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95)
- 2023(3140)
- 2022(2657)
- 2021(2462)
- 2020(2106)
- 2019(4474)
- 2018(4658)
- 2017(7973)
- 2016(4690)
- 2015(5336)
- 2014(5594)
- 2013(5072)
- 2012(4798)
- 2011(4340)
- 2010(4280)
- 2009(3957)
- 2008(3752)
- 2007(3491)
- 2006(3060)
- 2005(2677)
- 学科
- 济(12268)
- 经济(12243)
- 管理(11844)
- 业(8182)
- 学(6873)
- 企(6430)
- 企业(6430)
- 体(5220)
- 制(4959)
- 农(4578)
- 中国(4563)
- 理论(3898)
- 财(3849)
- 方法(3833)
- 环境(3678)
- 银(3259)
- 银行(3240)
- 及其(3237)
- 融(3173)
- 金融(3166)
- 教育(3157)
- 行(3156)
- 地方(3051)
- 数学(3003)
- 数学方法(2924)
- 业经(2758)
- 体制(2756)
- 农业(2655)
- 划(2610)
- 教学(2526)
- 机构
- 学院(64061)
- 大学(63027)
- 研究(26255)
- 济(19601)
- 管理(19369)
- 科学(19217)
- 经济(18925)
- 中国(18878)
- 农(17749)
- 理学(16085)
- 理学院(15849)
- 管理学(15285)
- 管理学院(15176)
- 所(14806)
- 京(14403)
- 农业(14278)
- 研究所(13723)
- 业大(12982)
- 中心(11732)
- 江(11284)
- 技术(10592)
- 省(10181)
- 财(10178)
- 院(10091)
- 室(9492)
- 北京(8843)
- 农业大学(8795)
- 范(8724)
- 州(8555)
- 师范(8471)
- 基金
- 项目(44846)
- 科学(33267)
- 研究(30687)
- 基金(30065)
- 家(28260)
- 国家(28021)
- 科学基金(22155)
- 省(19325)
- 社会(16617)
- 划(16275)
- 社会科(15538)
- 社会科学(15534)
- 基金项目(15502)
- 自然(15346)
- 自然科(14952)
- 自然科学(14944)
- 自然科学基金(14629)
- 教育(14380)
- 编号(12626)
- 资助(12499)
- 成果(10893)
- 重点(10892)
- 计划(10195)
- 课题(10111)
- 体(9964)
- 科技(9899)
- 发(9889)
- 创(9174)
- 科研(8969)
- 部(8897)
共检索到1013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江用彬 季宏兵
重金属对水体的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利用藻类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因其有效、低廉和环保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介绍了藻类修复重金属废水的应用概况,总结了多年来在藻类对重金属离子的吸收途径、耐受机理、生物吸附机制、模型解释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指出了当前在这些方面尚存的不足,并就今后继续筛选、利用生物技术培育对重金属高耐受、高富集性藻类,进一步探求修复机理以及野外应用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
藻类 重金属 生物修复 吸收 生物吸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雅 张增强 沈锋
为研究在水体复合污染情况下,零价铁去除污染物的效果与污染物单独存在时的差异,通过批试验考察了零价铁去除铬铅复合污染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比较了零价铁去除铬铅复合污染的效果与单独污染时的差异,研究了在复合污染下,零价铁去除污染物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在铬铅复合污染条件下,零价铁能够有效地去除污染水体中的污染物,去除率随铁粉投加量的增加或初始pH的下降而升高;相同反应条件下,零价铁对六价铬的去除率高于铅;复合污染时零价铁对六价铬的去除率略小于单独污染时,但对铅的去除率与单独污染时相比明显降低;复合污染时零价铁对铬、铅的去除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且随铁量增加或溶液初始pH上升,反应速率常数增大。零价铁...
