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19)
2023(14194)
2022(12105)
2021(11165)
2020(9420)
2019(21492)
2018(21356)
2017(41275)
2016(22087)
2015(24478)
2014(24073)
2013(24025)
2012(21764)
2011(19224)
2010(19156)
2009(17976)
2008(17759)
2007(15707)
2006(13702)
2005(12099)
作者
(62453)
(51921)
(51536)
(48894)
(33077)
(24684)
(23323)
(20270)
(19552)
(18530)
(17727)
(17344)
(16520)
(16221)
(15720)
(15698)
(15509)
(15221)
(14728)
(14704)
(12861)
(12541)
(12379)
(11879)
(11638)
(11509)
(11497)
(11436)
(10282)
(10231)
学科
(91720)
经济(91615)
(91611)
(83418)
企业(83418)
管理(80331)
方法(42060)
数学(32661)
数学方法(32329)
业经(30388)
(28402)
(28370)
中国(21935)
技术(21777)
(21701)
财务(21643)
财务管理(21623)
企业财务(20490)
农业(20299)
理论(18726)
(17741)
(17179)
地方(16738)
(16446)
(16122)
(15262)
贸易(15251)
(15179)
(14790)
技术管理(14253)
机构
学院(315251)
大学(311816)
管理(133922)
(126381)
经济(123817)
理学(116015)
理学院(114858)
管理学(113255)
管理学院(112680)
研究(96374)
中国(74119)
(66103)
科学(59503)
(57751)
(49124)
(46933)
财经(46524)
(46231)
业大(46163)
中心(43802)
研究所(42576)
(42289)
北京(41361)
(38814)
师范(38494)
农业(38442)
(37445)
经济学(36413)
商学(36300)
商学院(35942)
基金
项目(214216)
科学(170489)
研究(160018)
基金(156013)
(134079)
国家(132858)
科学基金(116810)
社会(101364)
社会科(96058)
社会科学(96034)
(85009)
基金项目(83617)
自然(75875)
自然科(74154)
自然科学(74140)
自然科学基金(72877)
教育(72013)
(69653)
编号(65416)
资助(62668)
成果(51458)
(49142)
重点(46798)
(46600)
(45671)
创新(44985)
课题(43843)
(42498)
项目编号(41224)
国家社会(41041)
期刊
(141103)
经济(141103)
研究(91390)
中国(56751)
管理(54089)
(46681)
(45467)
学报(44087)
科学(43175)
大学(34231)
教育(33106)
学学(32291)
农业(32100)
技术(29598)
业经(26105)
(24853)
金融(24853)
财经(22689)
经济研究(21413)
(19387)
(18976)
技术经济(18070)
问题(18022)
科技(17016)
现代(16059)
图书(15443)
商业(15217)
理论(15070)
财会(14642)
实践(13717)
共检索到4556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大炜  
互联网时代下,虚拟社群创业实现了创业团队与用户共同创造价值,是创业价值共创的典型模式之一。然而,现有研究对如何进行创业价值共创、创业价值共创如何产生创业绩效以及在创业过程中,社群如何向企业转化等问题研究不足。本文基于价值共创理论,通过研究一家创业公司的创业过程,构建了创业价值共创的"互动-融入-授权"动态转化模型。并且在此模型基础上,结合Timmons创业三要素模型,研究了创业价值共创在动态过程当中对机会开发、资源整合和团队建设的影响,建立了两阶段的"创业价值共创-创业要素管理-创业绩效"机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千  范文芳  
虚拟品牌社群作为企业与用户实现信息沟通的重要渠道,越来越多地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重视与关注。本文在已有虚拟品牌社群和用户创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价值共创为切入点,阐述了虚拟品牌社群的内涵与分类,归纳总结出虚拟品牌社群氛围、顾客参与互动、顾客品牌体验以及品牌忠诚四种因素对用户创新影响作用机制,构建虚拟品牌社群下用户创新流程模型。研究结论可以帮助企业提升虚拟品牌社群的效率和柔性,促进品牌社群用户创新,对企业的创新创业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最后,提出重视虚拟品牌社群氛围营造、以顾客参与互动带动品牌体验、培养顾客品牌忠诚等营销策略。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红喜  何彪  刘琼  周霄  
共享经济背景下出现的多种民营度假租赁业态打破了住宿市场原有的竞争格局,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民营酒店企业抱团取暖、共创共享的意愿强烈,但亟需有效的理论指导,虚拟社群以其网络化、信息化优势为民营酒店的价值共创实践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从旅游体验中价值共创的兴起入手,基于企业内外价值共创的已有理论研究,借助A虚拟社群共创平台探讨民营旅游企业间的价值共创实践,可知:虚拟社群中的价值共创行为主要围绕"分享、模仿、创新"展开,阶梯式管理是其有效手段,"信任"是影响其发展的关键机制,亟需通过规范行业秩序、创新管理手段、建设诚信机制、引入合法契约来加强治理。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唐方成  蒋沂桐  
