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90)
- 2023(7834)
- 2022(6465)
- 2021(6189)
- 2020(5137)
- 2019(11538)
- 2018(11221)
- 2017(21539)
- 2016(11282)
- 2015(12655)
- 2014(12536)
- 2013(12313)
- 2012(11359)
- 2011(9646)
- 2010(9556)
- 2009(8984)
- 2008(9019)
- 2007(7780)
- 2006(6569)
- 2005(5616)
- 学科
- 济(42873)
- 经济(42705)
- 管理(39583)
- 业(33306)
- 企(30452)
- 企业(30452)
- 财(26298)
- 方法(16960)
- 务(12954)
- 农(12950)
- 财务(12914)
- 财务管理(12871)
- 中国(12847)
- 财政(12387)
- 数学(12339)
- 数学方法(12167)
- 企业财务(12166)
- 业经(11915)
- 制(10770)
- 地方(10450)
- 理论(10306)
- 政(9868)
- 和(9045)
- 学(8875)
- 农业(7970)
- 体(7894)
- 策(7213)
- 技术(6826)
- 体制(6501)
- 环境(6027)
- 机构
- 大学(150737)
- 学院(150592)
- 济(58711)
- 经济(57393)
- 管理(57311)
- 理学(49552)
- 理学院(48915)
- 管理学(48145)
- 管理学院(47833)
- 研究(46595)
- 财(37942)
- 中国(35964)
- 京(31291)
- 科学(27374)
- 财经(26405)
- 经(23816)
- 江(22645)
- 中心(22238)
- 范(21971)
- 师范(21849)
- 所(21550)
- 北京(19304)
- 财经大学(19266)
- 研究所(18851)
- 业大(18767)
- 经济学(18543)
- 农(18358)
- 师范大学(17805)
- 州(17789)
- 院(17096)
- 基金
- 项目(100359)
- 科学(80062)
- 研究(78596)
- 基金(73050)
- 家(61523)
- 国家(60903)
- 科学基金(53589)
- 社会(52441)
- 社会科(48500)
- 社会科学(48482)
- 基金项目(39372)
- 省(38797)
- 教育(36166)
- 编号(32746)
- 自然(32332)
- 划(32179)
- 自然科(31552)
- 自然科学(31544)
- 自然科学基金(30955)
- 资助(27758)
- 成果(27602)
- 部(22536)
- 重点(22119)
- 课题(21845)
- 国家社会(21276)
- 创(20943)
- 发(20815)
- 性(20522)
- 制(20514)
- 项目编号(20352)
共检索到2279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姜春兰 武丽君
虚拟财产是互联网时代财产权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新时代法治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虚拟财产并非仅存在于《民法典》中,而是具有很强的宪法属性,对于保障财产权人的人格利益、丰富宪法财产权的客体范畴、划定公民财产权与国家权力的边界以及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民法典》第127条进行梳理,我们发现当前《民法典》至少存在对虚拟财产的法律定性模糊、对失衡民事法律关系的重视不足、对国家介入行为的规制不足、对司法审判的规范指引笼统等缺憾,并直接影响了虚拟财产权主体的权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虚拟财产保障存在价值取向上的同质性,二者都是促进宪法实施的重要内容。事实证明,仅仅依靠私法体系并不足以保障公民的虚拟财产权,《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理应对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予以积极回应,并明确国家对于虚拟财产权保障负有法律边界以及国家保护义务,从而有效指引国家司法审判,将虚拟财产权保障纳入法治轨道之中。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艺
宪法学中所界定的财产权概念有其特别含义,并非是对民法中财产权概念的复制及确认。从宪法财产权的主体角度看,宪法财产权是一项基本人权;从私有财产权入宪的角度看,宪法财产权具有普遍性、不可让与性、不受侵犯性;从权利保障的角度看,宪法财产权是对人格尊严的尊重;从权利属性的角度看,宪法财产权表现出由消极性向积极性的转变。宪法财产权和民法财产权无论是从权利属性、设定目的、权利侧重点还是保障方式上看都存在着明显差别。具体而言,宪法财产权和民法财产权分别以基本权利和具体权利为出发点,在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中承担着不同的职能,共同构筑财产权保护的坚实体系。
关键词:
宪法财产权 性质 民法财产权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谢立斌
本文首先考察了我国《宪法》和德国《基本法》的财产权条款,其次就税收是否受到财产权条款的约束而展开探讨,并进行比较。认为,为了有效保障财产权,税收不得超出宪法财产权所设定的限制。
关键词:
税收 财产权 比例原则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英洪 李芳
新时期改革农地制度,应该尊重农民意愿、注重维护宪法秩序。建立农户所有、社区所有和国家所有的多元产权模式。
关键词:
农地制度 土地财产权 宪法秩序 宪政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立斌 李艺
个人信息无论是作为大数据的组成部分还是作为独立的信息,都含有重大经济价值。实践中,基本上由数据企业享有相关利益。相关利益分配是宪法层面的分配问题,应当充分考虑社会主义制度、按劳分配制度、经济发展和平等原则等各个方面。在宪法上,应当由数据主体享有其个人信息之上的经济价值。宪法的这一要求应当在法律层面得到落实。在当前实证法上,人格权法和合同法上的保护机制都不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立法者应当积极作为,弥补这一不足。在法政策学上,立法者应当通过财产规则保障数据主体的经济利益。由于个人信息与有体物存在本质差异,所有权制度不能够适用于个人信息之上经济价值的保护。立法者应当参照知识产权制度,设立个人信息财产权。
关键词:
宪法 个人信息 经济价值 财产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罗忠荣 杨永志
生态社会主义为寻求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解决之道,通过批判与重构两条路径为人类指出未来社会发展前景,深刻批判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性、非正义性,主张以民主方式从经济模式、政治体制、社会构建和文化培植多维度构建生态社会主义理想社会,体现生态社会主义对结果平等、公正的终极价值追求。
