环境(11366)
- 发(11184)
- 技术(10989)
- 地方经济(10932)
- 和(9219)
- 机构
- 学院(224089)
- 大学(222800)
- 济(91466)
- 经济(89727)
- 研究(85881)
- 管理(81653)
- 理学(70249)
- 理学院(69339)
- 管理学(68029)
- 管理学院(67641)
- 中国(63033)
- 科学(56053)
- 农(51868)
- 京(48720)
- 所(45940)
- 研究所(42181)
- 业大(41019)
- 农业(40926)
- 财(40050)
- 中心(37953)
- 江(34607)
- 财经(31678)
- 北京(30795)
- 院(30789)
- 范(29678)
- 师范(29213)
- 省(28894)
- 经(28879)
- 州(27482)
- 经济学(27331)
- 基金
- 项目(154873)
- 科学(120646)
- 基金(111968)
- 研究(105324)
- 家(102703)
- 国家(101450)
- 科学基金(84423)
- 社会(67774)
- 社会科(64259)
- 社会科学(64242)
- 省(61740)
- 基金项目(59514)
- 自然(56551)
- 自然科(55208)
- 自然科学(55186)
- 自然科学基金(54221)
- 划(52331)
- 教育(46857)
- 资助(44709)
- 编号(39845)
- 发(38834)
- 重点(35556)
- 部(32748)
- 创(32409)
- 成果(31545)
- 计划(30853)
- 创新(30338)
- 科研(30163)
- 发展(29867)
- 展(29376)
- 期刊
- 济(104913)
- 经济(104913)
- 研究(64709)
- 农(48641)
- 中国(48306)
- 学报(46636)
- 科学(40689)
- 大学(34247)
- 农业(33066)
- 学学(32914)
- 管理(30472)
- 财(28749)
- 融(22035)
- 金融(22035)
- 教育(21995)
- 业经(19207)
- 业(17654)
- 经济研究(17119)
- 技术(17024)
- 财经(15499)
- 问题(14017)
- 业大(13610)
- 经(13357)
- 版(12732)
- 科技(12656)
- 农业大学(11224)
- 商业(11132)
- 林业(11057)
- 贸(11024)
- 世界(10746)
共检索到3421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程彬 付晓霞 韩启 张宝民 张大明 李兴鹏 高长启 孙晓玲
采用动态顶空采样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GC-MS)研究受榆紫叶甲成虫危害的家榆挥发物的变化情况,并利用触角电位和"Y"型嗅觉仪比较分析榆紫叶甲雌雄成虫对主要成分的触角电生理和行为反应特点。结果表明:受榆紫叶甲成虫危害的家榆释放19种成分,其中顺-3-己烯醇、α-蒎烯、柠檬烯、顺-3-乙酸叶醇酯、芳樟醇、水杨酸甲酯、石竹烯、α-法尼烯和(E,E)-4,8,12-三甲基-1,3,7,11-十三碳四烯(TMTT)9种化合物与健康家榆相比有显著差异。除了TMTT,对其余8种化学标准品进行生测的结果表明:雌性成虫对顺-3-己烯醇、芳樟醇和α-法尼烯有较强的趋性反应,而雄性成虫对α-法尼烯和石竹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祝传书 赵惠燕
综述了植物挥发性物质的特性,挥发物与韧皮部取食的昆虫,茉莉酮酸(JA)与挥发物的释放,C6挥发物与植食性昆虫的作用,挥发物的诱导物及挥发物的生态学功能,为以后研究植物挥发物、植物-植食性昆虫-植食性昆虫天敌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提供了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健 刘文波 孟昭军 严善春
单萜类植物挥发物挥发性较强,能够影响昆虫的行为。为了延长其作用时间,本研究选取落叶松单萜类挥发物α-蒎烯、月桂烯和莰烯,将其制成微胶囊悬浮剂喷施2年生兴安落叶松树苗,同时直接用3种挥发物喷施落叶松苗,进行对比。在处理后的5 d内,通过室内Y形管嗅觉仪和室外笼罩试验,分别测定各处理落叶松苗对落叶松毛虫雌成虫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α-蒎烯1μLmL和月桂烯1μLmL对雌虫有显著引诱作用(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时荣 尚哲明 刘德广 崔晓宁
【目的】探究小麦蚜害诱导挥发物与蚜虫报警信息素反-β-法尼烯(EβF)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行为反应的影响,为麦长管蚜的绿色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四臂嗅觉仪,测试不同质量浓度小麦蚜害诱导挥发物6-甲基-5-庚烯-2-酮(MHO)、6-甲基-5-庚烯-2-醇(MHOH)、水杨酸甲酯(MeSA)和蚜虫报警信息素(EβF)对有翅型麦长管蚜行为反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上述化合物按各自对麦长管蚜具备最佳驱避效果的质量浓度等体积混合,分析或比较不同混合物对麦长管蚜行为反
