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29)
- 2023(9316)
- 2022(8366)
- 2021(7908)
- 2020(6661)
- 2019(15603)
- 2018(15657)
- 2017(30260)
- 2016(16490)
- 2015(18535)
- 2014(18540)
- 2013(18368)
- 2012(16660)
- 2011(14682)
- 2010(14890)
- 2009(13619)
- 2008(12668)
- 2007(10746)
- 2006(9196)
- 2005(7909)
- 学科
- 济(62135)
- 经济(62066)
- 管理(46744)
- 业(45593)
- 企(38007)
- 企业(38007)
- 方法(31610)
- 数学(26582)
- 数学方法(26296)
- 农(16938)
- 中国(16825)
- 财(15945)
- 学(14191)
- 业经(14033)
- 地方(13009)
- 审计(12143)
- 农业(11871)
- 理论(11217)
- 技术(10799)
- 和(10783)
- 务(10740)
- 财务(10679)
- 财务管理(10609)
- 贸(10293)
- 贸易(10282)
- 企业财务(10089)
- 制(10029)
- 易(9964)
- 环境(9941)
- 教育(8931)
- 机构
- 大学(227095)
- 学院(225183)
- 管理(95044)
- 济(85048)
- 理学(83390)
- 经济(83047)
- 理学院(82522)
- 管理学(81167)
- 管理学院(80774)
- 研究(70953)
- 中国(51943)
- 京(49215)
- 科学(45317)
- 财(38845)
- 所(34962)
- 业大(34122)
- 农(33496)
- 中心(32488)
- 财经(31965)
- 研究所(31732)
- 江(31290)
- 北京(30531)
- 范(29510)
- 师范(29240)
- 经(29112)
- 农业(26150)
- 院(26117)
- 州(26050)
- 商学(24538)
- 商学院(24263)
- 基金
- 项目(160924)
- 科学(126217)
- 研究(118479)
- 基金(116473)
- 家(100794)
- 国家(99936)
- 科学基金(86493)
- 社会(72904)
- 社会科(69051)
- 社会科学(69030)
- 基金项目(63266)
- 省(62832)
- 自然(57486)
- 自然科(56079)
- 自然科学(56068)
- 自然科学基金(55032)
- 教育(54117)
- 划(52648)
- 编号(49332)
- 资助(47881)
- 成果(39530)
- 重点(35315)
- 部(35269)
- 创(33406)
- 发(33221)
- 课题(33091)
- 创新(31040)
- 科研(31025)
- 项目编号(31011)
- 教育部(30402)
共检索到3175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蒋品洪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作用是提高被审计财务信息的可信赖程度,出具虚假审计报告(包括审计报告、验资报告等,以下同)会使注册会计师失去存在的价值。近些年注册会计师因出具不实报告被起诉的案例时常发生,尽管主要原因是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问题,但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外部动力问题也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本文以中小企业审计为例,拟就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三个方面外部动力,作一探讨。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潘琰 董必荣
国家审计署对 16家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检查发现 ,抽查的 32份 2 0 0 1年度审计报告中有 2 3份严重失实。这表明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质量存在严重问题。究其原因 ,社会审计的外部制度环境安排是主要因素。从制度环境安排入手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外部市场监督机制 ,严格执法 ,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会计师事务所 审计报告 制度 治理机制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蒋尧明 张凤英
审计报告的虚假陈述是注册会计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客观要件之一 ,这在法律上已有明确规定。但如何界定虚假陈述行为 ,法律界和会计界有不同的观点。由于财务会计报表真实的相对性及现代审计理论和技术固有的局限性 ,决定了审计报告的真实性也只能是相对的 ,即只是相对于会计准则、制度及注册会计师法、独立审计准则等法规是真实的。因此在审理注册会计师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索赔案件时 ,也只能用“法律事实”而不能直接用“客观真实”作为衡量注册会计师是否存在虚假陈述行为的依据。只有当“法律真实”缺乏相应的规范标准时 ,才能启用“客观真实”标准直接作为判断注册会计师有无虚假陈述行为 ,有无过错的依据。
关键词:
审计报告 虚假陈述 法律真实 客观真实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万里霜
虚假审计报告事件在我国屡屡发生,而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几乎不会因之作出民事赔偿。这种情况严重限制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分析我国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法律制度的特点及审计民事索赔程序,探讨其所涉及的注册会计师过错认定、审计报告使用者的范围及民事责任的内容、注册会计师应承担的民事责任程度等关键问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推定过错原则的适用性、区分审计报告使用者的类型以分别确定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以及分别追究被审计单位和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蒋尧明
