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76)
- 2023(17241)
- 2022(14818)
- 2021(13832)
- 2020(11526)
- 2019(26106)
- 2018(25979)
- 2017(50202)
- 2016(27151)
- 2015(30190)
- 2014(29760)
- 2013(29494)
- 2012(26817)
- 2011(23926)
- 2010(23855)
- 2009(22485)
- 2008(21864)
- 2007(19301)
- 2006(17162)
- 2005(14888)
- 学科
- 济(110047)
- 经济(109912)
- 业(102783)
- 管理(86620)
- 企(84244)
- 企业(84244)
- 农(49354)
- 方法(47144)
- 数学(37587)
- 数学方法(37156)
- 业经(34529)
- 农业(33011)
- 财(32100)
- 中国(27290)
- 地方(23228)
- 务(22763)
- 财务(22698)
- 财务管理(22671)
- 制(21798)
- 企业财务(21422)
- 技术(20746)
- 理论(19966)
- 学(19862)
- 贸(19430)
- 贸易(19419)
- 和(19367)
- 易(18828)
- 策(17836)
- 划(17742)
- 环境(16548)
- 机构
- 学院(382562)
- 大学(375622)
- 管理(155824)
- 济(152304)
- 经济(149054)
- 理学(134864)
- 理学院(133426)
- 管理学(131337)
- 管理学院(130653)
- 研究(121248)
- 中国(93723)
- 京(79552)
- 科学(75088)
- 农(72523)
- 财(68617)
- 业大(60191)
- 所(59654)
- 江(57233)
- 中心(56747)
- 农业(55656)
- 财经(55029)
- 研究所(54070)
- 经(50021)
- 范(49355)
- 北京(49285)
- 师范(48966)
- 州(46315)
- 经济学(44022)
- 院(43975)
- 经济管理(42014)
- 基金
- 项目(260647)
- 科学(206105)
- 研究(194675)
- 基金(188723)
- 家(162957)
- 国家(161451)
- 科学基金(140372)
- 社会(122966)
- 社会科(116093)
- 社会科学(116063)
- 省(103352)
- 基金项目(101279)
- 自然(90674)
- 自然科(88556)
- 自然科学(88538)
- 教育(87863)
- 自然科学基金(86949)
- 划(85330)
- 编号(81902)
- 资助(75539)
- 成果(64524)
- 重点(57383)
- 部(56937)
- 发(56546)
- 创(55869)
- 课题(54224)
- 创新(51527)
- 国家社会(49861)
- 项目编号(49164)
- 科研(49097)
- 期刊
- 济(175454)
- 经济(175454)
- 研究(109167)
- 农(71978)
- 中国(71088)
- 管理(57685)
- 学报(56717)
- 科学(54492)
- 财(54043)
- 农业(48830)
- 大学(43905)
- 学学(41591)
- 教育(39516)
- 业经(35142)
- 技术(34139)
- 融(32914)
- 金融(32914)
- 财经(25997)
- 经济研究(25277)
- 业(25253)
- 问题(23792)
- 经(22290)
- 技术经济(19782)
- 版(18982)
- 现代(18905)
- 科技(18504)
- 图书(18265)
- 资源(17724)
- 商业(17621)
- 理论(17195)
共检索到5583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靳雪 胡继连
农业区划,它为指导人们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生产提供科学的依据。该文引入虚拟水概念,将虚拟水含量作为农业区划的重要指标之一,并以我国黄淮海地区为例,运用聚类分析对其进行农业分区,得到了最终的农业资源区划结果:划分为4个区域,分别是京、津山麓平原农牧区,河北平原农业区,鲁、豫平原丘陵农区,以及皖、苏平原农区。这种方法可以为其他地区开展区划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农业区划 虚拟水 聚类分析 黄淮海地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廖柳文 马恩朴
[目的]基于耕地经营规模效应,考察耕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生产效率及环境压力的影响,为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理论推导与实证检验,从时间序列和横截面2个维度对耕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效率、环境压力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耕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生产效率和环境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并非所有区域都存在一致的时空效应。(2)耕地经营规模与单位耕地面积农业机械碳排放、单位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这些关系与机械使用效率、技术和劳动力要素投入密切相关。(3)耕地经营规模越小,农业机械使用效率越低,单位耕地面积农业机械碳排放越高;而耕地经营规模增加则会降低化肥、劳动力等要素的投入强度导致农业生产粗放化,进而影响单位耕地面积粮食产量。[结论]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降低传统生产要素的投入,不断增加新要素和新技术投入,以实现减碳、增产的双重目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田展 刘纪远 曹明奎
