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35)
2023(4357)
2022(3277)
2021(3091)
2020(2237)
2019(4777)
2018(4592)
2017(7331)
2016(4342)
2015(4825)
2014(4675)
2013(3926)
2012(3617)
2011(3311)
2010(3423)
2009(2823)
2008(2598)
2007(2336)
2006(1972)
2005(1786)
作者
(11300)
(9522)
(9492)
(9030)
(5937)
(4508)
(4305)
(3665)
(3630)
(3400)
(3285)
(3128)
(3070)
(3054)
(2961)
(2894)
(2865)
(2828)
(2736)
(2598)
(2383)
(2336)
(2317)
(2288)
(2218)
(2174)
(2107)
(2042)
(1970)
(1946)
学科
(10321)
经济(10317)
管理(7583)
(6757)
教学(6133)
理论(5729)
教育(5248)
(5165)
(5060)
企业(5060)
中国(4753)
业经(4241)
学法(3953)
教学法(3953)
学理(3480)
学理论(3480)
农业(3365)
(2855)
研究(2696)
方法(2543)
(2221)
产业(2197)
(2116)
贸易(2115)
地方(2061)
(2061)
信息(2035)
(2026)
(2011)
发展(1900)
机构
学院(55779)
大学(53501)
研究(20104)
管理(15265)
(15075)
经济(14537)
理学(12950)
科学(12875)
理学院(12730)
(12698)
师范(12589)
管理学(12241)
中国(12218)
管理学院(12142)
(11686)
教育(11657)
师范大学(9988)
技术(9975)
(9796)
职业(9330)
(9271)
(9204)
研究所(9063)
中心(8699)
业大(8273)
(7944)
北京(7679)
(7387)
农业(7207)
(7116)
基金
项目(38332)
研究(32667)
科学(29513)
基金(23712)
(20722)
国家(20459)
教育(18982)
社会(17628)
(17034)
科学基金(16870)
社会科(16529)
社会科学(16525)
编号(15578)
(14673)
成果(13114)
课题(12493)
基金项目(11913)
(11349)
重点(9863)
自然(9748)
自然科(9515)
自然科学(9513)
自然科学基金(9319)
规划(9254)
项目编号(8900)
(8895)
资助(8813)
(8450)
(8339)
(8100)
期刊
教育(23015)
(18460)
经济(18460)
研究(17623)
中国(16145)
学报(9538)
(9416)
科学(7916)
大学(7650)
职业(7358)
技术(7319)
农业(6950)
学学(6826)
管理(6036)
(5112)
技术教育(4578)
职业技术(4578)
职业技术教育(4578)
业经(3861)
(3561)
论坛(3561)
(3517)
(3274)
成人(3273)
成人教育(3273)
(3263)
(3186)
金融(3186)
经济研究(2995)
高等(2951)
共检索到855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琪  杨敏  石磬  王蓉蓉  龙陶陶  
未来教师培养需要新范式赋能。虚拟现实为教师提供了“沉浸”“反思”“近迁移”的学习情境,为未来教师能力培养提供了新视角。本文阐释了虚拟现实促进未来教师培养的内在逻辑,从提升反思与移情能力、增强教学适应性、培养课堂管理能力以及促进教学互动等场景,描绘虚拟现实促进教师能力提升的进展;聚焦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系统设计,从整体性设计框架、适应性干预方式、移情机制和职前教师整合示范体系等方面展开分析。虚拟现实赋能未来教师培养,需超越个别案例有效性的探索,使其在更广范围内体现适应性,着力构建沉浸式具身交互场景,促进教师在行动中认识以及在实践中反思,以实现对新教学样态的精熟掌握。自适应技术为虚拟环境中的个性化干预提供了新思路,有潜力成为支撑未来教师能力发展的创新数字底座。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杨秀云  赵勐  平新乔  
文章以互联网改变传统经济活动的实践进展脉络为逻辑主线,研究互联网创造经济价值的内在机理,指出随着以互联网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使用,互联网主要通过产业融合的方式,从自身价值创造、创新市场组织、改变市场主体行为、重塑生产方式和价值网络四个方面,融入实体经济,形成经济网络,最终创造出经济价值。文章认为,为推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还需深入研究"互联网+"产业生态系统的关键要素及其内在关系,引导互联网更全面地从虚拟走向现实,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并解决中国面临的经济问题。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甘露  谢雯  贾晓昕  周涛  
虚拟现实技术所制造的沉浸感从感官上一定程度消除了虚拟和现实的界线,从而引发了虚拟旅游能够取代实地旅游的问题。文章以"真实性"为切入点,通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虚拟旅游场景实验来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就目前而言,VR所虚拟出的"真实"是一种"逼真",这是一种"后现代的真实",并不等同于客体的"真实";除非客体的视觉"真实"本身就是体验的全部,否则各种"真实"所赋予旅游经历的意义也无法被VR所制造的"真实"所取代。尽管如此,VR技术在制造"奇观"方面的潜力仍被期待,因为它有可能制造出一种超越既定时空和超越人的"存在"本身的独特的"存在的真实"体验,从而延伸和深化现有的实地旅游体验,这将使VR虚拟技术在旅游业当中的应用不仅仅是局限于营销和实地旅游有困难的权宜之计。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刘绍英  刘成锁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树祎  毛亮亮  吴新阳  田诚成  刘奕  
灾害场景下人员行为规律研究对支撑应急决策有重要意义,但灾害发生有高度不确定性,且灾害场景下相关数据难以实际测得。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虚拟现实(VR)的灾害场景应激反应诱发方法,即通过灾害题材VR影片诱发个体面临灾害的心理应激,从而达到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灾害场景中人的生理、心理及行为特性的目的。该研究通过2个实验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实验1采集了180位被试观看VR影片前后的情绪量表数据,以及脉搏和皮电等生理数据;实验2采集了75位被试观看VR影片前后的驾驶行为数据。结果表明:被试的心理、生理和行为指标在观影前后均有显著差异, VR影片诱发出了应激反应。该研究为灾害场景下人员行为特性研究提供了研究方法参考。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苏文成   吴君如   于莹莹   卢章平   刘桂锋  
