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99)
2023(5894)
2022(4925)
2021(4539)
2020(3665)
2019(7836)
2018(7602)
2017(13884)
2016(7232)
2015(7738)
2014(7072)
2013(6790)
2012(6247)
2011(5742)
2010(5796)
2009(5391)
2008(5100)
2007(4773)
2006(4087)
2005(3536)
作者
(19606)
(16601)
(16311)
(15370)
(10388)
(7822)
(7308)
(6326)
(6190)
(5551)
(5548)
(5539)
(5322)
(5231)
(5060)
(4949)
(4862)
(4773)
(4612)
(4587)
(3984)
(3929)
(3830)
(3749)
(3672)
(3651)
(3650)
(3591)
(3358)
(3184)
学科
(30711)
经济(30686)
管理(27543)
(26213)
(24202)
企业(24202)
技术(14143)
技术管理(11360)
地方(10635)
方法(9833)
业经(8446)
中国(8363)
数学(7481)
数学方法(7395)
地方经济(7070)
(7015)
(6255)
理论(5910)
(5648)
(5236)
(5157)
(5105)
农业(5042)
(4914)
金融(4913)
(4754)
产业(4751)
银行(4739)
环境(4703)
(4602)
机构
学院(99341)
大学(98192)
管理(41980)
(40095)
经济(39346)
理学(36516)
理学院(36076)
管理学(35598)
管理学院(35383)
研究(32464)
中国(24556)
科学(20227)
(20099)
(16971)
(15543)
(15311)
中心(15038)
研究所(14030)
(13687)
财经(13543)
师范(13539)
业大(12889)
(12741)
(12531)
(12375)
(12320)
北京(12274)
商学(11745)
经济学(11732)
商学院(11608)
基金
项目(71584)
科学(59346)
研究(53754)
基金(52297)
(45498)
国家(45139)
科学基金(40397)
社会(35926)
社会科(34136)
社会科学(34130)
(30165)
基金项目(28437)
自然(25466)
自然科(24953)
自然科学(24948)
(24770)
教育(24575)
自然科学基金(24528)
(21924)
编号(20700)
创新(19347)
资助(18617)
(16680)
重点(16500)
成果(15982)
国家社会(15040)
(15007)
课题(14987)
(14323)
(13860)
期刊
(45318)
经济(45318)
研究(28240)
中国(22793)
管理(19323)
科学(14436)
教育(13569)
学报(12828)
(12184)
(11416)
技术(10397)
大学(10013)
学学(9313)
科技(8420)
业经(8192)
(8021)
金融(8021)
农业(7800)
经济研究(7074)
财经(6355)
技术经济(6263)
(5612)
(5479)
论坛(5479)
(5345)
问题(5184)
商业(5119)
资源(4949)
现代(4770)
(4612)
共检索到1466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发余  
本文试图从理论上说明虚拟组织这种企业群的最新组织和管理模式 ,可以在区域创新中发挥作用。文章分析了虚拟组织的特征 ,并把它和区域创新的理论基石作了概略的比较分析 ,结果发现二者在理念上不谋而合 ,故而 ,本文认为 ,虚拟组织应该在区域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金祥荣  王桤桦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产业结构的转换,专业市场数目众多、规模偏小、缺乏科学组织等对应于传统古典式经济结构的弊端日益显露。虚拟组织作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兴的企业组织形态,无疑为传统专业市场的创新提供了崭新的视角。通过建立与生产、零售相融合的虚拟组织运作模式,能够最大效率地发挥企业的整体资源优势,从而实现专业市场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与整体复兴。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冯新舟  阎维洁  何自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加深,虚拟组织应运而生。虚拟组织中的知识创新从个人层面开始,通过个人——组织——组织间三个层面上主体的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有效互动,实现知识的螺旋上升。为了推动虚拟组织中的知识创新,必须有效地进行知识管理,具体措施包括:共享知识远景规划,为知识创新建立多种领域,利用合伙人之间的多样性、冗余信息促进知识创新,建立信任和增大透明度,正确运用信息技术网络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保仓  任浩  
虚拟组织作为一种新兴的市场资源连接及能力重组模式,彰显出其持续价值创新的优越性。通过分析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的作用本质,阐述了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形成过程,指出了持续创新能力是知识存量、知识增量与知识质量相互作用转化而形成的知识能量集合。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提升机理模型,提出了提升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的3种基本路径——竞合互动路径、知识对流路径、创新协同路径,深入剖析了3种路径对提升虚拟组织持续创新力的作用机理及演化过程,提升了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理论与实践应用价值。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保仓  任浩  
虚拟组织作为企业间知识共享、知识集成的创新平台模式,彰显其知识创新与价值创新的独特性与优越性。通过分析虚拟组织知识共享、共同理解、关系记忆、吸收能力对提升持续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构建了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提升机理模型。在此基础上,选取261家企业作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证明了信息共享与共同理解对提升持续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作用,关系记忆对提升持续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作用,吸收能力对信息共享、共同理解与关系记忆有正向调节作用,丰富了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理论,对企业建构与运营虚拟组织持续创新具有借鉴意义与实践价值。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冠艺  纪明明  