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免责,是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以《1.9规定》、《6.11规定》等司法解释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充分利用《1.9规定》、《6.11规定》中的免责及共同侵权事由,对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在虚假陈述民事案件中应负的责任作出合乎法理的解释和界定,把民事赔偿限定在合理的范围内,有利于维护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正当合法权益。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蒋尧明
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为了应对因审计报告虚假陈述可能引致的巨额民事赔偿,必须建立相应的财产保障机制,具体包括:完善职业风险基金和职业责任保险制度,筹建注册会计师行业共同赔偿基金、实施联合赔偿计划,建立国家行政罚款、刑事罚款财政回拨制度。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蔡复义
一、基本案情2006年6月,某省财政厅派出检查组,对某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部分审计报告的审计质量进行了检查。根据检查的情况和结果,2006年11月28日,某省财政厅分别向某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签字注册会计师王某、李某发出《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处罚告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蒋尧明
美国是对注册会计师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制度作了明确、系统规范的国家,对我国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制度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由于中美两国的经济体制、法律制度,特别是证券市场的成熟程度有较大差别,因此在借鉴过程中必须结合中国国情。同时,本文通过对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虚假陈述民事责任五个阶段的简要回顾,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精神,结合我国会计界、法律界的主流观点,对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基本观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
注册会计师 审计报告 虚假陈述 民事责任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邓庆山 梅国平
如何识别虚假财务报告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针对虚假财务报告的特点,设计一个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虚假财务报告识别模型将有助于该问题的解决。根据1999-2002年的年度审计报告意见类型,从上市公司中选取44家虚假财务报告样本,并按照一定的标准选择了44家对比样本,这88个样本构成训练数据集。类似地,从2003-2006年的上市公司中,选择了73家虚假财务报告样本和99家对比样本,这172个样本构成测试数据集。我们使用训练数据集对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行训练,并将训练后的模型对测试数据集进行测试,取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
关键词:
虚假财务报告 支持向量机 识别模型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周兵
虚假财务报告的产生对社会的正常经济秩序危害巨大,给社会带来的"信誉危机"而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对虚假财务报告的防范,应标本兼治,切不能只及表面,不及根本。因此,建立系统的、全方位的防范虚假财务报告的整体对策意义重大,也是当务之急。本文拟从不同角度阐述防范与治理虚假财务报告的方法与措施。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郝振平 林薇
审计师在防范虚假财务报告产生方面本应当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但由于其具有代理人性质 ,使得审计师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挥防范作用。这个条件就是要有对审计师的检查和报告行为进行核查和监控的机制。本文通过所有者 -经理人 -审计师的合约关系模型分析 ,探讨了在达到所有者、经理人、审计师各自效用最佳均衡状态下所有者应当保持的核查和监控机制问题。据此 ,本文认为市场经济中应从所有者的角度建立并不断完善审计监管体制 ,这是防范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审计师 代理人 效用和均衡 核查和监控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屠晶晶
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经济中已经占有重要地位,在其影响日益深远的同时,虚假外资问题也不断突显出来。本文对中国虚假外资形成的过程、原因及对我国经济带来的危害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分析,并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虚假外资 资本外逃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明辉
就我国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的状况、原因及其治理途径等问题对六个不同群体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可信度有待提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效的虚假陈述行为法律追究制度缺乏、公司治理不完善是两个重要方面。为此,应当强化相应的法律责任,完善公司治理和其他基础制度。调查还表明,不同群体之间对于虚假财务报告及其他相关问题的看法存在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