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87)
- 2023(10381)
- 2022(9303)
- 2021(8874)
- 2020(7491)
- 2019(17223)
- 2018(17291)
- 2017(33211)
- 2016(18370)
- 2015(20652)
- 2014(20898)
- 2013(20595)
- 2012(18827)
- 2011(16855)
- 2010(16998)
- 2009(15637)
- 2008(15005)
- 2007(13031)
- 2006(11619)
- 2005(10161)
- 学科
- 济(69522)
- 经济(69436)
- 管理(51587)
- 业(47815)
- 企(40381)
- 企业(40381)
- 方法(32837)
- 数学(27235)
- 数学方法(26880)
- 农(18954)
- 中国(18104)
- 财(17099)
- 学(16396)
- 业经(16358)
- 地方(15301)
- 理论(14004)
- 制(13046)
- 农业(12866)
- 和(11968)
- 贸(11794)
- 贸易(11786)
- 易(11409)
- 环境(10989)
- 教育(10987)
- 银(10887)
- 务(10866)
- 技术(10858)
- 银行(10854)
- 财务(10803)
- 财务管理(10783)
- 机构
- 大学(256072)
- 学院(254858)
- 管理(103669)
- 济(92791)
- 经济(90432)
- 理学(89391)
- 理学院(88359)
- 管理学(86789)
- 管理学院(86319)
- 研究(81691)
- 中国(61183)
- 京(55082)
- 科学(52850)
- 财(44154)
- 所(40400)
- 农(38427)
- 江(38314)
- 中心(38138)
- 业大(37541)
- 范(37130)
- 师范(36795)
- 研究所(36783)
- 财经(35252)
- 北京(35135)
- 经(31837)
- 州(31637)
- 院(29895)
- 农业(29869)
- 师范大学(29684)
- 技术(27045)
- 基金
- 项目(174986)
- 科学(136700)
- 研究(129630)
- 基金(125379)
- 家(108310)
- 国家(107375)
- 科学基金(92400)
- 社会(79204)
- 社会科(74891)
- 社会科学(74872)
- 省(68900)
- 基金项目(67824)
- 自然(60733)
- 教育(59608)
- 自然科(59259)
- 自然科学(59248)
- 自然科学基金(58162)
- 划(57774)
- 编号(54287)
- 资助(51852)
- 成果(44346)
- 重点(38509)
- 部(37806)
- 课题(37003)
- 发(36828)
- 创(35808)
- 项目编号(33588)
- 科研(33297)
- 创新(33256)
- 大学(32758)
共检索到3716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郑鹏 马耀峰 李天顺
作为近些年才出现的一种新事物,虚拟旅游在产业界已经被公认为热点之一。然而,学术界并没有针对虚拟旅游研究的内核及外延进行思考,仍然停留在东敲西打的探索阶段。面对虚拟旅游"实践超前,学术滞后"的现状,研究其理论内核,使其科学化,就显得尤为必要。笔者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以旅游体验为理想型,提出了"镜像体验"这一概念,试图以此建立起虚拟旅游研究领域的内核,并进一步以其为核心对虚拟旅游研究范畴进行探讨。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赵伟伟 罗盛锋 黄燕玲
虚拟旅游给人们带来了一场“把景点搬回家”的颠覆性体验变革,成为旅游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议题。文章结合已有研究和发展现状提出“虚拟旅游”概念,对桂林漓江开发的虚拟旅游展开实证研究,融合TAM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ACSI(American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与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究“新世代”感知视角下虚拟旅游对行为意向的影响机理,并从技术和管理两个角度提出实践建议。研究发现:虚拟旅游沿“感知-态度-行为意愿”路径影响实地旅游意愿,具有乐观的发展前景;对景区的态度是触动实地旅游意向的直接前因,而对虚拟旅游技术的态度并不会激发实地旅游动机,且旅游意向的触动程度随年龄阶段的增长和学历的提高而有所减弱,随虚拟旅游经验的丰富而显著增强;相对于提升旅行效率的实用性,“新世代”更注重虚拟旅游的易用性和享乐性。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钟珊辉
现在时虚拟式实际上是具有不同语用值的,用于各种祈使句变体中的第二人称现在时态的动词形式。从语言学的语法范畴理论出发,通过分析语法家伦道夫·夸克等在《英语语法大全》的虚拟语气观以及它对其他类型传统虚拟语气的处理,指出其原因;并用理据证明易仲良教授论点的合理性。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胡丽雪 方佳明 曹云忠
基于信息系统成功模型、S-O-R理论、用户感知系统特征模型识别了用户采纳虚拟现实系统的主要促进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影响机理。通过对真实体验过四川都江堰市通威三文鱼基地乡村虚拟现实系统的181名用户进行研究数据收集,使用PLS-SEM结构方程建模技术分析发现:(1)IT质量中的系统质量和服务质量显著正向影响用户感知系统特征,即沉浸感和交互性;(2)用户感知系统特征显著正向影响用户使用意愿。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了解旅游虚拟现实系统的用户采纳意愿形成机制,丰富对虚拟旅游平台环境下用户参与行为的理解,拓展现有消费者在线社区参与行为理论,同时也对旅游虚拟现实系统平台的设计开发人员具有切实的实践参考价值。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裘伟廷
虚拟现实技术参与旅游的实践,营造了独特的虚拟旅游环境。由于虚拟旅游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它必将对未来旅游事业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虚拟旅游在可以给未来人们带来优越性的同时,也潜在着可能出现一些负效应。虚拟旅游究竟是喜是忧,这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苗学玲 保继刚
