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43)
2023(3893)
2022(3212)
2021(2747)
2020(2200)
2019(4811)
2018(4647)
2017(8720)
2016(4327)
2015(5010)
2014(5081)
2013(5183)
2012(5231)
2011(5135)
2010(5318)
2009(5211)
2008(4811)
2007(4412)
2006(4347)
2005(4086)
作者
(14488)
(12329)
(12186)
(11841)
(7958)
(5641)
(5530)
(4761)
(4680)
(4509)
(4311)
(4093)
(4056)
(3913)
(3860)
(3791)
(3610)
(3539)
(3506)
(3412)
(3131)
(2956)
(2929)
(2882)
(2846)
(2810)
(2565)
(2559)
(2412)
(2407)
学科
(47298)
经济(47279)
地方(13932)
管理(11665)
方法(11514)
地方经济(11351)
(10158)
数学(10100)
数学方法(10074)
中国(8005)
(7568)
业经(7178)
经济学(6086)
(6013)
企业(6013)
环境(5187)
(5010)
(4663)
金融(4663)
产业(4641)
(4620)
(4551)
(4266)
(4260)
理论(4217)
总论(4113)
资源(4090)
信息(3989)
(3954)
及其(3739)
机构
大学(79533)
学院(78227)
(44800)
经济(44113)
研究(31731)
管理(26501)
中国(22895)
理学(21928)
理学院(21647)
管理学(21385)
管理学院(21220)
(17871)
科学(17036)
(16152)
(15973)
经济学(15789)
研究所(14473)
财经(14272)
经济学院(13818)
中心(13009)
(12828)
(12080)
(10739)
(10723)
师范(10650)
财经大学(10380)
北京(10348)
科学院(9911)
社会(9641)
(9414)
基金
项目(44967)
科学(35379)
研究(33430)
基金(33004)
(28180)
国家(27978)
社会(23994)
科学基金(23587)
社会科(22804)
社会科学(22798)
(16749)
基金项目(16435)
教育(14620)
资助(13803)
(13446)
自然(12805)
自然科(12470)
自然科学(12467)
自然科学基金(12233)
编号(12117)
(11519)
经济(11424)
(11269)
国家社会(10743)
成果(10560)
重点(10321)
(9976)
发展(9766)
(9656)
教育部(8930)
期刊
(58730)
经济(58730)
研究(29513)
中国(13992)
(13228)
管理(11938)
经济研究(10846)
学报(10712)
科学(9999)
(8689)
财经(8599)
大学(8168)
学学(7721)
(7649)
技术(7488)
问题(7243)
(7240)
金融(7240)
业经(6661)
技术经济(5975)
农业(5774)
世界(5357)
统计(5343)
(5176)
教育(5134)
经济问题(4735)
经济学(4691)
国际(4613)
(4372)
经济管理(4356)
共检索到1302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于林洋  
从法经济学意义上讲,虚假广告是经营者利益博弈的结果,利益驱动是虚假广告泛滥的经济动力,违法成本低则为虚假广告泛滥提供了条件。现行司法救济不足、行政监管不力、监管体制不完善、消费者自身问题等因素直接或间接降低了虚假广告的违法成本。规制虚假广告的有效方法是提高虚假广告的违法成本。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睢党臣  庄鹏飞  
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虚假广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认为由于广告信息的不对称和出于自身利益的激励,必然导致虚假广告和相关利益集团的产生;在对虚假广告的治理中,与补贴相比,加大惩罚显然是一个更好的方式。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琳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证券欺诈纠纷解决的法律框架。根据对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案件的行政处罚和民事诉讼案件数量的统计分析,我国证券市场的虚假陈述行为总体上呈递增趋势,而相关的民事诉讼案件数量却没有呈现同比例增长。故将法律规制的影响内嵌于投资者和侵权人对于诉讼的预期之中,以成本—收益法权衡投资者和侵权人的预期净收益,根据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证券虚假陈述民事纠纷主体的行为对策。虚假陈述行为人的侵权行为是一个利益权衡过程,从法律规制的角度提高侵权人的预期违法成本支付是一个必然的路径。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琳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证券欺诈纠纷解决的法律框架。根据对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案件的行政处罚和民事诉讼案件数量的统计分析,我国证券市场的虚假陈述行为总体上呈递增趋势,而相关的民事诉讼案件数量却没有呈现同比例增长。故将法律规制的影响内嵌于投资者和侵权人对于诉讼的预期之中,以成本—收益法权衡投资者和侵权人的预期净收益,根据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证券虚假陈述民事纠纷主体的行为对策。