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63)
- 2023(13652)
- 2022(11698)
- 2021(11147)
- 2020(9103)
- 2019(20581)
- 2018(20345)
- 2017(38598)
- 2016(20978)
- 2015(23539)
- 2014(22821)
- 2013(22329)
- 2012(20222)
- 2011(18119)
- 2010(18167)
- 2009(16417)
- 2008(15720)
- 2007(13733)
- 2006(11918)
- 2005(10228)
- 学科
- 济(78516)
- 经济(78434)
- 管理(64778)
- 业(62275)
- 企(54121)
- 企业(54121)
- 方法(35396)
- 数学(29331)
- 数学方法(28952)
- 农(22163)
- 中国(21596)
- 业经(20616)
- 技术(19372)
- 财(19045)
- 学(17604)
- 地方(16725)
- 理论(15960)
- 农业(15122)
- 制(14041)
- 和(13915)
- 贸(13417)
- 贸易(13406)
- 技术管理(13186)
- 环境(13072)
- 易(13007)
- 划(12517)
- 务(12310)
- 财务(12243)
- 财务管理(12225)
- 银(11978)
- 机构
- 学院(287597)
- 大学(287152)
- 管理(118862)
- 济(109050)
- 经济(106528)
- 理学(103565)
- 理学院(102446)
- 管理学(100773)
- 管理学院(100251)
- 研究(91956)
- 中国(67553)
- 京(60927)
- 科学(58466)
- 财(48974)
- 所(44726)
- 农(42986)
- 业大(42770)
- 中心(41715)
- 江(41296)
- 研究所(40995)
- 财经(39648)
- 范(38882)
- 师范(38505)
- 北京(38373)
- 经(36109)
- 州(34093)
- 院(34052)
- 农业(33450)
- 技术(31739)
- 经济学(31273)
- 基金
- 项目(203326)
- 科学(160947)
- 研究(152044)
- 基金(146078)
- 家(126415)
- 国家(125291)
- 科学基金(108893)
- 社会(94475)
- 社会科(89418)
- 社会科学(89394)
- 省(81440)
- 基金项目(78350)
- 自然(70524)
- 教育(70036)
- 自然科(68916)
- 自然科学(68903)
- 自然科学基金(67685)
- 划(67619)
- 编号(62943)
- 资助(58207)
- 成果(50622)
- 创(46489)
- 重点(45111)
- 部(43698)
- 发(43601)
- 课题(43468)
- 创新(42545)
- 项目编号(39301)
- 科研(38061)
- 国家社会(38023)
- 期刊
- 济(118436)
- 经济(118436)
- 研究(82314)
- 中国(56534)
- 管理(45115)
- 学报(43722)
- 科学(41535)
- 农(39336)
- 教育(38423)
- 财(35664)
- 大学(33431)
- 学学(31269)
- 农业(27724)
- 技术(26821)
- 融(21687)
- 金融(21687)
- 业经(21234)
- 经济研究(18472)
- 财经(18166)
- 科技(16641)
- 图书(16376)
- 经(15463)
- 问题(14961)
- 技术经济(14487)
- 业(14317)
- 理论(14148)
- 现代(13368)
- 实践(13161)
- 践(13161)
- 版(12757)
共检索到4105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保仓 任浩
虚拟组织作为一种新兴的市场资源连接及能力重组模式,彰显出其持续价值创新的优越性。通过分析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的作用本质,阐述了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形成过程,指出了持续创新能力是知识存量、知识增量与知识质量相互作用转化而形成的知识能量集合。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提升机理模型,提出了提升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的3种基本路径——竞合互动路径、知识对流路径、创新协同路径,深入剖析了3种路径对提升虚拟组织持续创新力的作用机理及演化过程,提升了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理论与实践应用价值。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保仓 任浩
虚拟组织作为企业间知识共享、知识集成的创新平台模式,彰显其知识创新与价值创新的独特性与优越性。通过分析虚拟组织知识共享、共同理解、关系记忆、吸收能力对提升持续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构建了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提升机理模型。在此基础上,选取261家企业作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证明了信息共享与共同理解对提升持续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作用,关系记忆对提升持续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作用,吸收能力对信息共享、共同理解与关系记忆有正向调节作用,丰富了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理论,对企业建构与运营虚拟组织持续创新具有借鉴意义与实践价值。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保仓 任浩
虚拟组织作为一种新兴的资源连接及能力重组的组织模式,彰显了其持续价值创新的优越性。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是作用于持续创新系统中创新动力、创新过程、界面管理及组织学习的能力集合函数。首先,识别了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的内涵与本质,剖析了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通过梳理创新能力维度划分相关文献,并结合虚拟组织的本质属性,对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作用点进行解构;最后,构建了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与持续创新系统之间以及各能力之间的交互作用机制,旨在深化对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的研究和认识,丰富并拓展虚拟组
关键词:
虚拟组织 持续创新能力 作用机制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力 王宏起 武建龙
产业联盟是快速有效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新型产业网络化组织。从社会网络视角,综合运用网络结构、关系和位置分析方法,揭示产业联盟改变产业创新网络功能属性进而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并结合产业创新网络周期性演化,研究基于产业联盟的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动态提升过程与路径,旨在从动态视角进一步刻画基于产业联盟的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机理,为有效发挥产业联盟创新带动作用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振华 薛耀文
