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07)
2023(16499)
2022(14400)
2021(13486)
2020(11524)
2019(26785)
2018(26829)
2017(51421)
2016(27900)
2015(31651)
2014(32029)
2013(31589)
2012(29126)
2011(26119)
2010(26001)
2009(23680)
2008(23269)
2007(20599)
2006(17458)
2005(15070)
作者
(81639)
(68337)
(67822)
(64719)
(43305)
(32841)
(31116)
(26935)
(25725)
(24328)
(23176)
(22764)
(21547)
(21315)
(21200)
(21087)
(20907)
(20303)
(19594)
(19467)
(17067)
(16609)
(16542)
(15500)
(15293)
(15290)
(15099)
(15095)
(13807)
(13605)
学科
(111360)
经济(111239)
管理(83190)
(79966)
(66751)
企业(66751)
方法(56913)
数学(49895)
数学方法(49217)
(30144)
(29015)
中国(27187)
(24870)
业经(24055)
地方(21201)
技术(20607)
(20483)
贸易(20478)
农业(20409)
(19882)
理论(19697)
(19373)
财务(19286)
财务管理(19243)
(18497)
企业财务(18211)
(18113)
环境(17870)
(15539)
(15404)
机构
大学(402287)
学院(400601)
管理(160532)
(155475)
经济(151990)
理学(140019)
理学院(138446)
管理学(135777)
管理学院(135059)
研究(128197)
中国(93808)
(84621)
科学(82802)
(69553)
(66591)
(64596)
业大(63026)
中心(59747)
研究所(59263)
(57361)
财经(56831)
(53231)
北京(53124)
师范(52627)
农业(52584)
(51610)
(46730)
(46534)
经济学(46210)
技术(44360)
基金
项目(278981)
科学(218260)
基金(201184)
研究(201068)
(175548)
国家(174115)
科学基金(149585)
社会(123941)
社会科(117416)
社会科学(117383)
(110169)
基金项目(107552)
自然(99802)
自然科(97469)
自然科学(97442)
自然科学基金(95673)
教育(94463)
(92600)
资助(83478)
编号(82749)
成果(65904)
重点(62436)
(61411)
(58348)
(57735)
课题(56634)
科研(53971)
创新(53887)
大学(52533)
教育部(52460)
期刊
(161513)
经济(161513)
研究(109858)
中国(71170)
学报(65698)
科学(59351)
(59083)
管理(56991)
(54169)
大学(49464)
学学(46626)
教育(45507)
农业(41242)
技术(39427)
(28823)
金融(28823)
业经(27398)
财经(26986)
经济研究(25713)
(22973)
(21599)
问题(21288)
图书(20942)
技术经济(20914)
科技(19841)
(19450)
理论(18896)
统计(18379)
商业(17938)
资源(17789)
共检索到5628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王国华  宋佳音  田梁浩  梁云真  
虚拟现实技术因能促进学习者的概念理解、知识迁移和情感投入等而广受关注。认知负荷是衡量虚拟现实技术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国内外均有针对虚拟现实技术影响学习者认知负荷的实证研究,但结论存在争议。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深入分析国内外23篇实证类研究文献,从学科、学段、干预时间等维度探讨调节变量对虚拟现实影响认知负荷的作用。结果表明,虚拟现实技术整体上对减少认知负荷起中等程度的促进作用;调节分析显示,认知负荷测量工具、虚拟现实应用场景、教学方法在虚拟现实技术影响认知负荷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学段、学科、干预时间和频率、虚拟现实技术类型等不存在调节效应。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李宝敏  王钰彪  任友群  
虚拟现实作为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仿真技术,可用于创建学习场景、增强学习体验、促进教学创新。然而,虚拟现实教学能否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尚未有一致答案。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对国外近十年有关虚拟现实教学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40篇(准)实验研究论文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1)虚拟现实教学对学生学习成绩产生了中等程度的正向积极影响(合并效应值为0.56);2)相对小学生和大学生而言,虚拟现实教学能更显著地提升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有助于促进中学生的学习;3)相对其他学科,虚拟现实教学能更显著地提升自然科学学科的学科成绩;4)学生使用虚拟现实教学的周期为1~3个月,学习成绩提升效果最显著;5)与桌面虚拟现实系统相比,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和完全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对学生成绩产生更大影响;6)相对观察性学习和社会性学习,操作性学习对学生成绩提升效果更明显;7)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陈述性知识教学比应用于程序性知识教学更具正向积极影响。文章最后提出了有效开展虚拟现实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王浩  唐爱民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培养学生共情的新型教育形式广受关注,但现有研究对虚拟现实是否比传统教育形式更能引发学生共情存在争议。为明确虚拟现实教学对学生共情意识与能力的影响及其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差异,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系统评价19项随机对照实验。结果显示,虚拟现实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共情水平。调节变量分析结果显示,虚拟现实教学共情效果比面对面教学效果更好,但与平面视频教学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知识学习类和公益体验类项目引发共情效果较好,疾病感知类项目相比传统教学形式没有优势;体验时长为10-20分钟的程序,其共情教学效果显著且稳定;采用第三人称视角比采用第一人称视角更能引发学生共情;不具互动功能的虚拟现实程序比具有互动功能的程序共情教学效果更好。本研究建议基于虚拟现实的共情教学应在融合应用、内容选择和教学设计方面加以改善,有效发挥其培养学生共情的优势。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黄荣怀  郑兰琴  程薇  
实验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和方法。面对传统教学实验室在远程教育中的局限性和虚拟实验的迅速发展,本文分析了教学中虚拟实验面临的诸多挑战,如用户难以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交互不够自然真切等;从学习者对虚拟实验可信度要素的视角,提出了包含环境拟真度、用户体验度和操控可信度三个维度的虚拟实验用户可信度认知模型;从虚拟实验用户可信度水平的视角,提出了包含模拟性实验(Procedure-based)、探究性实验(Data-based)以及实证性实验(Reality-based)三个层次的虚拟实验PDR层次模型,并用实例阐释了三个层次的实验类型。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崔芷君  谢冬婵  匡谨  申洋洋  范炤  郭永玉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依托国家级心理与行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大力开展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心理学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已建成的9个教学型项目分属于5个模块。中心还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项目、各类省级、校级等科研项目,倡导学生自主申报研究型实验课题,并借助已有或正在进行中的实验项目,开展了一系列国内外心理学实验教学交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甘露  谢雯  贾晓昕  周涛  
