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63)
- 2023(10898)
- 2022(9284)
- 2021(8348)
- 2020(7151)
- 2019(16390)
- 2018(15791)
- 2017(30711)
- 2016(16308)
- 2015(18834)
- 2014(19040)
- 2013(19080)
- 2012(18350)
- 2011(16914)
- 2010(17561)
- 2009(16958)
- 2008(15875)
- 2007(14399)
- 2006(12710)
- 2005(11842)
- 学科
- 济(90090)
- 经济(90022)
- 管理(43067)
- 业(42247)
- 方法(34220)
- 企(33850)
- 企业(33850)
- 数学(30182)
- 数学方法(29966)
- 融(28006)
- 金融(28001)
- 中国(26298)
- 银(25095)
- 银行(25064)
- 行(24288)
- 地方(22530)
- 财(19850)
- 学(18923)
- 农(18884)
- 制(16959)
- 业经(16784)
- 贸(15203)
- 贸易(15192)
- 易(14717)
- 地方经济(13458)
- 农业(13078)
- 务(12226)
- 理论(12204)
- 财务(12198)
- 财务管理(12166)
- 机构
- 大学(248459)
- 学院(247138)
- 济(115438)
- 经济(113135)
- 管理(89240)
- 研究(88520)
- 理学(75196)
- 理学院(74359)
- 中国(73285)
- 管理学(73234)
- 管理学院(72772)
- 财(52124)
- 京(51587)
- 科学(51112)
- 所(45794)
- 中心(41808)
- 研究所(41340)
- 财经(41307)
- 农(41169)
- 经济学(37969)
- 江(37631)
- 经(37256)
- 经济学院(34147)
- 业大(34024)
- 北京(33069)
- 农业(32445)
- 范(31572)
- 师范(31226)
- 院(30490)
- 财经大学(30464)
- 基金
- 项目(152559)
- 科学(118420)
- 研究(112608)
- 基金(109669)
- 家(94405)
- 国家(93638)
- 科学基金(78949)
- 社会(72343)
- 社会科(68698)
- 社会科学(68676)
- 省(59520)
- 基金项目(57045)
- 教育(51351)
- 划(49361)
- 自然(48207)
- 自然科(47049)
- 自然科学(47034)
- 自然科学基金(46174)
- 资助(46000)
- 编号(45712)
- 成果(38496)
- 重点(34820)
- 发(34799)
- 部(34303)
- 课题(31694)
- 创(31380)
- 国家社会(30208)
- 教育部(29570)
- 创新(29504)
- 性(29332)
- 期刊
- 济(132189)
- 经济(132189)
- 研究(78801)
- 中国(47474)
- 财(40769)
- 融(39202)
- 金融(39202)
- 学报(37481)
- 农(37288)
- 科学(33050)
- 管理(32162)
- 大学(28010)
- 学学(26425)
- 农业(24100)
- 经济研究(22417)
- 教育(21978)
- 财经(21774)
- 技术(21448)
- 经(18810)
- 业经(18317)
- 问题(17403)
- 贸(15374)
- 国际(15010)
- 技术经济(13974)
- 统计(13179)
- 世界(12931)
- 理论(12899)
- 业(12743)
- 商业(11735)
- 策(11329)
共检索到3888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武建奇 乔轶娟
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普遍实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这一实质没有改变,只是具有了一些不同于以往危机的新的形式——它以需求过剩的假象形式存在。形成现代危机新形式的逻辑是:直接生产过剩的传统经典危机→虚假需求膨胀→虚假需求过剩而实际需求不足的现代危机。消除金融危机的出路似乎不是"救市"而是"治市"(治理金融市场)和"救实"(救助包括增加人民实际收入在内的实体经济)。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岩
关于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需要分层次讨论:虚拟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是引发金融危机的原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金融危机的根源;新自由主义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助推器。对市场经济体系进行必要的调节、监督、管制,是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避免市场经济"不断产生巨大的紊乱"的基本保证,是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适应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所做的生产关系的必要调整,是社会向更高级阶段演进的结果。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金融危机 解读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危机与经济学理论反思"课题组 裴小革
马克思主义不但直面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问题,而且创建了研究国际金融危机问题的独特视角,提供了在追求人的解放和富裕的过程中,化解危机和促进发展的科学思路。中国化"危"为"机"的根本途径就在于不断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西方的左翼经济学家特别是各国共产党,发出了很多马克思主义的声音,使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的影响出现了日益走出低潮的趋向。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匡国建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指导下形成的对经济危机的系统阐述。2008年9月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蔓延和恶化,充分验证了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科学性。值此金融海啸一周年之际,重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有关经济危机的论述,对于认清这场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质和原因,提出防范国际金融危机的思路和办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金素 刘璐
在各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取得一定成效,各项经济指标显现出危机已经见底的信号,世界经济形势逐步好转的时刻,思考这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进一步分析其本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马克思理论体系,本文分析了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新特征,剖析了危机爆发的根源和实质,并提出后危机时期应着重于制度建设的思路。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贾有姣