以平台商为代表的虚拟集成和以集成商为代表的垂直集成是流通组织创新和转型的两种主要形式,本文突破以往文献从宏观和产业层面对流通创新的论述,从组织层面分析了流通商和平台商两者的内涵和主要形式。并对比了平台商和集成商在不同维度上的区别和利弊。流通组织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和外部环境选择具体的转型方式。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保仓  任浩  
虚拟组织作为一种新兴的资源连接及能力重组的组织模式,彰显了其持续价值创新的优越性。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是作用于持续创新系统中创新动力、创新过程、界面管理及组织学习的能力集合函数。首先,识别了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的内涵与本质,剖析了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通过梳理创新能力维度划分相关文献,并结合虚拟组织的本质属性,对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作用点进行解构;最后,构建了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与持续创新系统之间以及各能力之间的交互作用机制,旨在深化对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的研究和认识,丰富并拓展虚拟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金周英  
组织创新和虚拟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金周英一、新的时代特征需要新的组织模式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逐步把全世界各地联成一个“高速信息网”,加上现代运输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国际间的信息、资本和物资流,加快了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同时,技术开发和商品化...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青  
虚拟经济有着自身的独特功能和特征 ,虚拟经济与金融创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虚拟经济的发展必须用正确的金融创新来促进。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秋明  李运强  
虚拟产业集群能否有效地促进企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取决于虚拟产业集群的管理创新。本文从集成管理理论的角度,探讨了虚拟产业集群的概念、独特优势,并提出了虚拟产业集群管理创新的新思路。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袁丹  雷宏振  
用组织距离衡量虚拟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组织接近",在双寡头古诺模型的分析框架下,研究组织距离对虚拟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创新水平、产量和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完全信息情况下,虚拟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创新投入水平越高,则企业联合利润越大;在不完全信息情况下,集群内企业的均衡产量都是其创新投入水平的增函数,但若逆需求函数的斜率较大,则不完全信息对不拥有完全信息的企业的影响较小。最后求得要实现集群内企业的均衡产量随着组织距离的加大而增加则企业的创新水平要满足的条件。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峰  姜莹  
虚拟组织是一种松散、开放性的组织模式,将这种模式引入到图书馆的创新服务体系中有一定的合理性。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组织的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型,分析了虚拟组织和图书馆服务的契合点,从宏观层面构建了该模型的知识服务平台,最后探讨了在该模式下几种虚拟团队的组建方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韩晶  
“大而全”、“小而全”;技术创新速度慢;生产柔性差;对市场需求反应迟缓这些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积弊,医治好这些积弊,国有企业也就会生机盎然。在这方面,西方国家的虚拟企业运作模式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所谓虚拟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姜继娇  王良  
针对虚拟组织面临的各种风险活动,以聚类分析法得到六维风险管理因子;提出一种具有战略柔性的风险影响因子概念模型,强调对战略目标、知识资产、组织结构、创新激励、信息技术、创新转化等六维因子的集成管理;指出了这一概念模型的运作机理。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先江  
本研究在文献综述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将影响非营利组织低碳创新虚拟研发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的因素概括为五类,并构建了非营利组织低碳创新虚拟研发团队隐性知识共享机制模型。同时,以国内187个非营利组织低碳创新虚拟研发团队为样本,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变革型领导、信任和自我效能对隐性知识共享有正向显著影响。其中,变革型领导的影响最大,知识的敏感性对隐性知识共享有负向显著影响。另外,非营利组织低碳创新虚拟研发团队中基于组织的自尊对隐性知识共享的正向影响不显著,这与营利组织虚拟创新研发团队是截然不同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