大量商业实践表明虚拟品牌社区已成为企业塑造和推广品牌的重要场景,因此,认识并把握社区中顾客价值共创行为背后的动因与利益诉求,可以促进顾客与企业更好地创造价值。本文界定了虚拟品牌社区中顾客价值共创的反应行为与公民行为,运用刺激-机体-反应理论,结合社区调研,构建了虚拟品牌社区特征、顾客参与社区的收益对价值共创行为影响的模型,提出假设并运用有效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顾客反应行为受到消费功能、社交与自我成就以及享乐收益的显著正向影响,公民行为受到社交与自我成就收益、享乐收益的显著正向影响。当顾客反应行为受到消费功能显著影响时,公民行为并不受到显著影响;但公民行为受到社交与自我成就收益的显著影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瑞  
得益于社会化媒体的蓬勃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渗透,营销实践中的顾客间互动日益频繁,顾客间的价值创造活动越发普遍。然而,发生在顾客间的价值共创研究却十分匮乏。概念模糊、内涵不清制约着该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本文在梳理顾客间价值共创研究源起和研究现状基础上,通过对价值共创互动本质的分析并结合价值共创理论对价值的界定,以虚拟品牌社群为例,分析了顾客间价值共创的概念内涵,验证了顾客间价值共创的维度构成包括产品信息交互、正面情感传递和自我认同表露。研究结论不仅能够促使企业正确认识顾客间互动,进而帮助企业合理利用顾客间价值共创,而且也为顾客间价值共创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概念上的支持。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彭晓东  申光龙  
顾客参与虚拟品牌社区中价值共创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同时学者对其驱动因素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目前尚缺乏虚拟社区感对顾客参与价值共创影响的研究。本文在对相关文献的回顾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虚拟社区感对顾客参与价值共创的影响理论假设模型。基于477份对虚拟品牌社区问卷数据的分析表明:成员感、影响力和沉浸感显著正向影响自发的价值共创,成员感则对发起的价值共创有积极影响。同时自发的价值共创对发起的价值共创也有显著正向影响。此外,自发价值共创在成员感和影响力对发起价值共创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而在沉浸感对发起价值共创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贺爱忠  易婧莹  
基于社会认同理论,探讨虚拟品牌社区成员与品牌间类社会互动对成员价值共创互动行为影响的作用机制。通过线上线下问卷调查,共收集466份有效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等方法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类社会互动正向影响成员价值共创互动行为;类社会互动正向影响品牌心理所有权以及社区内部人身份感知;品牌心理所有权、社区内部人身份感知分别独立中介类社会互动对成员价值共创互动行为的影响,且两者起到共同中介作用;互动支持显著正向调节类社会互动对社区内部人身份感知的正向关系,但对类社会互动与品牌心理所有权正向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正祥  郭婷婷  
互动路径对消费者虚拟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价值共创参与意愿的影响受到其社会价值观的中介作用和品牌知名度的调节作用。笔者基于价值共创理论,首先构建了一个互动路径作用于消费者虚拟CSR价值共创参与意愿的研究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对采用实验研究法收集到的有效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实证检验了互动路径对消费者虚拟CSR价值共创参与意愿的直接影响,以及社会价值观的中介作用和品牌知名度的调节作用。验证结果证实:互动路径(结构路径vs.体验路径)正向影响消费者虚拟CSR价值共创参与意愿,且相较于结构路径,体验路径对消费者虚拟CSR价值共创参与意愿的影响更强;在高品牌知名度下,体验路径对消费者虚拟CSR价值共创参与意愿的影响依旧大于结构路径,但在低品牌知名度下,结构路径和体验路径对消费者虚拟CSR价值共创参与意愿的影响却不存在显著差异;自我超越型社会价值观和自我提升型社会价值观分别在体验路径和结构路径影响消费者虚拟CSR价值共创参与意愿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本研究通过揭示互动路径影响消费者虚拟CSR价值共创参与意愿的机理,拓展了价值共创领域关于消费者社会责任行为研究的边界,为企业有效开展虚拟CSR价值共创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涂剑波  张欣瑞  陶晓波  
在非交易类虚拟社区背景下,本文运用文献研究和焦点小组访谈定性研究提出共创价值的维度,包括实用价值、享乐价值和用户资产等三个维度。根据服务主导逻辑理念和流体验理论,本文构建涉入、共创价值、流体验及行为意向之间影响关系模型并提出相应假设。研究结果表明,涉入对实用价值、享乐价值和用户资产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感知愉悦对口碑和重复使用意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感知愉悦在共创价值和行为意向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何梦娇  任南  张亚运  