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危机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实质、根本原因、后果和解决办法,对分析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仍然具有指导意义。此次危机虽然表现为消费信贷过度,但其实质仍然是生产相对过剩。危机的爆发虽然与金融监管缺失有关,但根源仍然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两种表现形式。危机的对策主要有:增加人们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缓解生产过剩问题;加强政府干预,减少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盲目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徐建伟 徐玉生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了虚拟资本的概念、产生、形式、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活动的作用,构成了比较系统的虚拟资本理论。从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看来,美国金融危机的实质就是以次贷及其衍生物为代表的虚拟资本泡沫的破灭,根源在于经济自由主义或称金融创新的无政府主义。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次贷 虚拟资本 泡沫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璐 金素
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冲击,也凸显了虚拟经济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二重效应"。本文借鉴马克思提出的"虚拟经济"内涵,分析其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虚拟经济的角度对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予以剖析和解释,并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认为虚拟经济必须合理利用,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关键词:
虚拟经济 虚拟资本 国际金融危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方 安娜斯卡西亚·斯拉瓦
笔者建立了一个包含四种不同类型交易者的协同演化市场模型,包括噪音交易者(noise trader)、从众型交易者(herd trader)、采取少数者博弈策略的技术类交易者(tech-game trader),以及采用基因编程这种智能化方法的技术类交易者(Tech-GP trader)。当国外金融市场发生危机时,国内市场的某些技术类的交易者会因为一种"压力"机制转变其自身的类型,变成从众型投资者。这些从众型的交易者的决策依据是危机时普遍的市场情绪,而不是其他基本面的因素。笔者通过模拟四种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发现:危机时从众心理被压力强化,国内从众型交易者越来越多,同时股价受国外市场影响也越来越大,导致外国金融市场的危机逐渐传递到国内。模型仿真得出的结果可以用来评估和预测国际金融市场间相互作用的演化过程,从而未雨绸缪,防止国际金融危机传染发生。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钱津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至少在十个方面给予现代经济学严峻的挑战,即从今往后的经济学研究必须在经济人假设、经济研究范围、价格理论、效用理论、政府作用、信用理论、金融衍生品市场、货币理论、宏观调控理论、经济学研究基础范畴等方面实现根本性的理论认识创新。
关键词:
经济学 国际金融危机 挑战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龚雄军
对于2008年肇始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国内外学者作了大量研究,譬如监管缺位、政策错误、金融过度创新和虚拟经济过度膨胀等等,更多地把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归于"美国模式"即所谓的"过度"或"透支"消费模式,似乎危机的到来是由某种不适当的经济行为或经济模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承叔
金融资本是在产业资本基础上形成的,它有二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它的虚拟性,即"它们只是代表取得收益的权利,并不是代表资本";二是它的投机性,因而一旦"支付锁链""整个被打乱的时候",危机就必然发生,其本质是对金融泡沫的一次强制清除,使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取得某种平衡。金融泡沫形成的根源,一是资本的本性,只要资本依然横行世界,强制性的金融危机就必然要发生;二是美国利用美元霸权,无限制地制造金融泡沫。面对强大的美元霸权,中国必须实行有限的金融开放政策,而这正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经验之一。
关键词:
金融资本 虚拟性 投机性 美元霸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贾倩 张志敏
频发的金融危机显示了资本主义金融领域中新自由主义的危害性,也让人们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金融危机理论的价值性和重要性。文章在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金融危机理论的基础上,对二者理论进行比较,指出相似和不同之处。通过比较,不仅发现二者可借鉴之处,还可在实际分析中将二者联系一起,为我国建立完善的金融体系、预防金融危机提供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云 刘骏民
本文指出美国经济运行的特殊循环导致了美国经济的去工业化和虚拟化,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背离才是次贷危机、美元危机的深层次根源;阐述了美国次贷金融危机与美元危机的区别,进而从目前次贷危机的救助措施、境外投机者力量以及美元最终支撑等方面分析了美元危机的必然性。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美元危机 虚拟经济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姜伟
本次金融危机是部分利益集团以在世界范围内攫取利润为目的,利用目前体制和市场存在的瑕疵或漏洞,以美国金融体系为突破口,采取突然的关联行动,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危机是个别利益集团对金融体系的狙击,是制度本身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防止金融危机应采用灾害经济学的思想,提前预防、系统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