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01)
- 2023(13812)
- 2022(11586)
- 2021(10696)
- 2020(9276)
- 2019(21605)
- 2018(21372)
- 2017(41438)
- 2016(22074)
- 2015(25316)
- 2014(25454)
- 2013(25263)
- 2012(23245)
- 2011(20962)
- 2010(21144)
- 2009(19694)
- 2008(19116)
- 2007(17024)
- 2006(14821)
- 2005(13180)
- 学科
- 济(111879)
- 经济(111781)
- 管理(64935)
- 业(61735)
- 企(51067)
- 企业(51067)
- 方法(48138)
- 数学(42546)
- 数学方法(42060)
- 农(25278)
- 中国(24515)
- 财(24002)
- 地方(23562)
- 业经(21758)
- 学(20714)
- 贸(17860)
- 贸易(17850)
- 制(17283)
- 易(17243)
- 农业(16885)
- 理论(15777)
- 和(15382)
- 务(15003)
- 财务(14950)
- 财务管理(14911)
- 地方经济(14558)
- 环境(14494)
- 企业财务(14086)
- 银(13899)
- 银行(13867)
- 机构
- 学院(325233)
- 大学(324199)
- 济(142314)
- 经济(139496)
- 管理(126963)
- 理学(109802)
- 理学院(108604)
- 研究(107194)
- 管理学(106646)
- 管理学院(106058)
- 中国(80828)
- 京(66723)
- 科学(64686)
- 财(62153)
- 所(53895)
- 农(52381)
- 财经(50117)
- 中心(49858)
- 研究所(48953)
- 江(48522)
- 业大(47403)
- 经(45428)
- 经济学(44534)
- 北京(41583)
- 范(41388)
- 农业(41154)
- 师范(40952)
- 经济学院(39885)
- 州(38195)
- 院(38044)
- 基金
- 项目(216277)
- 科学(170526)
- 基金(157424)
- 研究(156319)
- 家(137111)
- 国家(136010)
- 科学基金(117266)
- 社会(100326)
- 社会科(95216)
- 社会科学(95190)
- 省(84938)
- 基金项目(83339)
- 自然(76004)
- 自然科(74298)
- 自然科学(74278)
- 教育(73058)
- 自然科学基金(72950)
- 划(71002)
- 资助(65138)
- 编号(62891)
- 成果(49896)
- 重点(48790)
- 部(48168)
- 发(46930)
- 创(45030)
- 课题(43128)
- 创新(42107)
- 国家社会(41730)
- 科研(41658)
- 教育部(41615)
共检索到475729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成进
虚拟经济的膨胀、泛化全面深刻地影响着宏观经济运行方式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现有研究对虚拟经济的分析仅仅是简单地引用马克思对银行信用、商业信用、虚拟资本等资本主义工业化初期经济现象的具体分析,对现实中虚拟经济泛化、膨胀、"虚实背离"的解释力非常有限。本文在对"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分析范式加以重新解释的基础上,运用这一分析范式对虚拟经济提出新解。本文认为,相对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分析范式,"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分析范式更为科学,其中,生产方式的内涵远超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叠加,生产方式涵盖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对象、生活内容等多个方面、多个层次、多个环节,更为生动,也更能反映丰富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袁绪程
近年来学术界就政治经济学对象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应否把生产力或生产方式列入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这无疑涉及到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的定义问题。下面谈点拙见,以就教于诸位。一从围绕《资本论》开卷序言那段话的争论谈起生产方式应否列入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马克思有过明确的阐述。他在《资本论》开卷序言中开诚布公地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与其相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期刊] 改革
[作者]
尹俊 孙巾雅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新质生产力注重科学技术因素对社会生产的影响,强调政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作用,形成劳动者新技能化、劳动资料科技化、劳动对象种类和形态多样化等要素特征。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新型生产关系的形成,包括所有权类型的新样式、更为紧密复杂系统化的协作关系、适配度更高的要素市场、共享型的分配趋势等。不断调整体制机制以适应和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着力点和发力点。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前沿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发展不同区域的特色新质生产力,持续完善科技、教育、人才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机制,畅通优质生产要素流动,打通新质生产力运动作用过程的堵点和卡点。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新型生产关系 全面深化改革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黄涛 韩鹏
生产方式是一个由生产的技术条件与社会条件结合而成的具有独立性的纯粹宏观概念。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构成都与生产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密切相关,因此,两者中的任何一方发生变化都会导致生产方式变化,即两者都是生产方式的决定因素。只是因为生产力的技术构成方面在马克思的分析框架中是外生的,才导致了"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这样一个公式。但是,由于生产力的社会构成本身是以生产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且是内生于马克思的经济系统的,生产关系的变化也可能导致生产方式发生变革,这时就不能再用"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这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鲁保林 梁永坚
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范畴,三者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生产方式,作为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生产组织形式,既是组织劳动过程的特定形式,同时也是一定的生产关系的载体和实现形式。生产方式的演变受特定生产关系的制约和引导。一种新生的社会生产关系会创造出它所特有的生产方式,并且其能否稳固直至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依赖于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与社会生产力的质变。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历程验证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因此,中国特殊的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仍需进一步完善。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郭冠清