为理解虚拟整合网络能力与船舶产业链价值共创的关系,分别对二者进行了内容维度的划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问题假设,对多家船舶制造集团和相关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分析了网络关系建立能力和网络关系运用能力对船舶产业链价值共创的资源共享、责任和风险共担以及互相透明的作用。结果表明:网络关系建立对船舶产业链价值共创的影响中,网络构建能力对产业链价值共创没有明显作用,但是网络感知能力对价值共创有显著正向作用;网络关系运用的两个维度(网络调适能力和运作能力)对船舶产业链价值共创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提升船舶产业链价值共创能力提出了工作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振刚  尚钰  李云健  陈爱辉  
社会化商务环境中,虚拟社区成为越来越多企业进行价值共创的平台。本文从共创体验视角出发,整合权变理论、社会网络理论、价值共创理论,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虚拟社区环境对价值共创行为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访问频率的调节作用和顾客体验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虚拟社区环境对价值共创行为具有正向影响;顾客体验在虚拟社区环境与价值共创行为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访问频率负向调节虚拟社区环境与顾客体验之间关系。依据研究结论,提出积极培育虚拟社区环境、关注顾客体验与感受、基于顾客参与现状作出合理决策等启示建议,旨在促进企业与顾客之间形成稳定的互动关系,对可持续的价值共创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俞林  许敏  
虚拟品牌社区成员可以在没有社会地位、层级和规则的约束下,自由地与社区内外部成员进行沟通交流,分享知识,同时为企业维护顾客关系、开发新产品、解决管理问题等出谋划策,实现价值共创。通过对498个样本进行实地调研,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虚拟品牌社区中成员知识分享与企业价值共创之间相互作用机理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经济利益满足、帮助愉悦满足、知识自我效能、仪式和传统、道德责任对知识分享没有显著影响;自我提升满足、品牌知识效应对知识分享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品牌认同充当了同类意识和知识分享行为的中介变量;知识分享对价值共创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虚拟品牌社区建设者和管理者应更多地从成员结果动机出发,设计出更有吸引力的激励措施;在平时的营销活动中做好消费者教育和引导工作,让目标消费者对产品有更深刻的认识,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增加顾客黏性;增强虚拟社区成员的同类意识,维护消费者对品牌社区的良好认知。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谷斌  李晴琳  
基于Lotka-VoLterra模型,对不同虚拟社群的知识创新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知识创新能力在不同情况下的变化趋势和平衡状态不同;其中,内部体验推力和外部需求拉力起重要作用。通过MatLaB模拟两个具体虚拟社群知识创新能力变化过程,得出知识创新能力强弱关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希男  侯楠  刘宏涛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实证分析了企业虚拟社区中环境因素(价值共创环境)、认知因素(自我效能感、外部激励感知)与成员竞优行为(探究行为和优良展示行为)三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价值共创环境对成员竞优行为、自我效能感和外部激励感知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自我效能感正向影响成员竞优行为;外部激励感知正向影响探究行为;自我效能感在价值共创环境与成员竞优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外部激励感知在其他成员价值共创与优良展示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迟铭  毕新华  徐永顺  
虚拟品牌社区是企业与顾客进行价值共创的重要平台,顾客参与价值共创行为对企业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有研究多是基于不同的理论从顾客视角出发探索顾客参与价值共创行为受到的心理动机和个人特征等因素的影响,鲜有从企业视角出发,探索治理机制对虚拟品牌社区中顾客参与价值共创行为的影响。本文立足交易成本理论与社会交换理论,从企业视角切入,引入关系质量作为中介变量,构建虚拟品牌社区治理机制、关系质量与顾客参与价值共创行为的关系整合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1)契约治理机制只对知识贡献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对顾客公民行为的影响不显著,而关系治理机制对知识贡献行为与顾客公民行为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关系质量在契约治理机制与顾客公民行为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在契约治理机制与知识贡献行为、关系治理机制与知识贡献行为以及关系治理机制与顾客公民行为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由研究结论可知,虚拟品牌社区一方面应综合运用契约治理机制与关系治理机制来有效地促进顾客参与价值共创行为,以弥补单独运用某一种治理机制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应注重关系质量在虚拟品牌社区中促进顾客参与价值共创行为的重要作用。这些研究发现为促进虚拟品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