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1)
2023(468)
2022(457)
2021(379)
2020(340)
2019(757)
2018(784)
2017(1055)
2016(827)
2015(825)
2014(756)
2013(709)
2012(728)
2011(714)
2010(679)
2009(654)
2008(641)
2007(674)
2006(519)
2005(433)
作者
(4065)
(3511)
(3495)
(3207)
(2116)
(1783)
(1502)
(1391)
(1375)
(1262)
(1257)
(1233)
(1226)
(1178)
(1171)
(1124)
(1107)
(1095)
(1087)
(1046)
(1025)
(935)
(928)
(850)
(801)
(786)
(772)
(771)
(767)
(767)
学科
(2053)
(1147)
经济(1147)
(1115)
水产(1028)
(1002)
企业(1002)
管理(992)
动物(983)
动物学(816)
(753)
土壤(752)
(743)
(559)
生物(527)
方法(491)
(475)
财务(475)
财务管理(475)
企业财务(469)
(444)
及其(439)
(423)
(413)
(403)
(400)
(387)
防治(387)
(379)
(376)
机构
学院(11863)
大学(11842)
(7803)
农业(6604)
科学(6324)
研究(6240)
业大(5117)
(4424)
农业大学(4279)
研究所(4249)
实验(3908)
(3884)
(3758)
中国(3729)
实验室(3697)
重点(3497)
(3349)
(2913)
技术(2697)
科学院(2630)
中心(2479)
资源(2323)
(2191)
(2165)
(2099)
生物(2038)
工程(1981)
环境(1943)
研究院(1919)
科技(1906)
基金
项目(9898)
(7638)
国家(7584)
基金(6662)
科学(6614)
科学基金(5279)
自然(4948)
自然科(4836)
自然科学(4830)
自然科学基金(4725)
(4593)
(4228)
科技(4023)
计划(3843)
研究(3605)
基金项目(3422)
(3084)
资助(2833)
专项(2813)
重点(2805)
(2746)
农业(2537)
技术(2322)
科研(2309)
(2261)
(2004)
创新(1938)
(1612)
教育(1566)
b(1459)
期刊
学报(7626)
(7393)
农业(5073)
科学(4864)
大学(4819)
学学(4793)
中国(3090)
业大(2821)
(2688)
农业大学(2528)
中国农业(1896)
(1736)
研究(1626)
自然(1606)
(1578)
经济(1578)
自然科(1540)
自然科学(1540)
林业(1347)
农业科学(1275)
水产(1199)
科技(1161)
农林(1160)
(1160)
科技大(1078)
科技大学(1078)
农学(1039)
华北(1039)
(982)
西南(844)
共检索到163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伟妮  林旋  林树根  王全溪  洪艳秋  
采用改良甲苯胺蓝(MTB)、阿利新蓝—沙黄(AB-S)、甲基绿—派洛宁(MG-P)、天青Ⅱ—伊红—瑞特、硫堇及PAS-HE等6种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虎纹蛙消化道肥大细胞(MC)的组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虎纹蛙消化道中食管、胃贲门、胃体、胃幽门、空肠、十二指肠、回肠、直肠等部位均有MC分布;MC呈长梭形、圆形、卵圆形、不规则形,主要存在于黏膜固有层或黏膜下层内,有沿血管和腺泡周围分布的趋向.在6种染色法中,用MTB染色效果最好,MC易定位,组织结构清晰可辨,胞质呈紫红色;其次为AB-S染色,而MG-P及天青Ⅱ—伊红—瑞特的染色效果一般,硫堇染色效果差,PAS-HE染色则不着色.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旋  林树根  王寿昆  李志刚  陈梅芳  
类胰蛋白酶己被作为人类和某些哺乳动物组织中肥大细胞的标志。为检测鱼类肥大细胞胞浆中是否含有类胰蛋白酶,采用小鼠抗人类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单克隆抗体AA1通过ElivisionTM plus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尼罗罗非鱼、日本鳗鲡和欧洲鳗鲡消化道组织以及人胃癌组织石蜡切片中的肥大细胞进行染色,同时应用AB/SO和改良甲苯胺蓝法进行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应用AB/SO和改良甲苯胺蓝染色都能较好显示尼罗罗非鱼肥大细胞,AB/SO染色法对日本鳗鲡和欧洲鳗鲡效果较差,改良甲苯胺蓝染色在上述两种鱼中未能检出肥大细胞;采用小鼠抗人类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单克隆抗体AA1通过ElivisionTM plus免疫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冬梅  许乐仁  
