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96)
2023(4827)
2022(3324)
2021(2951)
2020(2305)
2019(4801)
2018(4933)
2017(9004)
2016(5307)
2015(5952)
2014(5964)
2013(5475)
2012(4728)
2011(4182)
2010(4099)
2009(3782)
2008(3723)
2007(3395)
2006(3163)
2005(3049)
作者
(17943)
(15003)
(14970)
(14162)
(9664)
(7207)
(6705)
(5911)
(5890)
(5318)
(5247)
(4983)
(4951)
(4938)
(4922)
(4756)
(4650)
(4628)
(4404)
(4352)
(3923)
(3889)
(3870)
(3474)
(3423)
(3367)
(3292)
(3279)
(3269)
(3093)
学科
(18871)
经济(18849)
管理(12937)
(12742)
(9469)
企业(9469)
中国(8001)
(7507)
业经(6357)
(6318)
农业(5215)
方法(4851)
地方(4669)
(4649)
发展(4119)
(4113)
产业(3952)
(3810)
(3772)
数学(3732)
数学方法(3694)
信息(3461)
(3372)
技术(3348)
总论(3275)
信息产业(3239)
(3030)
及其(3028)
银行(3008)
理论(2983)
机构
大学(75040)
学院(74777)
研究(30270)
(25479)
经济(24890)
管理(23331)
科学(22600)
中国(21201)
(20958)
理学(20137)
理学院(19771)
管理学(19148)
管理学院(19048)
(17283)
(16845)
农业(16638)
业大(16478)
研究所(16102)
中心(12594)
(12401)
(11771)
(11542)
(11421)
农业大学(10861)
北京(10320)
(10297)
(10185)
师范(10079)
技术(9983)
(9635)
基金
项目(54489)
科学(41344)
基金(38498)
(36509)
国家(36202)
研究(34678)
科学基金(29355)
(22481)
社会(21445)
基金项目(20407)
自然(20396)
社会科(20114)
社会科学(20109)
自然科(19943)
自然科学(19929)
自然科学基金(19594)
(18833)
教育(15734)
资助(14762)
重点(13216)
编号(12947)
(12410)
计划(11942)
科技(11586)
(11165)
科研(10821)
成果(10652)
(10575)
创新(10522)
(10406)
期刊
(30488)
经济(30488)
学报(21057)
研究(20678)
(20584)
科学(17108)
中国(16693)
大学(15283)
学学(14733)
农业(13750)
管理(9474)
(8517)
教育(8510)
(7004)
业大(6865)
(6162)
金融(6162)
林业(6114)
业经(5867)
农业大学(5497)
(5496)
技术(5373)
经济研究(5086)
科技(5067)
财经(4566)
问题(4391)
(3971)
自然(3622)
现代(3441)
中国农业(3331)
共检索到1130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景莲  任琴  白淑兰  贾学文  王琚钢  闫志平  
对分离自虎榛子根际的几株真菌,通过液体纯培养法获得其代谢产物,设计不同浓度后施加到播种60天后的油松苗基质中,探讨虎榛子根际真菌对油松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拟青霉菌属的菌株(P3)和葡萄穗菌属菌株(S1)对油松幼苗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并随着浓度的增大其作用增强;相反,青霉菌属的菌株(P1)对油松苗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胶帚霉属菌株(G1)和青霉菌属的菌株(P2)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效应。有促进作用的菌株(P3、S1)均含有较高的油酸甲酯、9-油酸(E)、9,12-十八碳二烯酸(Z,Z)、9-十八烯酸酰胺、六氢化吡咯并(1,2-α)吡嗪-1,4-二酮等化合物,而具有抑制作用的P1菌株...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黎明  翟明普  冯长红  
