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97)
- 2023(9572)
- 2022(8570)
- 2021(8223)
- 2020(6864)
- 2019(16091)
- 2018(16111)
- 2017(30790)
- 2016(17072)
- 2015(19301)
- 2014(19199)
- 2013(18788)
- 2012(17078)
- 2011(15309)
- 2010(15060)
- 2009(13314)
- 2008(12820)
- 2007(10851)
- 2006(9320)
- 2005(7839)
- 学科
- 济(61512)
- 经济(61444)
- 管理(47183)
- 业(44345)
- 企(37571)
- 企业(37571)
- 方法(30681)
- 数学(26494)
- 数学方法(26146)
- 农(16009)
- 学(15765)
- 中国(15404)
- 财(14733)
- 业经(14077)
- 理论(13167)
- 地方(12638)
- 技术(10934)
- 和(10792)
- 农业(10757)
- 贸(10426)
- 贸易(10420)
- 制(10234)
- 环境(10187)
- 教育(10163)
- 易(10100)
- 务(9732)
- 财务(9674)
- 财务管理(9657)
- 企业财务(9154)
- 划(9030)
- 机构
- 大学(235407)
- 学院(233982)
- 管理(95414)
- 济(84429)
- 理学(83950)
- 理学院(82998)
- 经济(82340)
- 管理学(81387)
- 管理学院(80995)
- 研究(76333)
- 中国(53994)
- 科学(51240)
- 京(50226)
- 农(39101)
- 所(38648)
- 业大(38050)
- 财(36911)
- 研究所(35841)
- 中心(33926)
- 江(32849)
- 范(31815)
- 北京(31598)
- 师范(31434)
- 农业(30863)
- 财经(30501)
- 院(28557)
- 经(27831)
- 技术(27291)
- 州(27105)
- 师范大学(25334)
- 基金
- 项目(169768)
- 科学(131983)
- 研究(123160)
- 基金(121085)
- 家(106439)
- 国家(105530)
- 科学基金(90127)
- 社会(73751)
- 社会科(69668)
- 社会科学(69648)
- 省(67710)
- 基金项目(65524)
- 自然(61046)
- 自然科(59600)
- 自然科学(59585)
- 自然科学基金(58491)
- 教育(57453)
- 划(57186)
- 编号(51225)
- 资助(50112)
- 成果(40780)
- 重点(38249)
- 部(36617)
- 创(35683)
- 发(35506)
- 课题(35371)
- 创新(33121)
- 科研(32892)
- 大学(31657)
- 项目编号(31615)
共检索到3248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鑫 尹泽慧 刘晓军 李家乐
为了研究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混养模式净化养殖尾水水体的效果,本实验共设计4个处理组,藻蚌组、蚌组、藻组、空白对照,每组处理重复三次,取鱼类养殖尾水净化。结果显示:藻蚌组、蚌组和藻组对总氮(TN)去除率分别为90.03%、91.96%和89.58%;对总磷(TP)去除率分别为50.89%、26.36%和45.79%,对氨氮(NH~+_4-N)去除率分别为53.77%、34.96%和42.64%;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分别为74.84%、57.75%和80.56%。实验结果表明,单用小球藻和单用蚌对尾水处理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都有局限性。单用小球藻前期对TN、TP和NH~+_4-N去除效果较好,但是随着天数增加,TN、TP和NH~+_4-N浓度也随之增加,小球藻的生长受到了抑制,去除效果变差。单用蚌不论是TN、TP还是NH~+_4-N和COD,都比藻蚌组效果差。所以藻蚌混养模式更能有效处理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崔志辉 周小玉 张根芳 胡忠军 刘其根 鄢灵兰 李家乐
2008年4月23日—9月21日通过围隔实验,研究了不同鲢鳙混养比例对三角帆蚌生长及水化学指标的影响。实验中鲢鳙混养比例设置了6个水平,分别为0/0(对照组),100/0,70/30,50/50,30/70和0/100。实验开始和结束时测量三角帆蚌湿重,壳长和壳宽。每个月上下旬测量围隔水化学指标包括NO3-N、NO2-N、NH3-N、TN、TP、PO4-P和COD。实验结果表明,鲢鳙混养比例100/0的围隔蚌壳长相对生长率显著低于混养比例0/0,50/50和0/100的围隔(P0.05)。从水质来看,混养比例30/70...