关键词:
生态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批判与重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芳
空想社会主义者,将私有制与私有产权等同,认为私有财产的存在导致社会的极大不公,消灭私有制就是要消灭私有财产。空想社会主义的财产权理论命题有以下四条:一、私有制是万恶之源;二、财产公有体现了社会正义原则;三、财产公有的社会是民主的社会;四、财产公有,可使人的道德趋于完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新洲
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旗帜,是高等学校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领域和载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是高等学校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途径。文章提出应巩固校园文化建设主渠道,拓展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宣传氛围,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外部环境,营造良好的高校校园文化。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 校园文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素琴 邵汉强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属性,从文化传播视角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转变传播理念、拓展传播主体、丰富传播内容、改变传播方式、创新传播载体等,是提升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文化传播 高职院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史宗恺 钟周 张超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育人作用,有必要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特征及其所蕴含的、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教育规律和特征。从教育学、政治学与社会学的跨学科视角探索了以三项经典理论作为核心价值观的国家意志进入高等教育体系所提供的理论依据和支撑,即:现代国家职能理论、教育社会学理论以及政治社会化理论。研究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强化,既体现了当今社会的时代特征和现实需求,也标识着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国家制度中持续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新春
现代职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种种生态失衡问题:教育定位不科学、服务社会职能不完善、学生技能水平与实际工作要求脱节等。本研究在社会主义价值观视角下,分析影响现在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构建了现代职业教育生态体系,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促进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教育之间的开放性、联系性和协调发展,促进不同教育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融合。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肖运红
"互联网+"推动了信息传播的革命性变革,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带来了重大的机遇。"互联网+"扩大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广度,拓展了传播宽度,加快了传播速度,增强了传播效度。从建构核心价值观大众话语体系、建立核心价值观一体化传播渠道、营造优良的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社会环境等方面,建构"互联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体系,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实效,从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侯晶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对于立德树人以及我国融合教育的长足发展都是必要之举。离开融合教育视角的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法全面地进校园;而如果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我国的融合教育也很难彻底实现。每一种核心价值观进校园都需要教育实践补短和提优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在融合教育中落地,帮助残、健学生远离精神贫困,提升广大民众的道德素养,促进我国教育的富强与融合。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何海兵
人民美好生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以贯之的现实主线,贯穿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部内容。文章认为,从理论上看,美好生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属性;从实践上看,美好生活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石。只有紧紧守住这个现实基石,才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富有时代性的把握,增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想自觉和政治自觉。
关键词:
美好生活 核心价值观 人民主体 执政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