以往对互联网与旅游相结合的研究多集中在旅游信息交换方面,本文将探讨在互联网平台上寻找"游伴"的现象。采用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文章搜集和分析了一个"讨论串"和12个半结构式访谈。研究发现,虚拟社区结伴旅行是互联网普及和自助精神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自助旅行方式。旅游者通过控制旅伴的数量和质量,规定旅伴间的权责关系,力图在孤独的背包客和团队旅游中找寻一条中间道路,以"小圈子"把这条中间道路确定和保持下来,他们的旅游体验最终结合团队旅游和背包客的优点,实现了优化。文章最后讨论了研究限制和未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邓任菲
本文对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范畴的中外研究进行了综述,梳理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理论基础、概念分歧以及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为我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认识和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实体经济 虚拟经济 相互影响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谢庚
本文从虚拟资本内涵出发分析了股市的虚拟资本属性,进而从虚拟资本理论视角探讨了股市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并结合中国股市的功能效应分析指出发展中国股市的特殊意义,包括推进市场经济改革、提高金融体系抗风险能力和推动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本文同时提出了推动中国股市发展的政策含义:(1)努力建立和进一步完善市场基础设施;(2)积极推进国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重组;(3)积极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加快金融创新进程,提高上市公司质量;(4)加强监管体系和制度建设,尽快提高监管水平。
关键词:
虚拟资本 虚拟经济 股市 实体经济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恒 全华
随着游客需求从标准化的团队游产品为主升级为长尾化的自由行产品为主,旅游发展模式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升级,基于景区景点地理空间的传统旅游集群模式面临发展困境,无法满足游客对创新性长尾旅游服务需求和旅游产业全球化经营需求。线上线下融合的旅游虚拟产业集群能够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优势,超越地理空间范围的限制,实现海量游客和服务供应商等旅游利益相关者在虚拟空间聚集和互动,快速敏捷地满足游客对服务的预订和监管需求。旅游虚拟产业集群解构旅游产业线性分工体系,驱动旅游企业模块化转型并以大数据平台为无边界发展平台。旅游虚拟产业集群的服务供应商需要构建新的运作机制,包括用户和活数据驱动的精准运作机制、虚拟整合和社区化运作机制、基于赋能的运作机制、基于旅游全球价值网络的分工机制,以便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满足游客在"全域旅游"环境下的多元化长尾旅游需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郑鹏 马耀峰 李天顺 李创新 亢雄
文章在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旅游网站的基础上,以旅游体验为理想型,提出了镜像体验这一概念,认为镜像体验是对旅游体验的模拟,它们在实现路径和感知效果方面具有极强的耦合关系。潜在旅游者在虚拟旅游网站进行虚拟旅游,获得镜像体验,实现对旅游产品的"试用",从而为其旅游决策提供了参考。这为解决旅游产品"客货不可见面"的弊端寻求了思路。最后,建议旅游企业增大虚拟旅游的营销力度,扩大其在民众中的普及率,充分发挥其镜像体验的"试用性"功能。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郑四渭 方芳
文章基于旅游供应链理论研究动态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态势,提出以信息拉动式为特征的在线旅游供应链(e-tourism supply chain)的理念。从集群式供应链视角,分析了虚拟集群式旅游供应链建立的动因,构建了虚拟集群式旅游供应链理论模型。文章通过创新旅游供应链研究视角,借鉴产业集群与供应链管理耦合研究理论,试图在赛博空间(Cyberspace)里,构建起虚拟集群式旅游供应链的理论框架,可分成4个部分:(1)旅游者信息链,是围绕着每个旅游者需求信息的一条"信息拉动式供应链",在此基础上形成旅游企业旅游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沛林
运用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技术手段记录、展示和传播自然与文化遗产及旅游景区,已成为我国遗产保护、数字景区和智慧旅游建设的重要内容。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模拟实现的旅游特色小镇虚拟旅游,为未来旅游业态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方向。一、虚拟现实有助于景区信息化管理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也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郑春晖 张佳 温淑盈
数字技术介入下的人-地情感关系是当前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新兴方向与重要议题,虚拟旅游中情感依恋的形成与实地旅游意愿的激发有待深入探讨。文章以九寨沟虚拟景区为研究案例,基于地方依恋理论创新地引入了“虚拟依恋”的概念,实证研究了虚拟旅游中的感知体验价值、虚拟依恋与地方依恋对实地旅游意愿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虚拟旅游感知体验价值的3个维度:逃离、视觉审美以及娱乐与享受均显著正向影响虚拟依恋;(2)使用者对虚拟旅游的依恋有助于增强对现实旅游地的地方依恋,并显著正向影响实地旅游意愿;(3)地方依赖对实地旅游意愿的总效应为正向影响,地方认同作为中介变量在二者之间起“遮掩效应”。文章为明晰虚拟旅游中的人-地情感依恋对未来实地旅游意愿的影响机理、拓展旅游地理学虚拟空间人-地关系研究以及数字时代旅游营销实践创新提供了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