关键词:
三角帆蚌 鲢 鳙 混养比例 围隔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马瑞阳 葛成军 王珺 章港 杨祺钧 王秋莹 陈奕军 郭晓东 彭丽成
为探索高效可行的海水养殖尾水处理技术,在净化尾水污染物的同时达到微藻生物量积累,本文对比了普通小球藻(Chlorellavulgaris)和芽孢杆菌(Bacillusspp.)在游离和固定形态下,单一和共生系统的细胞生长及其对尾水中氨氮(NH_4~+-N),正磷酸盐(PO_4~(3–)-P),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_(Mn))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游离状态下,藻–菌共生系统促进小球藻细胞生长及尾水中PO_4~(3–)-P和COD_(Mn)的去除。固定态藻–菌共生系统对NH4~+-N, PO43–-P和TP的处理效果优于单一固定态小球藻和单一固定态芽孢杆菌。对比实验设计的所有处理(游离或固定态下的单一藻、单一菌、藻–菌共生),藻–菌共固定系统的处理效果相对最优,对NH_4~+-N, PO_4~(3–)-P, TP和COD_(M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6.57%, 98.62%, 89.89%和39.09%,出水NH_4~+-N, PO_4~(3–)-P分别达到中国《渔业水质标准》和《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二级标准, COD_(Mn)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
关键词:
小球藻 芽孢杆菌 藻菌共生 海水养殖尾水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唐金玉 王岩 戴杨鑫
通过78 d围隔养殖实验检验了在草鱼、鲫、鲢、鳙混养系统中吊养三角帆蚌对鱼产量和水质的影响。设2个处理,处理Ⅰ混养草鱼、鲫、鲢和鳙,处理Ⅱ在处理Ⅰ基础上按鱼∶蚌=1∶1的比例配养三角帆蚌。实验期间定期采样分析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生物量、初级生产力(P)、群落呼吸(R)、溶氧(DO)、pH、透明度(SD)、主要离子(CO2-3、HCO-3、Cl-、SO2-4、Ca2+、Mg2+)、总碱度、总硬度、氨态氮、亚硝酸态氮、硝酸态氮、活性磷、总氮(TN)、总磷(TP)、总有机碳(TOC)、高锰酸钾指数(COD M n)和生化耗氧量(BOD5)。结果发现,吊养三角帆蚌显著降低水体中Ca2+浓度,但对其他指标...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胡梦红 武震 周作强 刘其根
2012年4月26日—2012年12月12日通过在鲢鳙鱼养殖池塘中放养不同密度的三角帆蚌,研究不同三角帆蚌放养比例对鲢鳙鱼养殖池塘中水质、藻相结构及三角帆蚌生长的影响。实验中,鲢鳙放养比例统一为3∶7,总密度为1.5尾/m3。三角帆蚌放养密度则设置4个水平,分别为单养鲢鳙鱼池塘(0只/m3),低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0.8只/m3),中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1.0只/m3)和高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1.2只/m3)。结果显示,混养三角帆蚌池塘的水化指标(TP、PO4-P、NH3-N、NO2-N和NO3-N)均显著低于单养鱼池塘。中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除NH3-N和化学需氧量(COD)与低密度三...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唐永涛 赵良杰 杨洋 刘其根 凡迎春 吴杰洋
为了研究混养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和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对池塘养殖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分别在浙江海盐、江西九江、上海浦东开展了罗氏沼虾-三角帆蚌混养、草鱼—三角帆蚌混养、罗氏沼虾-三角帆蚌-鲢鳙鱼混养三组系列实验。利用DGGE技术对养殖水体的16S r DNA进行指纹图谱分析。三组实验共鉴定出57条不同条带,每组实验中混养三角帆蚌或鲢鳙实验组的平均条带数均高于单养水体水样平均条带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各养殖水体混养三角帆蚌、鲢鳙后,多样性指数均有所增加。PC...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苏跃朋 马兟 张哲
以18个海水池塘陆基围隔进行对虾池塘不同密度混养牡蛎试验,利用N、S、P综合相对污染指数对不同密度混养牡蛎对虾池塘底质养殖负荷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混养牡蛎虾池底质中N、S、P营养指标随养殖进程呈上升趋势,到实验结束时,不同密度梯度牡蛎混养围隔底质污染程度不同,根据N、S、P综合相对污染指数评估养殖负荷,各围隔呈低谷状排列:Ⅱ组(98.14)>Ⅲ组(60.64)>Ⅳ组(33.05)>Ⅴ组(29.68)
关键词:
围隔 牡蛎 对虾 底质负荷 混养实验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白凯强 韩军军 林庆莹 吴月 王艺 霍元子 何培民
通过混养生态系统模拟试验研究了紫贻贝(Grateloupia lanceolata)和披针形蜈蚣藻(Mytilus edulis)不同养殖密度组合下的生态混养状况。选取壳长(45.14±3.85)mm的紫贻贝和长度(62.48±7.38)mm的披针形蜈蚣藻,采用5种湿重配比进行混养实验,分别为G1(1∶0)、G2(1∶0.25)、G3(1∶0.5)、G4(1∶1)和G5(1∶2)。每种组合中紫贻贝密度均为0.63 ind·L(-1),而披针形蜈蚣藻密度分别为0 g·L(-1)、1.25 g·L(-1)、2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曲克明 陈碧鹃 李秋芬 袁有宪 赵法箴 李健 孙修涛