虚假陈述行为人的侵权行为是一个利益权衡过程,从法律规制的角度提高侵权人的预期违法成本支付是一个必然的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学华  于林洋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大量“虚假广告”开始充斥市场。虚假广告对于我国经济的危害极大,任由其泛滥,会严重地破坏我国尚未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而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从虚假广告对经济的危害出发,分析了治理虚假广告的法律依据,并对依法治理虚假广告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程刚  
文章简述了虚假广告的内涵,阐述了虚假广告产生的原因、危害、治理措施等内容。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何跃军  
重庆打黑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治的续存。对人治续存进行文化解释已经难以令人信服,而采用经济学方法加以解释能够得出更有说服力的结论。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能够说明人治续存并发生作用的制度原因,而成本收益理论则能够说明法治在当下"难产"的原因。从法经济学角度对人治与法治进行分析,能够帮助人们获得对法治建设更为有益的智识与贡献。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韩德宗  
本文用委托——代理模型和博奕模型分析了审计机构在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中的审计失职行为,发现审计机构追求短期利益是审计合谋的驱动力,并且与市场的状况有密切关系。只有在执法有效、讲究信誉的市场中,审计机构才会放弃对短期利益的追求。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武建奇  乔轶娟  
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普遍实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这一实质没有改变,只是具有了一些不同于以往危机的新的形式——它以需求过剩的假象形式存在。形成现代危机新形式的逻辑是:直接生产过剩的传统经典危机→虚假需求膨胀→虚假需求过剩而实际需求不足的现代危机。消除金融危机的出路似乎不是"救市"而是"治市"(治理金融市场)和"救实"(救助包括增加人民实际收入在内的实体经济)。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从松  
从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不合理强制性变迁是大学生贫困的制度根源 ,收费标准的制度缺陷是大学生贫困的直接原因 ,收费政策的形成机制不合理性决定了社会公众在与学校的利益冲突中处于弱势地位。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白云霞  李明辉  
2003年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初步解决了法院在虚假陈述民事诉讼审理过程中的一些难题,对于推进虚假陈述民事诉讼具有重要意义。但笔者认为,《规定》在关于虚假陈述的认定、诉讼、前置程序、诉讼时效及诉讼方式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研究改进。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杨永磊  张光宏  
土地违法行为从广义上讲是一切违反国家土地管理法规,给社会造成危害、有过错的行为;狭义的土地违法行为仅指违反土地管理法律规定,但尚未造成犯罪的行为。本文所研究的对象是狭义的土地违法行为。当前土地市场活跃,诸多相关土地违法问题伴生,主要表现在未批先用、以租代征、违法审批、违规出让、行政不作为等方面。那么,行为主体为何要选择违法行为?其动因是什么?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宝宏  卢昌崇  
开发区之多,表面上看来是现行政治制度下一些政府官员对“发展是硬道理”善意曲解的结果,但在实质上是一种“致命的自负”的产物。开发区规划是计划经济思维在当代中国的一种隐蔽表现。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伟  
虚假广告:骗你没商量张伟有人说,当今社会是个"广告的海洋"。当你穿行大街小巷,翻开报纸杂志,你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被一条条诱人的广告吸引。然而,当你时不时地被这些广告"堂而皇之"地骗得"怒发冲冠"之后,你会发现,这一条条诱人的广告,却是一个个布满鲜花的陷...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黄少安  李振宇  
本文通过描述案例 ,对悬赏广告进行法经济学分析 ,认为悬赏广告实质上是失主向不特定人发出的、由拾得人承诺的、涉及权利交易的契约 ;在现实生活中 ,悬赏广告的出现和增多 ,是适应变化的现实需要而实施的制度创新 ;这一创新能促进人们之间的合作 ,产生合作剩余、增加社会福利或减少损失 ;但是悬赏广告作为一种新的制度或契约 ,从其产生到被普遍接受是一个长期的变迁过程 ,为节省交易费用 ,提高制度运行效率 ,需要国家从法律上加以确认。因此 ,本文建议进行相关法律的修改或创新 ,从而国家也成为联合创新这一新制度的主体之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