为进一步了解油松 (PinustabulaeformisCarr.)辽东栎 (QuercusliaotungensisKoidz.)混交林中化感作用的作用机理 ,该文作者于 1998年用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该混交林中部分化感作用物对油松 1年生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结果表明 ,油松、辽东栎纯林及混交林中枯落叶、半分解枯落叶及表层土壤水浸液对油松幼苗高生长、叶绿素含量 (尤其是叶绿素a含量 )及净光合速率均有显著影响 .一般表现为高浓度抑制或降低 (气孔阻力为增强 ) ,低浓度无作用或起促进或增强作用 (气孔阻力为减弱 ) ;同林分下 ,一般以枯落叶高浓度水浸液的抑制或降低 (增强 )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蔚晓燕  李静  唐明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接种外生菌根真菌灰鹅膏菌(Aminita vaginata)、乳黄粘盖牛肝菌(Suillus lactifluus)和绒粘盖牛肝菌(S.tomentosus)对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以油松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式,研究施氮量(0,4.5,9和18mg/L硝酸铵)和接种外生菌根真菌(灰鹅膏菌、乳黄粘盖牛肝菌和绒粘盖牛肝菌)对油松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二者的交互效应。【结果】(1)同一氮水平下,接种外生菌根真菌的油松生长量和生物量积累均高于不接种对照,不同菌种的促生效果不同,以灰鹅膏菌效果最好,乳黄粘盖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玲洁  郑妍妍  冯花蕾  周勇  
【目的】探索根系共生真菌对北方重要园林绿化树种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的生理生态效应。【方法】设置油松接种牛肝菌属Suillus sp.(Su)、福廷瓶头霉Phialocephala fortinii(Pf)、须壳孢属Pseudopyrenochaeta sp.(Ps)、短梗蠕孢菌Pleotrichocladium opacum(Po)、斯氏曲霉Aspergillus spelunceus(As)和不接种对照(CK)处理,测定各处理油松幼苗的营养生长、根系形态、元素含量和土壤养分的含量等。【结果】(1)与CK相比,接种Su显著提高了油松幼苗地径、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别提高了30.00%、31.57%和47.37%;而接种Pf显著提高了幼苗的株高和地下生物量,分别提高了3.99%和36.84%;接种Ps显著提高了幼苗株高和地径,分别提高了10.96%和15.00%;接种Po的幼苗株高、地径和地上生物量均低于CK植株,接种As的幼苗株高及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显著低于CK植株。(2)菌根生长响应的结果表明,接种Pf、Ps和Su对油松幼苗生长具有正效应,且接种Su对油松幼苗的促进作用最大,而接种Po和As时菌根生长响应为负值,对植株生长产生了抑制效应。(3)接种Pf苗木根系的总根长和表面积,较CK分别显著提高了29.13%、22.16%;接种Ps苗木根系的总根长和表面积,较CK分别显著提高了24.20%、20.19%;接种Su显著增加了苗木根系的体积,较CK显著提高了79.55%。(4)与CK相比,接种Pf和Su显著提高了苗木的地上和地下部分N、P、K含量,而接种As的植株地上和地下部分N、P含量显著低于CK。(5)接种Pf和Su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硝态N、铵态N、速效P和速效K的含量,而接种As处理的土壤铵态N、速效K的含量显著低于CK,不同菌株之间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表现出一定差异。【结论】接种Pf和Su对油松幼苗的促生效应较强,在油松育苗栽培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邵东华  任琴  宁心哲  白淑兰  
采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别对油松Piuns tabulaeformis纯林和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纯林及两者混交林根际土壤中根系分泌物组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外源法选择邻苯二甲酸、ρ-香豆酸对油松盆栽幼苗进行了化感效应测试。结果表明:根际中检测到的化合物包括有机酸类、酯类和酚酸类。其中有机酸是数量最多且比例最大的一类化合物,在油松纯林、虎榛子纯林及混交林中有机酸所占比例分别为63.82%,71.05%和69.12%;酯类分别占8.38%,12.65%和14.42%;酚酸类分别占整个组分的27.80%,16.30%和16.46%;酚酸类化合物检测到7种,包...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吕杰  吕光辉  马媛  
【目的】通过对胡杨林根围土壤和背景土壤的理化因子测定及数据分析,对其根围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简称am真菌)孢子分离与鉴定以及对其根系共生am真菌进行群落构成进行分子鉴定,分析荒漠生态系统中胡杨幼苗am真菌共生状况和群落结构特点,以探讨荒漠生态系统中胡杨根际共生am真菌生态学功能及其对地上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在新疆艾比湖国家自然湿地保护区,分别采集胡杨保护林中7株胡杨幼苗根围土壤及根组织。对土样理化因子进行测试并采用sa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湿筛法对胡杨根围土壤中am真菌孢子进行分离,压片法进行孢子鉴定,并计算am真菌孢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宝利  李燕  李东  刘娜  宁繁华  侯永侠  