用五个养虾池进行了鱼虾混养对中国对虾养殖体系环境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鱼虾混养对养殖水体理化因子的影响较小;对氮磷的影响亦较小,但是,使氮磷比例升高;使水环境中浮游植物的数量增加,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增大;使水环境中异养菌总数和弧菌数量减少,使硝酸盐还原菌数量增加。讨论了优化养殖环境的对策,认为养殖生态环境中浮游植物种群结构和数量对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其他的养殖措施对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必要的。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刘祖祥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水产科技推广站于1985年开始进行对虾塘立体混养贝类(毛蚶)试验,1988~1990年又接受了农业部下达的“虾贝鱼”混养技术研究项目,在6042.8亩虾塘中实施,增盈利617.87万元,成果荣获“七五”全国星火博览会“银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唐金玉 王岩 戴杨鑫 李由明
利用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草鱼(Ctenoparyngodon idellus)、银鲫(Carassius gibelio)、鲢(Hypop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构建鱼蚌综合养殖系统,通过155 d围隔(面积32 m2)实验检验两种鱼类组合(草鱼+鲫+鲢+鳙或鲢+鳙)和两种饲喂方式(投喂或不投喂配合饲料)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2×2设计,设4个处理:GISB-F(草鱼+鲫+鲢+鳙+投喂配合饲料)、GISB-NF(草鱼+鲫+鲢+鳙+不投喂配合饲料)、SB-F(鲢+鳙+投喂配合饲料)和SB-N...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戴杨鑫 王岩 唐金玉 李由明
选用草鱼(Ctenoparyngodon idellus)、银鲫(Carassius gibelio)、鲢(Hypop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nobilis)作为本研究的混养鱼类,通过围隔实验检验了不同混养鱼类组合(草鱼+鲫+鲢+鳙或鲢+鳙)和配合饲料投喂方式(投喂或不投喂)对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养殖水体化学特征的影响,实验为期155 d。结果表明,实验设计的混养鱼类组合可显著影响鱼蚌综合养殖水体的Ca2+、总碱度(Alk)、总硬度(HT)和总磷(TP)水平;投喂配合饲料可显著影响Ca2+、Alk、HT、氨氮(TAN...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爱菊 朱俊杰 原居林 叶金云
研究了泼洒石灰水后鱼蚌混养水体系统中浮游生物的演化规律。实验设计了三组Ca2+浓度水平(6、18、45 mg/L),时间为2个月。结果发现:施加不同浓度石灰水后,池蝶蚌(Hyriopsis schlegeli)养殖系统水体中浮游生物的数量、生物量和优势种群随时间出现变化。浮游植物总数的变化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变化在不同取样时间三个水平间均差异不显著。浮游动物密度的变化在8月30日(泼洒后0 d)和9月7日(泼洒后8 d)三个水平间差异显著,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在9月7日(泼洒后8 d)三个水平间具有显著差异性。浮游植物优势种群演化明显,而浮游动物优势种群均为原生生物。叶绿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红琴 何铁光 李忠义 韦彩会 胡鈞铭 俞月凤 王瑾 张野 李婷婷 蒙炎成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养殖废水对狐尾藻生长状况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为探讨狐尾藻对养殖废水的适应性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将狐尾藻插入从养殖场1、2、3、4、5级滤池采集的废水中培养,在试验期间测量各处理狐尾藻株高、生物量以及叶绿素、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指标,并与对照相比较,分析不同浓度养殖废水下狐尾藻生长发育及生理变化的特征。【结果】各级养殖废水培养的狐尾藻均长势良好,其植株高度、生物积累量及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在试验过程中狐尾藻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
关键词:
狐尾藻 养殖废水 生长性状 生理指标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娥 刘兴国 王小冬 陆诗敏 曾宪磊
为研发净化水产养殖废水的菌藻固定化体,以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 Chick)、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PSB)和海藻酸钠、CaCl_2等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法等方法,研究了菌藻固定球的制备方法与条件,比较分析了固定化菌藻球对养殖废水的净化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包埋蛋白小球藻和光合细菌的最适条件为2%海藻酸钠与6%氯化钙交联24 h。养殖废水中,藻菌固定球在14 d对PO_4(3-)-P去除率显著高于蛋白核小球藻和光合细菌(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