对于社会发展究竟是否存在"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原理,学术界分歧依然严重。除了"生产力——生产关系"原理的认知根深蒂固的原因外,分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对马克思的手稿、书信和著作寻章摘句的论述方法,不足以征服反对者,因为反对者同样可以找到反证,这些反证不仅在马克思1846年12月28日致安年科夫的信中存在,在《哲学的贫困》中存在,而且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年手稿)、《资本论》中同样存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的"全面性、完整性、客观性、过程性"特征为重新解读"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原理创造了条件。抛弃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通过考证不难发现,唯物史观核心命题"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贯穿于从《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到《资本论》的始终。正确理解关键范畴"生产方式"不仅可以消除"反证"问题,而且也助于从"生产力决定论"中走出。重新解读的"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原理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宛晨 李松龄
在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状态下生产资料所有者能够获得消费者剩余,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形式导致贫富差距。在劳动力市场均衡状态下生产资料所有者的消费者剩余消失,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形式并不必然导致生产资料所有者占有劳动剩余产品。劳动产品在劳动者之间分配的合理性和生产资料计划配置的合理性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两个假设前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杜洪燕 陈俊红 刘宝印 龚晶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原理,对农业生产托管及农户经营方式变化提出了新的解释。从生产力的发展角度,分析了农业生产托管的形成与演变;从生产方式的变化角度,探讨了农业生产托管的发展前景;从生产关系的演进角度,分析了农业生产托管的全局意义以及农户权利的拓展。本研究有助于各界从理论层面上深入理解农业生产托管这一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关键词:
农业生产托管 农户 农业经营方式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成进
人类需求从生理到心理的转换体现在消费目的、消费对象和满足需求的手段上。这一转换引起了生产方式中三组矛盾——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矛盾的一系列深刻变化。用外在的方式满足内在的需求,同时心理需求又相互影响,这是经济中不确定性的根源。心理需求相对于生理需求更加不稳定、易变、易受他人影响、需要通过他人方能提供满足需求的手段,这使得人类面临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加。具体而言,从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角度来看,需求转换降低了经济中的不确定性,但消费主义价值观、物质主义的不利影响会加大不确定性;从人与人之间矛盾的角度来看,需求转换使不确定性变得更为频繁、复杂;从人与自我矛盾的角度来看,需求转换使得人与自我的矛盾加剧,加大了经济中的不确定性。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成进
人类需求从生理到心理的转换体现在消费目的、消费对象和满足需求的手段上。这一转换引起了生产方式中三组矛盾——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矛盾的一系列深刻变化。用外在的方式满足内在的需求,同时心理需求又相互影响,这是经济中不确定性的根源。心理需求相对于生理需求更加不稳定、易变、易受他人影响、需要通过他人方能提供满足需求的手段,这使得人类面临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加。具体而言,从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角度来看,需求转换降低了经济中的不确定性,但消费主义价值观、物质主义的不利影响会加大不确定性;从人与人之间矛盾的角度来看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晓倩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理论成果,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视角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逻辑,主要涉及三个问题:发展什么样的生产力、怎样发展生产力、如何保障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良性互动。本文从理论、历史、现实三个维度阐释了新发展阶段必须发展新质生产力;从指导原则、路径选择、制度基础三个方面回答了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包括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阐明必须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才能保障生产力发展的正确方向、保障生产关系始终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实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良性互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柳 田海霞 刘鸿雁
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分工发展程度,而分工的发展会进一步推动生产力发展;分工的发展程度决定生产关系的实际状况。以分工为中介,透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机理,可以从中获得启示:在生产力方面,分工是“劳动的分化”与“劳动的并存”的辩证统一。在生产关系方面,分工决定所有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是对“分工—所有制”形式的抽象总结,可以通过“分工—所有制”的具体视角来考察所有制形式产生、演变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关键词: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分工 所有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柳 田海霞 李凯旭
促进竞争与协同相统一,抑制竞争与协同相对立,就要建立符合“人的二重性”规律的“二重性”的制度,才能始终保持大多数人“二重性”的自由,保证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以“制度二重性”的矛盾,化解“人的二重性”的矛盾,进而化解“自由二重性”的矛盾,“人的二重性”—“制度二重性”—“自由二重性”的矛盾传导系统,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乔晓楠 王奕
推动高质量发展必然需要用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创造性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论断,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最新成果。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借鉴佩蕾丝“技术—经济范式”的研究思路,对资本循环理论进行拓展,形成一个解构生产力的框架,并总结得出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历次工业革命时期“新质”生产力和“新型”生产关系互动演进逻辑的梳理,结合当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背景,提出以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五个方面为着力点,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生产关系,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新动能。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于金富
马克思恩格斯高度重视对生产方式的理论研究,他们不仅建立了生产方式一般的基本原理,而且具体分析了各种特殊的社会生产方式,建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生产方式理论的科学范式。在传统体制下,人们机械照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生产方式理论的某些具体结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在当代中国,我们不仅要继承与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生产方式经典理论的基本原理,而且应当根据中国国情与发展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生产方式理论的创新发展指导全面深化改革与深化变革的伟大实践。
关键词:
生产方式 经典范式 现代创新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