为揭示辣椒连作障碍的机理,本试验探讨了松香酸对辣椒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根际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利用GC-MS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辣椒根系分泌物和连作土壤中的化感物质。结果表明:辣椒根系分泌物和连作土壤的主要化感物质为松香酸、十四酸甲酯、十八酸甲酯和(2-乙基-6甲基苯)-N-(乙氧甲基)-2-氯代乙酰胺。并采用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化感物质松香酸对辣椒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及根际微生物的效应。对松香酸的生物测定结果显示,当浓度为0.05g/L时,松香酸促进辣椒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其余浓度则表现为抑制作用,并且随着浓度的加大抑制作用增强,当浓度为0.25g/L时抑制作用最大。同时外源松香酸使根际...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秦海滨  张志斌  贺超兴  
为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对黄瓜苗期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和相关生理生化变化。以黄瓜品种中农16为材料,播种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20 d幼苗人工接种立枯丝核菌。结果表明,接种菌根真菌后能够显著提高黄瓜苗期对立枯病的抗性,降低发病率。黄瓜苗期人工接种立枯丝核菌后菌根苗和非菌根苗发病率分别为16.5%和52.0%,非菌根苗发病严重,病情指数为46.7,接菌病情指数为10,较非接菌苗下降了78.5%,接种菌根真菌提高黄瓜抗病性与改变相关酶活性有关,在病害发生前菌根真菌已经与寄主植物互利共生,提前启动了抵抗病害得相关机制,如提高了保护酶活性,促进植株生长,接种菌根真菌后菌根苗地上鲜质量和地上干质量分别比未接菌处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华  郭冬琴  周浓  潘兴娇  张杰  罗静  
[目的]研究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对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实验对滇重楼幼苗接种28种AM真菌,通过稀释平板计数法测定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并结合室内分析对其土壤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各接种AM真菌组菌根浸染率在75%~100%,接种不同AM真菌的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中,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碳及土壤酶活性存在差异,接种AM真菌提高了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降低了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可培养真菌数量,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率,改变了土壤中物种的丰富度和均一度,增加了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促进了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酶(蛋白酶、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力的增加,尤其可显著增强磷酸酶、蔗糖酶的活性。[结论]AM真菌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微环境,对滇重楼人工栽培应用AM菌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许凌峰  黄艳萍  郭冬琴  杨敏  张杰  赵晶晶  周浓  
【目的】研究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的混合菌剂在不同接种时期与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幼苗的共生效应。【方法】采用室内盆栽法,于灭菌土壤基质中进行共生培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测定共生受体类似激酶基因(SYMRK)和产生钙离子振荡的通道蛋白基因(DMI1)表达水平,及其对滇重楼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滇重楼可与AMF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幼苗菌根的侵染率达到了80.00%以上,其中,由Gigaspora margarita、Gigaspora gigantea、Scutellospora calospora等6种AMF组成的S6型混合菌剂的各指标总体较高,在滇重楼2年生苗(T4时期)接种时的碱性磷酸酶(ALP)和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以及SYMRK和DMI1基因相对表达量最高,滇重楼的生物活性较佳。【结论】人工栽培滇重楼过程中接种AMF的最佳方案是在栽培种源2年生苗期接种S6型混合菌剂,这为引种培育出高品质的滇重楼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游佩进  王文全  张媛  张子龙  庞玉新  崔秀明  
