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70)
- 2023(14434)
- 2022(12367)
- 2021(11552)
- 2020(9623)
- 2019(22785)
- 2018(22813)
- 2017(43429)
- 2016(23827)
- 2015(27170)
- 2014(27601)
- 2013(27251)
- 2012(25667)
- 2011(23496)
- 2010(24155)
- 2009(22200)
- 2008(22277)
- 2007(20176)
- 2006(17815)
- 2005(16372)
- 学科
- 济(105381)
- 经济(105280)
- 管理(65252)
- 业(63547)
- 企(50474)
- 企业(50474)
- 方法(43725)
- 数学(38093)
- 数学方法(37411)
- 农(30337)
- 中国(30325)
- 地方(27745)
- 财(23649)
- 业经(23228)
- 学(21736)
- 农业(20369)
- 制(19677)
- 贸(18153)
- 贸易(18135)
- 易(17456)
- 理论(17398)
- 银(16906)
- 银行(16862)
- 融(16307)
- 金融(16304)
- 和(16228)
- 行(16167)
- 技术(16084)
- 环境(14752)
- 地方经济(14607)
- 机构
- 学院(344675)
- 大学(341815)
- 济(136288)
- 经济(132992)
- 管理(128394)
- 研究(119112)
- 理学(108779)
- 理学院(107409)
- 管理学(105173)
- 管理学院(104511)
- 中国(91733)
- 科学(75421)
- 京(75367)
- 财(63052)
- 所(62028)
- 农(60793)
- 江(55812)
- 研究所(55764)
- 中心(55403)
- 业大(51673)
- 财经(48778)
- 北京(48377)
- 范(48131)
- 师范(47603)
- 农业(47417)
- 州(44960)
- 经(43851)
- 院(43185)
- 经济学(40658)
- 技术(39903)
- 基金
- 项目(219281)
- 科学(170447)
- 研究(161389)
- 基金(153767)
- 家(133792)
- 国家(132613)
- 科学基金(112594)
- 社会(97827)
- 社会科(92550)
- 社会科学(92522)
- 省(89205)
- 基金项目(81003)
- 教育(75276)
- 划(74431)
- 自然(72873)
- 自然科(71110)
- 自然科学(71090)
- 自然科学基金(69741)
- 编号(67905)
- 资助(64568)
- 成果(55973)
- 发(51588)
- 重点(49832)
- 课题(48283)
- 部(47160)
- 创(45582)
- 创新(42604)
- 科研(41552)
- 发展(40853)
- 大学(40522)
- 期刊
- 济(160512)
- 经济(160512)
- 研究(103478)
- 中国(77453)
- 农(55818)
- 学报(53160)
- 财(50391)
- 科学(49830)
- 管理(48624)
- 教育(44301)
- 大学(39786)
- 农业(37604)
- 学学(36903)
- 技术(34370)
- 融(32747)
- 金融(32747)
- 业经(28035)
- 经济研究(24896)
- 财经(23567)
- 问题(21435)
- 业(20876)
- 经(20274)
- 图书(19596)
- 技术经济(18199)
- 统计(17896)
- 科技(17069)
- 版(16826)
- 策(16492)
- 商业(16483)
- 资源(16299)
共检索到5350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易军
虚拟科技园和它的组织结构是对实体科技园区及其组织结构的重大突破,集群理论是虚拟科技园规划的理论基础,信息网络技术则是其规划与建设的支撑条件。本文在阐述集群理论内涵和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了集群理论的突破同虚拟科技园规划与建设的关系,并以大连虚拟科技园发展规划项目的研究为例,对虚拟科技园规划与建设的必要性及其园区的网络特征、组织模式、模式特点等进行分析与论证。由此,为我国虚拟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较完善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
虚拟科技园 高技术产业 集群 组织结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新焕 林子华
虚拟科技园区作为一种新型的产学研合作网络组织形式备受关注。本文从知识网络这一视角出发,分析虚拟科技园区知识网络的构成要素和相互作用关系,构建了虚拟科技园区知识循环创造模型,提出虚拟科技园区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发展模式,在构建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虚拟化运营中合作伙伴文化背景复杂、合作意图差异及缺乏足够的相互信任所引发的学习智障,建立科学健全的基于组织层面和网络层面的学习机制,并以云南省大学科技园为案例进行分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宋昱雯 于渤
本文从产业集群和虚拟企业协同发展的组织模式——虚拟产业集群产生的组织背景入手,分析虚拟产业集群产生的必要性、解释其概念的内涵和组织属性,并对其成员的构成及实现的形式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发展我国虚拟产业集群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朱静芬,史占中
本文以入园企业“集群化程度”为切入点,从产业组织角度对我国高科技园区企业集群化不足进行深入地分析,并借鉴国外高科技园区的成功经验,从制度和文化两方面,以达到提高企业自组织(专业化分工协作)和自繁育(衍生新企业),营造区域合作创新环境的目标,促进园区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企业集群 高科技园区 创新网络 竞争优势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罗亮梅 陈真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者从地方政府治理的视域,通过对广州天河科技园的考察,提出其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GDP增速放缓下发展后劲问题、产业链瓶颈问题和园区配套等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和梳理,最后提出相应对策:一是优化地方治理,升级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二是优化园区功能定位,构建完整的高新技术产业链;三是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构建全方位支持网络。希望能对地方政府治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及区域产业集群的长远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地方治理 产业集群 高新园区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苏文松 方创琳