关键词:
水 零价铁 铬 铅 复合污染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卞方圆 钟哲科 张小平 杨传宝 苏文会
【目的】研究毛竹与超积累植物伴矿景天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探索不同种植模式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科技支撑。【方法】对长期受重金属污染(Cu,Zn和Cd)的土壤,设置毛竹纯林(SM)、毛竹与伴矿景天间作林(IMS)2种模式,以无栽培土壤作为对照(CK),测试土壤化学性质及重金属含量的变化,并利用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种植4年后,土壤中重金属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均为CK>SM>IMS。与CK相比,Cu、Zn和Cd全量含量在IMS土壤中分别下降47.8%、21.6%和23.7%,在MS土壤中分别下降39.0%、12.5%和23.0%;Cu、Zn和Cd有效态含量在IMS土壤中分别下降65.0%、28.7%和48.4%,在MS土壤中分别下降52.8%、24.8%和45.5%。在门分类水平上,3类检测土壤中的微生物丰度高于1%的有变形菌门、酸杆菌门、芽单胞菌门)、浮霉菌门、疣微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硝化螺旋菌门、绿弯菌门和WS3等共10个门,其中变形菌门为最优势的菌,其相对丰度占30%以上。2种种植模式(SM和IMS)及对照的土壤在放线菌门、硝化螺旋菌门、拟杆菌门和绿弯菌门等4个门水平上的微生物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微生物丰度与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分析得到,全量及有效态重金属含量与硝化螺旋菌门、放线菌门(有效Zn除外)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拟杆菌门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虽然3类土壤微生物经α-多样性分析无显著差异,但基于β-多样性分析发现它们存在显著差异(ANOSIM,P<0.05)。【结论】IMS和SM种植模式有效降低了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表现出较好的土壤修复效果。同时,不同种植模式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群落多样性产生了显著影响,SM和IMS均有利于增加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其中SM模式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土壤微生物群落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上及指示重金属耐受性和敏感性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少文 焦如珍 董玉红 刘彩霞
近些年,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已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同时,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也飞速发展,尤其是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为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了更为高效、绿色的手段。本文对生物修复特点、发展历程、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望能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的研究提供参考。近些年来,生物修复领域引进了系统生物学、宏基因组学、转基因技术等方法,用整体的、系统的眼光看待生物修复过程,以此解决生物修复技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效果不稳定等问题,这对其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在植物修复方面,研究集中在利用转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邓秋穗 唐霞 蔡润 许瀚月 张睿韬 李冰洁 李司晨 徐恒 汪红
利用微生物对重金属的钝化作用,制备微生物钝化剂并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通过研究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的性质,筛选出能有效处理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优良菌种CQ7与FQ2;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表征,并测定其生长曲线,鉴定FQ2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进一步对筛选出的菌种进行理化条件测定,测定得CQ7与FQ2的最适生长条件均为p H=5、转速180 r/min、温度25℃。经金属耐受和吸附实验,选定FQ2为工程菌,测序确定其为沙雷氏菌属(Serratia marcuscens)。将筛选所得菌种与相应理化条件相结合,
关键词:
微生物钝化剂 重金属污染 自动化修复仪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钟斌 陈俊任 彭丹莉 刘晨 郭华 吴家森 叶正钱 柳丹
植物修复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一种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绿色环保技术。目前研究的修复材料主要集中在重金属超积累植物上面,而对速生林木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研究重点主要侧重于对修复材料的筛选。一般超积累植物主要集中在草本植物,它们对重金属具有吸收和转运能力,但其生物量小,生长缓慢,根系不发达等因素限制了在植物修复中的运用。速生林木相比超积累植物,具有生物量大,生长迅速等特点,将其应用在植物修复中可为大面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选择。综述了速生林木用于重金属土壤修复的特点,从对重金属的胁迫耐性、吸收转运、累积分布、强化技术及修复材料的回收利用方面进行论述,并为今后速生林木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了...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彭自然 张饮江 杨杰 张剑雯
分析上海世博园区水体底泥中Hg、Cu、Zn、Cd、Pb、Cr、As、Se等重金属(类金属)含量,结果表明,Hg为(0.35±0.17)mg/kg,Cu为(65.86±11.33)mg/kg,Zn为(190.9±28.9)mg/kg,Cd为(0.3585±0.0611)mg/kg,Pb为(32.50±11.04)mg/kg,Cr为(180.7±68.5)mg/kg,As为(10.8±5.5)mg/kg,Se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邵佳 周文晶 宋瑶 潘洋 秦华 陈俊辉
【目的】探究不同原料制备的生物质炭能否缓解长期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胁迫效应,为污染土壤生物质炭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竹材边角料(BB)、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蒲壳(PB)和玉米Zea mays秸秆(CB)制备的3种生物质炭分别以3%比例(炭土质量比)添加到长期受铅、镉污染土壤中,分析生物质炭短期施用下土壤养分、重金属有效质量分数和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3种生物质炭添加均未影响土壤重金属全量,而显著(P<0.05)降低了土壤氯化钙可提取态铅、镉质量分数。与不施生物质炭处理相比,BB、PB和CB分别使可提取态铅质量分数显著(P<0.05)降低了69%、84%和72%;使可提取态镉质量分数显著(P<0.05)降低了26%、63%和36%,且PB处理显著(P<0.05)低于BB和CB处理。PB和CB添加均显著(P<0.05)提高了土壤pH(0.79和0.51个pH单位)、有机碳质量分数(37%和74%)、全氮质量分数(12%和41%),而BB添加对其影响不显著。BB、PB和CB分别使土壤磷脂脂肪酸总量提高了33%~56%、革兰氏阳性菌提高了30%~41%、革兰氏阴性菌提高了40%~66%、放线菌提高了34%~52%、真菌提高了33%~79%,但3种处理间无显著差异(除PB和CB处理的磷脂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BB处理)。