为了探讨三七根区土壤提取物对三七幼苗的化感作用,以不同极性三七根区土壤提取物对三七幼苗进行生物测定。结果显示,不同极性的三七根区土壤提取物对三七幼苗的根长、苗高、鲜重、硝酸还原酶活性均有不同的化感作用。由此可见,三七根区土壤提取物中存在着化感物质影响三七幼苗的正常生长,并且化感作用与土壤中化感物质浓度密切相关。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来友  童品璋  孙宣军  相聪伟  张倩  许小婉  杨共鸣  斯海平  
[目的]通过板栗幼苗人工接种食用菌根菌固体菌剂,分析其对板栗幼苗生长指标和根系菌根化的效果,以验证大红菇(菌株编号2014-10)、红绒盖牛肝菌(菌株编号2014-14)和美味牛肝菌(菌株编号50559)这3种食用菌根菌固体菌剂作为板栗接种体的有效性及其促生效应,为进一步探索"板栗食用菌根菌新型经济林栽培模式"提供基础。[方法]在板栗播种时分别接种上述3种食用菌根菌固体菌剂,并设空白作对照。对当年生幼苗苗高、地径、根系干质量、侧根数、侧根总长、幼苗侵染率、吸收根侵染率等指标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制作菌根石蜡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邹慧  王春胜  曾杰  
西南桦是一个典型的菌根营养型树种。揭示土著菌根真菌侵染对其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旨在为菌根化幼苗的培育提供科学依据。以西南桦4个无性系组培苗为材料,应用12个西南桦人工林样地内表土(编号为S1、S2、S3,…,S12)作为接种剂和育苗基质开展盆栽试验,分析各土接种处理及无性系之间幼苗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1)12个土接种处理间幼苗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差异显著,其中S12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以及Fv、Fv/Fm、ΦPSⅡ和ETR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而叶绿素a与b含量的比值以及胞间CO2浓度显著低于其它处理;2)FB4、BY1、FB4+等3个无性系之间绝大部分光合生理指标差异不显著,而显著高于无性系A5,仅气孔导度和Fv/Fm在4个无性系之间差异不显著;3)相关分析亦显示,各土接种处理的西南桦幼苗总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和实际光化学效率与其土著菌根侵染率均呈正相关,且绝大多数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温祝桂  朱小梅  刘冲  赵宝泉  董静  邢锦城  赵小慧  洪立洲  
为了研究外生菌根真菌对宿主植物黑松幼苗耐盐性的影响,采用盆栽实验,将成功侵染菌种土生空团菌(Cg)、紫晶蜡蘑(La)的黑松幼苗移栽于盐渍土壤中,培育3个月后,测定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与非菌根化幼苗相比,接种菌根真菌Cg和La显著提高了针叶叶绿素a(由0.78 mg/g FW增加到1.27 mg/g FW和1.47 mg/g FW)和叶绿素b(由0.28 mg/g FW增加到0.40 mg/g FW和0.43 mg/g FW)的含量,增加了宿主体内脯氨酸含量(地上部:La> Cg> NM;地下部:La> Cg> NM),增强了K~+的吸收、转运,有效地维持(Cg菌种)或是降低(La菌种)了宿主地上部分Na~+/K~+的比值;显著(P Cg)。深入研究不同菌种对不同宿主植物耐盐性的影响,将会成为后续菌根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为沿海滩涂盐碱地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玮  周运超  
应用原位显色法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下马尾松幼苗根际pH值及Eh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磷肥马尾松幼苗苗木质量较好,苗高、地径分别达到8.08 cm及1.38 mm,根系发达,侧须根较多,根表面积大,且施磷肥根际土壤pH值变化较大,变化范围宽,下降快,10 h时从6.0下降到5.2,关于MnO2的Eh变化不明显;而施氮肥则相反,苗木质量较差,侧须根不发达,主根长,为7.47 cm,根表面积小,pH值变化范围窄,变化缓慢,高锰酸钾显色法研究结果表明施氮肥苗木根际范围内褪色,为还原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