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51)
2023(14861)
2022(13102)
2021(12249)
2020(10388)
2019(23936)
2018(23713)
2017(46161)
2016(24800)
2015(28038)
2014(27895)
2013(27122)
2012(25036)
2011(22170)
2010(21969)
2009(20138)
2008(19575)
2007(17062)
2006(14813)
2005(12547)
作者
(70337)
(58578)
(58060)
(55474)
(37383)
(28121)
(26545)
(23111)
(22411)
(20863)
(20164)
(19516)
(18296)
(18210)
(18073)
(17661)
(17648)
(17502)
(16948)
(16629)
(14403)
(14300)
(14130)
(13423)
(13040)
(12995)
(12940)
(12799)
(11805)
(11616)
学科
(99721)
经济(99607)
管理(76257)
(71189)
(59809)
企业(59809)
方法(52083)
数学(45601)
数学方法(44948)
(26738)
(26375)
中国(23895)
业经(22192)
(21234)
地方(18334)
(18189)
财务(18111)
财务管理(18068)
农业(17912)
理论(17748)
(17379)
贸易(17372)
企业财务(17196)
(16835)
(16757)
技术(15827)
(15625)
环境(14673)
(13929)
银行(13890)
机构
大学(353022)
学院(349548)
管理(144391)
(135645)
经济(132724)
理学(126197)
理学院(124888)
管理学(122524)
管理学院(121889)
研究(108030)
中国(80508)
(73815)
科学(68001)
(62460)
(54618)
业大(53481)
(52310)
财经(51420)
中心(51380)
(49519)
研究所(47805)
(46881)
北京(45748)
(45530)
师范(45075)
农业(42821)
(40562)
经济学(40477)
(39583)
财经大学(38572)
基金
项目(246526)
科学(194565)
基金(180724)
研究(178821)
(156921)
国家(155655)
科学基金(135549)
社会(112515)
社会科(106677)
社会科学(106650)
基金项目(96142)
(95243)
自然(89803)
自然科(87794)
自然科学(87775)
自然科学基金(86215)
教育(83154)
(80233)
资助(75033)
编号(73454)
成果(58406)
(54482)
重点(54226)
(50752)
(50539)
课题(48722)
科研(47549)
创新(47297)
教育部(47261)
大学(46820)
期刊
(138706)
经济(138706)
研究(96520)
中国(60178)
学报(56750)
管理(51230)
科学(50572)
(48206)
(48161)
大学(43442)
学学(40612)
教育(37818)
农业(33408)
技术(31807)
(27022)
金融(27022)
财经(24742)
业经(23356)
图书(22403)
经济研究(21989)
(20964)
理论(18116)
问题(18051)
技术经济(17004)
(16888)
实践(16769)
(16769)
(16746)
统计(16664)
科技(16316)
共检索到4916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潘洪涛  王新新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虚拟的品牌社群不断涌现,如何测量用户生成内容中有关品牌的定位,从而了解用户对品牌的感知情况,对于营销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中,开拓性地使用了点互信息理论和语义分析方法,从用户生成的文本信息中挖掘用户对品牌的感知情况,并将其量化得到品牌知觉图。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了解品牌在虚拟社群的用户中感知定位与公司定位初衷的差异,并且得到相互竞争的品牌在相同的定位维度上的差异。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田阳  王海忠  王静一  
本文构建了虚拟品牌社群特征对顾客体验和品牌依恋的影响关系模型,从顾客体验的角度揭示了虚拟品牌社群中品牌依恋的形成机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虚拟品牌社群的信息质量、系统质量、交流互动和活动回报四个特征是影响消费者在品牌社群中获得体验的重要因素,且不同特征影响不同的体验维度;顾客体验是品牌社群中产生品牌依恋的核心中介变量,但只有情感体验对品牌依恋有直接的正向影响,感知体验对品牌依恋的直接影响不显著。研究结论对企业利用虚拟品牌社群创造顾客体验,增强品牌依恋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千  范文芳  