[目的/意义]为探索虚拟现实场景中用户沉浸式信息检索绩效的影响机理,设计并实施用户信息行为实验,以期为虚拟现实信息检索系统的构建提供建议。[方法/过程]研究借助Oculus Quest 2虚拟现实眼镜,记录32名被试在不同虚拟现实场景主题中完成任务的检索时长、回忆率、皮肤电等绩效数据。通过后测问卷获得被试的沉浸感、检索体验等主观变量数据,利用回归分析方法探究虚拟现实场景主题、用户主观检索体验对其检索绩效的影响关系。[结果/结论]虚拟现实场景中,被试在非偏好场景中的信息检索沉浸感高于偏好场景。虚拟场景主题对用户检索绩效并无影响。用户的检索沉浸感、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满意度均显著正向影响其探索型检索任务的完成绩效,且满意度为其中的完全中介变量,据此提出虚拟现实场景中提升用户信息检索绩效的相关启示。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熊宁  
虚拟培训作为新的培训模式,从实现成本和收益最优化方面都是传统培训模式所无法比拟的。本文对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原则及其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这种新的培训模式能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带来更多的收获。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文韬  谢阳群  李力  
虚拟现实作为一种新型技术近年来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对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并根据其技术特点,结合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业务的具体情况,分析了未来虚拟现实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前景和方向:构建虚拟现实图书馆,立体展示馆藏资源;建设新型数据库资源,发展虚拟教学;发展智慧图书馆,优化信息与用户服务。在此基础上指出图书馆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就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王利绒  朱东鸣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虚拟校园呈现出强大的发展趋势。虚拟现实技术所特有的沉浸感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各种感官,给学习者以充分的体验和想象空间。本文简单分析了虚拟校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远程教学系统——虚拟校园。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毛玉姣  王梅  陈远  
虚拟现实(VR)技术被视为21世纪的高新技术,本文对其概念、特征、结构、应用以及它对社会的影响等,作了综合性的概述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郭亚军  李帅  张鑫迪  李捷  
元宇宙是数字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理想化状态,也是人们对“虚拟数字天堂”的美好幻想,图书馆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浪潮,推动元宇宙为自己赋能,向智能化、沉浸化发展。总结元宇宙赋能虚拟图书馆的核心理念,包括虚实融合、随时随地、技术整合以及人人可及,构建出元宇宙基础技术赋能虚拟图书馆模式。以用户需求为着力点,分别描述检索系统、学习空间、咨询社区、教育服务以及精准推荐等五种应用场景。提出元宇宙赋能虚拟图书馆的发展策略框架,认为虚拟图书馆应该主动从技术、资源、人才以及管理等方面进行努力,为迎接元宇宙奠定基础。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郭亚军  庞义伟  周家华  马慧芳  
ChatGPT为虚拟数字人在图书馆服务的应用赋予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性。文航通过总结ChatGPT的运行原理与技术优势,提出ChatGPT赋能图书馆虚拟数字人的主要应用场景,如虚拟馆员智能问答、虚拟讲解员、阅读推广服务以及特殊人群无障碍服务;建议图书馆从技术支撑、信息资源、服务场景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出发,探索ChatGPT赋能图书馆虚拟数字人的实践路径,以更好地实现智慧服务。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郑荣  高志豪  魏明珠  王晓宇  
[目的 /意义]在学科更名、数字中国建设和新时代背景的非线性叠加效应下,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生教育应如何转变以适配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方法 /过程]首先对数字中国建设内涵和学科更名背景进行阐释,然后以数字中国建设的实际需求为引导,提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的时代要务与逻辑转向,并探寻学科研究生教育赋能数字中国建设的实际应用场景,明晰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新的历史使命。[结果 /结论 ]学科更名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在研究生培养和科研转向方面应该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辅助国家推进高端交流平台建设、数字经济治理、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以及国家文化数字化等重大战略,实现学科内涵的守正与创新、学科使命的责任与担当、学科应用的固本与延伸,为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下的国家安全、科技竞争、经济发展和产业规划提供信息资源管理服务。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韩柯子  
元宇宙作为链接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介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联动为灾害情景的应对提供预建、预判、预演和预防,为城市应对突发重大风险事件、实现安全发展提供支撑。文章对元宇宙从“概念本质—特征表现—技术实现—能力保障”四个领域展开辨析,剖析与突发重大风险事件情景建构的多维契合,探索提出元宇宙赋能城市突发重大风险情景建构的“情景—后果—任务—能力—校正”逻辑分析框架,探讨元宇宙对城市典型突发重大风险事件场景的赋能,进而从规避发展风险、夯实技术支撑、促进场景应用、构建协同生态等方面提出元宇宙赋能城市突发重大风险事件情景建构的优化进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丽丽  杜学文  
培养卓越中职教师是巩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的应然需要,是解决技能错配结构性矛盾的必然之举,是中等职业教育观念变革的必然选择。工科院校卓越中职教师培养面临来自遴选机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协同机制等方面的困境。要想破除这些困境,突破传统师范教育模式,必须在明确卓越中职教师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变革遴选方式,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积极推动多方协作,推进优质师范生的培养,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