3种生物质炭均显著(P<0.05)提高了脱氢酶活性(2~6倍),但未影响土壤基础呼吸速率,而PB处理显著(P<0.05)降低了细菌胁迫指数(13.9%),提高了底物诱导呼吸速率。【结论】山核桃蒲壳制备的生物质炭可作为较好的改良剂,降低土壤铅镉有效性,恢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图4表3参29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熙君 冷雪梅 张旭辉 应多 刘晓雨 郑聚锋 卞荣军 李恋卿 潘根兴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重金属污染土壤施用生物质炭后对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为环境污染修复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库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苏南地区长期Cd/Pb污染和邻近未污染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采集对照无污染土壤(P0)、低污染土壤(P1)和高污染土壤(P2)3种土壤,每种土壤分别设置施用量为0(C0)、10 g·kg~(-1)(C1)和20 g·kg~(-1)(C2)的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处理,进行为期60 d的恒温恒湿室内培养试验,对比分析施用生物质炭对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水稻土中CO_2-C释放动态、总有机碳和活性碳库含量和激发效应的影响。[结果]添加生物质炭能够显著增加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水稻土CO_2排放,其中未污染和低污染土壤施加生物质炭后其CO_2的释放速率及累积矿化量显著高于高污染土壤。相比于污染土壤,施加生物质炭对未污染土壤易氧化态碳含量的增加影响更显著;P1土壤低炭和高炭处理分别比原土微生物量碳含量增加23.1%和27.1%,P2土壤增加49.7%和41.7%;P1土壤低炭和高炭处理颗粒态有机碳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66.9%和200.2%,P2土壤增加22.2%和45.8%;施炭处理可显著降低土壤中的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施用生物质炭对各处理土壤产生负激发效应,且在低污染土壤中表现最为显著;生物质炭抑制土壤本底碳的矿化,促进土壤原有有机碳的稳定性。[结论]施用生物质炭可提高重金属污染水稻土中有机碳的累积量,增加土壤中活性碳库的组分,抑制土壤中原有有机碳的矿化分解,存在显著的负激发效应。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伸伸 张震 何金铃 马友华 胡宏祥 张春格
为了治理氮、磷浓度过高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和工业过程中产生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水生植物有去除效果较显著、易于获得、有良好景观改善作用等优势而被广泛地应用于水体净化中。通过文献查阅和野外调查,综述了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的常见种类,阐释了其对氮、磷及重金属等消减作用的机制和差异性表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生植物在水体净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研究展望。文章对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中水生植物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理论价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爱霞 张敏 方炎明 贾恒 周楠楠
为了筛选出交通污染监测树种,本文选择南京市有代表性的绿化树种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化学分析方法和生理指标测定法,在交通要道和城郊稀疏交通区的不同环境下,对14个树种叶片中的重金属(Pb、Cd、Cu)含量和生理指标(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交通要道重金属含量显著高于城郊稀疏交通区,表明交通污染的影响显著;在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方面,交通要道总体高于城郊稀疏交通区,这可能是对交通污染的响应。根据生理指标和重金属变化幅度,紫叶李、雪松和杨树适合交通污染监测,并根据树种重金属累积量的相对差异百分比对其进行功能型的划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代金君 张池 周波 孙迎韬 黄钰婷 任宗玲 戴军
为研究重金属污染土壤经不同生态类型蚯蚓消化后蚓粪和消化前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选取2种不同污染特征的重金属污染水稻土,分别接种表栖型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和内栖型壮伟环毛蚓Amynthas robustus进行10d室内盆钵培养后采集新鲜蚓粪,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和序列分析研究蚓粪和对照土壤的微生物种群特征。蚓粪微生物丰富度和Shannon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土壤(P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魏树和 周启星 刘睿
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基本原理、作用方式及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论述,认为现有修复植物均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弱点,还难以大规模应用于修复实践。杂草具有抗逆境能力强、生长迅速、繁殖能力强以及在环境条件适宜情况下生物量能够急剧提高等特点,可以弥补现有修复植物的缺点和不足,是较理想的植物修复资源。结合笔者的研究情况,对杂草资源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的利用方式、修复植物筛选方法进行了论述,而且在植物修复生物量处理方面也进行了讨论,试图为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进一步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植物修复 杂草资源 重金属 污染土壤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金兰淑 林国林 许泳峰 玉龙植
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重金属超积累植物的植物修复(phytoremediation)技术和使用化学改良剂来提高土壤中重金属有效度,促进重金属吸收的植物修复(enhanced phytoremediation)技术的研究方向和现状,还对利用转基因植物的植物修复技术最新研究动态和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阐述。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龙力涛 龙方 唐彬礼
日本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经历了污染主体确认、受害者赔偿和耕地修复具体实施、政府参与修复3个阶段。在此过程中遇到了重金属污染危害的长期性和隐蔽性、污染者难以确定、修复成本高和修复时间长等问题。为了修复治理重金属污染耕地,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包括颁布治理污染的法律法规、制定防治污染的标准、建立防治污染的制度、出台防治污染的政策。日本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成功的经验是农户要积极参与、污染者要明确、法律法规要完善、政府要强力支持和参与。因此,湖南省长株潭地区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可借鉴日本的经验,提升农户的参与意识,拓展修复资金的来源,逐步将修复政策制度化,进一步开放修复市场提高修复效率。
关键词:
日本 重金属污染 耕地修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