虚拟品牌社群作为企业与用户实现信息沟通的重要渠道,越来越多地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重视与关注。本文在已有虚拟品牌社群和用户创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价值共创为切入点,阐述了虚拟品牌社群的内涵与分类,归纳总结出虚拟品牌社群氛围、顾客参与互动、顾客品牌体验以及品牌忠诚四种因素对用户创新影响作用机制,构建虚拟品牌社群下用户创新流程模型。研究结论可以帮助企业提升虚拟品牌社群的效率和柔性,促进品牌社群用户创新,对企业的创新创业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最后,提出重视虚拟品牌社群氛围营造、以顾客参与互动带动品牌体验、培养顾客品牌忠诚等营销策略。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卢恒   陈章杰   周知  
[目的/意义]知识图谱已经成为海量信息资源知识组织的新形态。将知识图谱应用于虚拟学术社区用户生成内容知识组织中,对于虚拟学术社区知识发现及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提出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虚拟学术社区用户生成内容知识共聚框架。首先,运用Word2Vec词向量模型对虚拟学术社区用户生成内容数据集进行词向量表示;其次,基于双向长短记忆神经网络模型与条件随机场识别出虚拟学术社区用户生成内容中的命名实体,基于双向门控循环单元与注意力机制进行实体关系抽取;最后,借助Neo4j图数据库对知识共聚的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并采集丁香园心血管论坛的学术交流帖子,对提出的知识共聚框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基于知识图谱的虚拟学术社区用户生成内容知识共聚方法能够有效序化重组虚拟学术社区知识资源,细粒度挖掘和揭示不同类型的知识单元和知识关联,有助于为虚拟学术社区智能知识服务提供语义理解和人工智能的基础。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施曼  
在共享经济的大背景下,本文聚焦于当下消费者和企业共享品牌信息和产品知识,以及品牌培育和发展的重要平台——虚拟品牌社群。在对国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归纳了虚拟品牌社群的概念以及特征,接着从虚拟品牌社群的本质——社会网络视角出发,对虚拟品牌社群的社会网络维度进行分析,从社会网络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对社会网络的质量进行衡量,并通过文献的归纳结合虚拟品牌的特征形成具体的四个衡量变量:中心性、社会交互联结、信任及互惠原则、成员的自我概念一致性,构建了三维度四变量的社会网络分析模型,以期对虚拟品牌社群的社会网络质量进行衡量,为社群经营者构建良好社群网络提供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施曼  
在共享经济的大背景下,本文聚焦于当下消费者和企业共享品牌信息和产品知识,以及品牌培育和发展的重要平台——虚拟品牌社群。在对国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归纳了虚拟品牌社群的概念以及特征,接着从虚拟品牌社群的本质——社会网络视角出发,对虚拟品牌社群的社会网络维度进行分析,从社会网络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对社会网络的质量进行衡量,并通过文献的归纳结合虚拟品牌的特征形成具体的四个衡量变量:中心性、社会交互联结、信任及互惠原则、成员的自我概念一致性,构建了三维度四变量的社会网络分析模型,以期对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瑞  
运用关键事件法对虚拟品牌社群顾客间互动行为进行探索性研究,结果显示共有建议与帮助、认同与共鸣、友好态度、干扰与争执、负面态度和问题未解决6大类16个子类的顾客间互动行为。以此为基础进行量表开发,信度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以及验证性因子分析表明,最终量表包括6个维度23个测项并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瑞  
运用关键事件法对虚拟品牌社群顾客间互动行为进行探索性研究,结果显示共有建议与帮助、认同与共鸣、友好态度、干扰与争执、负面态度和问题未解决6大类16个子类的顾客间互动行为。以此为基础进行量表开发,信度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以及验证性因子分析表明,最终量表包括6个维度23个测项并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范志国  郭靖丽  