研究首先利用1980—2000年黄淮海农业区10个站点的农业数据对CER ES-W heat动态机理作物模型进行详细的验证,然后将CERESW-heat模型与两个全球气候模式(G ISS和H adley)结合,同时考虑到CO2对小麦的直接施肥作用,模拟了黄淮海农业区10个站点在IPCC SR ES A 2和B2两个气候情景下雨养和灌溉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变化趋势。得到如下结论:在不考虑CO2直接肥效的情况下,黄淮海农业区雨养小麦全面减产,空间分布特点是西部减产幅度大,东部减产幅度小;在充分灌溉的情况下,灌溉小麦产量维持了现有水平,但灌溉水量增加。因此,在未来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利...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戈大专 周礼 龙花楼 乔伟峰 李裕瑞
城乡转型发展背景下,农业生产转型成为解析区域乡村人地关系演变的重要窗口。科学诊断中国传统农区农业生产转型的类型及其存在的核心问题,可为调控农业生产政策和完善乡村发展战略提供参考。论文以中国传统农区黄淮海地区为例,以农业生产转型的类型划分为突破口,系统诊断不同农业生产转型类型面临的困境及其破解方案。研究发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多尺度分析法是分析农业生产转型阶段差异的有效手段;空间弹性视角下,黄淮海地区农业生产转型类型可以划分为传统农耕型、现代市场型和城郊休闲型3类;传统农耕型地区耕地利用转型与农业劳动力转型的失调、缺乏核心产业支撑及实际城镇化率较低是限制乡村有序转型的关键问题;现代市场型地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状态和小农户的有效组织是当前亟需突破的难题;城郊休闲型地区完善农户的市场参与方式和降低资本风险是当前必须考虑的问题;针对各转型类型的差异化问题因地制宜科学施策,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仲威
该文从农业区划具有的科学性、综合性、空间性提出其发展战略,又以县城为中心的县域空间为最佳选择空间,以粮食安全和食物保障及粮食、食物各产业产品加工业为战略重点,提出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和"三划一同"的科学计划体系为战略措施,最后提出参与农业区划30年的3点体验。
关键词:
农业区划 发展战略 功能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洁瑕 陈佑启 冯建中 朱禎安 赵军
[目的] 准确预测区域农业人口规模可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文章针对传统的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不能直接应用于时间序列的中期预测的缺点,借助抗噪音迭代模型在中期人口预测方面的优势,将传统的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的求解问题化为模型参数的非线性问题,推导并完整给出了模型的代价函数关于模型参数的梯度,继而给出了模型参数的迭代求解公式,从而构建了改进的自适应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并以黄淮海平原2个典型生态区——曲周县传统农业区和北京市都市农业区为例进行农业人口中期预测。[结果] 结果显示该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结果可信。传统农业区曲周县的农业人口呈小幅波动性增加且增速趋缓并逐渐趋向于一个理性范围内;都市农业区北京市的农业人口呈小幅波动性下降且降速趋缓并逐渐稳定在一个理性范围内。[结论] 改进的自适应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可很好地进行区域农业人口的中期预测;针对黄淮海平原2个典型生态区——曲周县传统农业区和北京都市农业区的农业人口变化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人口策略。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黄佟 曲艺 舒帮荣 黄鹏锦
探究耕地利用规模与耕地生态效率的关系,为黄淮海地区农业现代化和耕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基于2007—2020年黄淮海地区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了耕地生态效率,并借助Tobit模型、门槛模型及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耕地利用规模对耕地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黄淮海地区耕地生态效率总体呈“波动变化—缓慢下降—逐渐提升”的发展特征,空间上发展不平衡,区域间差异扩大,呈现“高高聚集,低低聚集”现象;2)耕地利用规模与耕地生态效率呈“U”型关系,并存在单一门槛效应,门槛值为0.38 hm~2/人,当耕地利用规模低于门槛值时,耕地利用规模的扩大会降低耕地生态效率,反之则会提升耕地生态效率;3)化肥、农药和机械投入强度在耕地利用规模对耕地生态效率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据此,需加强土地规模经营的政策支持,推动农户耕地利用规模跨过门槛值,构建绿色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促进农业向绿色发展转型,以促进耕地生态效率的提升,实现区域耕地可持续利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媛 王秀东 闫琰 韩昕儒
[目的]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分析黄淮海地区小麦品种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小麦整体质量,促进小麦产业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政策依据。[方法]利用2013—2017年全国小麦主要品种推广数据, 2017年河北、山东、河南3省共308户农户的调研数据,以及2010—2017年中国小麦质量报告的数据,通过统计描述和对比分析,对黄淮海地区小麦品种的种植情况、品质质量情况以及成本收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黄淮海地区小麦育种经历了抗病稳产、矮化高产、多抗广适和优质高效4个阶段,但当前小麦生产还存在品种结构不合理、品质质量低、产购销体系不完善等3方面的问题。[结论]未来消费及加工市场对小麦品种及品质的要求会不断提升,黄淮海地区的小麦特别是优质强筋小麦的供给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基于此,提出加快优质小麦品种改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优质优价机制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勇