关键词:
麦长管蚜 诱导挥发物 行为反应 翅型分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咏洁 张培毅 刘君 金幼菊 张真
利用树木解剖及昆虫饲养选择的方法调查红脂大小蠹的捕食性天敌,发现一种鞘翅目颚甲科的昆虫为红脂大小蠹的天敌。利用Y-型嗅觉仪进一步研究发现健康油松挥发物、虫害油松挥发物及虫粪挥发物对该天敌昆虫都有显著的引诱作用,尤其对虫害油松挥发物趋向行为更强烈。该天敌昆虫在栖境定位和寄主选择过程中所利用的挥发物主要来自上述3类挥发物。4种单萜烯化合物对此种天敌昆虫的室内引诱实验发现,(S)-(+)-3-蒈烯对天敌的引诱作用较为强烈。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崔丽贤 张真 黄大庄
针叶树小蠹虫不仅能通过信息化学物质识别和回避非寄主生境,而且能识别非寄主树种和不适寄主树。非寄主挥发物,尤其是6碳乙醇等绿叶气体和一些8碳醇等树皮挥发物是代表着非寄主的重要气味信号,在针叶树小蠹虫寻找寄主的过程中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对绿叶气体和非寄主树皮挥发物等的研究基础、小蠹虫对非寄主的回避、影响挥发物释放的因素、非寄主挥发物的采集分析、生物测定方法和非寄主挥发物作用的生态学及进化意义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小蠹虫能在混交林中找到寄主不是单因素决定的,是受多因素影响的结果。非寄主挥发物在针叶树小蠹虫的管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严善春 杨慧 高璐璐 王志波 毛洪波
运用触角电位仪(EAG)和"Y"型嗅觉仪测试鞘蛾对落叶松9种挥发物,即R-α-蒎烯、S-α-蒎烯、β-蒎烯、罗勒烯、水芹烯、3-蒈烯、月桂烯、莰烯和叶醇的EAG和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在0.4mol·L-1浓度下,雌蛾除了对R-α-蒎烯、雄蛾除了对R-α-蒎烯和水芹烯没有明显EAG反应外,对其余挥发物的EAG反应与对照相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并且雌、雄虫之间的EAG反应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利用"Y"型嗅觉仪测试鞘蛾对9种挥发物在0.0004,0.004,0.04,0.4,0.8mol·L-1这5个浓度梯度下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雌虫对S-α-蒎烯、S-β-蒎烯、水芹烯、3-蒈烯、月...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樊建庭 张冬勇 章祖平 孟俊国 王义平
研究了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对于寄主植物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不同部位的取食选择性,并对相应部位的挥发物进行了成分分析。室内取食试验结果显示,松墨天牛对不同年龄的寄主植物枝条有显著的取食选择性,取食量大小顺序为:1年生>3年生>2年生枝条;野外取食调查结果显示,松墨天牛对寄主植物树冠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方向枝条也存在显著的取食选择性,取食量大小分别为:中层>上层>下层,南向>北向。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部位枝条挥发物成分差异很大,其中不同枝条挥发物中的α-蒎烯含量为:1年生>3年生>2年生枝条,上层>中层>下层,不同方向枝条...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宋丽文 李兴鹏 张健 陈越渠 左彤彤
针叶树小蠹在扬飞扩散过程中,要有效地依靠嗅觉机制鉴别寄主和非寄主植物的气味,以便在行为反应方面快速定位寄主,降低不利因素对种群的影响。不同的非寄主植物挥发物可以从生境、树种及个体水平上发挥不同的驱避作用。综述非寄主挥发物的范畴和作用、小蠹虫的嗅觉识别及行为反应,提出加强国内针叶树小蠹非寄主挥发物研究与开发的方向,以期为小蠹虫综合管理技术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小蠹虫 非寄主挥发物 嗅觉识别 行为反应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新岗 刘惠霞 刘拉平 马养民
在松果梢斑螟幼虫转移危害期和成虫产卵选择期,采用XAD2的吸附法和二氯甲烷提取法以及GC-MS分析,研究了虫害诱导后油松和华山松球果或针叶挥发性萜类成分。结果表明:幼虫转移危害期,油松球果虫害后的特异性组分为α-蒎烯、β-非兰烯、β-蒎烯、β-香叶烯、D-柠檬烯、异松油烯、乙酸天竺葵酯,以及大香叶烯-D和石竹烯等9种;球果受害后,倍半萜含量显著下降;但非寄主华山松健康球果和虫害果挥发性萜类主要组分有8种,其组成和含量与油松球果显著不同。成虫产卵选择期,油松健康果和虫害果挥发性萜类成分和含量有很大差异,其中特异性组分是α-蒎烯、β-非兰烯/4-侧柏烯、β-香叶烯、D-柠檬烯,以及未知成分、石竹烯...
