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33)
- 2023(2996)
- 2022(2678)
- 2021(2646)
- 2020(2246)
- 2019(4855)
- 2018(4813)
- 2017(8968)
- 2016(5016)
- 2015(5607)
- 2014(5694)
- 2013(5516)
- 2012(5342)
- 2011(4859)
- 2010(5112)
- 2009(5011)
- 2008(5059)
- 2007(4698)
- 2006(4407)
- 2005(3908)
- 学科
- 济(18681)
- 经济(18652)
- 管理(12080)
- 业(10823)
- 企(8568)
- 企业(8568)
- 方法(8292)
- 学(6539)
- 农(6096)
- 数学(5584)
- 数学方法(5408)
- 理论(5307)
- 土地(4542)
- 业经(4436)
- 农业(4332)
- 中国(4289)
- 财(3604)
- 地方(3599)
- 制(3476)
- 贸(2918)
- 贸易(2914)
- 易(2808)
- 和(2797)
- 资源(2779)
- 问题(2771)
- 环境(2718)
- 策(2694)
- 经济理论(2689)
- 教学(2653)
- 划(2523)
- 机构
- 学院(76648)
- 大学(75575)
- 管理(27150)
- 研究(26444)
- 济(22848)
- 理学(22656)
- 理学院(22276)
- 经济(22135)
- 管理学(21629)
- 管理学院(21483)
- 中国(20682)
- 科学(19447)
- 京(17320)
- 农(15528)
- 所(14192)
- 范(13495)
- 师范(13333)
- 研究所(12910)
- 业大(12798)
- 江(12767)
- 中心(12298)
- 农业(12230)
- 财(11775)
- 北京(11082)
- 师范大学(10861)
- 州(10448)
- 游(10162)
- 旅(10122)
- 旅游(9975)
- 院(9485)
- 基金
- 项目(48503)
- 科学(37525)
- 基金(34877)
- 研究(32756)
- 家(31691)
- 国家(31397)
- 科学基金(26252)
- 社会(19876)
- 基金项目(19196)
- 省(19139)
- 社会科(18664)
- 社会科学(18659)
- 自然(18556)
- 自然科(18099)
- 自然科学(18095)
- 自然科学基金(17758)
- 划(16245)
- 资助(15134)
- 教育(15108)
- 编号(13249)
- 重点(10916)
- 成果(10525)
- 发(10373)
- 部(9872)
- 计划(9473)
- 科研(9321)
- 课题(9210)
- 大学(8859)
- 创(8750)
- 创新(8188)
共检索到1180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郑春晖 张佳 温淑盈
数字技术介入下的人-地情感关系是当前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新兴方向与重要议题,虚拟旅游中情感依恋的形成与实地旅游意愿的激发有待深入探讨。文章以九寨沟虚拟景区为研究案例,基于地方依恋理论创新地引入了“虚拟依恋”的概念,实证研究了虚拟旅游中的感知体验价值、虚拟依恋与地方依恋对实地旅游意愿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虚拟旅游感知体验价值的3个维度:逃离、视觉审美以及娱乐与享受均显著正向影响虚拟依恋;(2)使用者对虚拟旅游的依恋有助于增强对现实旅游地的地方依恋,并显著正向影响实地旅游意愿;(3)地方依赖对实地旅游意愿的总效应为正向影响,地方认同作为中介变量在二者之间起“遮掩效应”。文章为明晰虚拟旅游中的人-地情感依恋对未来实地旅游意愿的影响机理、拓展旅游地理学虚拟空间人-地关系研究以及数字时代旅游营销实践创新提供了参考。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颖 黄燕玲 伍进
新兴数字技术为虚拟网络场景的构筑赋能,借助虚拟代言人推广旅游目的地成为营销领域研究的新议题。文章基于ABC态度模型、依恋理论、类社会互动理论和意义迁移理论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究Z世代对虚拟代言人的真实性感知如何影响其旅游意愿,并分析网络场景下消费者与虚拟代言人及虚拟场所之间存在的情感依恋关系。研究发现:(1)Z世代的收入水平和对虚拟代言人的了解情况与真实性感知及虚拟依恋呈正相关关系,对虚拟代言人的发展预期与旅游意愿呈正相关关系;(2)Z世代对虚拟代言人的真实性感知沿“认知-情感-行为倾向”路径影响旅游意愿,且作用显著;(3)Z世代对虚拟代言人的真实性感知通过虚拟依恋的完全中介效应间接影响旅游意愿;(4)Z世代对虚拟代言人的熟悉度的调节效应不存在,对虚拟代言人的发展预期在虚拟依恋与旅游意愿之间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文章明晰了虚拟代言人真实性感知的影响机理,拓宽了虚拟网络场景下场所依恋的空间维度,并丰富了类社会互动理论和意义迁移理论的应用场景,同时为针对年轻群体进行的营销活动提供建议与措施。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胡丽雪 方佳明 曹云忠
