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49)
2023(12235)
2022(10448)
2021(9630)
2020(8432)
2019(19496)
2018(19289)
2017(36793)
2016(19819)
2015(22483)
2014(22278)
2013(22056)
2012(20499)
2011(18829)
2010(19171)
2009(18015)
2008(18011)
2007(16614)
2006(14426)
2005(13014)
作者
(59030)
(49569)
(49469)
(46987)
(31305)
(23652)
(22474)
(19484)
(18393)
(17805)
(16649)
(16636)
(15759)
(15733)
(15505)
(15273)
(14910)
(14698)
(14280)
(14268)
(12405)
(12193)
(12173)
(11239)
(11147)
(11091)
(11001)
(10875)
(10104)
(9899)
学科
(90864)
经济(90793)
管理(59135)
(58541)
(50077)
企业(50077)
方法(42476)
数学(36416)
数学方法(35815)
(22007)
中国(21543)
技术(21113)
业经(19880)
(19038)
(18952)
地方(17578)
理论(17135)
(15771)
贸易(15763)
(15254)
(15186)
农业(14546)
(13545)
产业(13069)
(12711)
技术管理(12685)
银行(12671)
(12339)
金融(12337)
(12098)
机构
大学(294419)
学院(292088)
(121286)
经济(118788)
管理(114156)
理学(98424)
研究(98357)
理学院(97321)
管理学(95270)
管理学院(94719)
中国(72797)
(62824)
科学(60991)
(53766)
(50273)
(48285)
研究所(45681)
中心(45313)
(44925)
业大(43595)
财经(42803)
北京(39867)
(39355)
师范(38978)
(38622)
农业(37915)
经济学(37355)
(35850)
(35028)
经济学院(33700)
基金
项目(192840)
科学(152602)
研究(140081)
基金(139233)
(121640)
国家(120720)
科学基金(103727)
社会(88643)
社会科(84160)
社会科学(84133)
(76840)
基金项目(73101)
自然(67019)
教育(65936)
自然科(65600)
自然科学(65582)
(64650)
自然科学基金(64382)
资助(57341)
编号(56674)
成果(46199)
重点(43953)
(42610)
(42539)
(42303)
创新(39820)
课题(39619)
国家社会(36679)
科研(36661)
教育部(36530)
期刊
(131400)
经济(131400)
研究(83914)
中国(60790)
学报(45894)
管理(43755)
(43024)
科学(42689)
(41978)
教育(36649)
大学(34667)
学学(32253)
技术(30327)
农业(28934)
(23134)
金融(23134)
经济研究(21620)
业经(21270)
财经(21243)
(18427)
技术经济(17800)
问题(17347)
统计(16987)
(16839)
(16187)
科技(15754)
图书(15665)
(14004)
决策(13908)
(13865)
共检索到4357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柏昊  杨善林  
技术学习理论是解释发展中国家经济赶超的有力工具。传统的技术学习理论分析框架忽略了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因素,难以解释虚拟网络型产业的技术学习过程。本文分析了由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决定的虚拟网络型产业的三个特征:网络外部性、技术标准专利化和基于标准的竞争,提出了一个虚拟网络型产业技术学习的三维理论分析框架:国际贸易规则、全球技术演化和企业层面的技术学习模型,分别描述了国际贸易规则的变化,全球技术演化轨迹和企业的技术学习过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田贵良  
虚拟水战略是从水资源需求管理角度解决水短缺问题的重要创新,它的成功实施需要经济理论分析的支撑。本文针对两个地区,设计四种可能的情形,在这些情形中交错地假设两个地区在水资源供给、其他要素禀赋和生产技术水平方面的异同,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两地区的生产和消费选择,从而论证虚拟水战略的实施环境,得出结论:即使缺水地区也应综合考虑水资源、其他限制性生产要素、生产技术水平以及生产的机会成本,正确运用虚拟水战略以增加自己的收益。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卢福财  何炜  
企业新的经营环境孕育了网络组织的产生。对于这一介于科层制与市场之间的新兴组织,其管理必然有独特之处。因而,对网络组织中关键资源—人力资源的管理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在分析了网络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的基础上,分别从人力资本优势和人力过程优势两方面构建了一个关于网络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分析框架,从而为有效管理网络组织的人力资源提供了思路。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郭劲光  
网络治理是网络研究中的重点课题,它关系到网络中每个成员企业的绩效和命运。网络治理有其内涵及相应的治理条件,网络的治理是一个由多重制度组成的制度体系的运用和演化的问题,交易者在此制度体系中具有激励相容的条件。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春玉  薛建强  徐健  
本文以网络组织理论为分析工具来研究农产品流通问题。分析了农产品流通网络组织的结构特征和治理机制,认为农产品流通网络组织是一种介于企业组织和市场组织之间的组织形态。它能够克服市场组织和企业(科层)组织的缺点,是比市场更有效、比企业更灵活的协调方式。因此,农产品流通网络组织能够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从而有助于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增加农民的收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锁利铭  马捷  经戈  