关键词:
松果梢斑螟 寄主选择 植物挥发物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紫薇 徐华潮 张娓娓 王佩星
为了探寻寄主植物气体挥发物对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寄主选择的影响机制,分别对健康的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白蜡frAxinus Chinensis,垂柳sAlix bAbyloniCA,苦楝MeliA AzedArACh,意大利杨树populus eurAMeviCAnA‘i-214’枝条挥发物进行成分分析。室内"y"型嗅觉实验结果显示:5种树种对天牛引诱程度不同。与对照相比,5种树种挥发物对光肩星天牛的引诱效果差异显著(p<0.05),苦楝和垂柳对光肩星天牛的引诱效果差异极显著(p<0.01)。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增辉 沈应柏 王宁宁 王金凤 周艳超 张志毅
以1年生合作杨扦插苗为试验材料,利用茉莉酸甲酯(MeJA)分别与水杨酸甲酯(MeSA)、顺式己烯醛(cis-hexenal)、反式己烯醛(trans-hexenal)和苯骈噻唑(benzothiazole)混合的4种挥发物熏蒸合作杨叶片,检测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3种防御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经过4种混合挥发物熏蒸后,合作杨叶片中POD,PPO和PAL活性都有明显的升高,并且2种挥发物混合的诱导效果要高于单独一种挥发物,但不仅仅是每一种挥发物诱导效果的相加之和。从诱导酶活增加的效果来看,在这4种混合挥发物中,MeJA+cis-hexenal的诱导...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健 宋学森 胡碗晴 蔡普默 陈家骅
用小笼测试了8种与橘小实蝇气味结合蛋白Bdor OBP1结合强烈的寄主植物挥发物(β-紫罗兰酮、乙酸异戊酯、罗勒烯、苯乙醇、己酸乙酯、乙酸叶醇酯、乙酸丁酯、苯甲醛)及其混合物对不同发育期橘小实蝇的引诱效果.结果表明:除苯甲醛外,7种挥发物对性成熟的橘小实蝇雌雄成虫都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且对雌雄虫的引诱效果无明显差异(乙酸丁酯除外);挥发物两两混配中,100μL·mL~(-1)乙酸异戊酯和20μL·mL~(-1)乙酸叶醇酯混配对橘小实蝇雌虫的引诱作用与单一挥发物相比显著减弱,500μL·mL~(-1)己酸乙酯和20μL·mL~(-1)乙酸叶醇酯混配的引诱作用与单一挥发物相比显著增强,引诱率为62.4%; 3种挥发物的混配没有明显增效.
关键词:
橘小实蝇 挥发物 引诱效果 气味结合蛋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明 崔晓宁 孙可可 刘德广
【目的】比较健康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植株与经过机械损伤、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和苹果小吉丁虫(Agrilus mali Matsumura)成虫危害后的植株释放挥发物组分及含量的差异,了解不同诱导方法对苹果小吉丁虫寄主植物挥发物释放的影响,为开发高效的植物源诱捕剂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收集不同处理新疆野苹果植株挥发物,并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来检测和鉴定收集到的挥发物的化学组分及相对含量,同时使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凡 鲁继红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SPME) technique was applied to extract the volatiles and wound-induced volatiles of Ricinus communis, the volatile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by GC-MS. The main volatile from intact leaves of Ricinus communis was 3 kinds of different constitution of dibutyl phthalate...
关键词:
蓖麻 挥发物 创伤诱导挥发物 固相微萃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