基于信息系统成功模型、S-O-R理论、用户感知系统特征模型识别了用户采纳虚拟现实系统的主要促进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影响机理。通过对真实体验过四川都江堰市通威三文鱼基地乡村虚拟现实系统的181名用户进行研究数据收集,使用PLS-SEM结构方程建模技术分析发现:(1)IT质量中的系统质量和服务质量显著正向影响用户感知系统特征,即沉浸感和交互性;(2)用户感知系统特征显著正向影响用户使用意愿。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了解旅游虚拟现实系统的用户采纳意愿形成机制,丰富对虚拟旅游平台环境下用户参与行为的理解,拓展现有消费者在线社区参与行为理论,同时也对旅游虚拟现实系统平台的设计开发人员具有切实的实践参考价值。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琴琴 张梦 付晓蓉
学术界早就关注虚拟社区知识分享的激励问题,但主要探讨单一激励模式对知识分享的影响,而对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这两种激励的交互作用少有研究进行深入分析。文章通过情景模拟实验,研究旅游虚拟社区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交互作用对用户知识再分享意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有精神奖励的情况下,物质奖励不是越高越好,高水平物质奖励不如低水平物质奖励对再分享意愿的激励作用;与此同时,低水平物质奖励比没有物质奖励好,即不存在“少不如无”的现象。此外,文章进一步分析了自我效能和获益感知的中介作用,揭示了两类奖励的交互作用对知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董淑霞 聂琦露
旅游在线口碑基于其强大的影响力、传播力、及市场控制力,成为了当今旅游企业的营销重点和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但是目前基于情境因素、消费者情感和个体特质因素出发,对旅游在线口碑行为的影响却少有探究。基于S-O-R模型探索了消费者在感知旅游虚拟社区氛围下,介于社区认同感的中介作用及自我建构的调节作用,对旅游在线口碑推荐意愿的影响机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消费者感知旅游虚拟社区氛围是由自由、共享、支持、创新、奖励这5个子因子构成;感知旅游虚拟社区既能通过社区认同影响口碑推荐行为,也能直接影响口碑推荐行为;而社区认同在其中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其中自我建构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从而为旅游企业的社区管理及口碑营销提供了理论指导,用时也丰富了旅游在线口碑传播的相关理论研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江红艳 刘恬 孙雨笛 孙配贞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在旅游景点的应用日益普及,虚拟旅游已成为旅游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目前研究较多关注虚拟旅游在目的地营销中的应用及其影响后果,鲜有研究基于时间感知视角探究虚拟旅游意愿的前因变量。鉴于此,文章通过两个情景实验探究时间稀缺感对虚拟旅游意愿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时间稀缺感导致消费者产生更高的虚拟旅游意愿,而且多样化寻求在时间稀缺感和虚拟旅游意愿二者之间发挥显著的中介作用。进一步,消费者的控制点(内控vs.外控)可以作为上述中介效应成立的边界条件。该研究不仅丰富了时间稀缺感的相关文献及其旅游应用场景,同时也为虚拟旅游的营销推广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
时间稀缺感 虚拟旅游 多样化寻求 控制点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裘伟廷
虚拟现实技术参与旅游的实践,营造了独特的虚拟旅游环境。由于虚拟旅游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它必将对未来旅游事业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虚拟旅游在可以给未来人们带来优越性的同时,也潜在着可能出现一些负效应。虚拟旅游究竟是喜是忧,这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朱腾腾 谢礼珊 吴一景
虚拟社区结伴同游是互联网普及和自助精神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一种日益普遍的自助旅行方式。文章从价值共创的视角,采用定性和定量混合研究设计,运用信任理论对结伴同游共创意愿的形成机制进行探索研究。3个情景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旅游虚拟社区的结伴同游情景下,发帖用户的能力显著正向影响参与用户的价值共创意愿,同伴信任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社区声望负向调节结伴同游发帖用户能力与同伴信任以及发帖用户能力与参与用户价值共创意愿的影响关系;同时,社区声望对结伴同游发帖用户能力与结伴同游共创意愿之间的调节作用完全由同伴信任所中介。该研究丰富了多方行为主体价值共创的实证研究成果,同时为旅游虚拟社区结伴同游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指导建议。
关键词:
结伴同游 价值共创 信任 社区声望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郑鹏 马耀峰 李天顺