类胰蛋白酶已被作为人类和某些哺乳动物组织中肥大细胞的标志。为检测蛙科动物肥大细胞胞浆中是否含有类胰蛋白酶,采用了小鼠抗人类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单克隆抗体AA1通过间接免疫过氧化物酶技术,对牛蛙的舌,肠和脾以及人食道鳞癌组织(用作阳性对照)石蜡切片中的肥大细胞进行染色。首次在Bouin氏液固定的牛蛙组织中证实了牛蛙肥大细胞胞浆中类胰蛋白酶的存在,且单克隆抗体AA1与牛蛙肥大细胞中的类胰蛋白酶可获得良好的交叉反应。类胰蛋白酶阳性细胞多位于牛蛙肠黏膜固有层,少量见于肠绒毛基底部及舌粘膜下腺体周围,而未见于脾组织中。人食道癌间质中可见多量类胰蛋白酶阳性细胞。研究证实,与人类肥大细胞相似的是牛蛙肥大细胞也...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筱珍  高登慧  许乐仁  
以成年胡子鲇(Clarisfuscuslacepede,体重1.5kg)为研究材料,通过组织化学与形态学研究证实,肥大细胞在胡子鲇肠粘膜与粘膜下数量较多,在头肾和胸腺中也有少量分布,并有沿血管周分布的倾向。肥大细胞以Carnoy氏固定、AB/SO染色的效果最好。以AB/SO着色的肥大细胞胞质颗粒呈深蓝色,胞核呈淡褐色;以TB/SO着色的肥大细胞胞质颗粒呈紫红色,胞核呈淡红色。而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固定对肥大细胞的着染有一定阻断作用。一些曾被国外学者用于鉴定硬骨鱼肥大细胞(或嗜酸性颗粒细胞)的组织化学技术在本研究中未能鉴定出胡子鲇的肥大细胞。电镜观察证实,胡子鲇肥大细胞中含有大量特征性的胞浆颗粒,胞...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袁学军  乔惠理  邓泽沛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许乐仁  杨筱珍  高登慧  
通过组织化学与形态学研究首次在草鱼的胸腺和头肾等淋巴器官中证实了肥大细胞的存在。草鱼肥大细胞的染色性质在某些方面似乎类似于哺乳动物的粘膜肥大细胞。Carnoy氏液及阿尔新蓝分别是优良的固定剂及染料,而中性缓冲甲醛却完全阻断草鱼肥大细胞的着染。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曾被用于鉴定硬骨鱼肥大细胞(或嗜酸性颗粒细胞)的组织化学技术在本研究中未能检出草鱼肥大细胞。电镜下证实,草鱼肥大细胞中含有大量特征性的胞浆颗粒,其中充满无定形颗粒状基质,基质电子密度有的较高,有的较低,但未见特殊的亚微结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许乐仁  江萍  高登慧  杨筱珍  
有关肥大细胞,在某些啮齿动物及人类中研究已比较深入,但在鱼类及其他低等脊椎动物中研究较少。硬骨鱼(teleosteanfish)肥大细胞(MC),常被称为嗜酸性颗粒细胞(EGC),或肥大细胞/嗜酸性颗粒细胞(MC/EGC),本文对有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硬骨鱼肥大细胞的发生、组织化学性质、细胞颗粒介质及其在鱼类健康与疾病中可能的功能意义等进行讨论,旨为深入研究鱼类重大疫病的发生机理提供基础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高英  杨宇  罗广生  赵雅心  彭克美  刘华珍  
为寻求一种较好的显示肥大细胞的方法,采用硫堇染色法和硫堇-甲苯胺蓝染色法分别对用不同固定液固定的兔肠系膜中肥大细胞进行染色。结果显示:Carnoy氏液固定,硫堇染色可清楚显示肥大细胞,背景干扰小,阳性细胞多且可见肥大细胞的脱颗粒现象;硫堇-甲苯胺蓝法虽然也可显示肥大细胞,但背景干扰大,不利于对肥大细胞的观察;甲醛-乙醇固定,2种染色方法都可清楚地显示肥大细胞,但阳性细胞较少;中性甲醛则完全阻断肥大细胞的着色,2种染色方法都不能显示肥大细胞。兔肠系膜肥大细胞有沿血管分布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Carnoy氏液及硫堇染液分别是兔肠系膜优良的固定液和染色液,可清楚显示肥大细胞。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查红波  蒋金书  
借助于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和荧光测定法,分别检测了巨型艾美耳球虫感染鸡空肠粘膜肥大细胞(MMC)数量和组织胺(H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初次感染巨型艾美耳球虫之后,空肠 MMC 呈减少趋势,至感染后第14天回复至不感染对照组水平.而初次感染组相应空肠 HA 水平呈现出不显著波动后,在感染后第4天达最大值。在再次攻毒试验中,免疫攻毒组 MMC 开始显著增多,尔后呈下降趋势;免疫攻毒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爽  张涛  滕可导  王安如  俞英昉  张晗  
以皮下注射卵白蛋白(OVA)致敏的大鼠为模型,用甲苯胺蓝染色法和CD34免疫组化法,研究黄芪多糖粉针剂对大鼠皮肤组织内肥大细胞与微血管的影响。结果显示:皮下注射OVA刺激后,大鼠皮肤内CD34+微血管与肥大细胞密度分别从33.6和77.2个/mm2升高至67.2和180.0个/mm2,肥大细胞出现脱颗粒现象,且多聚集在微血管周围;黄芪多糖(APS)对OVA诱导的CD34+微血管与肥大细胞密度升高有显著下调作用,分别降至39.7和99.7个/mm2;且显著降低肥大细胞的脱颗粒现象。结果表明,通过下调微血管内皮细胞表面CD34的表达、减少肥大细胞在微血管旁的聚集与脱颗粒,从而抑制炎性细胞与微血管内...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永波  张杰  李向民  