在互联网时代,虚拟品牌社群成为企业维系顾客关系并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现有探讨品牌社群的文献甚多,但鲜有文献从消费者心理感知层面来分析社群体验对购买意愿的影响。本研究将以降低感知不确定性理论为基础,并通过对292名有效访问者的调查实证表明,降低感知不确定性在社群体验和消费者购买意愿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因此,企业要重视虚拟品牌社群的经营与管理,使得消费者感受到良好的社群体验,从而最终影响其购买意愿。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本松  曹细玉  
基于社会影响理论,从理论上探讨了虚拟品牌社群成员的感知价值对社会影响因素的影响,分析了社会影响因素如何影响社群成员对虚拟品牌社群的持续参与决策,并利用以小米社区中的小米用户为对象的问卷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虚拟品牌社群成员的感知价值显著正向影响社会影响因素;社会影响因素显著正向影响社群成员对虚拟品牌社群的持续参与决策。提出:社群经营者应提升社群成员的价值感知,促进社群成员互动以改善社会影响因素,从而促进虚拟品牌社群成员的持续参与。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彭晓东  申光龙  
顾客参与虚拟品牌社区中价值共创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同时学者对其驱动因素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目前尚缺乏虚拟社区感对顾客参与价值共创影响的研究。本文在对相关文献的回顾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虚拟社区感对顾客参与价值共创的影响理论假设模型。基于477份对虚拟品牌社区问卷数据的分析表明:成员感、影响力和沉浸感显著正向影响自发的价值共创,成员感则对发起的价值共创有积极影响。同时自发的价值共创对发起的价值共创也有显著正向影响。此外,自发价值共创在成员感和影响力对发起价值共创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而在沉浸感对发起价值共创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海燕  李贺  王树  赵梓翔  
[目的/意义]揭示企业虚拟品牌社区初访用户在注册前期的信息行为规律性,为企业社区针对性施策满足初访用户特定信息价值需求提供指导。[方法/过程] 设计角色扮演实验,采集眼动追踪及态度测试数据并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出初访用户在不同信息价值需求下的信息行为模式,阐释不同模式下基础信息行为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并做出比较分析。[结果/结论] 结果显示,在信息使用和信息情感两种价值需求下初访用户的信息行为模式有显著不同,且在两种模式下用户在查询、浏览等基础信息行为方面的特征及影响因素也皆有所差异,企业社区应该依循这些不同及差异做出针对性的应对。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崔圣楠  许正良  王海燕  赵梓翔  
[目的/意义]揭示企业虚拟品牌社区初访用户注册后早期阶段里的信息行为规律性,为企业社区针对注册后早期用户实施精准的信息服务策略提供实践指导。[方法/过程]采用火车采集器及调查问卷获取数据,运用k-shape聚类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并构建初访用户信息行为模式,使用BTM模型对各模式中用户基础信息行为特征进行挖掘,以此为基础针对性地制定策略建议。[结果/结论]得到3种初访用户信息行为模式,3种模式下用户浏览、发布等基础信息行为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皆有所差异,企业社区应根据这一时期用户信息行为模式、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特性做出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应对。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新  杨伟文  
探讨了虚拟品牌社群的互动关系及其价值,并研究了互动关系通过中介变量社群价值是如何影响消费者参与虚拟品牌社群的。研究显示,虚拟品牌社群中的互动关系不完全是消费者参与社群的直接原因,它们是社群价值形成的前定因素,而社群价值在互动关系与社群参与之间有不同程度的中介效应。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白彦壮  段珺  谷瑜颖  
本文从虚拟求职社群互动的信息互动和人际互动两个维度入手,探讨虚拟求职社群互动对雇主品牌外部吸引力的影响。同时,检验了社群互动是否通过中介变量社群意识(包括社群满意、社群归属和社群承诺)影响雇主品牌外部吸引力。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信息互动负向影响社群承诺;人际互动正向影响雇主品牌外部吸引力,社群满意、社群归属和社群承诺在人际互动和雇主品牌外部吸引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社群满意、社群归属和社群承诺均正向影响雇主品牌外部吸引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