作为近些年才出现的一种新事物,虚拟旅游在产业界已经被公认为热点之一。然而,学术界并没有针对虚拟旅游研究的内核及外延进行思考,仍然停留在东敲西打的探索阶段。面对虚拟旅游"实践超前,学术滞后"的现状,研究其理论内核,使其科学化,就显得尤为必要。笔者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以旅游体验为理想型,提出了"镜像体验"这一概念,试图以此建立起虚拟旅游研究领域的内核,并进一步以其为核心对虚拟旅游研究范畴进行探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甘露 谢雯 贾晓昕 周涛
虚拟现实技术所制造的沉浸感从感官上一定程度消除了虚拟和现实的界线,从而引发了虚拟旅游能够取代实地旅游的问题。文章以"真实性"为切入点,通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虚拟旅游场景实验来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就目前而言,VR所虚拟出的"真实"是一种"逼真",这是一种"后现代的真实",并不等同于客体的"真实";除非客体的视觉"真实"本身就是体验的全部,否则各种"真实"所赋予旅游经历的意义也无法被VR所制造的"真实"所取代。尽管如此,VR技术在制造"奇观"方面的潜力仍被期待,因为它有可能制造出一种超越既定时空和超越人的"存在"本身的独特的"存在的真实"体验,从而延伸和深化现有的实地旅游体验,这将使VR虚拟技术在旅游业当中的应用不仅仅是局限于营销和实地旅游有困难的权宜之计。
关键词:
虚拟现实体验 实地旅游 真实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邹勇文 田逢军
网络虚拟社区中的城市旅游空间意象分析对探索信息社会背景下的城市旅游空间发展策略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国内对城市旅游空间意象的研究多集中在现实空间层面,而对网络虚拟社区中的空间意象重视不够。以旅游虚拟社区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和语义网络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评价性旅游空间意象和结构性旅游空间意象两个层面对蚂蜂窝旅游虚拟社区中的南昌市旅游空间意象图景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相关建议。研究表明:"广场"、"滕王阁"、"八一"是南昌市最重要的核心旅游吸引物意象,"都市景观风貌"是最为偏好的意象主题,旅游情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邹勇文 田逢军
网络虚拟社区中的城市旅游空间意象分析对探索信息社会背景下的城市旅游空间发展策略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国内对城市旅游空间意象的研究多集中在现实空间层面,而对网络虚拟社区中的空间意象重视不够。以旅游虚拟社区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和语义网络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评价性旅游空间意象和结构性旅游空间意象两个层面对蚂蜂窝旅游虚拟社区中的南昌市旅游空间意象图景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相关建议。研究表明:"广场"、"滕王阁"、"八一"是南昌市最重要的核心旅游吸引物意象,"都市景观风貌"是最为偏好的意象主题,旅游情感评价意象总体以正面和积极为主;南昌市整体的旅游意象空间格局由物质实体形态的八一广场——滕王阁——秋水广场构成,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以红色革命文化为主题的八一广场旅游意象区域、以观光为主题的滕王阁旅游意象区域和以娱乐和休闲为主题的秋水广场旅游意象区域等三大重点旅游意象区域,意象元素呈现出中心城区集中化分布、外围区分散分布的特征;网络虚拟社区的城市旅游空间意象虽然仍以物质实体的空间意象为核心组成,但非物质意象要素在空间意象建构中的作用也非常重要。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在方法上突破了以往城市旅游空间意象研究的局限,也为互联网时代的城市旅游空间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恒 全华
随着游客需求从标准化的团队游产品为主升级为长尾化的自由行产品为主,旅游发展模式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升级,基于景区景点地理空间的传统旅游集群模式面临发展困境,无法满足游客对创新性长尾旅游服务需求和旅游产业全球化经营需求。线上线下融合的旅游虚拟产业集群能够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优势,超越地理空间范围的限制,实现海量游客和服务供应商等旅游利益相关者在虚拟空间聚集和互动,快速敏捷地满足游客对服务的预订和监管需求。旅游虚拟产业集群解构旅游产业线性分工体系,驱动旅游企业模块化转型并以大数据平台为无边界发展平台。旅游虚拟产业集群的服务供应商需要构建新的运作机制,包括用户和活数据驱动的精准运作机制、虚拟整合和社区化运作机制、基于赋能的运作机制、基于旅游全球价值网络的分工机制,以便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满足游客在"全域旅游"环境下的多元化长尾旅游需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晓涛 吴成罡
随着虚拟旅游日益流行,越来越多的虚拟旅游导航智能选择系统得到开发与应用。文章基于虚拟旅游导航智能选择系统改进优化了传统Floyd算法,并应用实例进行了相关验证。
关键词:
虚拟旅游 导航算法 最短路径 智能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