应用AB-PAS染色法对工厂化养殖条件下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消化道粘液细胞的类型与分布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豹纹鳃棘鲈粘液细胞在消化道各部位均有分布,不同部位的粘液细胞密度和类型均有差异,豹纹鳃棘鲈消化道粘液细胞可分为Ⅰ型、Ⅱ型、Ⅲ型、Ⅳ型。其中,食道粘液细胞以Ⅲ型为主,胃以Ⅰ型为主,幽门盲囊和肠以Ⅲ型为主,直肠以Ⅲ型和Ⅳ型为主;胃部粘液细胞分布密度最大,达(111.37±21.74)cell·mm~(-2),极显著高于消化道其它部分,直肠、幽门盲囊、肠的粘液细胞分布密度分别为(35.09±8.74)、(30.23±5.37)、(28.00±4.67)...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永波  陈国华  王珺  骆剑  黄宗文  尹绍武  
采用阿立新蓝过碘酸雪夫试剂染色法,研究了波纹唇鱼消化道黏液细胞的类型和分布规律。波纹唇鱼黏液细胞在消化道各部位均有分布,不同部位黏液细胞密度和类型均有差异。在靠近消化腔的部位分布Ⅱ型黏液细胞;在黏膜层基部多分布Ⅲ型和Ⅳ型黏液细胞。口咽腔、舌和食道部位主要分布Ⅱ型和Ⅳ型黏液细胞;小肠和直肠黏膜层顶部主要分布Ⅱ型和Ⅳ型黏液细胞,基部主要为Ⅲ型和Ⅳ型黏液细胞。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宏岐  柳蔚  汪鋆植  刘志文  张涛  罗菲  
探讨忍冬木层孔菌总酚(Phellinus lonicerinus total phenolics,PLTP)调控肥大细胞(Mast Cell,MC)改善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0.2mg/kg)、PLTP低剂量组(250mg/kg)、PLTP高剂量组(500mg/kg),每组10只.除正常组注射橄榄油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2mL/kg 50%CCl4橄榄油溶液,2次/w,共8w.首次注射后各给药组每天灌胃对应剂量的药物,正常组与模型组灌胃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1次/d,共8w.末次给药后禁食24h,取大鼠血和肝脏,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及透明质酸(haluronic acid,HA)、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 typeⅢ,PCⅢ)、Ⅳ型胶原(typeⅣcollagen,Ⅳ-C)的含量;免疫组化测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 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表达量,同时切片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及肥大细胞的数量及脱颗粒变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PLTP能降低大鼠血清AST、ALT及ALP的活性,降低血清中HA、PCⅢ、Ⅳ-C的含量;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PLTP能明显减轻CCl4引起的大鼠肝损伤及纤维化;甲苯胺蓝染色(TB)可见CCl4模型组大鼠肝脏血管周围及纤维间隔内大量正在脱颗粒和已经脱颗粒的充满蓝紫色颗粒的MC,MC数目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LTP组MC数量明显减少.同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PLTP下调肝组织中α-SMA的表达.综上,PLTP对CCl4致大鼠肝纤维化有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MC的数量及其脱颗粒、下调肝组织中α-SMA的表达有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宁  任素莲  宋微波  
运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在光镜水平上研究了文蛤消化道粘液细胞的类型、分布与组化特性。H.E染色法显示,粘液细胞主要存在于消化道上皮组织中,仅唇瓣结缔组织中发现有少量的粘液细胞。ABPAS染色法显示:文蛤消化道粘液细胞主要分为4种类型,I型:呈红色,AB阴性,PAS阳性,含有中性粘液物质;II型:呈蓝色,AB阳性,PAS阴性,含有酸性粘液物质;III型:AB和PAS均呈阳性,但PAS阳性较强,两种粘液物质均含有,但中性粘液物质含量多;IV型:AB和PAS均呈阳性,但AB阳性较强,两种粘液物质均含有,但酸性粘液物质含量多。不同部位粘液细胞的类型、数量不同。唇瓣粘液细胞的数量较少,食道含有大量...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晓红  翁少萍  何建国  
从发病濒死的虎纹蛙(Rana tigrina rugulosa)蝌蚪中分离到一种病毒。在25℃条件下,该病毒能在鲤鱼表皮瘤细胞系(EPC),胖头肌肉细胞系(FHM)和草鱼性腺细胞系(CO)三种鱼类细胞上产生空斑状的细胞病理变化(CPE)。该病毒对氯仿,热(56℃,30min)和酸(pH3)敏感。其体外培养的适合增殖温度范围为20~30℃。 电镜下观察,病毒为对称的二十面体,切面正六边形,对角直径125nm左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