我长期从事农业工作,因缺乏科学知识,曾有不少失误。经过四年来的农业区划工作,深有感受。现在,谈谈对区划工作的认识和体会。一、搞好农业区划,为实现农业翻番打好基础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作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报告,提出到本世纪末,力争实现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把解决好农业问题,作为今后二十年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我们搞农业区划工作也应以此为指导思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晓红 王玉娟 万鲁河 解瑞峰
农业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具有耗散结构的生态—经济—社会三维复合系统,发展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为此需要进行农业区域划分。文章在确立生态农业区划原则、明确分区依据的基础上,建立了东北地区生态农业区域划分指标体系,运用层次聚类分析法把整个东北地区分为6个大生态农业区、14个二级生态区。东北地区作为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商品粮基地,充分发挥地域生态优势,是把它建成我国粮食安全基地与绿色农畜产品基地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层次聚类分析 东北地区 生态农业 区划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陶红军 陈体珠
对国内外农业区划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业区划工作经历了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理论方法体系和具体的经验做法。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区划的内涵、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与特点、依据与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创新思路等核心问题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探讨,并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实践方面,我国农业区划工作成效初显,农业区域布局得到优化,优势农产品产区进一步集中,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初步形成。但农业区域结构雷同、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依然存在。未来,我国农业区划工作要围绕"三农"问题的解决,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动...
关键词:
农业区划 国内外 理论 实践 文献综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安泉
综合农业区划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按一定原则把一个地域划分为若干农业区。一九八○年全国农业区划采用下列四条原则,作为划区的依据:1.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相对一致性;2.农业生产基本特征与进一步发展方向的相对一致性;3.农业生产关键问题与建设途径的相对一致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聂闯
美国农业区划及作物布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聂闯美国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和气候资源。这些资源为其发展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确保了作物种类的繁多和行业的齐全。美国虽然在人均耕地、森林、草地和淡、海水养殖面积等方面名列世界前茅,但还是十分重视农业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振泉,云光,石玉山
规模浩大的全国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自1979年开展到现在,已经基本结束,并转向区划的应用阶段,即规划与实施阶段。据统计近10年来,全国共抽调13万多名技术干部,组织了40多万人参加的调研队伍、由试点别全面铺开,调查了以土地、水、气候、生物为主的农业自然资源,以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以及人口劳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建栋 于强 傅抱璞
建立了一个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数值模式,该模式可以模拟瞬时光合作用并充分考虑了冬小麦叶片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与抽穗前10天至成熟期辐射量相关性最大,年际之间存在4年和9~10年的变化周期。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变幅在9000~10950kg/hm2之间,其中河北石家庄地区和山东胶东半岛为两个高值区,超过10500kg/hm2。模拟结果与当前黄淮海地区冬小麦高产实践结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为该地区作物高产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