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51)
2023(7750)
2022(6311)
2021(6221)
2020(5159)
2019(12139)
2018(12221)
2017(19625)
2016(12117)
2015(13787)
2014(14077)
2013(12389)
2012(11495)
2011(10739)
2010(11413)
2009(10083)
2008(9883)
2007(9205)
2006(8198)
2005(7647)
作者
(32376)
(26605)
(26117)
(25433)
(16815)
(12548)
(12382)
(10476)
(10409)
(9971)
(9046)
(8826)
(8567)
(8536)
(8286)
(8274)
(8254)
(7978)
(7828)
(7491)
(6988)
(6666)
(6449)
(6348)
(6205)
(5925)
(5911)
(5905)
(5480)
(5478)
学科
(31300)
经济(31259)
管理(24209)
教育(23300)
中国(17778)
(17626)
(14815)
企业(14815)
理论(13494)
(12351)
教学(12110)
方法(10311)
(8616)
(8332)
(8211)
数学(8067)
数学方法(7684)
业经(6912)
地方(6835)
(6769)
(6368)
银行(6350)
研究(6197)
(6100)
学法(5995)
教学法(5995)
(5940)
(5918)
金融(5911)
技术(5736)
机构
大学(158035)
学院(148035)
研究(59452)
管理(44330)
(43863)
经济(42254)
(41065)
中国(38591)
教育(37433)
科学(36889)
理学(36618)
理学院(35868)
管理学(34462)
(34390)
管理学院(34150)
师范(34099)
(30324)
北京(28229)
师范大学(27991)
研究所(27453)
(26015)
中心(25713)
(24373)
技术(23654)
(23361)
(21940)
业大(21620)
(20205)
职业(19351)
农业(18988)
基金
项目(92684)
研究(76557)
科学(72374)
基金(59839)
(51788)
国家(51166)
教育(45348)
科学基金(42038)
社会(41824)
社会科(39031)
社会科学(39022)
(37643)
(35340)
编号(35272)
成果(34065)
课题(29657)
基金项目(29640)
自然(25415)
(25080)
资助(24892)
自然科(24838)
自然科学(24828)
自然科学基金(24300)
重点(23075)
项目编号(21547)
(21247)
规划(20964)
(20600)
大学(20192)
(19884)
期刊
教育(67109)
研究(60007)
(53279)
经济(53279)
中国(51671)
学报(26501)
大学(22138)
(21834)
科学(20982)
(19417)
技术(18824)
管理(17669)
学学(17496)
职业(15877)
农业(14815)
图书(12465)
(11133)
金融(11133)
技术教育(9985)
职业技术(9985)
职业技术教育(9985)
高等(9590)
(9491)
论坛(9491)
书馆(9175)
图书馆(9175)
(8563)
财经(8418)
经济研究(8398)
高等教育(8277)
共检索到2581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志祯  
虚拟现实(VR)涵盖了增强现实(AR)、沉浸式VR(头显式和CAVE)、桌面VR等系列技术与产品。2016年被称为"VR元年"。虽然VR产业目前还不成熟,亟待标准化,但全球教育技术领域正密切关注其发展与教育应用。北京师范大学于2016年3月17—24日举办了"2016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与VR教育应用学术周’"。学术周安排了三次讲座,分别从VR增强学习体验、AR技术与用户体验设计、VR教育平台设计角度审视了VR教育应用。学术周为参观者提供了VR教育资源、创作工具和消费级沉浸式VR设备三类体验产品。参与观察表明:儿童在VR世界中的轻松自如与创作热情令人惊叹。理论分析表明:VR作为机器,应定位于...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2013年12月10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石中英部长和中关村第一小学刘畅校长共同签署了关于合作共建"北京师范大学小学教育研究中心"的合作备忘录,进一步深化了双方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实质性启动了双方共建北京师范大学小学教育研究中心的工作。小学教育是国家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人生教育进程的基石,对人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作双方基于为教育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合作精神,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平等互利、发展共赢"的基本原则,基于共享小学教育优质资源和发挥专业力量共同推动中国小学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宋畅  刘月  陈悦  李秋菊  江丰光  
近年来,设计并使用符合学习者人体工学、可以提供多元化学习体验的学习空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在此背景下北京师范大学在2014年启动了未来学习体验中心项目。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课堂观察法对未来学习体验中心的应用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估发现,学生和教师的整体满意度较高,教室的设施能够更好地支持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师生以及生生互动,给师生带来愉快的学习体验。但也存在教学软件兼容性差、设备使用故障等问题。通过研究总结了北京师范大学未来学习体验中心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了改进建议,对学习空间的改善与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所(以下简称"高教新所")自2009年成立以来,以北师大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教育学为依托,以追求学术卓越、创新知识、提供更多社会服务为宗旨,努力建设高等教育学二级学科,打造我国高教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高教政策与管理、高校与学生事务管理、教师专业发展、高教评估与质量保障、民办高教、高教资源配置与大学筹、投资研究等方面成果显著;承担多项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与教育规划重大项目与重点课题,直接为中央政府教育决策提供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根据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关于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变更名称的复函》(教社科司涵[2012]229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从即日起更名"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1999年,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通过教育部评审,成为首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顾明远  
2021年是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成立60周年。半个多世纪以来,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由一个小小研究室发展到今天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研究机构,值得回顾一下走过的历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一、了解大势,探索前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向苏联学习的方针。1951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在这一背景下成立了翻译室,主要是为苏联专家做翻译,同时翻译苏联出版的教育著作。但从1956年开始,我国从总结经验入手,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2013年7月22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族教育与多元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北京师范大学隆重举行。国家民委教科司田联刚司长、联合国儿基会驻华办公室教育处孟宁处长、北京师范大学刘川生书记以及国内外民族教育与多元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2019年3月14日,学前教育立法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由教育部政策法规司作为指导单位,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研究所(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立法研究基地联合主办。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洪秀敏主持会议。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成立于1997年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研究中心,前身是1984年建立的教育经济研究室。中心是一个跨学科、跨院、系的学术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其宗旨是协同培养教育经济学硕士和博土研究生,开展教育经济和相关领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为政府有关机构、学校、企业,提供教育经济决策与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咨询与服务。主要包括:教育经济理论、教育财政理论与制度、宏观与微观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教育供求预测与规划、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成本与效益、教育管理、学校管理与评价、教育决策与管理信息系统、国际比较教育经济等。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2019年5月10日,"从原点到远点:引领优质发展,彰显示范品质"——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直属附校工作研讨会暨学科教育研究共同体成立大会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守军、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方中雄、西城区委教工委书记丁大伟、丰台区教委主任张洋、海淀区教委副主任赵建国等出席了此次会议,北师大相关院系及职能部处、直属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郑师渠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 ,有条件的综合性大学也可培养教师。这意味着中国师范教育相对独立的体系将被打破。文章对由此出现的两种主张进行了分析 ,认为我国高师教育会出现由高师院校与综合性大学共同培养师资的双轨制 ,这种双轨制将会长期存在。文章还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主动适应高师教育改革形势所推出的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方案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田建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