社区旅游(CBT)是以社区的全面参与为基础,集合多部门共同协作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旅游发展模式。论文以CBT的利益相关者与社区关系的分析为基础,提出网络治理的行政型网络治理(NAO)模式是改善CBT绩效的一种制度创新。文章构建了CBT的网络治理框架,并以江苏常熟的CBT发展为案例,提出了网络治理的重点领域和关键要素。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彭本红  刘东  
在全球化生产背景下,模块化生产网络面临复杂的环境,从而带来一系列的风险。文章针对模块化生产网络中的关系风险、绩效风险和嵌入性风险,提出了一条网络治理的分析路径。它主要包括治理环境、治理模式、治理机制和治理目标,其中治理模式有紧密型治理和松散型治理,治理机制包括合同治理和关系治理,治理目标主要是防止机会主义,提高运作绩效和消除锁定效应。沿着这线索,文章构建了一个模块化生产网络治理的系统分析框架。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民春  韩青江  冯钟  
对制造业工业机器人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进行建模分析,发现中国制造业企业使用第二代工业机器人一方面会产生就业破坏效应,另一方面也会产生就业创造效应;使用智能机器人替代第二代工业机器人,将会在前两种就业效应的基础上再新增智能机器人的就业挤出效应,即这一替代过程对就业的负面影响更大。因此,我国政府应在试点的基础上分阶段稳步推进制造企业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要做好被替代劳动力的职业培训,全面提升制造业的人力资本。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崔满红  郭威  
(一)关于金融发展理论麦金农和肖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金融抑制"理论和"金融深化"理论,具有广泛的影响,七八十年代以来,一些拉美国家与东南亚国家进行了"金融深化"的改革,使该理论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 1.金融抑制理论。金融抑制理论系统分析了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孙彪  刘益  
从技术创新联盟的特定情境出发,分析并强调了联盟双元学习能力对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基于多重理论视角,识别并分析了三对合作悖论对于建立联盟双元学习能力的挑战,并提出两种组合来管理这种挑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董治佑  张彩云  
学生社区是大学生的精神家园,是传播主流文化,弘扬主旋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阵地。网络化的学习、生活、娱乐方式深刻改变了大学生互动情景、交往方式和关系结构,使大学生社区场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布迪厄场域理论中“场域—惯习—资本”为分析框架,剖析大学生社区现实世界遁入虚拟世界变化表征,可揭示大学生社区生活世界呈现虚拟化特性背后的文化嬗变。其中,惯习变化使大学生由面对面的传统社交转向屏对屏的网络社交;资本变化使大学生文化资本由现实争斗转向网络竞争;场域变化使大学生人际关系从线下延伸到线上。需从主流文化引领惯习变迁、激活资本创新内在动力、培育高雅趣缘关系网络三个方面推动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有效引导学生由虚拟世界回归现实世界。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吴笛  李保强  蔡运荃  
虚拟学习社区是网络空间中由学习者建立的一个虚拟社会形态,以交互学习、协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形成以学习为目的的社交网络。本研究基于弱关系理论,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虚拟学习社区的网络结构和消息传播模式进行了分析,探索了网络关系的微观结构和强度如何影响知识互动的过程和结果。数据证明弱关系是影响虚拟学习社区中信息扩散效率的重要因素,且与社区网络中的子群结构有一定关联。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克  曲祉宁  洪德芳  张超群  李松林  方勇  
文章以内生性的专业化和分工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内生性产业集群和产业分工网络发展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在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产业集群、产业分工网络和专业化生产之间的内在关联和作用规律。模型的结论认为,国家(产业)间的制度效率与竞争强度之间存在着循环效应,而这种循环效应能够决定产业集群的布局和配置,决定各国在产业价值链上的位置,并最终决定经济增长的状态。尤其是,一国技术(经济)系统的制度效率的进步将会增加市场交易的需求,进而扩展产业分工的网络规模;而这又将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扩大产业网络的范围,提升该国在产业生产价值链上的位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正友  毕先萍  
各派经济学家对技术进步和就业的关系的认识日益明朗化 ,即技术进步作为最重要的生产力 ,是决定一国就业总水平及变动的根本动力 ,而就业演变的结果取决于该国社会制度是否顺应技术进步的要求而适时调整。从运行机理来看 ,企业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 ,产业技术进步类型选择、社会对产业需求变化 ,技术进步促进国民经济总体水平的提高 ,都会对就业产生重要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继忠  冀刚  
文章在继承和集成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尝试从分工理论的视角重新挖掘外部性与产业发展相关性的理论根源与内涵,并借鉴Glaeser(1992)的划分方法将外部性区分为MAR外部性、Jacobs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同时也将产业发展聚焦为产业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两个核心方面,从而构建出ESG理论分析框架,进而能够使外部性、产业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之中,综合考查外部性对产业发展影响的作用机理,以期能够为"新常态"下中国地区产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