虚拟现实技术所制造的沉浸感从感官上一定程度消除了虚拟和现实的界线,从而引发了虚拟旅游能够取代实地旅游的问题。文章以"真实性"为切入点,通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虚拟旅游场景实验来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就目前而言,VR所虚拟出的"真实"是一种"逼真",这是一种"后现代的真实",并不等同于客体的"真实";除非客体的视觉"真实"本身就是体验的全部,否则各种"真实"所赋予旅游经历的意义也无法被VR所制造的"真实"所取代。尽管如此,VR技术在制造"奇观"方面的潜力仍被期待,因为它有可能制造出一种超越既定时空和超越人的"存在"本身的独特的"存在的真实"体验,从而延伸和深化现有的实地旅游体验,这将使VR虚拟技术在旅游业当中的应用不仅仅是局限于营销和实地旅游有困难的权宜之计。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王胜兰  彭双  钟燕兰  
深度学习的教学效果一直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但结论不太一致。本研究选取62篇国内外实验或准实验研究文献,采用元分析方法探究深度学习的教学有效性。研究发现,教学干预对学生深度学习具有中等程度的显著正向作用(d=0.436, p<0.0001)。调节效应检验的结果表明:1)不同地区的深度学习教学效果差异显著;2)小学阶段开展深度学习教学的效果最好;3)深度学习教学效果在不同学科间差异不显著;4)相较于大样本,小样本的深度学习提升效果更明显;5)教学干预在不同实验类型上具有同等的影响效果;6)教学干预的周期越长,深度学习提升效果越弱;7)不同测量方式测得的深度学习提升不存在显著差异;8)不同教学干预措施对学生深度学习的提升存在显著差异,同伴反馈、项目教学、情境工具和案例教学的作用更加明显;9)技术介入与否对学生深度学习的提升作用不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春梅  
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在化学教学中开展教学工作,不但有助于优化当前的化学课堂,使课堂的教学容量得到极大扩展,而且还可以模拟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将所要教学的内容以更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尤其是对实验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与实践,有利于凸显重点、突破固有难点,而且还可以可视化某些抽象性知识,同时提升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降低实验风险,树立学生的绿色发展意识,而且突破各种限制,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等,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新平  杨雪  
医学职业教育要培养实践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实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教学条件,相关的实验教学难以有效开展,使医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受到了限制。本文认为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创建的虚拟实验教学平台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逼真、形象、直观和可重复操作的虚拟实验环境,在低投入、无风险的情况下实现较好的医学职业技能教学效果,为医学职业教育的实验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教学模式。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陈敏捷  羊荣金  沈孟锋  
针对“液压传动”课程的教学特点和实验资源不足等问题,提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实验教学改革思路。以Unity开发引擎和UG与3ds Max建模软件为依托,搭建了一个逼真、操作方便且具有交互功能的液压虚拟仿真实验系统,能够进行多项液压虚拟仿真实验,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并降低实验室运行成本。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商桑  顾德均  姜茂仁  
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就如何建立远程虚拟实验室,增加远程网络教学中实验的环节,从而适应基于网络的远程教学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如何解决虚拟现实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等进行了探讨。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傅蕾  
学习动机是成人学习的原动力。本研究以开放教育学习者为对象,采用标准化量表调查这一群体的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内控性进行调查,经差异显著性检验与中介检验发现:1)开放教育学习者学习动机水平良好、职业发展为首要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高于理论值,内控性高于常模;2)开放教育学习者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内控性在性别、婚姻、户籍、受教育程度、职称、经济收入等呈显著差异;3)开放教育学习者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和内控性呈显著相关并可建立回归模型,自我效能感在内控性影响学习动机的过程中,发挥38.6%的中介效应。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汤嘉立  习海旭  黄纯国  
智慧虚拟现实实验室以软件虚拟技术模拟仿真实验环境,以学习分析技术智能指导实验过程,以虚拟现实技术创设实验临场感的实验环境。该实验室主要由计算机图形生成系统、立体显示系统、跟踪系统、音响系统和智慧实验教学系统5个模块组成。在实验教学中,可构建立体投影、立体头盔和响应工作台三类虚拟现实系统,将计算机实验教学模式分为个人验证、探究性实验和多人协作、探究性实验。实验教学模式的前期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教学效果。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汪鲸   罗楚亮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带来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就业者与岗位匹配的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就业匹配质量低意味着个人和社会的人力资本不能被充分利用,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生产力损失。提升就业匹配质量是缓解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提高就业质量的重要途径,社会网络是劳动者求职过程中的重要资源。文章首先通过理论模型分析社会网络对就业匹配质量的影响机制,然后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数据对农村背景人群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社会网络有助于降低过度教育概率,提高人力资本配置效率,这一结论在以是否有家谱或族谱和春节期间来拜访的亲友家数作为工具变量的估计结果中仍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社会网络主要通过信息传递和提升人际信任度作用于就业匹配质量。文章认为,减少职业搜寻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降低搜寻摩擦对于提高就业匹配质量和缓解结构性矛盾都具有重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