在推进京津冀城市群高科技园区的协同发展进程中,三地园区之间是否深度融合,决定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质量和深度。目前京津冀城市群的天津与河北高科技园区与中关村科技园签有政府间合作协议的有10家,其对接的产业类型依次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境保护、生物医药产业,与中关村科技园总收入占比居前5位的产业类别恰好相对应。三地园区协同发展动力机制可分为产业梯度转移机制、市场需求吸引机制、科技产业孵化转化机制、政府引导驱动机制、市场合作驱动机制5类。合作共建模式主要有:政府引导驱动机制为主的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模式、市场合作驱动的类似于固安工业园的产业新城模式、科技产业孵化转化机制为主的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模式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苏文松 方创琳
在推进京津冀城市群高科技园区的协同发展进程中,三地园区之间是否深度融合,决定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质量和深度。目前京津冀城市群的天津与河北高科技园区与中关村科技园签有政府间合作协议的有10家,其对接的产业类型依次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境保护、生物医药产业,与中关村科技园总收入占比居前5位的产业类别恰好相对应。三地园区协同发展动力机制可分为产业梯度转移机制、市场需求吸引机制、科技产业孵化转化机制、政府引导驱动机制、市场合作驱动机制5类。合作共建模式主要有:政府引导驱动机制为主的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徐磊
在我国科技资源的布局中,大学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因此,如何有效地转化和利用大学的科技资源和科研成果,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建设大学科技园的宗旨,就是改善我国技术创新的环境,探索新的大学科技资源转化的途径,并成为社会孵化有产业前景的技术项目或新技术企业的重要环节之一。大学科技园不同于一般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地方也正在于此。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骆高远 陆江东
虚拟旅游出现至今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但其对大多数的人来说还相当陌生,这与虚拟旅游的硬件设施要求较高、理论发展还不尽完善、技术水平还不够成熟有一定的关系。但虚拟旅游可以成为现实旅游的有效补充,在许多领域有其独特的优势,可以轻松解决一些现实旅游无法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介绍虚拟旅游及其特征和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虚拟旅游的影响及其应用,并认为虚拟旅游的发展将是必然的趋势,其前景将非常美好。
关键词:
虚拟旅游 网络技术 优劣势分析 探析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宏起 王丽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梦周 潘家栋
本文从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内涵入手,探究特色小镇驱动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及共生发展的稳定性条件,并利用杭州未来科技城2015-2017年运营数据进行实证,明确特色小镇的实践价值及政策启示。研究表明:(1)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包含优化内部生产力、扩大区域影响力及提升全球竞争力三重目标,三者间相互关联、互为依存;(2)三重目标的叠加及科技园区"内部-区域-全球"三重关系的同步优化构成了特色小镇"特色之源"及作用路径;(3)特色小镇的实践成效取决于自身与科技园区的共生关系,应致力于在共生系统中寻求特色定位,通过共生介质和共生界面优化实现互利共生。
关键词:
科技园区 特色小镇 高质量发展 共生演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谢辉 张武军
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形式。国外大学科技园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涌现出一批业绩突出、具有广泛影响的典型园区。这些科技园促进了国家和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了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了高科技企业成长,促进了国际交流与合作。总结国外大学科技园的成功经验,对于指导和促进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鸿钧
通过对国内外科技园区的三种发展模式即政府推动的外生型发展模式,以市场为主导的内生型发展模式和政府推动与市场主导互动的内生与外生相结合的混合式发展模式的分析,指出了“内外结合,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的混合式发展模式是宁波市科技园区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文亮 冯军政
知识经济的兴起,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等的飞速发展是建立民营科技企业虚拟集群模式的基础。本文在分析宏观经济科技环境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民营科技企业特征和虚拟组织优势,提出了民营科技企业虚拟集群发展的四种有效模式,并设计了民营科技企业虚拟组织集群的创新战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金勇,李莉
创建大学科技园已是大势所趋,但目前我国由于受管理体制和社会环境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使大学科技园取得的收益较为有限。本文主要从大学科技园的战略目标和功能定位入手,深入地分析了大学科技园的经营管理模式,使其能够高效运作和健康发展。
关键词:
大学科技园 战略目标 功能定位 管理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乡村发展九模式——以陕西省西安市村庄发展规划为例
北方山村规划发展模式探析——以滦平县偏桥村村庄规划为例
西部县域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仪陇县“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为例
都市农业的发展与规划模式研究——以郑州市丰乐农庄现代农业示范园规划为例
灾后重建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与模式——以成都市返乡农民工创业园规划为例
中美高科技园区发展模式比较及启示——以中关村和硅谷为例
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模式探讨——中国银川设施园艺产业园规划设计剖析
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规划探析——以康奈尔大学发展规划(2010-2015)为例
本期聚焦:产业园区发展模式与规划策略探析
城市建成区内科技园区发展模式的思考——中关村德胜科技园发展带来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