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47)
2023(13803)
2022(10814)
2021(9601)
2020(7527)
2019(16843)
2018(16266)
2017(30622)
2016(16272)
2015(18061)
2014(18062)
2013(17447)
2012(16337)
2011(14958)
2010(15322)
2009(14324)
2008(13025)
2007(11716)
2006(10802)
2005(9992)
作者
(46713)
(38902)
(38318)
(36575)
(24354)
(18576)
(17695)
(15047)
(14817)
(13780)
(13312)
(13106)
(12629)
(12179)
(12018)
(11852)
(11239)
(11203)
(11164)
(11147)
(9897)
(9312)
(9269)
(9029)
(9005)
(8606)
(8528)
(8454)
(7846)
(7831)
学科
(72227)
经济(72161)
管理(39954)
(38901)
(29252)
企业(29252)
中国(28895)
(26458)
金融(26450)
地方(25160)
(24570)
银行(24551)
(23903)
业经(21435)
(21145)
方法(20630)
数学(16671)
(16578)
数学方法(16452)
(15462)
农业(15019)
理论(13011)
(13003)
产业(12911)
(12094)
地方经济(12003)
(11768)
环境(11508)
(11350)
贸易(11333)
机构
学院(226509)
大学(221123)
(88659)
经济(86305)
研究(82118)
管理(79207)
中国(67978)
理学(66064)
理学院(65119)
管理学(63819)
管理学院(63371)
科学(49814)
(49043)
(43018)
(40490)
中心(39526)
(36755)
(36592)
研究所(36517)
(35425)
师范(35056)
财经(32882)
北京(31489)
(30805)
(30572)
业大(30287)
(29475)
农业(28285)
师范大学(28221)
经济学(27073)
基金
项目(147990)
科学(116095)
研究(113191)
基金(103206)
(89198)
国家(88342)
科学基金(75606)
社会(71435)
社会科(67700)
社会科学(67684)
(61244)
基金项目(54885)
教育(50669)
(50087)
编号(47707)
自然(45349)
自然科(44229)
自然科学(44219)
自然科学基金(43355)
资助(40785)
成果(38853)
(37404)
课题(34576)
重点(33443)
发展(31170)
(30850)
(30698)
(30120)
国家社会(29587)
(28893)
期刊
(108942)
经济(108942)
研究(71717)
中国(53661)
(36146)
金融(36146)
(34925)
(31857)
学报(31572)
教育(30777)
科学(30608)
管理(29280)
大学(24235)
农业(23332)
学学(22337)
技术(20693)
业经(20050)
经济研究(17199)
财经(15445)
问题(14108)
图书(13470)
(13373)
(12008)
(11792)
资源(11355)
(10759)
论坛(10759)
商业(10703)
(10311)
现代(10221)
共检索到3652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郑春晖  温云波  王祎  
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数字时代旅游情境下的新型“人地关系”成为新兴议题。文章借助Python从微博、小红书、抖音APP抓取关于“纹”以载道--故宫腾讯沉浸式数字体验展UGC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主题挖掘和扎根理论分析,探究虚实融合旅游空间中人地互动过程与机理。研究发现:第一,旅游者对虚实融合旅游空间的感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地方景观和遗产价值的感知(文化与艺术元素、建筑与景观)、对现实展览空间载体的感知和对科技与数字叙事的感知;第二,借助VR、AR等数字技术,游客通过人-机-地智能交互、体感交互、多感官互动和价值共创,在倦勤斋等数字叙事空间中获得“现实身体共在”和“远程虚拟在场”的双重沉浸感体验;第三,沉浸式数字体验空间通过多重空间(虚空间、实空间和虚实融合空间)的互动关联与动态响应,在“第三空间”中串联与协商文化想象、具身感知和地方知识,产生情感共鸣与认同,实现地方意义的深度挖掘与价值延伸。文章通过聚焦虚实融合旅游空间中人地互动和地理想象,拓展了虚实空间二元论与旅游地三元空间交互理论,可为沉浸式旅游新场景打造、人地互动体验重塑和文化遗产数字活化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林铭亮  高川秀  林元城  王敏  
唐诗不仅赋予旅游地独特的文化资源,其诗性精神的意义创造对中国人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追求更有着深远影响,成为地方品牌化的重要动力。地方品牌不完全由营销所定义,还源于受众的心理联想和价值追求。文章通过对唐诗旅游地的旅游评论的话语和叙事分析,研究唐诗的文学书写如何成为地方品牌的传播载体,在地方想象和"第三空间"的旅游体验中建立游客与地方品牌的联系,并提升地方价值。文章认为,以地方品牌化提升地方价值不仅是对文化资源的挖掘,更是在文化自觉的作用下,满足游客在精神层面的追求。在"文旅融合"背景下,要保持地方品牌的旺盛生命力,不仅是将文化灌注于旅游之中,还需要关注到人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使得游客能在旅游体验中获得文化的体悟,以实现更深层次的旅游意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孙九霞  