提高决策者的即兴决策能力是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内容。以知识管理理论和组织记忆理论为基础,分析应急知识管理、组织记忆与即兴决策能力之间的关系,构建基于应急知识管理、组织记忆的即兴决策模型;在揭示应急知识管理与组织记忆之间的耦合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提高即兴决策能力的集成模式;基于应急知识管理、组织记忆流程管理和危机学习的视角,探讨提升决策者的即兴决策能力的具体路径。旨在满足即兴决策的知识需求,从而提高决策者应对突发事件的即兴决策能力。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红兵 和金生 张素平
本文借助仿生学相关理论,对虚拟团队的知识创新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培育虚拟团队知识创新能力的方法。文章为增强组织绩效及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和实施框架。
关键词:
虚拟团队 知识创新 知识管理 知识发酵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宁培中 罗永泰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虚拟型学习团队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模式,为企业吸纳国内外高新技术领域的创新成果,实现企业内外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关键词:
虚拟型学习团队 资源配置 自主创新能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裴旭东 李随成 黄聿舟
在快速变化的技术和市场环境中,如何提高新创企业突破性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其持续成长是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文章基于组织学习理论、合作关系理论和创新能力理论,构建关系学习影响新创企业突破性创新能力的概念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利用286家新创企业的有效调研数据对所提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外部供应商共享信息和共同解决问题正向影响新创企业关系专用性记忆;新创企业吸收能力正向调节这种影响关系;新创企业关系专用性记忆正向影响其突破性创新能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金祥荣 王桤桦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产业结构的转换,专业市场数目众多、规模偏小、缺乏科学组织等对应于传统古典式经济结构的弊端日益显露。虚拟组织作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兴的企业组织形态,无疑为传统专业市场的创新提供了崭新的视角。通过建立与生产、零售相融合的虚拟组织运作模式,能够最大效率地发挥企业的整体资源优势,从而实现专业市场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与整体复兴。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发余
本文试图从理论上说明虚拟组织这种企业群的最新组织和管理模式 ,可以在区域创新中发挥作用。文章分析了虚拟组织的特征 ,并把它和区域创新的理论基石作了概略的比较分析 ,结果发现二者在理念上不谋而合 ,故而 ,本文认为 ,虚拟组织应该在区域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虚拟组织 区域创新 学习 合作 结网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冉连
[目的/意义]网络虚拟社会作为国家治理的新领域,是我国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网络虚拟社会治理问题,有利于掌握虚拟社会治理规律,制定有效的治理策略。[方法/过程]依据社会治理的基本理论,在对网络虚拟社会、网络虚拟社会治理、网络虚拟社会治理创新内涵解读的基础上,从治理理念、治理方法、治理模式、主体道德自律、法治保障五个方面论证分析了我国当前网络虚拟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结果/结论]针对当前我国网络虚拟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从创新虚拟社会治理理念、方法、模式、道德自律体系、法治保障体系方面提出了具有针对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金周英
组织创新和虚拟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金周英一、新的时代特征需要新的组织模式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逐步把全世界各地联成一个“高速信息网”,加上现代运输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国际间的信息、资本和物资流,加快了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同时,技术开发和商品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谷斌 李晴琳
基于Lotka-VoLterra模型,对不同虚拟社群的知识创新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知识创新能力在不同情况下的变化趋势和平衡状态不同;其中,内部体验推力和外部需求拉力起重要作用。通过MatLaB模拟两个具体虚拟社群知识创新能力变化过程,得出知识创新能力强弱关系。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正祥 郭婷婷
互动路径对消费者虚拟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价值共创参与意愿的影响受到其社会价值观的中介作用和品牌知名度的调节作用。笔者基于价值共创理论,首先构建了一个互动路径作用于消费者虚拟CSR价值共创参与意愿的研究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对采用实验研究法收集到的有效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实证检验了互动路径对消费者虚拟CSR价值共创参与意愿的直接影响,以及社会价值观的中介作用和品牌知名度的调节作用。验证结果证实:互动路径(结构路径vs.体验路径)正向影响消费者虚拟CSR价值共创参与意愿,且相较于结构路径,体验路径对消费者虚拟CSR价值共创参与意愿的影响更强;在高品牌知名度下,体验路径对消费者虚拟CSR价值共创参与意愿的影响依旧大于结构路径,但在低品牌知名度下,结构路径和体验路径对消费者虚拟CSR价值共创参与意愿的影响却不存在显著差异;自我超越型社会价值观和自我提升型社会价值观分别在体验路径和结构路径影响消费者虚拟CSR价值共创参与意愿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本研究通过揭示互动路径影响消费者虚拟CSR价值共创参与意愿的机理,拓展了价值共创领域关于消费者社会责任行为研究的边界,为企业有效开展虚拟CSR价值共创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易伟义 余博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整体水平的显著提升,围绕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各个地区都加大了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区域自主创新环境逐步优化,区域自主创新的产出不断提高,但从总体看来,我国区域自主创新的效果却并不理想。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路径比较研究(一)利益内驱导向下的"企业自发创新—区域创新能力提升"路径这种路径下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主要依靠企业自发的创新行为,是区域企业在市场利益导向下为追求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