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82)
- 2023(15006)
- 2022(13358)
- 2021(12597)
- 2020(10692)
- 2019(25057)
- 2018(25046)
- 2017(48516)
- 2016(26546)
- 2015(30126)
- 2014(30267)
- 2013(30019)
- 2012(27772)
- 2011(24931)
- 2010(24855)
- 2009(22819)
- 2008(22287)
- 2007(19597)
- 2006(16678)
- 2005(14493)
- 学科
- 济(104657)
- 经济(104546)
- 管理(73418)
- 业(70882)
- 企(57570)
- 企业(57570)
- 方法(51185)
- 数学(44726)
- 数学方法(44243)
- 农(30052)
- 财(26303)
- 中国(25916)
- 学(24554)
- 业经(22683)
- 地方(22206)
- 农业(20311)
- 贸(19217)
- 贸易(19209)
- 易(18601)
- 制(17934)
- 理论(17452)
- 和(16931)
- 务(16835)
- 财务(16764)
- 财务管理(16725)
- 环境(16093)
- 企业财务(15722)
- 技术(15578)
- 银(14909)
- 银行(14852)
- 机构
- 大学(377491)
- 学院(375069)
- 管理(149270)
- 济(145043)
- 经济(141717)
- 理学(130158)
- 理学院(128668)
- 管理学(126389)
- 管理学院(125730)
- 研究(123434)
- 中国(90867)
- 科学(80183)
- 京(80059)
- 财(65095)
- 农(65039)
- 所(62482)
- 业大(59813)
- 研究所(57544)
- 中心(57222)
- 江(54337)
- 财经(53121)
- 农业(51291)
- 范(50863)
- 师范(50381)
- 北京(50135)
- 经(48230)
- 院(44884)
- 州(44279)
- 经济学(42844)
- 师范大学(40908)
- 基金
- 项目(261499)
- 科学(204178)
- 研究(189407)
- 基金(188356)
- 家(164588)
- 国家(163226)
- 科学基金(139357)
- 社会(116394)
- 社会科(110066)
- 社会科学(110036)
- 省(102665)
- 基金项目(101803)
- 自然(92581)
- 自然科(90350)
- 自然科学(90327)
- 自然科学基金(88694)
- 教育(87070)
- 划(86734)
- 编号(78770)
- 资助(76751)
- 成果(63374)
- 重点(58635)
- 部(57386)
- 发(55571)
- 创(53812)
- 课题(53303)
- 科研(50568)
- 创新(50161)
- 大学(48680)
- 教育部(48679)
- 期刊
- 济(153484)
- 经济(153484)
- 研究(105697)
- 中国(65556)
- 学报(62590)
- 农(57882)
- 科学(56807)
- 管理(49656)
- 财(49077)
- 大学(46424)
- 学学(43427)
- 教育(40885)
- 农业(39873)
- 技术(32180)
- 融(28008)
- 金融(28008)
- 业经(26277)
- 财经(24548)
- 经济研究(23916)
- 图书(21258)
- 经(20818)
- 问题(20784)
- 业(20657)
- 版(18436)
- 资源(18254)
- 技术经济(18248)
- 理论(18184)
- 科技(18112)
- 实践(16846)
- 践(16846)
共检索到5288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晓娟 刘新哲
[目的 /意义]通过分析虚拟学术群组中用户的基本属性和行为数据,能够了解用户的加入动机和群组的形成因素,从而为群组发展、学术交流以及科研管理提供帮助。[方法 /过程]从用户在虚拟群组中角色、行为习惯以及用户间相互关系和现实社会中的身份、学科领域以及兴趣等角度综合分析群组成员加入群组的动机,并根据用户加入群组的时间分析群组动态演变情况。[结果 /结论]用户的学科和研究兴趣是群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群组有助于构建研究合作网络,其学科多样性的优势能够促进学术交流;当前虚拟学术群组的效用未充分发挥;群组的发展过程呈现一定规律。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黄静
为研究虚拟社区用户行为的特征并将其应用到推广服务中,本研究以"淘宝网NOKIA社区"为例,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虚拟社区用户的特征及其对用户获取信息和购买行为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论与被调查者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并在此基础上从构建交流平台、核心人物传播及电子商务体系等方面做分析,旨在使信息或产品的推广从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交互。
关键词:
虚拟社区 社会网络 相关性分析 回归分析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徐美凤 叶继元
基于样本数据的收集,发现学术社区知识共享主体具有身份的相对稳定性、交流内容的专业性、交流态度的严谨理性等共性,同时,人文管理类与理工类社区在话题来源、语言风格以及对知识权威的认同等方面存在差异。引入基尼系数对社区主体间知识共享不均衡程度进行分析,发现人文管理类社区主体间不均衡程度明显高于理工类社区;使用社会网络分析对学术社区知识共享主体构成进行分析,发现两类学术社区都存在中心势过低的现象,同时人文管理类社区更容易形成社区核心。
[期刊] 档案学研究
[作者]
梁孟华
本文基于用户调研数据和理论分析,研究Web2.0环境下档案虚拟社区用户的交互需求动因、交互需求特征,探讨不同用户群体的交互行为规律。最后从开展可视化个性跟踪服务、挖掘和开发用户知识资源和构建用户认知语境三个视角,研讨深化和拓展档案虚拟社区交互服务和知识共享。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爱芳 陈佳凤 郭静 李跃楠
创意是产品创新的起点和基本条件。以往研究主要关注用户参与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而关注用户参与对其创意采纳的影响较少。论文理论分析虚拟创新社区用户特征、创意特征对其创意采纳的影响,并随机选取戴尔"头脑风暴"社区中272名用户和730条创意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用户参与度、用户以往贡献、创意人气对其创意采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创意长度、支持证据对其创意采纳没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对企业根据用户相关特征挖掘价值用户和创意以及加强创新社区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虚拟创新社区 用户创新 创意采纳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鲁宁 黄金霞 张建勇
本文通过对虚拟科研环境(VRE)的概念、含义、类型及主要研究方向的简介,以及对2006—2009年之间国外VRE项目(或VRE相关项目)的用户研究成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回溯研究,揭示了作为VRE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的用户研究的研究方法、用户界定、用户需求,表明用户研究的特点。最后,依据以上研究成果对数字图书馆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虚拟科研环境 用户需求 用户研究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卢恒 陈章杰 周知
[目的/意义]知识图谱已经成为海量信息资源知识组织的新形态。将知识图谱应用于虚拟学术社区用户生成内容知识组织中,对于虚拟学术社区知识发现及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提出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虚拟学术社区用户生成内容知识共聚框架。首先,运用Word2Vec词向量模型对虚拟学术社区用户生成内容数据集进行词向量表示;其次,基于双向长短记忆神经网络模型与条件随机场识别出虚拟学术社区用户生成内容中的命名实体,基于双向门控循环单元与注意力机制进行实体关系抽取;最后,借助Neo4j图数据库对知识共聚的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并采集丁香园心血管论坛的学术交流帖子,对提出的知识共聚框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基于知识图谱的虚拟学术社区用户生成内容知识共聚方法能够有效序化重组虚拟学术社区知识资源,细粒度挖掘和揭示不同类型的知识单元和知识关联,有助于为虚拟学术社区智能知识服务提供语义理解和人工智能的基础。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顾佳云 熊回香 肖兵
[目的/意义]考虑用户兴趣和社交关系两方面的动态变化,提出融合用户动态兴趣与社交关系的学者推荐模型。[方法/过程]首先,利用不同学科的期刊文献作为分类语料,基于Labeled-LDA模型对学者所发博文进行学科领域判别。然后,依据KNN算法对博文进行学科分类,接着利用学科兴趣变化速率改进时间因子,计算得到学者动态兴趣相似度;根据学者间链接的数量关系计算学者的PageRank值,结合学者所发博文的时间价值计算得到全局信任度。在学者评论、推荐交互行为中引入时间权重计算学者交互信任度,综合全局信任度和交互信任度得到学者的动态社交信任度。最后,融合兴趣相似度与信任度进行学者推荐。[结果/结论]虚拟学术社区中融合用户动态兴趣与社交关系的学者推荐模型从动态兴趣和动态社交关系两个视角出发,能够有效提高学者推荐的质量。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施涛 姜亦珂
文章基于回答特征将学术用户知识贡献行为分为两类(复制型、创作型),结合自我决定理论和理性行为理论构建了一个知识贡献行为决策模型,分析内外在激励政策对学术虚拟社区用户知识贡献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在激励能够大幅度提升用户复制型回答的数量,但会减少创作型回答的数量;内在激励能够有效促进创作型回答,提高学术虚拟社区的回答质量。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谭春辉 李玥澎