旅游所蕴含的轻松、愉快、休闲等特质,让其天然地跟健康连接在一起,获得或保持健康成为很多游客的出游动机。在网络媒体中,旅游被塑造为健康生活的重要实践之一,不仅游客通过社交平台广泛传播健康的旅游体验,目的地和各类景区也在对外宣传中不断地推广健康的旅游产品和体验。然而,"旅游能够实现健康",究竟是客观事实还是主观想象?如果其并非客观现实,互联网又如何参与建构了旅游体验的健康想象?旅游与健康、现实与想象之间的关系需要再思考。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罗佳明  
一直以来,文化遗产与旅游植根于不同的价值观念、使命和功能,服务于不同的利益群体,服从于不同的政府管理机构,实现着不同的管理目标和任务。这使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冲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匡红云  谢五届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成为旅游实践和理论的重要命题。旅游体验是文旅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关键节点。在综合梳理国内外虚拟旅游体验和实地旅游体验文献的基础上,采用临场感理论和旅游体验理论对虚拟旅游网络文本数据进行扎根理论研究。研究发现个体从虚拟旅游环境的主题(氛围)、技术信息、服务和营销等要素获得刺激,经认知加工后产生旅游体验和临场感,推动生成实地重游意愿或推荐意愿。提出了"基于虚拟旅游体验的文旅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框架"及三条融合路径:塑造虚拟旅游环境;激发虚拟旅游体验;促进虚拟旅游游后行为(意向)。研究既是对虚拟旅游体验理论的有益补充和完善,也为新时代文旅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及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苏静  孙九霞  
文章基于游客追寻与其想象一致空间景观的研究先验,以黔东南州岜沙社区为案例,通过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首先分析了岜沙社区传统空间生产的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而剖析在旅游发展之后,多元主体对岜沙社区空间想象的建构过程;最后通过对比岜沙社区传统的真实空间与其被建构的空间,发现:(1)建构空间与真实空间之间存在脱离,这会改变岜沙社区空间生产的规则,进而会改变其空间变迁的路径;(2)政府主管部门主导多元主体集体建构了岜沙社区的空间。在讨论部分,文章提出不同群体在空间生产实践过程中所遵循的生产规则值得做进一步探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解长雯   晏雄   韩剑磊  
在产业升级和城市更新的背景下,许多城市将废弃的工业厂房、仓库和传统社区转型为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的文创旅游空间。然而,当前中国城市文创旅游空间面临一系列问题,如地方特色符号挖掘不足、管理不够细致有效、游客体验真实性相对薄弱等。通过对昆明云纺文创园进行实证研究,从游客视角对文创旅游空间的符号化建构进行深度解读,探究不同维度的符号感知如何影响体验真实性,进而影响游客满意度的实现,并分析游客涉入度在其中的调节效应,以构建符号感知—体验真实性—游客满意度的互动机理模型。结果表明:工业与历史符号感知对客观真实性体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建构真实性体验有显著抑制作用;文化与创意符号感知对客观真实性体验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建构真实性体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商业与环境符号感知对客观真实性体验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建构真实性体验和存在真实性体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体验真实性对游客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符号感知对满意度的影响具有显著中介效应;游客涉入度在体验真实性和满意度之间起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以期改善游客体验质量,助力城市特色旅游品牌的塑造,推动城市文创旅游空间的高质量发展并持续激发城市活力。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昕  
当前,传播影响力与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影响博物馆发展的重要因素。这意味着在注意力经济的环境中,博物馆要充分发挥其社会文化功能,需要传播力量和经济力量的双重介入。本研究以故宫IP经济为例,指出:年轻态的传播理念,使古老的文化迅速融入大众文化;优质的传播渠道,使博物馆文化具备跨媒体的流通性,能更好地实现其文化影响力与经济效益;而跨界强强联合,则可以激活授权联动。因此,博物馆文化品牌(IP)的融合媒体打造与博物馆经济的有机结合可以促进博物馆的文化影响力与经济效益。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不同的新媒体平台中完成博物馆IP的打造和流通、使其在年轻化人群中具有普及性、影响力和文化消费力,同时保障博物馆的文化公共性,是本文关注的问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万莲  许云华  王良举  
为适应我国休闲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满足游客对休闲体验型旅游产品的品质需求,开展休闲体验型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是目的地优化旅游供给的重要任务。基于旅游产业融合、旅游产品创新及旅游体验理论,构建了休闲体验型旅游产品创新开发的分析框架,并结合蚌埠禾泉农庄休闲体验型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实践进行了个案分析,旨在为旅游目的地拓宽休闲体验型产品的创新开发思路提供借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汤小红  郭梦晓  袁宝龙  
推进农林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着我国大批少数民族旅游村寨被开发,游客对旅游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少数民族旅游区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湖南省通道县芋头古侗寨为例,分析芋头古侗寨与国内其他知名侗寨相比而具有的特色,挖掘芋头古侗寨发展农林文旅产业的优势资源,从而提出芋头古侗寨农林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发现:1)与其他知名侗寨相比,芋头古侗寨的旅游优势在于规模庞大的吊脚楼群及侗族银饰;2)芋头村具有丰富的建筑文化资源、红色旅游资源及侗族农耕文化,非常适合农林文旅产业融合发展;3)从旅游体验的视角来看,芋头片区应着力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上团片区应着力推进现代农业与旅游业融合,红香片区应着力推进林业与旅游业融合。最后,从政府支持、资源融合和品牌打造等三个方面提出芋头古侗寨农林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及政策保障。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汤小红  郭梦晓  袁宝龙  
推进农林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着我国大批少数民族旅游村寨被开发,游客对旅游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少数民族旅游区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湖南省通道县芋头古侗寨为例,分析芋头古侗寨与国内其他知名侗寨相比而具有的特色,挖掘芋头古侗寨发展农林文旅产业的优势资源,从而提出芋头古侗寨农林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发现:1)与其他知名侗寨相比,芋头古侗寨的旅游优势在于规模庞大的吊脚楼群及侗族银饰;2)芋头村具有丰富的建筑文化资源、红色旅游资源及侗族农耕文化,非常适合农林文旅产业融合发展;3)从旅游体验的视角来看,芋头片区应着力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上团片区应着力推进现代农业与旅游业融合,红香片区应着力推进林业与旅游业融合。最后,从政府支持、资源融合和品牌打造等三个方面提出芋头古侗寨农林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及政策保障。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玉玮   张中华   王永帅  
新零售以虚实融合发展模式引领零售业颠覆式革新,成为激发市场活力、推动消费升级的重要城市空间。基于虚实空间融合视角,从虚实空间融合下的新零售空间生产、利润最大化目标下的区位选址、消费惯习作用下的空间再生产等维度,构建基于“空间—区位—惯习”逻辑的新零售空间生产研究框架,对西安市盒马鲜生新零售空间生产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西安盒马鲜生空间生产分3个阶段:(1)镜像化的虚拟空间与场景化的实体空间为资本所构想与生产,通过虚实空间融合实现零售空间演变。(2)借助临近客源与降低地租成本的选址策略,达成利润最大化目标。(3)凭借数字规训、符号规训的方式,植入居民消费惯习并实现空间复制与再生产。通过上述过程,得以达成资本增殖目标。新零售极大丰富了消费空间形式,但以盈利为单一目的的空间生产,可能会导致社会不公等问题。从虚实融合角度深入观察新零售空间生产过程,以期为数字经济时代城市消费空间公平性研究提供新视角。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孝平  张剑平  
近年来,各类数字化教育装备不断进入职业院校课堂,成为实训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装备往往具有"虚实融合"的技术特征。本文以汽车模拟驾驶器为例进行的研究表明:类似装备在支持教学方面存在明显的"时点效应",即应用于实车训练前的"准备性学习"和技能熟练后的"素质提升"会有更好的效果。与时点效应相对应,教学安排与实施须精心设计,尤其要重视该类型装备在"技能熟练后的素质提升"方面作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周欣琪  郝小斐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传播媒介,使潜在旅游者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认识旅游吸引物时,潜在消费者不仅可以通过管理者发布的消息进行了解,还可能在微博互动中形成对旅游吸引物的认知。文章从微博媒介切入,以故宫博物院发出的故宫雪景微博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传播路径和受众范围,并对其微博下的评论进行内容分析,在原有旅游吸引物建构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旅游吸引物在微博平台中的建构过程模型。研究发现,微博平台中的用户互动参与了旅游吸引物的建构;旅游吸引物在微博平台上的建构是一个闭环式的双向过程,基于此提出了旅游吸引物营销管理建议和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先开  张丽峰  丁于思  
网络搜索数据记录了用户的搜索关注与需求,为研究旅游经济行为提供了必要数据基础。文章基于百度指数,以北京故宫为例,利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了百度关键词与北京故宫实际游客量间的关系,建立了没有百度关键词和加入百度关键词的两种预测模型并进行了预测精度比较。结果表明:故宫实际游客量与百度关键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格兰杰因果关系;加入百度关键词后的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的样本期内的预测精度比没有百度关键词的ARMA模型提高了12.4%,样本期外的预测精度提高了14.5%。运用带有百度关键词的模型可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