[目的/意义]虚拟学术社区运营的好坏直接影响用户使用社区的意愿,探究用户对虚拟学术社区运营的需求类型,并根据需求特点来优化虚拟学术社区,为完善虚拟学术社区运营机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通过网络爬虫技术采集"小木虫"论坛事务版块中用户评论,运用Textrank算法提取关键词进行编码形成9个用户需求要素,据此设计Kano问卷进行调查,并依次进行Kano模型归类、混合类分析和Better-Worse系数分析,完成用户需求类型的界定。[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平台推广为兴奋型需求,发帖规范属于基本型需求,基础设施维护、管理团队建设、专业特色和学术资源建设为期望型需求,奖励制度、用户互动和社会对接为无差别型需求。根据不同需求类型的特点提出虚拟学术社区优化策略的建议,为虚拟学术社区运营优化提供参考。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涂瑞德 操慧子 明均仁
系统地研究用户采纳虚拟学术社区的影响因素,获取用户对虚拟学术社区的态度、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对推广虚拟学术社区、方便虚拟学术社区用户学习或科研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UTAUT模型,结合用户采纳虚拟学术社区的基本特征,构建虚拟学术社区用户采纳意愿影响因素模型;开展问卷调查分析,进行模型验证。研究发现,绩效期望、努力期望正向显著影响用户采纳意愿,努力期望正向显著影响绩效期望,便利条件正向显著影响努力期望。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谭春辉 李玥澎 周一夫 陈晓琪 涂瑞德
用户间人际信任是其在虚拟学术社区中有效展开知识交流的重要条件,以组态视角探究信任关系构建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明确不同因素在信任关系构建中的组合方式以及不同作用,帮助虚拟学术社区从系统角度完善信任机制建设,促进虚拟学术社区持续健康发展。选取成员互动、用户身份认同、感知相似性、情感归属、信息支持和信息质量等6个因素作为虚拟学术社区人际信任影响因素前因变量,开展访谈并计算情感得分收集用户态度,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得出影响因素组态分析结论。研究发现4条产生高水平人际信任的组态路径和1条产生低水平人际信任的组态路径,可为虚拟学术社区提升人际信任环境建设水平提供参考。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谭春辉 李玥澎 周一夫 陈晓琪 涂瑞德
用户间人际信任是其在虚拟学术社区中有效展开知识交流的重要条件,以组态视角探究信任关系构建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明确不同因素在信任关系构建中的组合方式以及不同作用,帮助虚拟学术社区从系统角度完善信任机制建设,促进虚拟学术社区持续健康发展。选取成员互动、用户身份认同、感知相似性、情感归属、信息支持和信息质量等6个因素作为虚拟学术社区人际信任影响因素前因变量,开展访谈并计算情感得分收集用户态度,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得出影响因素组态分析结论。研究发现4条产生高水平人际信任的组态路径和1条产生低水平人际信任的组态路径,可为虚拟学术社区提升人际信任环境建设水平提供参考。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王文韬 李晶 张帅 谢阳群
虚拟健康社区的发展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本文从信息系统成功视角出发,以D&M信息系统成功模型为基础,对虚拟健康社区用户的使用意愿进行分析。研究提出10个假设,并通过实证研究对假设进行检验。结果发现,信息质量、系统质量与虚拟健康社区用户使用意愿间具有正向影响关系;虚拟健康社区的信息完整性、格式性及系统整合性和灵活性没有通过假设检验;信息准确性和时效性影响着虚拟健康社区的信息质量;系统可访问性和及时性则影响着虚拟健康社区的系统质量。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得到了相关启示。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程志超 吴印博
【目的/意义】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社区得到蓬勃发展。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同类竞争,如何能够吸引用户流量并留住用户成为社区成功的关键。【方法/过程】本文选取成员知识分享这一视角,采用社会资本理论,从社会互动联结、信任和共同愿景三个维度分析和探讨知识分享对用户粘性的影响。为评价理论模型,进行问卷调研,共收到303份有效问卷,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了模型检验。【结果/结论】知识分享通过社会互动联结和信任的中介作用对用户粘性产生正向影响。共同愿景在知识分享与用户粘性间的作用不显著。本研究通过揭示虚拟
关键词:
知识分享 社会资本 用户粘性 虚拟社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